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生命奥秘
  • 英国皇家学会发表帕金森症研究突破性成果
    英国皇家学会发表帕金森症研究突破性成果 科学家发现病变导致PINK1不能正常工作,而PINK1的功能对于神经原的存活十分重要,由此可进一步锁定发现帕金森症病因的新目标。
    2011/12/23 9:00:101
  • 《盗梦空间》并非虚幻 人们梦中学习新技能
    《盗梦空间》并非虚幻 人们梦中学习新技能 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科幻电影《盗梦空间》并非完全虚幻不现实,可对处于梦境的人们培育练习新的知识技能。
    2011/12/23 8:01:131
  • 美国科研结果显示:走得越快寿命越长
    美国科研结果显示:走得越快寿命越长 据美国研究者的科研结果,步伐或许可以预测人类的长寿程度。科学家发现,走得最快的年长者要比走得慢的更长寿。
    2011/12/23 8:00:123
  • 欧洲药管局认为含生长激素药物利大于弊
    新华社布鲁塞尔12月21日电(记者姜岩)欧洲药品管理局日前发布评审结果认为,使用含生长激素药物的好处大于风险,但患者应严格按要求使用这类药物。  欧洲药品管理局发表声明说,生长激素在青少年身体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在人体内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含生长激素的药物可治疗青少年发育不良和身材过分矮小,但使用这类药物有增加死亡率的风险,主要原因是可能诱发骨癌。  自 ...
    2011/12/22 19:02:401
  • 2012年我国将把丙肝列为重点疾病之一
    本报讯 (记者李颖)“中国约有4000万人感染丙肝病毒,约占全球总感染人数的1/4,居世界之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魏来教授透露,中国已将丙肝列为中国肝炎防治的重点之一,2012年开始我国将把丙肝列为十二个重点疾病之一。  由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和百时美施贵宝支持的中国迄今最大规模丙肝病毒和人类基因调查研究成果在刚刚落幕的第62届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年会上发 ...
    2011/12/22 19:02:342
  • 美医生发现维生素D含量高于正常值会损害心脏
    美医生发现维生素D含量高于正常值会损害心脏 很多研究表明,缺乏维生素D的人易患心脏病和中风。但日前,美国盐湖城山间医疗心脏中心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维生素D含量高于正常值时同样损害心脏。
    2011/12/22 11:00:402
  • 法研究人员发现蛆清理大型伤口速度超手术(图)
    法国研究人员发现蛆虫在短期内祛除受感染组织方面表现更为出色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22日消息,法国研究人员表示,蛆虫清理难于愈合的大型伤口的速度可能超过手术,例如糖尿病患者身上的伤口。为了让这些伤口愈合,医生通常用手术刀或者酶祛除感染或者死亡的组织,这一过程被称之为“清创术”。但这种方式不仅耗时,有时也不会起到预期效果。  研究显示蛆虫除了能够清理伤口外,还具有潜在的抗菌和治疗功效,但并非所 ...
    2011/12/22 9:16:340
  • 研究发现连接生物钟与糖代谢系统关键环节
    研究发现连接生物钟与糖代谢系统关键环节 来自萨克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新研究中发现了连接人体生物钟与糖代谢系统的关键环节。
    2011/12/22 9:16:315
  • 针灸可降低与压力有关蛋白质含量
    本报讯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19日报道,美国乔治城大学医学中心最近研究发现,针灸能极大地降低小鼠体内一种与慢性压力有关的蛋白质水平,为针灸降压提供了第一个分子证据。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该发现能在人类身上重复,针灸将成为一种可证实的治疗压力的方法,并有助于解释中医的含义,让更多人接受中医。相关论文发表在12月的《实验生物与医学》杂志网站上。  慢性压力会导致血压升高和心脏病。“长期以来,人们认为 ...
    2011/12/22 3:00:180
  • 以色列科学家通过胚胎干细胞培育出血管
    本报特拉维夫12月19日电 (记者郑晓春)以色列海法理工大学拉帕波特医学院和海法拉姆巴姆医学中心的科学家合作,利用重新编码的胚胎干细胞首次培育出新的血管,该成果对治疗因中风和心脏病导致的血管损伤有重要意义。  据称,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出了大量可供治疗使用的周皮细胞,周皮细胞是形成血管的重要组件。在胚胎干细胞分化期间,他们利用细胞膜生物特征标记培育出了这些具有正常功能的周皮细胞。   ...
