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与美国经历?如何对待屡屡出现的“病毒起源阴谋论”和“责任论”?在5月1日的《新闻1+1》节目中,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总编理查德·霍顿的这次访谈,回应了相关问题。1、《柳叶刀》总编如何看待当初中国武汉“封城”的
来源:造就微信公众号作者:罗永伦丹麦奥胡斯大学生物医学系,基因组编辑和再生医学副教授大家下午好,我叫罗永伦,现在是丹麦奥胡斯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系的副教授,我的工作主要是利用干细胞,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猪,以及基因编辑这项比较热门的技术,来进行
来源:科普中国近日,媒体报道某技术人员宣布其研究成果,声称诞生基因编辑婴儿,引发国内外科技界广泛关注和社会公众不安。我联合体就此事声明如下:一、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项革命性技术正在推动着生命科学研究发展,但其应用安全性尚有待于进一步全面评价,
新浪科技讯11月28日消息,针对近日贺建奎宣布诞生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发布声明称,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实属违反伦理道德和有关规定,已严重扰乱科研秩序,对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国际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对此,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
来源:知识分子1月15日,“知识分子”、“赛先生”以及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联合主办了“科学精神中国行”新年专场活动。生命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饶毅发表主旨演讲“基因编辑与人类未来”。编者按:1919年1月15日,北大教授陈独秀用“赛先生”指称科
来源:理想国imaginist。《银翼杀手:2049》中复制人共同守护着一个秘密——在多年以前,有一个克隆人生下了自己的孩子。为了守护这个秘密,无数复制人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这个秘密被他们视为“奇迹”。当我们去思考为什么复制人将自己孕育孩子
三部门谈基因编辑婴儿:暂停相关人员科研,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陈芳、胡喆/新华社“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一经公布,引起学界和社会广泛关注,特别引发了法律和伦理方面的争议。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三部门负责人接受新华社
出品|新浪科技《科学大家》、墨子沙龙撰文|仇子龙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基因治疗与脑疾病有什么关系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基因是什么?基因就在我们的细胞里面,细胞里有30亿个碱基对组成我们所有的基因,基因编码我们的皮肤、
原标题:国家卫健委、科技部、中国科协负责人回应“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已要求有关单位暂停相关人员的科研活动、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一经公布,引起学界和社会广泛关注,特别引发了法律和伦理方面的争议。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
来源:学术经纬基因编辑领域的顶尖学者、Broad研究所的刘如谦(DavidLiu)教授与哈佛医学院专注于耳鼻喉科研究的JeffreyHolt教授合作,近日在《科学》子刊发表一项新成果,为众多遗传性耳聋患者带来一种潜在治疗策略。他们利用新颖的
来源: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不久前,《自然》杂志刚刚公布了2018年科技领域的十大影响力人物。其中,制造了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贺建奎教授以“CRISPR独走者”(CRISPRRogue)的名号赫然上榜。在这一事件中,科学界的态度是
“过来者”的“告诫”: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试验前传澎湃新闻记者张唯JesseGelsinger是人类历史是第一个死于基因治疗的人,对于他的悲剧,贺建奎曾“谨记在心”。贺建奎曾引用Gelsinger的悲剧“告诫”研究人员应该缓慢且谨慎地做人类的
贺建奎 脱靶2018/11/28 10:00:4410
来源:36氪 客观来看,目前只走了“万里长征第一步”。 文|顿雨婷 封面来源|IC photo 近日,多家外媒报道,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刚刚进行了一项特殊的实验——美国的一个医学团队,成功将一个经过基因编辑过的猪肾,移植到一名脑死亡的女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并且让这名 ...
