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已经长途跋涉超过十亿年的带有能量的波轻柔地拨动了地球附近的时空。这个由一对正在并合的黑洞产生的扰动,被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在华盛顿州汉福
2016/5/6 11:00:1060
来源:学术经纬今日,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冠病毒的最新研究论文。来自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TAustin)的一支团队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揭示了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三聚体的高清结构。这一信息对于我们了解新冠病毒如何识别和进入
来源:科技日报开电动汽车回家,近年成为春运模式中许多人的“新挑战”。拥堵的高速公路上,不乏趴窝的电动车身影。这样的悲剧有望杜绝。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13日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如果我国建成空间太阳能电站,电动车或能随时随地充
来源于干细胞的神经元 图片来源:Silvia Riccardi/SPL 来源:中国科学报 本报讯 日本神经外科医生首次将“重新编程”的干细胞植入一名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大脑。 京都大学日前宣布,该校研究人员已经开展了利用诱导多能干(iPS)细胞治疗帕金森氏症的临床试验,向一 ...
新型埃博拉病毒疫苗有望进行人体测试 据一家国际健康组织宣称,一种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测试疫苗今年9月将在英国健康志愿者的身上进行试验。
2014/9/2 12:00:3723
8月4日,中国生物CNBG发布消息,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杨晓明研究员团队最新发现针对德尔塔变异毒株有效的单克隆抗体,其中和活性IC50高达5ng/ml。这意味着单抗对德尔塔等新冠变异毒株体有效,针对新冠肺炎尤其是德尔塔等变异毒株的治疗有望迎来特效药。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Nature ...
10月19日,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内的中国环流器二号装置。 一个集结了包括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的顶尖科学家,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合作工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简称“ITER”)正在有条不紊地 ...
来源:学术经纬今日,《自然》子刊《自然·纳米技术》(NatureNanotechnology)在线刊登了一项创新抗癌研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华人学者顾臻教授与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癌症免疫治疗策略。通过在肿瘤切除部位喷洒喷雾,快
在研发微型电子设备的过程中,电池一直都是研究人员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现在,佛罗里达州中央大学的纳米技术研究团队已经找到了一种取代传统电池的方法。电池一直都是庞大而且笨重的,在你的手
据香港26日报道,着名的卡通拟人化小火车托马斯于近日登陆日本。 报道称,日本静冈县大井川铁道近日迎来了卡通火车托马斯小火车。 有粉丝发现托马斯火车已在试运行阶段,远远看见火车头冒出白烟
火车 托马斯2014/6/26 18:06:2711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22日消息,如今,许多航天机构和想象力丰富的亿万富翁都无比执着地希望在地球轨道之外,为人类寻找新的家园。火星,毫无疑问,是最佳候选者:与地球的距离相对较近,24小时昼夜循环,且大气中富含二氧化碳。但是,有一个太空殖民学
来源:医学新视点宫颈癌是影响女性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在中低收入国家,宫颈癌是女性死于癌症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统计,2018年中国由HPV引发的癌症病例为11万例。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吁全球共同采取行动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3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近日取得了一项最新医学突破,号称能解决年龄引起的脱发问题。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称,他们找到了逆转秃顶过程的方法,成功让受损皮肤重新长出了毛发。他们激活了大脑中的“soniched
科学家表示2050年有望治愈癌症 最新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如果按照当前疾病治疗技术的持续提高,有望2050年癌症死亡率将降至零。
2015/2/2 12:00:249
实验结果显示,使用模拟火星土壤可以成功种植不同类型的开花植物。这些盆装植物许多入水中,能够使用土壤中的蠕虫获取水分。
据报道,美国和德国的两个科研团队同时在《自然》发表论文,分别报告了针对不同基因突变定制的个性化疫苗对黑色素瘤患者治疗的成功案例,标志着个性化癌症疫苗在早期人体试验...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被誉为是本世纪至今最有潜力的生物技术突破之一,人们相信以它为代表的一系列基因编辑手段,有望为诸多人类的遗传疾病提供创新治疗方案。今日,《自然》子刊...
来源: 学术经纬全球范围内,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经超过2200万,死亡人数接近80万。随着夏天的逐渐离去,人们也开始担心进入秋冬之后,疫情是否会愈演愈烈。而有望保护人群的新冠疫苗,则成为了全球的希望。今天,《自然》子刊《自然通讯》(
来源:学术经纬近年来,单克隆抗体疗法已经成为了生物医药领域的一大热点。无论是治疗癌症,还是治疗自身免疫疾病,都能看到它们活跃的身影。在这些疾病之外,科学家们也在思考利用抗体治疗传染病的可能性。与传统疫苗相比,抗体疗法有着一些独到之处:首先,
据报道,如果你曾经用过眼药水,那么你就会知道很多时候它们都会随眼泪从眼睛里流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它可以把异物挡在外面。
原标题:航天发射今年有望超40次 数据来源:《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19年)》 本版制图:汪哲平 1月19日下午,长征五号遥四火箭大推力氢氧发动机顺利完成了总装出厂前的最后一项试车验证,标志着这台发动机能达到预定要求,即将转入火箭总装阶段。 2020年,中国航天 ...
来源:学术经纬微信公众号今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重量级的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覃文新课题组与荷兰癌症研究所LeilaAkkari课题组、RenéBernards课题组共同领衔的一支团队带来了一种治疗肝
中国科学家率先揭开造血干细胞“回家”的秘密,首次发现其领路人。干细胞“回家”又被称为“归巢”,对维持或重塑其细胞命运至关重要。11月20日上午,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院获悉,该院潘巍峻研究员
来源:学术经纬今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在线刊登了一篇对于血液癌症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的文章。一支来自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联合团队发现,通常在单核和巨噬等细胞表面表达的蛋白LILRB4及
科学家发现“贪食基因” 有望解决人类肥胖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贪食基因”,即使饱腹状态下也能吃更多的食物,通过抑制该基因可以有效地治疗人体肥胖现象。
2012/3/20 9:01:135
新华社讯 (记者张建华)地中海贫血症、帕金森氏病、糖尿病……这些至今没有根治方法的疾病有望在未来被一种叫做“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医疗技术所攻克;我国人体干细胞研究在病源、疾病多样性等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未来在成果应用方面有望走在世界前列,这是记者18日在广州召开的第四届“广州国际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论坛”上获悉的。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潘光锦18日 ...
2011/12/23 16:00:275
6月5日消息,据报道,对那些工作狂来说,他们时常会觉得自己的每天都不够用,然而根据科学家们最新的一项研究成果,这点将在未来发生改变,未来的一天有望达到25个小时。
【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有望今年底投入市场】有关新冠病毒疫苗,我国先后部署了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并行研发。目前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的疫苗共有四支,其中三支为灭活疫苗,一支为腺病毒载体疫苗。有关专家介绍说,我国的新
来源:科技日报 俄罗斯克麦罗沃心血管疾病综合问题科研所专家们在制造小口径人造心血管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相关血管植入生命机体后可减少形成血栓的风险。研究人员已能展示他们所制造的人造血管在大型实验室动物体上的相对效果。 人工合成血管与血液和周围组织相互作用并在植入后很快会形成一 ...
来源:学术经纬有人说,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地球上的生命早已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源。辅以人类的智慧,科学家们也将其中不少有趣的现象改造成了突破性的科研工具,近年来大放异彩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与光遗传学便是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