    2011/12/22 2:00:370
  • 最新创口贴能引导血管生长
    本报讯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开发出一种叫做“微管贴”的伤口绷带,其中含有活细胞,能按既定纹路向受伤组织释放生长因子,刺激并引导伤口表面的血管生长,一周后血管就能按微管贴纹路的样子生长出来。相关论文将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2012年1月的《先进材料》杂志上。  这种微管贴宽约1厘米,由一层水凝胶制成。水凝胶由两种成份组成,一种是聚乙烯乙二醇,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 ...
    2011/12/22 1:00:340
  • 德医院成功为孕妇置换心脏瓣膜
    新华社柏林12月19日电 (记者郭洋)德国乌尔姆大学医院19日宣布,该院成功为一名孕妇实施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母婴平安。  接受手术的古德龙·泰尔现年30岁。她在怀孕20周后出现呼吸短促、精疲力竭、发烧等症状。  经检查,泰尔的心脏瓣膜发生感染急需手术。这一状况令医生倍感棘手:一方面,子宫内的胎儿尚未发育完全,一旦脱离子宫则无法存活;另一方面,泰尔的病情又让手术无法长时间拖延。  乌尔姆 ...
    2011/12/22 0:00:510
  • 意大利研究人员发现少吃一点有助头脑清醒
    新华社华盛顿12月19日电 (记者任海军)少吃一点有助于头脑清醒,这可能有科学依据。意大利研究人员在美国新一期《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报告说,动物实验显示,减少热量摄入可以更持久地保持大脑健康。  罗马圣心天主教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与过度进食的实验鼠相比,限制热量摄入的实验鼠不会患糖尿病,认知和记忆能力也更佳。此外,它们不容易患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即使患病,时间也会推迟,症状也比过度进食 ...
    2011/12/21 22:05:141
  • 婴儿心脏手术为何不用血
    打破砂锅  “无血”手术在成人医疗界已经开展多年,但儿童“无血”手术在国内始终是个空白,如今这个空白已被阜外医院的专家们填补。请关注——  输血应用于临床已有百年历史,它在抢救急、重、危患者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挽救了许多生命垂危的患者。然而,输血是一把双刃剑,如能正确使用,输血可以挽救生命,应用不恰当则可能发生排异反应,威胁生命安全并有传播疾病的风险。对于婴幼儿来说,输入大量血液,则有可能导 ...
    2011/12/21 22:04:252
  • 德国医院成功为孕妇置换心脏瓣膜 母婴平安
    德国医院成功为孕妇置换心脏瓣膜 母婴平安 德国乌尔姆大学医院19日宣布,该院成功为一名孕妇实施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母婴平安。
    2011/12/21 16:39:531
  • 研究称考前嚼口香糖有助改善记忆力提高成绩
    研究称考前嚼口香糖有助改善记忆力提高成绩 嚼口香糖不仅仅帮助清新口气。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在考试前嚼口香糖有助血液流向大脑,从而改善记忆力、提高成绩。
    2011/12/21 16:38:583
  • 澳大利亚研究显示老年人步行速度快有益健康
    澳大利亚研究显示老年人步行速度快有益健康 澳大利亚一项研究显示,步行速度快的老年人死亡率较步速慢的老年人低。
    2011/12/21 16:38:012
  • 科研人员发现一基因对肌纤维再生起关键作用
    科研人员发现一基因对肌纤维再生起关键作用 科研人员发现,一种基因在肌纤维的再生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对这种基因的筛选,可提前发现肌无力等肌肉类疾病。
    2011/12/21 16:37:031
  • 意研究发现每天控制食量能让人保持头脑清醒
    意研究发现每天控制食量能让人保持头脑清醒 意大利研究人员发现,控制食量能让人头脑保持清醒,记忆力更强。如果实在不能忍住美食诱惑,饭后喝一杯咖啡或茶也能获得类似效果。
    2011/12/21 16:36:124
  • 科学家实验室制出禽流感病毒 美要求保密
    科学家实验室制出禽流感病毒 美要求保密 美国政府要求两份知名科学期刊不要透露科学家如何在实验室制造出致命禽流感病毒H5N1的相关细节,担心被人利用制造生物武器。
    2011/12/21 16:34:470
  • 我国胰腺癌易感基因研究获重大突破
    本报讯 (记者贾婧)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林东昕、王成锋教授领衔的胰腺癌易感基因研究获重大突破。为阐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寻找早期检测和诊断的生物标记,林东昕和王成锋密切合作,并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国内21家单位,在全国16个省市的25家医院募集了3584例胰腺癌患者和4868例正常对照,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策略,鉴定出5个与胰腺癌相关的新的遗传 ...