来源: 学术经纬 2012年,被喻为“上帝的手术刀”的CRISPR-Cas9系统横空出世,短短的八年里,这种工具已经应用到包括医药、农业、基础科研等诸多领域。以经典的CRISPR-Cas9为基础,科学家们还开发出一系列工
来源:赛先生“孟加拉或将成为全球首个批准种植转基因‘黄金水稻’的国家。”“阿根廷批准抗旱型转基因小麦,农业界担忧本国农产品出口受损。”“大北农子公司产品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公示。”“农业部新批准进口5种农业转基因生物。”“严令禁止生产
来源: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V型CRISPR系统中的核心蛋白Cas12b(也被称C2c1),在过去很难在人类细胞中完成基因编辑,因为Cas12b蛋白家族的最适反应温度通常都比较高。张锋今天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文章提
来源:放大灯作者:张旌20世纪50年代,时任广州中山医学院儿科教授兼主任的钟世藩,开始了乙脑病毒的培养和分离工作。因为缺乏研究经费,他自费买来小白鼠,在自家书房研究,顺便还把自己儿子培养成了一名“小白鼠饲养员”。钟世藩所使用的小白鼠,对中国
贺建奎“青年科技奖”参评资格被取消■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追踪“基因编辑婴儿”风波仍在继续。据央视新闻消息,国家卫健委、科技部、中国科协负责人昨天就该事件接受了央视记者采访。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表示,此事件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
11月28日从正在香港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上获悉,深陷舆论漩涡的贺建奎确认将参加既定日程中的“人类胚胎编辑”分论坛环节。峰会主办方表示,贺建奎将在会场接受包括来自记者和观众提问,提问需写在纸上。同时主办方不保证贺建奎对所有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CCR5基因与其它传染病风险增加有关,并会影响小鼠的学习能力。几周前,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了一则举世震惊的消息:首例基因编辑双胞胎女婴降生。人们对这一试验依然充满了疑问,最令研究人员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基因改变对女孩
新京报快讯(记者陈沁涵)针对全球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事件,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两位开拓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教授詹妮弗·杜德纳和麻省理工学院华人科学家张锋,于26日先后发表声明。詹妮弗·杜德纳:目前基因编辑
著名钢琴家贝多芬在32岁时听力完全丧失,其伤害不言而喻,他在留给其兄弟的遗嘱中写道,正如落叶凋零,我的生命也已变得空洞。 尽管贝多芬听力丧失的原因未知,但很多案例显示...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4日消息,当去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被颁给生物化学家詹妮弗•杜德纳和微生物学家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奖励她们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领域所做的工作时,新闻报道纷纷将她们的发现誉为能够“重写生命之书的分子剪刀”。虽
文章来源:知社学术圈近来,得益于世界各地团队的科研攻坚,以基因编辑猪为供体的异种器官移植技术正在逐渐成熟。人类所面临的器官供给匮乏的局面似乎将要迎来曙光。这些令人鼓舞的进展也引发了公众的疑问:技术的应用价值与前景如何?为什么选择猪作供体?这
新浪科技讯3月1日消息, 近年来兴起的单碱基编辑技术有可能导致大量无法预测的脱靶,因而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一旦脱靶看,可能会导致癌症等不良的基因变异,让人们对基因编辑这种新技术望而却步,近日,中国科学家研究建立了一种被命名为GOT
来源:中国科学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团队通过靶向编辑单个长寿基因FOXO3,得到了能抵抗细胞衰老和癌变的人类血管细胞,有望被用于血管退行性疾病的治疗。该研究成果1月18日在线发表于《细胞—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起源于胚胎时期。它不仅可以
基因编辑婴儿试验注册申请已被驳回新京报讯 (记者许雯)昨日,记者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检索发现,因未提交原始数据供审核,“基因编辑婴儿”试验注册申请日前已被该中心驳回。据该中心网站消息,因贺建奎未能在承诺日期提供原始数据,且未
来源:中国科学报本周,全世界的目光或许都集中在中国,关注贺建奎和他的“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到底是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性不够,还是这样的技术应用到人体有悖伦理?为此,本报编辑部选编了部分科学网博主的观点,以飨读者。技术尚未成熟,
相关新闻:涉事医院回应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没做过此项目实探南科大办公室:贺建奎很少在这里做实验和美伦理委员会前成员:基因编辑婴儿申请书签名伪造贺建奎谈基因编辑婴儿:为了患者幸福,他愿意受指责南科大声明:基因编辑项目是贺建奎停薪留职期间参与
相关新闻:复盘贺建奎的人生轨迹:是谁给了他勇气贺建奎团队回应“基因编辑婴儿”:将于本周三公开数据贺建奎谈基因编辑婴儿:为了患者幸福,他愿意受指责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港股和美医疗暂停交易,此前公司旗下医院卷入首例基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