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科学探索频道 > 天文航天

低质量暗淡恒星“现身”或证暗物质不存在

原标题:低质量暗淡恒星“现身”或证暗物质不存在

[导读]瑞士一名科学家首次在一个球状星团中观察到了一颗质量超低、光线暗淡的恒星。科学家们认为,此新星的“现身”或许有可能证明暗物质只是传说。

以前,科学家们一直通过测量球状星团对周围星系的引力效应来测量其总质量。他们认为,只有暗物质才能解释球状星球的质量。暗物质是一种理论上存在且极富争议的物质,迄今还没有被地球上的任何探测器所“捕获”,但科学家认为,“暗物质”占据了整个宇宙四分之三的质量。

瑞士苏黎世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菲利普·叶策与由波兰和智利的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携手,使用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的甚大望远镜(VLT)的8米等级的望远镜和位于智利帕拉纳天文台的适应性光学仪器,利用微引力透镜效应,首次在球状星团M22中探测到了这颗质量超低的恒星,其质量仅为太阳质量的五分之一。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只是假设这类恒星一定存在。但即使功能最强的现代望远镜也没有发现它们的踪迹。

其实,两名波兰天文学家早在2000年就首次探测到了这颗恒星的“蛛丝马迹”,他们发现,其附近一颗恒星在20天内不断变亮。他们认为,原因可能在于,位于其附近的一颗未被探测到的恒星用其重力场使光线发生了弯曲,这就是所谓的微引力透镜效应。

微引力透镜效应是发生在恒星级天体中的引力透镜现象。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透镜效应就是当光在星系、星系团及黑洞等具有巨大引力的天体附近经过时,会像通过凸透镜一样发生弯曲,根据变化了的光线在光谱外波段呈现的不规则程度,可以推算发光星系的年龄和距离。

叶策的最新观测结果证实,确实有一颗质量超低的暗淡恒星通过上述不断变亮的恒星的前方。科学家们认为,这颗新星的“现身”意味着这些星团或许只是由这些还未被我们探测到的暗淡恒星组成。因此,不需要用暗物质来解释其质量,这或许能间接证明暗物质可能并不存在。

原标题:低质量暗淡恒星“现身”或证暗物质不存在

关键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admin#shaoqun.com (#换成@)。
我的浏览记录
推荐阅读
最新相关资讯
跨境电商: 跨境电商 | 东南亚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