    2011/12/20 20:02:150
  • 日本科学家发现一种蛋白质有助清除水中肠病毒
    新华社伦敦12月18日电 (记者黄堃)提供干净的饮用水是各地供水部门的重要任务,但水体中含有的肠道病毒往往不易清除。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发现一种特殊蛋白质,有助于探测或清除污水中的肠道病毒。  新一期英国学术期刊《BMC生物技术》刊登的研究报告说,日本研究人员在对污泥中的细菌等微生物进行分析时发现,有的细菌会生成一种代号为EVBP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和许多肠道病毒表面的氨基酸黏合在一起。  研究人员 ...
    2011/12/20 19:03:230
  • 疟疾患者易感染沙门氏菌原因探明
    据新华社伦敦12月18日电 (记者黄堃)疟疾患者容易感染非伤寒沙门氏菌,此前医学界一直认为这是因为疟疾使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但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这一并发感染的真正原因是机体为了抵御疟疾造成的影响,暴露出一个易被沙门氏菌利用的弱点。  英国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自然·医学》杂志上报告说,通过对实验鼠的研究发现,这一并发感染现象并不是因为整个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
    2011/12/20 19:02:231
  • 美国医生发现维生素D含量高于正常值会损害心脏
    美国医生发现维生素D含量高于正常值会损害心脏  很多研究表明,缺乏维生素D的人易患心脏病和中风。但日前,美国盐湖城山间医疗心脏中心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维生素D含量高于正常值时同样损害心脏。如会加快心脏跳动节律,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率。  “伤心”还是“补心”,有争议  早在2009年,美国海蒂医疗中心的Tami L Bair医生,在2009年美国心脏病协会科学大会上公布了一项研究,维生素D水平 ...
    2011/12/20 19:01:002
  • 我国研究干细胞新技术 有望成“地贫症”克星
    我国研究干细胞新技术 有望成“地贫症”克星 地中海贫血症、帕金森氏病、糖尿病……这些至今没有根治方法的疾病有望在未来被一种叫做“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医疗技术所攻克。
    2011/12/20 10:01:280
  • 我国科学家发明毒颗粒多色荧光标记新方法
    我国科学家发明毒颗粒多色荧光标记新方法 武大和中科院的科学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一种多色荧光标记活细胞内活病毒颗粒的新方法。
    2011/12/20 10:00:061
  • 科学家称即将揭开长生之谜:永生或成现实(图)
    科学家们称长生之谜就要被揭开了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20日消息,直到不久前人们还认为延长一个人的寿命超过1个世纪是不可能的。然而现在一些科学家称,永生或者类似的东西可能即将变成现实。他们表示,现在仍在世的人也有可能实现永生。  一些研究人员表示,梦想成真的关键就是找到可以阻止细胞衰老的正确按钮。其他人则认为,实现不死的关键就是找到生长血管、心脏和骨骼等身体部件,用来替换已经用坏的部件的正确 ...
    2011/12/20 9:02:110
  •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被前同事质疑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被前同事质疑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法国科学家Jules Hoffmann受到其实验室前研究人员Bruno Lemaitre的质疑。
    2011/12/19 19:03:121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在北京成立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在北京成立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将更有效地发挥化学药、微生物与生物技术药及药用植物的研究优势,通过学科互补,计划建成国内一流并逐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药物研发体系。
    2011/12/19 19:02:174
  • 第五届吴孟超医学奖颁奖 何祥火获一等奖
    第五届吴孟超医学奖颁奖 何祥火获一等奖 第五届吴孟超医学奖颁奖典礼暨2011国际医学健康高峰论坛在沪举行。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何祥火研究员获一等奖。
    2011/12/19 19:01:222
  • 美科学家发现抑制大脑一分子活性能提高记忆力
    本报讯 据每日科学网近日报道,美国贝勒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当小鼠脑中一种名为PKR的分子活性受到抑制时,它们在学习和记忆方面都表现得更加出色,由此可能开发出一种PKR标靶药物来提高人们的记忆能力。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细胞》杂志上。  “人们只知道PKR分子(双链结构的RNA活化蛋白激酶)是一种病毒感染的感受器,对它们在大脑中的作用还一无所知。”论文高级作者、贝勒医学院神经科学副教授莫洛&#1 ...
