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科学探索频道 > 天文航天

国际空间站“乱丢”宇航服

原标题:国际空间站“乱丢”宇航服

国际空间站“乱丢”宇航服空间站“乱丢”宇航服 src='/images/loading.gif' data-original="http://img1.gtimg.com/tech/pics/hv1/195/70/1543/100351620.jpg">

在电影《地心引力》中,宇航员在舱外行走时出现了危机,轨道上的碎片向他们袭来,事实上地球轨道上“遍布”碎片,从几毫米的微小碎块到大型火箭残骸,是轨道上隐藏的“杀手”


国际空间站“乱丢”宇航服

丢弃宇航服飘出空间站。

1'33''

0

腾讯视频



丢弃宇航服飘出空间站。

收起

推荐视频:

自动播放


正在播放









腾讯科学讯(罗辑/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执行舱外行走任务时经常发生“丢”东西的事情,比如工具箱、小物件等,这些物件在轨道上漂游非常危险,比如在轨道上运行多年的失控碎片可导致空间站损坏,甚至出现更加严重的情况。影片《地心引力》中也出现了一个类似的镜头,一位宇航员在舱外活动时出现意外,突如其来的轨道碎片使得她与空间站脱离,并坠入宇宙深处。这一幕其实在2006年就已经上演,国际空间站释放了一个“宇航服”人造卫星

“宇航服”人造卫星其实是一个携带许多传感器的“航天器”,该宇航服在2001年被送至国际空间站,这是一件由俄罗斯制造的“奥尔兰-M”宇航服,虽然是一件“旧款”的宇航服,但仍然可以进行舱外行走,在任务结束后被改造成一颗“宇航服”人造卫星,设计人员为莫斯科航空学院和鲍曼国立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项目目的是收集一些关于空间环境的信息,并参与科普教学任务等。

无线电爱好者可通过调频接收到“宇航服”人造卫星所发出的信号,该计划的构思来自对接近使用寿命的宇航服进行再利用,使得这些空间站上的物件可重新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不仅可对近地轨道环境进行调查,还可以与一些爱好者进行互动,2006年释放的这颗“宇航服”人造卫星在轨道上遨游数月后在大气层中烧毁,科学家估计的坠入地点在澳大利亚以南。

对美国宇航局而言,“宇航服”人造卫星是一个廉价的轨道卫星方案,可验证微卫星的相关技术,由于其可以从空间站上释放,因此也不需要火箭发射入轨,这样可以省去很多的经费开支。空间站释放出卫星是一个新的廉价卫星部署思路,可投放较多的微卫星,它们可以执行不同的任务,但都十分专一。针对空间碎片的问题,科学家研发了新的卫星技术来捕获或者清理这些碎片,



原标题:国际空间站“乱丢”宇航服

关键词:宇航服,人造卫星,国际空间站,地心引力,微卫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admin#shaoqun.com (#换成@)。
我的浏览记录
推荐阅读
最新相关资讯
跨境电商: 跨境电商 | 东南亚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