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把SKA弄过来,弄死你我,都弄不成!”“先弄过来!弄死你我,还有后来人!”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家天文台工作的南仁东,最初将中国的大射电望远镜梦寄托在了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上,但他发现这条路越走越难,于是开始反对在中国
中国天眼FAST是当今世界上口径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利用FAST进行成像观测,在致密星系群——“斯蒂芬五重星系”及周围天区,发现了1个尺度大约为两百万光年的巨大原子气体系统,也就是大量弥散的氢原子气体。这是迄今为止,在宇宙中探测到的最 ...
李菂团队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设计的“中国天眼”成果艺术图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通过国家验收近两年来,在天文学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科学成果。1月5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举行该院2022年度首场新闻发布会,专题介绍这些 ...
6月3日,位于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最后一块(第4450块)反射面板缓缓起吊,在完成了二次
2016/7/4 15:00:097
原标题:星辰大海,才是它的征途——“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新华社贵州平塘1月11日电 题:星辰大海,才是它的征途——“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新华社记者齐健、王丽、董瑞丰 眼力决定眼界。1月11日,当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 ...
来源:科学大院微信公众号 (本文由科学大院根据武向平院士在中科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上的报告整理而成,首发于科学大院) 两年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贵州成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口径500米,大家常把它叫做“天眼”,面积有30个足球场 ...
中国“天眼”监测新成果掀开“宇宙之谜”面纱一角作者:钱童心[天文学家怀疑这些爆发可能是由某些极端物体释放的。这些物体可能包括中子星;大质量恒星在生命周期结束时致密坍缩的核心爆炸成为超新星;一种具有超强磁场的中子星,或者是一个黑洞正在吞噬一颗
SINA_TEXT_PAGE_INFO['videoDatas0'] = [ {ad_state: '1',pid: '2',video_id: 424537884, //vidpic: '//n.sinaimg. ...
新华社贵阳12月20日电(记者周宣妮)20日上午,2021年度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年终总结会在贵州省平塘县中国天眼(FAST)观测基地举行。据了解,目前利用FAST望远镜观测产生的科学成果不断涌现。FAST已发现509颗脉冲星,是世界上所
出品:新浪科技《科学大家》墨子沙龙姚蕊:国家天文台青年研究员,中科院青促会会员,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机械组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天文技术与方法、索并联机器人,2018年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名“35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中国区榜单。(内
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作者国家天文台、快速射电暴(FastRadioBurst;FRB)是一种持续仅数毫秒的神秘射电暴发现象,其起源的研究是当前天体物理前沿热点课题。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朱炜玮、李菂等与合作者利用自主研发的搜寻技术,结合
国外有突破倾听计划,旨在寻找外星人,中国有天眼。感觉就像神话故事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据称贵州射电刚刚试运行,就收到了一个可疑宇宙信号,分析结果指出这个信号源位于1300多光年之外的宇宙深空。信号源有着很强的脉冲特点,这组电磁波信号是FAST建成后探测到的第一个可疑宇宙信号,目前科 ...
时至今日,天眼已经正式运营一周年了(链接)。贵州平塘像爱护眼睛一样的爱护它,它是我们人类的眼睛。我们用它观测宇宙。
1月6日凌晨,《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天眼”(FAST)的最新成果。在该成果中,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等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通过FAST平台,采用原创的中性氢窄线自吸收方法,首次获得原恒星核包层中的高置信度的塞曼效应测
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FRB)是宇宙中最大的谜团之一。FRB在2007年首次被发现,14年来,无数天文学家将目光转向FRB,希望以它为线索揭开更多宇宙奥秘。而昨天在《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用FAST发现了1652次快速射电 ...
人们在探索 地外相关信息 时就会发现,其实人类一直都在寻找第 2 个地球,最近中国天眼就发现一个星球和地球的相似度达到 99% ,距离地球大概 16 光年,而且还拥有丰富的绿色植被
我国500米直径、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大小的射电天文望远镜--FAST,想必大家对它不陌生。今天咱们来聊聊,射电望远镜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望远镜。记者20日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获悉,我国500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18日消息,《科学》杂志发表题为“FrequencyDependentPolarizationofRepeatingFastRadioBursts-ImplicationsforTheirOrigin”的研究论文,指出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20日获悉,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利用FAST望远镜开展银道面脉冲星巡天,取得重要进展,新发现了201颗脉冲星,其中包括一批最暗弱的脉冲星、挑战当代银河系电子分布模型的大色散量脉冲星、40颗毫秒脉冲星、1
来源:科技日报快速射电暴,广袤宇宙中一种射电波瞬间暴发的现象,其持续时间极短,通常只有几毫秒。它们往往“神龙见首不见尾”,出现一次,便再无踪迹。过去十几年,天文学家一直在收集相关信息,只为探求真相:到底是谁发出了这种电波?如此快速闪现的射电
中新网北京9月3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3日发布消息说,当今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俗称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近日在对一个编号为FRB121102的快速射电暴(FRB)的跟踪观测中,探测到多
北斗卫星:中国“天眼”看世界 发射成功不久的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是中科院承担的首颗长寿命、高可靠业务星。它的研制只用了3年零3个月。在未来的导航卫星研制上,中科院将会承担更多的任务。
2015/5/6 16:00:271
中新网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作为宇宙中偶发的射电爆发事件,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FRB)自2007年首次被发现至今已经观测到数百个,但其起源、能源机制仍然成谜,吸引全球天文学家持续观测研究,更因其可能为外星人向地球发送信号的猜测广为流传而备受大 ...
近日,我国研究人员利用“中国天眼”,首次探测到了致密双星系统中等离子体的极端湍流现象,为“黑寡妇”脉冲星的掩食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天文学专业学术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刊》。毫秒脉冲星是一类速旋转的中子星,其自转周期仅为几毫秒
【最新发现与创新】科技日报讯 (柯士雨 记者何星辉)近日,我国研究人员利用“中国天眼”,首次探测到了致密双星系统中等离子体的极端湍流现象,为“黑寡妇”脉冲星的掩食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天文学专业学术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刊》。毫秒脉冲星是一类速旋转的中子星, ...
美国绿岸望远镜(GBT)能观测到快速射电暴的偏振,“中国天眼”FAST接收面积更大却看不到,两者观测频率有所区别,这隐含了快速射电暴所处环境的信息。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FAST重点实验室快速射电暴是天文学最热门的领域之一。这种射电瞬变源能在毫秒之间释放太阳几天甚至一年才能释放的能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天眼”助解天文谜题本报记者 刘 峣在广袤的宇宙中,经常出现短暂而猛烈的无线电波爆发,持续时间通常仅有几毫秒,却能够释放出相当于地球上几百亿年发电量的巨大能量。2007年,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了这样的毫秒电波——快速射电暴,并对其展开了探索研究。通过快速射电暴 ...
据新华社报道,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验收至今已近两年。“中国天眼”运行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年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已远超国际同行预期的工作效率,为其科学产出起到重要支撑作用。1月5日,中国科学院发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记者张泉、宋晨)持续发现毫秒脉冲星;FAST中性氢谱线测量星际磁场取得重大进展;获得迄今最大快速射电暴爆发事件样本,首次揭示快速射电暴爆发率的完整能谱及其双峰结构……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
原标题:今起正式对全球开放,“中国天眼”究竟能“看”多远?中新网北京3月31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北京时间3月31日零点向全世界天文学家发出邀约,征集观测申请。这也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