    2011/12/19 16:19:273
  • 美国新研究显示做梦有助抚平伤痛记忆
    本报讯 人们常说,时间能抚平一切创伤。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最近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做梦也有助于抚平记忆中的伤痛。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出版的《当代生物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发现,在做梦期间,也就是快速眼动睡眠期间,人们的压力化学物质会关闭,大脑在这样的环境中再次处理情绪体验,会让不愉快记忆造成的痛苦减弱。这一研究结果也解释了那些伤后压力处理失调(PTSD)患者,如战后退 ...
    2011/12/19 16:18:342
  • 英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铁含量过低更易导致血栓
    本报伦敦12月17日电 (记者刘海英)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最新发表在《胸腔》(Thorax)杂志上的研究称,血液中铁含量过低更易导致血栓,提高血液中的铁含量水平,对于预防血栓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分析了600多名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患者的血液情况,寻找血栓患者与非血栓患者之间的差异。HHT是一种遗传性血管疾病,主要症状是病变部位自发性或轻伤时反复出血,病变部位主要在鼻腔 ...
    2011/12/19 16:17:430
  • 三军医大完成一例罕见异位肿瘤切除手术
    本报讯 (记者吴晋娜 通讯员彭娜)近日,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泌尿外科成功为一例国内罕见的患有复杂腹膜后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儿童患者进行了切除手术。术后,患儿的血压降为正常,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 ...
    2011/12/19 16:16:522
  • 我国绘制完成首个蒙古族人全基因组序列图谱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18日电 (记者于嘉、张云龙)记者1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召开的“世界首例蒙古族人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成果发布会”上获悉,我国科学家绘制完成了全世界首个蒙古族人全基因组序列图谱。  据项目总负责人、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周欢敏介绍,这一研究成果是我国科学家首次独立完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蒙古族人全基因组序列图谱,标志着我国的人类学、民 ...
    2011/12/19 16:15:523
  • 德研究者提出治疗儿童严重疟疾用药新法
    本报柏林12月18日电 (记者郑红)德国蒂宾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传染病杂志》上发表报告称,对患有严重疟疾的儿童两天内分3次用药也可达到治疗效果。而此前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建议是在3天内分5次用药。  此项研究成果可将治疗成本降低约40%,对于疟疾高发的非洲地区来说,此项成果有望使更多的儿童得到救治。  研究人员在通过对174名6个月至10岁且患有严重疟疾的儿童进行分组试验后发现,在72小 ...
    2011/12/19 16:14:572
  • 蒙古族人基因图谱绘制完成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18日电 (记者于嘉、张云龙)我国科学家绘制完成了全世界首个蒙古族人全基因组序列图谱。这是记者1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召开的“世界首例蒙古族人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成果发布会”上获得的消息。  据项目总负责人、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周欢敏介绍,这一研究成果是我国科学家首次独立完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蒙古族人全基因组序列图谱,标志着我国的 ...
    2011/12/19 16:13:471
  • 我国绘制世界首个蒙古族人全基因组序列图谱
    我国绘制世界首个蒙古族人全基因组序列图谱 我国科学家绘制完成了全世界首个蒙古族人全基因组序列图谱,这是我国“蒙古族人基因组计划”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1/12/19 10:09:060
  • 德国研究者提出治疗儿童严重疟疾用药新方法
    德国研究者提出治疗儿童严重疟疾用药新方法 对于治疗患严重疟疾的儿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最好在3天内分5次给药。而德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在两天内分3次用药也可达到与前者相同的效果,并能节约治疗成本。
    2011/12/19 10:08:120
  • 日本发现一特殊蛋白质 或有助清除水中肠病毒
    日本发现一特殊蛋白质 或有助清除水中肠病毒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发现一种特殊蛋白质,有助于探测或清除污水中的肠道病毒。
    2011/12/19 10:07:160
  • 抑制大脑中一分子活性能提高增强人类记忆力
    抑制大脑中一分子活性能提高增强人类记忆力 美国贝勒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当小鼠脑中一种名为PKR的分子活性受到抑制时,它们在学习和记忆方面都表现得更加出色。
    2011/12/19 10:05:282
  • 人类自我恢复研究:做梦有助于抚平伤痛记忆
    人类自我恢复研究:做梦有助于抚平伤痛记忆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最近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做梦也有助于抚平记忆中的伤痛。
    2011/12/19 10:04:350
  • 云南省发现大片原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云南省发现大片原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中科院研究人员在云南孟连大黑山考察时,发现在其海拔1900米以上地区存在大面积的原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2011/12/19 10:03:423
  • 科学家研制3D打印机可打印人体骨骼(图)
    使用3D打印机制作骨骼替代品,未来将帮助外科医师更好地进行临床手术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不久的将来外科医生们或许就将可以在手术中现场利用打印设备打印出各种尺寸的骨骼用于临床使用。这种神奇的3D打印机现在已经被制造出来了,而用于替代真是人体骨骼的打印材料则正在紧锣密鼓地测试之中。  在实验室测试中,这种骨骼替代打印材料已经被证明可以支持人体骨骼细胞在其中生长,并 ...
