你的位置:首页 > 天文航天 > 揭开“北斗”神秘面纱 北斗导航不再遥远 _科技

揭开“北斗”神秘面纱 北斗导航不再遥远 _科技

发布时间:2011-07-27 20:05:47
揭开“北斗”神秘面纱 北斗导航不再遥远 27日凌晨,“长三甲”运载火箭成功的把我国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了预订轨道。郭树人和曹冲专家为我们解读“北斗”,揭开其神秘面纱。

[导读]27日凌晨,“长三甲”运载火箭成功的把我国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了预订轨道。郭树人和曹冲专家为我们解读“北斗”,揭开其神秘面纱。

“长三甲”火箭点火

27日凌晨5时44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喷射出橘红色烈焰,托举着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直冲九霄。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

今年4月10日,第8颗北斗卫星成功发射后,已经标志着中国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之后,成为又一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我国为何发展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北斗”系统有何战略规划?何时能够形成堪比GPS、具备稳定便捷导航能力和广阔市场前景的全球定位系统?羊城晚报记者对话多位权威专家,揭开“北斗”系统的神秘面纱。

卫星导航为何要有“中国造” 国家安全不能依赖洋货

受访专家

郭树人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副研究员,1972年出生,多年从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总体论证、设计和建设工作,北斗和伽利略系统兼容与互操作技术工作组TWG联合主席。

曹冲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原研究员,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咨询中心主任。

羊城晚报:一说起卫星导航,大部分读者马上就会想到美国的GPS系统,它在手机、汽车用户中的应用已很普及。很多人眼中,GPS几乎就是卫星导航的代名词,在这种局面下,我国为何还要发展建设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郭树人:首先,卫星导航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平稳运行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导航卫星提供的定位、授时服务,以前可能令人觉得可有可无,但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已变成一种依赖,没有卫星导航,可能很多事情都干不成,就像突然停电造成的影响一样。欧盟10年前曾预测,卫星导航中断一天,经济损失将超过10亿欧元,现在再评估这种损失的话,数额可能要翻几番。如果过分依赖国外机构提供的卫星导航服务,一旦对方出于政治、军事目的,有意在一个区域内关闭或者降低导航定位精度,造成的混乱和损失将难以估量。因此,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中国要发展自己的导航系统。

其次,美国的GPS系统发展到今天,年产值已达几百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4000亿美元。在这样的广阔的市场前景下,我们也必须发展自己的导航事业,促进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链的形成,完善相关应用产业的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曹冲:卫星导航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对国防安全和经济建设贡献巨大。此外,卫星导航本身是一个高技术产物,发展我国的导航事业对于推进国家整体科技水平提高也有重大意义。

早期的“北斗”是试验系统,与GPS或者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而且用户数量有限,工作过程还比较复杂,不是接收信号就能定位,必须有发射机向导航卫星发出定位请求,再由卫星发回定位信号。这使得终端设备个头大、成本也较高,一万多元才能买一套,应用范围和用户数量受到限制。目前,我们通过早期导航试验系统积累的经验,正在逐步形成正式的导航系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正在缩小。

  • 1
  • 2
  • 3
  • 上一页
  • 下一页

原标题:揭开“北斗”神秘面纱 北斗导航不再遥远 _科技

关键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 admin#shaoqun.com (#换成@)。
  • 相关推荐
  • 最新文章

可能感兴趣文章

我的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