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5时42分,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嫦娥五号的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于6时12分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轨道器逐渐接近上升器(来源:国家航天局) ▲轨道器与上升器完成交会对接(来源:国家航天局) ...
刚过完自己月背工作1000天纪念日,就遇上祖国的生日,双喜临门之下,玉兔二号精神振奋,开启了自己第35个月昼的探险之旅。 月背最不缺的就是坑了,从第29月昼起,玉兔二号就进入了艰难的穿坑跋涉期。面对坑峦起伏的复杂地形,驾驶员们横下一条心,控制着玉兔二号掉头绕过眼前7米的大坑,从 ...
◎ 科技日报记者 唐芳 回望2021年的浩瀚星空,中华民族迸发了最耀眼的华彩:“天问”登火、“羲和”探日、“银河”巡天、“天宫”览胜…… 这一年,探寻宇宙信息的大科学工程亦是硕果累累,“中国天眼”发现201颗脉冲星、“拉索”观测到最高能量光子,惊艳了国际天文学界;嫦娥五号带回 ...
来源:科普中国 导读 2020年,人类面临了众多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超难模式下,中国航天不断创造奇迹,又迎来了厚积薄发的一年,在新型火箭首飞、卫星导航系统、月球与深空探测与商业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今年是中国航天的超级2020,这些高光时刻值得铭记。 01 嫦娥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14日消息,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12月14日11时13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上两台25N发动机工作约28秒钟,顺利完成第一次月地转移轨道修正。目前,携带月球样品的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各系统
【#我国在月球首次实现国旗独立展示# #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3000N发动机工作,成功将携带样品的上升器送入到近月点环月轨道。点火起飞前,着上组合体实现月面国旗展开以及上升器、着陆器的解锁
昨天,全国政协委员、嫦娥二号和三号总指挥顾问、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接受采访时表示,规划为“绕、落、回”三期的中国探月工程……
来源:科技日报月壤里的秘密:或可在月球上制备氧气和燃料◎本报记者 金 凤国际学术期刊《焦耳》的一篇最新论文引发学界广泛关注。研究团队在详细分析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以下简称嫦娥五号月壤)的元素和矿物结构后,发现月壤的一些活性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他们以其为催化剂,利用人工光合成 ...
新浪科技讯12月4日消息,旗开月表,五星闪耀。经过科研团队的数据接收和处理,今天,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国旗展示的照片。这是继嫦娥三号、四号任务后,五星红旗又一次展现在月球表面,同时也是五星红旗第一次月表动态展示。
参考消息网11月24日报道11月24日4时30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 ,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随后在其官方推
来源: 科技日报 近日,随着火星探测窗口期临近,各国探火项目都已蓄势待发。事实上,人类对于深空的探索热情从没有减弱过,无论是对火星,还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月球。 1969年7月20日20时17分43秒,阿波罗11号飞船降落在月球静海地区。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 ...
来源:科学大院十一年前,“嫦娥一号”豪情远赴;如今,“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整装待发,带着我们中国人的探月之梦,前赴后继。事实上,探月工程的正式建立和开展早已开始。在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计划,在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后
北京时间2月15日,《自然-天文学》杂志(Nature Astronomy)发布了月球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行星遥感团队及合作者,利用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同位素年龄和着陆区撞击坑统计结果,在目前常用月球年代函数的基础上建立了新 ...
月球上有水吗?1吨月壤中含有多少水? 基于嫦娥五号携带的“月球矿物光谱仪”探测的数据,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首次获得了月表原位条件下的水含量。他们发现,嫦娥五号采样区的水含量在120 ppm(百万分之一)以下,而从别的地方溅射到采样区的更古老岩石中的水含量约 ...
来源:34号军事室记者 |贺逸舒 李一叶通讯员 |郑伟杰 吕炳宏全文4927字,阅读约需10分钟盼望着,盼望着,“嫦娥”回来了。她是如此渴望回家,疾如流星般扑向风雪夜幕中的阿木古郎大草原。阿木古郎,在
来源:科学声音到发文的时候为止,嫦娥5号仍然在环绕月球的轨道上运行,看时机合适就会开发动机加速,飞离月球的引力范围,踏上回家之旅。加速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分3次加速才能达到足够的速度。这一次,嫦娥5号从风暴洋的北部取了2公斤的土壤和岩石样本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6日5时42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于6时12分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记者:胡喆 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3000牛发动机工作约6分钟后,顺利将携带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 专家介绍,与地面起飞不同,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起飞不具备成熟的发射塔架系统,着陆器相当于上升器的“临时塔架” ...
原标题:嫦娥五号登月挖土,标志新探月时代到来 “3,2,1,点火!”“嫦娥”起舞,直奔月宫。 11月24日凌晨4点30分,在椰林海韵中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全速托举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划过夜空,迈出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的第一步。 火箭飞行约22 ...
华商报讯(记者王卫平)我国探月工程将首次实施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将于本月24日至26日之间择机发射,大约在绕月轨道飞行一星期后返回。昨日,运载“嫦五”飞行试验器的火箭已经开始加注燃料,这标志着发射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另据了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如果能够尽快立项,我国的太阳立体探测系统真正建成可能要到2035年。”在几天前的香山科学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五号探测器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孟飞带领团队提出一个大胆设想——立体探测太阳! 如果想对太阳进行全方位探测,还需要部署立 ...
来源:原理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的吕姆克山脉附近着陆。半个多月后,12月17日,它顺利结束了太空之旅,降落在内蒙古中部草原的预定区域。 这次探索创造了历史,它带回了1731克月球样本,这是自1976年苏联月球24号任务以来,人类时隔44年后再次从月球上采集 ...
以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为研究对象发表的首篇学术成果《嫦娥五号年轻玄武岩的年代与成分》,于北京时间10月8日凌晨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该研究成果证明月球在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使目前已知的月球地质寿命(29亿年)“延长”约10亿年。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刘敦一研究 ...
来源:中科院地质地球所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回到地球。嫦娥五号带回了1731克的月球样品,目前已经正式交接,即将开展进一步的地面科研活动。在我国之前,美国、前苏联都曾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这其中又以美国为最。
来源:中国探月工程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任务轨道器与返回器在距离地球5000公里处实施分离,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轨道器顺利执行规避机动。在完成既定主任务后,轨道器开展拓展任务,启程飞往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的日地拉格朗日L
近日,一份旧报纸在网络上“火”了。不少网友评论,15年前各国探月计划只有中国实现了!对此,嫦娥五号探测器总指挥总师顾问叶培建说:“我们实现了承诺,我们没吹牛!”
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甘晓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整个工程任务转入科学研究的新阶段。当天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
原标题:非常23天!一图回顾嫦娥五号“挖土”全过程 ...
来源:科技日报常艳玲李昀锡王瑞林科技日报记者付毅飞最近,在嫦娥五号探测器预定着陆的四子王旗着陆场,一场大雪飘然而至。 嫦娥五号任务着陆场系统对此早有准备。记者从嫦娥五号任务着陆场区指挥部获悉,关于这场降雪,气象分队几天前就已经预报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8日消息,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2月8日6时59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按照地面指令受控离轨,7时30分左右降落在月面经度0度、南纬30度附近的预定落点。此前,嫦娥五号上升器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在预定轨道与轨返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