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科学探索频道 > 天文航天

180光年处发现直径是地球2.5倍的行星

原标题:180光年处发现直径是地球2.5倍的行星

180光年处发现直径是地球2.5倍的行星发现直径是地球2.5倍的行星 src='/images/loading.gif' data-original="http://img1.gtimg.com/tech/pics/hv1/241/121/1762/114605146.jpg">

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望远镜

腾讯科学 美国著名的行星猎手“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起死回生”,又新发现了一颗系外行星

“开普勒”望远镜有4个反应轮帮助控制方向,只要其中3个正常工作就能开展搜寻。2012年和2013年,先后有两个反应轮出现问题。经几次挽救失败后,美国宇航局去年8月宣布,“开普勒”已无法修复,进入报废。此后,开普勒团队巧妙地利用太阳光子产生的光压作为一个“虚拟反应轮”,成功重新控制了望远镜。

新发现的这颗行星编号为HIP116454b,距离地球180光年,直径是地球的2.5倍,绕母星的公转周期仅为9天。迄今为止,“开普勒”望远镜一共发现了3800多个“行星候选者”,确认了960多颗系外行星,约占迄今确认系外行星的一半。

“开普勒”望远镜重要节点

2009年3月“开普勒”望远镜发射升空,这是美国宇航局首个寻找系外行星的太空项目。该望远镜不是围绕地球运行,而是运行在尾随地球的绕日轨道上,所以不会被地球遮蔽而能持续进行观测。

2013年5月,“开普勒”望远镜由于反作用轮(Reaction wheel)故障,无法精确设定望远镜的观测方向,因此被迫停止搜寻系外行星的任务。

2013年8月,美国宇航局表示放弃修复“开普勒”望远镜的工作,该望远镜的主要使命结束。

2014年5月,开普勒团队巧妙地利用太阳光子产生的光压作为一个“虚拟反应轮”,成功重新控制了望远镜,又新发现了一颗系外行星。

迄今为止,“开普勒”望远镜产生了海量的观测数据,发现了大量系外行星候选者。时至今日,科学家还没有完成全部的数据分析工作。(清风)



原标题:180光年处发现直径是地球2.5倍的行星

关键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admin#shaoqun.com (#换成@)。
我的浏览记录
推荐阅读
最新相关资讯
跨境电商: 跨境电商 | 东南亚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