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03/28
13:00
你的位置:首页 > 自然地理 > 走进重庆:浓淡相宜钟秀隽永的山水画卷重庆三峡

走进重庆:浓淡相宜钟秀隽永的山水画卷重庆三峡

发布时间:2014-03-28 13:00:54
重庆啥模样?撰文/单之蔷重庆大名鼎鼎,这毫无疑问,抗战时它曾是中国的陪都,如今又是中国第四个直辖市。世人对重庆好像都很熟悉,但是就重庆的自然形象而言,究竟是何模样?世人也许并不明了。人们对重庆人文历史知道的远远大于对其自然形象的了解。因此本文

  重庆啥模样?

  撰文/单之蔷

  重庆大名鼎鼎,这毫无疑问,抗战时它曾是中国的陪都,如今又是中国第四个直辖市。世人对重庆好像都很熟悉,但是就重庆的自然形象而言,究竟是何模样?世人也许并不明了。人们对重庆人文历史知道的远远大于对其自然形象的了解。因此本文尝试着对重庆的自然形象加以描摹,也可能相差甚远,那就算抛砖之作吧。

  其实重庆的自然形象很奇特,中国四个直辖市中其他三个可以说在这方面无法与重庆媲美。它是四个直辖市中自然形象最精彩的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行文方便,文章中的重庆,有时是指作为一个都市的重庆主城区,我称之为“小重庆”,有时是指包括了它下辖的38个区县的“大重庆”。下文提到“重庆”,至于是指 “大重庆”,还是“小重庆”,读者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就会明了。

  重庆是纽约曼哈顿、宾夕法尼亚州的“袖珍版”

  重庆的地位很重要首先是由长江所致。它处于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之处,朝天门码头—解放碑—上青寺,也就是渝中区一带是重庆(小重庆)的核心所在。这个区域两江夹峙,三面邻水,实际上是一个半岛。如今这个半岛南北两侧横跨嘉陵江和长江的大桥各有四五座,乘车跨越一座座大桥在两条大江的两岸穿梭,有时恍惚会觉得这有些像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岛。曼哈顿岛西濒哈得孙河,东临东河,岛与两岸之间也是有一些大桥连接。当然两者在经济、文化、社会的发达程度上确实不同,但在自然形象和城市轮廓上的确有些相像。

  我想:当我说重庆(小重庆)与纽约曼哈顿有些相像,肯定会有些人不以为然,如果我再说重庆(小重庆)与美国的华盛顿或者宾夕法尼亚州在自然形象上有些相似,更会让有些人大跌眼镜了。这是我在Google Earth (谷歌地球)上研究的结果。我想说的是华盛顿西边的山与重庆周边的山很像(这种山的特殊性我后面会专门介绍),区别是这种特殊类型的山岭在重庆不仅广布周边而且穿城而过,在美国则只分布在华盛顿以西的一片长长的呈弧形的区域,其实这种特殊类型的山离华盛顿还有一段距离,但是由于它的周边没有其他中国人熟悉的城市,我不得已才拿华盛顿来比较,美国东北部分布的这些特殊类型的山脉规模比重庆的规模大,这些山穿过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弗吉尼亚州,绵延1000多公里,重庆的这种山长约几百公里。这种类型的山,世界范围内还很少见,据我观察,除了美国东部和中国重庆地区外,其他地方还没有见到,即使有规模也不大。

  重庆像观音轻展玉臂,轻拈玉指拾起的一枚珍珠

  重庆是山城,世人皆知,但对这种山到底是怎样一种山则不甚明了。我认为重庆的山非常奇特,奇特到全国独此一家,值得一说。地理学家将这种山叫做“平行岭谷”;就是一道道山岭和一条条山谷相间排列,相互平行逶迤延展。这样说可能有人会想到横断山区,那里的一条条大山与河谷也是相间排列,一起同行,如著名的“三江并流”地区,但是横断山与重庆的山形态上相差太远。横断山区河谷两边的山太高(是一些中山和高山,海拔3000米以上,起伏1000米以上的大山很常见),谷太窄(河谷底部基本由河床和两岸很狭窄的阶地组成,有些河段没有阶地),不适合人类居住;重庆的山是中山和低山(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下,起伏500米以下),谷地则很宽广,适合人类生活。

  我把重庆山的特点概括一下:一道道山岭呈长条状,相互平行或沿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如重庆的西部,先是几道山岭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到了重庆城区附近这几道山岭逐渐变细并呈扫帚状展开,有人形容为:群龙出海(有人说群蛇出洞,我改为群龙出海)。这不形象,我看像是千手观音伸出的一条条手臂,接着观音伸开手掌,展开玉指,重庆城像观音用玉指拾起的一颗珍珠。我曾请画师将重庆的地图这一部分画成一只观音的手,做成一幅象形地图,但无论如何也画不像,原因不是因为二者不像,而是因为这些条状的山脉毕竟是由坚硬的石灰岩石构成的,怎么也不如观音的手臂、手指丰满圆润,但是很像观音的手臂、手指在X光透视下的影像。如果把重庆的地图画成一幅像X光透视下的观音手不免有些恐怖,只好作罢。

