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24日消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已经缩小至1982年开始监测以来最小的水平。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南极上空大气层的异常天气模式。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大小每年都有波动,通常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17日消息,一些寄生虫感染是致命的,还有一些则令人厌烦。不管感染的严重程度如何,寄生虫似乎总是让我们恶心不已。本质上,寄生虫可以指任何依靠其他生物生存的有机体,它们需要从宿主那里获取营养。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20
来源:学术经纬今日,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获奖名单,WilliamG。Kaelin教授、PeterJ。Ratcliffe教授、以及GreggL。Semenza教授摘得殊荣。诺贝尔奖的评语指出,这三名科学家发现了对人类以及大多数动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30日晚间消息,今晚,“与自然共生”2019年地球一小时主题活动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都等地同时举行熄灯仪式。北京奥林匹克塔、上海东方明珠、武汉黄鹤楼、深圳印力广场等地标建筑准时熄灭景观灯,通过地球一小时的传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17日消息,一些寄生虫感染是致命的,还有一些则令人厌烦。不管感染的严重程度如何,寄生虫似乎总是让我们恶心不已。本质上,寄生虫可以指任何依靠其他生物生存的有机体,它们需要从宿主那里获取营养。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20
先说要点: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完成人类初次月球反面软着陆并开释月球车玉兔二号。这是月亮上的第7辆车。 左图: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驶上月面的相片;右图:...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27日消息,大脑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怎么想,以及怎么说。大脑甚至能记住街上陌生人的脸,营造出奇怪的梦境,在睡觉时娱乐我们。我们依靠大脑生存和学习,但这个器官对我们来说仍然像黑洞内部一样神秘。每年都有新的发现,
直播链接|南美大日食上演:2019年唯一一次日全食日全食是蔚为壮观、动人心魄的罕见天象。智利、阿根廷当地时间7月2日傍晚,北京时间7月3日清晨,今年唯一一次日全食奇观将在南美洲震撼上演,吸引全球的目光,新浪科技将为您全程直播!当太阳、月球和
来源:中科院之声2019年,19位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世长辞。大师远去,荣光永存。2020年清明之际,我们在此悼念缅怀。
来源:牧夫天文微信公众号回首2019,我们不难发现,美丽的宇宙在这一年里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轨迹:从火箭发射到北极光辉,从一轮血月到一抹星云,它们是如此的美丽而迷人,让人心驰神往,氤氲迷醉。下面我们选出了2019年年度天文美图二十佳,希望这些奇
来源:生物探索制药公司都希望自己的“重磅炸弹”、“明星药物”能够尽可能地得到专利保护,以抵挡仿制药的竞争。然而2019年,不少大型药企都面临着这一考验。3月初,FiercePharma最新发布了一份名单——“Top10drugslosing
美国航天局表示,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发射窗口将从2018年的10月推迟至2019年的3月至6月之间。
“新视野号”探测器瞄准新目标 2019年抵达 美国宇航局的新视野号探测器于10月22日启动了发动机持续工作16分钟,调整航向前往下一个目标,未来对2014 MU69天体进行考察。
2015/10/26 8:02:213
5月25日音讯,2019年未来论坛深圳技能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在深圳市举办,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讨所研讨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2018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马大为在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3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考古学》杂志最新公布2019年十大令人兴奋的考古事件,其中包括:1、埃及古王国时期“法老秘书”的墓室在对古埃及第五王朝法老杰德卡雷·伊塞西(大约公元前2381-2353年)的陵墓展
刚过去的2018年中,全球共进行114次航天发射,开创近30年来的历史最高纪录。美国“连线”网站1月1日称,这样的航天活动高峰期还将在2019年继续延续。中国航天专家庞之浩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除了发射次数多之外,今年全球航天活动更是充
新华社华盛顿11月23日电(记者周舟)美国航天局近日在其官网博客上公布了商业载人飞船的试验性飞行时间表,其中第一次试飞将不载人,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于明年年初执行。按计划,2019年1月7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将使用“猎鹰9”火
日全食是蔚为壮观、扣人心弦的稀有天象。智利、阿根廷当地时刻7月2日黄昏,北京时刻7月3日清晨,本年仅有一次日全食奇迹将在南美洲震慑演出,招引全球的目光,新浪科技将为您全
文章来源:航小宇[综合消息]随着长五复飞的圆满成功,世界各国今年的航天发射任务也全都划上了句号。据统计,包括伊朗的一次射前爆炸,2019年全球共进行了103次航天发射。虽比2018年的114次有所减少,但这却是全球航天发射次数连续第二年破百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综述:《自然》杂志盘点2019年重大科学新闻 嫦娥四号探月入选 新华社记者张莹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刊文盘点了2019年重大科学新闻,人类首张黑洞照片、谷歌宣布成功演示“量子霸权”、日本隼鸟2号探测器探访小行星“龙宫”以及中国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 ...
文章来源:原理50年前,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功踏上月球表面,成为了第一批踏足月球的人类。从那之后,人类对太空的向往越发强烈。世界各地的航天机构向火星、木星、甚至更遥远的地方不断发射探测器,同时也兴建各种类型的望远镜,探索浩瀚宇宙中的无穷奥
中新社北京12月9日电(郭超凯)记者9日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获悉,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第十四届大会举办期间,中方在会上宣布,今年底北斗三号将完成所有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发射任务,北斗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明年北
来源:赛先生今天诺贝尔物理奖给了三位天体物理学家,意外在与其组合“宇宙学和地外行星领域相差太大了”。但是,其中发现太阳系外行星的实验天文学家为复旦大学物理学教授、《知识分子》/《赛先生》诺奖黄金周物理学顾问施郁老师于2015年预计。2019
来源:知识分子撰文|李可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5点30分,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获得者有三位,他们分别是来自哈佛医学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的威廉·凯林(WilliamG。Kaelin,Jr。),牛津大学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7月1日电 (记者张梦然)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发表声明称,鉴于当前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仍在不断上升,导致气温升高和海洋酸化,2015年至2019年很有可能成为有气温记录以来的最热5年。 这份最新声明说,自有记录以来,刚刚过去的4年是最热的4年 ...
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记者陈康亮)“长征五号火箭的‘复飞’可以说是2019年中国航天的重头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员会主任包为民3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据包为民透露,目前长征五号火箭已整装待发,预计在2019年
此项目是俄罗斯首次向国际空间站(ISS)运送旅客,最多可运送6名旅客。游客将能够在太空行走,制作电影或视频。
俄罗斯仍然计划在2019年俄罗斯月球计划的框架下推出“月球25号”(Luna 25)探测船。“月球25号”(Luna 25)是俄罗斯首次发射月球探测器40年后的又一次尝试。
RS-25发动机 2009年前RS-25发动机作为航天飞机动力系统的组成部分。 2009年后,RS-25发动机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作为美国宇航局SLS火箭的动力,该款火箭会搭载宇航员对小行星和火星进行探索。SLS火箭能够携载130吨物体进入太空,它是历史上最强大的太空火箭系统 ...
在美国国家航天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期间,公司的CEO鲍勃–史密斯声称,将在未来18个月内将游客送入太空,也就是在2019年4月份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