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顾方舟教授于1926年6月16日出生,浙江宁波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家。1月6日,北京云迷雾锁、寒风侵肌,我国病毒学家、“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顾方舟先生缅怀会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举行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但研究人员告诫说,该技术尚处于早期阶段,且仅在具有残余运动功能的人群中得到验证。三名脊髓损伤患者在电刺激的帮助下恢复了对腿部肌肉的控制,其行走能力也有了提高。其中一人之前完全不能行走,现在已能在外力帮助下活动。“这
新华网北京10月27日专电(记者隋笑飞)在植物人唤醒的治疗领域,专家们一直在不停探索,试图让更多奇迹出现。日前有关专家会聚北京,共同探讨植物人唤醒新进展--脊髓电刺激疗法。 据来自天津武警总医院的李建国主任介绍,脊髓电刺激是对患者的唤醒系统施加外源的持续电刺激,从而增强患者大脑的生理电活动,改善脑代谢功能,最终达到维持意识清醒水平的目标。 “目前,脊髓电刺激唤醒植物人是一项探索性的治疗。”北京 ...
2011/11/10 12:10:074
我国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顾方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为纪念顾先生,我们转载了中国科技报2017年5月份关于顾先生的报道。顾方舟浙江宁波人,病毒学家、教授。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
来源:学术经纬在癌症的病情进展中,有一个未解之谜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我们中枢神经系统被一种叫做“血脑屏障”的结构所保护,可以避免血液循环中的有害物质对大脑和脊髓造成伤害。但在急性白血病中,癌细胞却会突破这层看似不可逾越的屏障,入侵大脑。这究
新华社东京8月15日电(记者蓝建中)因脊髓损伤致神经被截断的患者,其脑部指令无法通过神经传递至腿部肌肉,就会导致步行障碍。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的一项新技术,可绕过受损的脊髓对腰部脊髓进行刺激,利用这项技术,截瘫患者今后也有可能迈开双腿。日本自
巴基斯坦发现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病例 巴基斯坦全国范围内近期出现了脊髓灰质炎疫情,并且致病的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播风险较高。
2011/9/21 12:02:462
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讯 (实习记者代小佩 通讯员王蕾)日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张鸿祺教授团队在神经学科顶级期刊《BRAIN》杂志上发表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全面阐释了脊髓动静脉畸形这一疾病的自然病史,显示了脊髓动
来源:学术经纬很多年以来,人们一直把脊髓损伤当作是一种“绝症”。它虽然不会立刻夺走人的性命,但却无药可救。患者只能忍受瘫痪的人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但这一认知已经显得过时——来自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首次发现,通过用电流规律性地刺激
世卫组织称中亚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感染病例 世界卫生组织声明,从2010年9月1日起,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均未发现新增的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感染病例,这一疾病在中亚地区已被消灭。
2011/9/8 15:03:481
来源:学术经纬脊髓受伤的那一刻,往往意味着身体开始退化,很可能造成肢体和身躯肌肉无力、感觉丧失、运动失去控制甚至瘫痪。由于交通事故、跌伤或暴力等种种原因,全世界每年有25万~50万人脊髓受损。近期,美国密西根大学的生物工程学家利用一种纳米粒
1月2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校长、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顾方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顾方舟原籍浙江宁波,1926年6月16日生于上海,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他为脊髓灰质炎的防治奉献一生,被称为“中
来源:科技日报 脊髓中暗藏着大量的神经,一旦损伤就有可能导致瘫痪等功能性丧失,如何使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成为一道待解的难题。记者日前从南通大学获悉,该校顾晓松院士课题组与哈佛大学何志刚研究组合作,在《细胞》杂志上发表一项成果,首次证明了中间神经元兴奋性的紊乱是脊髓神经损伤后阻碍功能 ...
研究表明细微变化决定人类大脑进化方向 来自耶鲁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在控制哺乳动物进化的几亿个基因突变中,三个最为关键的基因突变决定着神经中枢——大脑的发育。
2012/6/2 10:10:160
专家介绍植物人唤醒新进展:脊髓电刺激疗法 在植物人唤醒的治疗领域,专家们一直在不停探索,试图让更多奇迹出现。日前有关专家会聚北京,共同探讨植物人唤醒新进展--脊髓电刺激疗法。
2011/10/28 11:07:110
研究小组报告称:小儿麻痹症或难如期根除 应世界卫生组织要求成立的一个独立卫生小组发布报告,称全球2012年根除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的任务“偏离方向”。
2011/7/24 22:05:410
科学家治疗脊髓受损实验取得进展 需人体测试 科学家报告说,他们通过让颈部神经被切断的实验室小鼠恢复呼吸从而在对抗脊髓受损方面取得了进展,但这项技术尚需在人体进行测试。
2011/7/16 11: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