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自然地理 >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第10期封面筛选故事(图)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第10期封面筛选故事(图)

发布时间:2013-10-15 16:02:44
一张怎样的照片,才能在视觉上耳目一新,又能在内容上使人一眼即知是新疆,并符合我们整个专辑的主题:“新”新疆?最先入选……

  一张怎样的照片,才能在视觉上耳目一新,又能在内容上使人一眼即知是新疆,并符合我们整个专辑的主题:“新”新疆?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第10期2号封面

  自上世纪30年代起,便不断有探险家从世界各地前来2号封面所在的石拱门探险。即使在新疆,它也很小众,是真正的秘境——美国探险杂志将它列为全世界最值得探险的20个目的地之一。我们的摄影师在此安营扎寨,三个晚上后,收获了这张满天繁星下的拱门。可惜暗部太多,肌理全被遮掩,而且因为拍摄距离太近,而弱化了它的高大险峻。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第10期4号封面

  受限于高山、盆地交织出现的复杂地形,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的牧民已经普遍禁牧、定居,不再长距离迁徙时,新疆的牧民至今仍然频繁、长距离地转场于高山之巅和沙漠腹地,而且规模庞大,少时几万头(牲畜),多时上百万。转场并不是一条直抵目的地的路线,而是在路上渐次完成的漫长过程——当春天来临,气温回升,牧人便带着牲畜群动身,从山前牧场一级级追逐着融化的雪线北上,秋天则是相反的过程,被大雪从山顶的夏牧场驱赶着逐级南下……这是一种如同等温线一样,随季节敏感变化的史诗般的游牧生活。4号封面便拍自从前山春牧场迁往深山夏牧场途中,大队牲畜群在山坡上扬起沙土,远看如黄色瀑布般恢弘壮丽。如夕阳般的金黄色彩笼罩着牧人,令人目眩。这是仅在新疆才可见到的、绝对符号性的景观。当这里的牧民也渐渐开始定居,而转场的方式也由徒步转为汽车(甚至火车)时,这景观更带有一种挽歌情怀,自然是它。

  相关阅读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第9期封面筛选故事(图)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第8期封面筛选故事(图)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第7期封面筛选故事(图)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第6期封面筛选故事(图)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第5期封面筛选故事(图)


原标题: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第10期封面筛选故事(图)

关键词:中国国家地理,第10期,封面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 admin#shaoqun.com (#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