  重庆的山岭与山岭之间是很宽广的谷地,虽然这谷地并不是平原,而是低矮的丘陵和台地,但这里是人类聚落的好地方,城镇大多分布于此。

  我把重庆平行岭谷的一些基本数据给出来,大家就知道这是怎样一些山了。在重庆分布着数十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岭,这些山岭海拔高度在500—1000米之间,相对高度在100—800米之间,长度有的长达100—300多公里,有的几十公里,山岭的宽度在1—6公里之间,两条山岭之间的谷地宽约10—30公里。这些山有人称之为“梳状山”,有人称之为“雁行山”,意思是山与山像梳子和雁阵。但地理学家一般都称之为“平行岭谷”,或者叫“川东平行岭谷”,意思是四川盆地东部的平行岭谷,重庆虽然现在已经从四川省中分了出来,成了直辖市,但是重庆西部平行岭谷最鲜明的这一区域,从自然区划的角度看,还是属于四川盆地。但是就行政区划而言,这些平行岭谷大部分已经在重庆境内,不妨称其为“重庆平行岭谷”。

  搞地质的人把“重庆平行岭谷”称为典型的“褶皱山系”。褶皱这个词本来很平常,但是一放到地学里面,就感觉挺专业,挺神秘。其实这个地学概念很好理解,应该说是科学家们借用了百姓平时常用的词:衣服上的“褶皱”,脸上的“皱纹”,大家平时经常这样说。地学中的褶皱山系,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地球表面上的褶皱和皱纹”。你要理解重庆的平行岭谷,最好的方式是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一下另一只手的手背,如果你能一下子捏出十几条皱纹来,那你就在手背上创造出了“重庆平行岭谷”啦。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薄皮隔档式褶皱带”这个说法,这是中国地质大学的刘少峰教授告诉我的重庆平行岭谷的地质学名称。这个名称更让我相信用手指捏手背制造的皱纹来比喻重庆平行岭谷是很逼真和形象的。那天他专门给我讲述了他对重庆平行岭谷的研究,可惜他没有捏自己的手背,而是用一沓复印纸在桌子上两边用力一挤,制造出几个褶皱来说明这一问题。

  尽管我们平日经常说起褶皱和皱纹,尤其是女士对“皱纹”这个词十分敏感,但是我们平常很少有人分析一下皱纹的结构,也没有人把皱纹的几大要素分门别类地起个名字。地学家们不是这样,他们把褶皱和皱纹这两个日常词汇拿走之后,留下了“褶皱”这个词并分析了其结构,把各个部分起了名字:核部、轴、轴面、两翼等,这些我们不去管它,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背斜”和“向斜”这两个概念,因为这涉及到找水、找油、找气,要理解重庆多温泉、多天然气、多煤也要理解这两个概念。他们把褶皱隆起的部分叫“背斜”,凹下的部分叫“向斜”。

  比起地表的“隆起”与“凹下”来,地学家更关心的是岩石层的走向,因为地表的隆起与凹下,在漫长的地质变迁中,会不断地变化。因此为了更精确,他们把岩石层相背弯曲的部分叫背斜,相对弯曲的部分叫向斜。一般而言: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这很好理解,因为原初背斜就是凸起的,向斜就是凹下的。但向斜也能成山,当向斜两边的背斜被风化剥蚀殆尽,向斜就成山了(背斜顶部被拉伸,岩性较疏松,容易被风化剥蚀;向斜中心被挤压,岩性较坚硬,不易被风化剥蚀);或者发生断裂,向斜部分抬升成山、背斜部分沉降为谷。重庆平行岭谷是典型的背斜成山,向斜成谷,那一条条岭,就是背斜,那一条条谷,就是向斜;背斜很窄(1—6公里),向斜很宽(10—30公里),但它们都很长,相伴而行几百公里。

  这我就不展开说了,牵扯的知识太多,总之地质学家也认为重庆平行岭谷是比较独特的少见的由褶皱形成的山系。至于温泉多是因为在形成褶皱时,产生了许多断裂,沿着这些断裂,地下热水上来了;天然气多,是因为天然气找到了较好的藏身之处,褶皱——弯曲岩层顶部的穹窿状岩层里;煤多是因为褶皱的隆起及上面的岩层被侵蚀剥落,把背斜核部的二叠、三叠纪的煤层露出来了。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原标题:走进重庆:浓淡相宜钟秀隽永的山水画卷重庆三峡

关键词:重庆,三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admin#shaoqun.com (#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