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巡视器“天问一号”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乌托邦平原形成于诺亚纪,是火星北半球最大的撞击盆地,直径约为3200km(图1)。南部、西部和东部边缘分别与伊西斯平原和埃律西昂火山地区相接,形成了广阔平 
  - 来源:学术经纬日前,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艾滋病的重要研究。由马里兰大学主导的一支科研团队通过分析HIV病毒RNA的结构,不仅解释了这种病毒的一个奇特现象,还有助于让我们更好地理解RNA在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无论是对于抗HIV药 
  - 科学家在果蝇幼虫视觉神经系统研究中获进展 研究人员发现果蝇幼虫视觉系统中,感觉的变化能诱导大量突触后神经元中树突分支结构改变,以及随之而来的生理变化。 - 2011/9/14 11:03:5612 
  - 来源:中科院之声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王辉、张欣,利用磁溶剂热法合成出海胆状镍纳米粒子(UNNPs),实现旋转磁场诱导下的肿瘤细胞凋亡以及肿瘤生长抑制。相关研究成果以Synthesisofurchin-lik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6日消息,宇宙是如何诞生的?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通过某种量子机制,比如量子隧穿效应,诞生于虚无之中。在上世纪80年代,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和詹姆斯·哈特尔(JamesHartle)进一步发 
  - 来源:学术经纬大脑的一些神经细胞内,有一种tau蛋白原本起着维持细胞稳定的作用,当它们错误折叠并异常聚集,可能引起神经原纤维缠结,致使细胞受损和死亡。这种病理特征是阿兹海默病(AD)患者的重要临床标志,也和其他一些tau蛋白相关的失智症、脑 
  - 海南成功发射探空火箭 空间环境垂直探测取得新进展 27日凌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研制的天鹰(TY-3F)探空火箭,在海南成功发射,将空间环境垂直探测试验载荷运送到指定高度。 - 2016/4/27 18:00:138 
  - 中科院不对称催化仿生转氨化研究取得进展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分子识别与功能院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以酮酯为底物,简单苄胺作为氮源,金鸡纳碱衍生物作为手性催化剂,成功实现了α-氨基酸衍生物的仿生转氨化合成。 - 2011/8/30 18:00:528 
  - 中科院在老年痴呆症药物研制上获新进展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曲晓刚研究员领导的生物无机化学/化学生物学研究团队在老年痴呆症药物筛选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 2011/7/6 0:21:298 
  - ◎ 科技日报记者 唐芳  回望2021年的浩瀚星空,中华民族迸发了最耀眼的华彩:“天问”登火、“羲和”探日、“银河”巡天、“天宫”览胜……  这一年,探寻宇宙信息的大科学工程亦是硕果累累,“中国天眼”发现201颗脉冲星、“拉索”观测到最高能量光子,惊艳了国际天文学界;嫦娥五号带回 ... 
  - 原题为:我们离新冠疫苗成功还有多远  来源:微信公众号“健康报”  6月22日消息,最近北京疫情反弹,在阻断新冠病毒传播链条的同时,疫苗研发进展再次受到关注。作为抵御病毒侵袭的有力盾牌,疫苗仍是当前战胜新冠病毒的根本之策。  5条技术路线并进  “截至目前,已有5支疫苗进入临床试 ... 
  - 来源:光明日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2020年重大科研进展发布会获悉,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环境释放和临床试验进展顺利。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按照农业农村部党组统一部署,中国农科院全力组织开展非洲猪瘟防控科技攻关,相 
  - 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阵列获重大进展 我国参与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射电望远镜(Square Kilometre Array, SKA)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 2015/3/9 20:00:125 
  - 新华网北京10月27日专电(记者隋笑飞)在植物人唤醒的治疗领域,专家们一直在不停探索,试图让更多奇迹出现。日前有关专家会聚北京,共同探讨植物人唤醒新进展--脊髓电刺激疗法。  据来自天津武警总医院的李建国主任介绍,脊髓电刺激是对患者的唤醒系统施加外源的持续电刺激,从而增强患者大脑的生理电活动,改善脑代谢功能,最终达到维持意识清醒水平的目标。  “目前,脊髓电刺激唤醒植物人是一项探索性的治疗。”北京 ... - 2011/11/10 12:10:075 
  - “863”重大专项 肿瘤全基因组研究获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林东昕牵头的食道癌研究和南京医科大学教授沈洪兵牵头的肺癌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 2011/7/20 14:01:495 
  -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于2022年1月18日在京揭晓。  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28次。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 ... 
  -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包括新冠病毒在内,进入21世纪以来,已有多种冠状病毒在人类中引起大大小小的疾病,危害全球健康。即便新冠疫情目前已得到一定控制,谁也无法保证未来会不会突然出现某种未知冠状病毒,再次感染人类。  今日,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一篇重要论文。杜克大学医学院 ... 
  - 来源:中科院之声近年来,宇宙线对全球天气/气候的影响逐渐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作为地球大气电离的主要电离源,宇宙线不断与大气粒子相互作用产生次级粒子,通过一系列的级联反应改变大气电离率、电导率以及电场强度,并通过传导作用改变全球大 -  宇宙线 闪电2020/9/22 14:58:284 
  - 破解太阳大气高温之谜 日冕加热理论新进展 日冕区域温度为何远高于太阳表面?日冕加热理论认为“纤耀斑”是主要原因,科学家在上周的地球-太阳峰会上汇报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及证据。 - 2015/5/5 8:01:494 
  - 我国长征五号进展顺利 探测火星指日可待 我国“长征五号”火箭研制进展顺利,中国完全具备火星探测器的发射能力。 - 2014/5/27 10:01:114 
  - 气候变化对植物入侵性影响研究获得进展 科学家发现在紫茎泽兰体内,生氰糖苷含量显著低于原产地种群,表明紫茎泽兰在入侵过程中的确降低了化学防御的氮投入。 - 2011/12/7 10:00:064 
  - 癌症治疗取进展 放疗所需氧气供应难题解决 癌症,是一种让人谈虎色变的疾病,几十年来医疗专家从未停下研发新药品、新治疗技术的脚步,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传来喜讯,在癌症治疗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 2011/9/8 8:03:404 
  -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与厦门大学合作者在中子星周期跃变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天体物理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中子星是现代天体物理学的一个经典研究主题,它的发现源于其周期性的脉冲信号,因此也称为脉冲星。脉冲星的表面磁场 
  - 木卫一是太阳系之中火山活动最为频繁的星球。说它是太阳系中的火山之星,并不为过。木卫一表面的环形山并不多,并非如人们所想,这是因为其火山活动使它的地形不断改变。于是,人们便把它不断更新的表面看成是"年轻"。对于其表面频发的火山,科学家利用两台最大的望远镜专门多其 ... 
  - 来源: 中国科学报作者:田瑞颖近年来,“癌症免疫疗法”备受关注,但并非所有癌症患者都适用该疗法。是新疗法的局限性,还是个体的差异性?对此,业内专家一直试图找寻答案。近日,来自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卡明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免疫检查点阻 
  - 来源:学术经纬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影响广泛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据估计,全世界范围内有约5000万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且数量正随着人口老龄化而不断增加!照此趋势,到2050年,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总数将达1.5亿,在人力和财力上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  新进展 蛋白2019/10/2 11:00:113 
  - 来源:中国科学报通过深入分析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各个组件如何拼接在一起,两组科学家日前揭示了DNA是如何编排和保存遗传信息的。新的研究向人们展示了出人意料的DNA编排变化。要“开启”和“关闭”DNA上的基因,细胞内的酶必须与核小体相互作 
  - 新华社武汉9月11日电(记者谭元斌)对复杂的基因组进行深入研究,确定哪些基因翻译蛋白质,哪些基因不翻译蛋白质,以及对这些基因的分布和结构进行精准描述等,是国际学界探寻生命奥秘的前沿课题之一。我国科研人员在该课题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全新的研 
  - 来源:学术经纬原标题:Nature子刊:基因疗法新进展!CRISPR技术有望治疗自闭症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被誉为是本世纪至今最有潜力的生物技术突破之一,人们相信以它为代表的一系列基因编辑手段,有望为诸多人类的遗传疾病提供创新治疗方案。今 
  - 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消息显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缩写DAMPE)有效载荷BGO量能器分系统近日完成了在欧洲核子中心的所有束流标定实验,进一步验证了DAMPE谱仪的探测性能。 这一关键性标定实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