    2011/12/19 10:03:424
  • 揭秘人类体毛用处:可预防寄生虫与蚊虫叮咬
    体毛与寄生虫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19日消息,研究发现,人类的体毛其实非常有用,例如胳膊和脸上的“桃色绒毛”。体毛能够帮助发现寄生虫,甚至是防止害虫叮咬。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通讯》上的一项研究,帮助解释了为什么与其他披着毛皮大衣的猿相比,人类的体毛相对较少,但是与同等大小的黑猩猩或者大猩猩相比,仍具有相同密度的毛囊。  纤细的体毛由“毫毛”和“末端”组成。前者是上面提到的桃色绒毛,后 ...
    2011/12/19 9:04:301
  • 香港科大博士生囊括香港青年科学家奖
    香港消息 近日,香港科技大学4名理学院及工学院博士生囊括本年度香港科学会物理及数学、生命科学及工程科学3大范畴的所有青年科学家奖。  香港科学会特别设立青年科学家奖,鼓励在科学及工程学上有优秀表现及具发展潜能的年轻研究人员,以推动香港及邻近地区的科研发展。今年踏入第10届,香港科学会共接获65份提名,经过由著名学者组成的独立委员会评审后,科大理学院物理学系陈洁菲、生命科学学部黄兆麟和武林,工学院电 ...
    2011/12/18 21:10:381
  • 英男子“电子心脏” 随时需充电
    据中国日报报道 据英国《每日邮报》12月16日报道,由于心脏动脉狭窄,英国男子克里斯·马歇尔在去年接受了植入性左心室辅助装置手术。自此之后,马歇尔就有了一颗独特的“电子心脏”。由于这颗“电子心脏”需要由两个电池驱动,而电池的电量只能维持4个小时,所以马歇尔随时随地都会找电源为自己的心脏“充电”,甚至在开车长途旅行时也不例外。  马歇尔今年50岁,他曾经是一名健身爱好者。2008年的某一天 ...
    2011/12/18 21:09:382
  • 人类“微笑”秘密:亲密交流的唯一可见部分
    人类“微笑”秘密:亲密交流的唯一可见部分 四年前,一名俄罗斯记者针对Paula Niedenthal博士在面部表情方面的研究对其本人进行电话采访。在通话过程中,Niedenthal博士开始萌生一个想法:笑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2011/12/18 9:29:280
  • 科学家未来研发“长寿药” 人类可活到800岁
    科学家未来研发“长寿药” 人类可活到800岁 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等强大的帝王,也不能免俗地求仙、服丹,以求长生。那么人类到底能活多长?
    2011/12/18 8:00:134
  • 器官病变可取出治好后再放回
    “2011百名海外博士两江行”启动仪式现场 记者 邹飞 摄  本报讯(记者 纪文伶 实习生 王显瑶)昨日,由市委人才办、市科协等单位主办的“2011百名海外博士两江行”正式启动,111名海外博士齐聚我市,不管是投资、求职,还是创业,他们都非常青睐重庆,不少博士还带来了为重庆“量身打造”的科技项目。市委常委陈存根、徐鸣出席启动仪式。  器官体外存活时间延长  车子的零件坏了,修理一下就能继续使用,而 ...
    2011/12/16 16:04:034
  • 美国科学家发现物理压力形成伤疤分子机理
    本报讯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找到了物理压力形成伤疤的分子路径。机械压力能直接增加发炎,缺乏机械压力激活酶的小鼠在伤口愈合时会形成更少的伤疤。该研究有助于开发出新疗法以治疗和各种机体过度伤疤化有关的疾病。相关论文发表在12月11日的《自然·医学》杂志网站上。  发炎是机体愈合的重要部分。在此过程中,白细胞及其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可以杀死细菌,并 ...
    2011/12/16 16:03:011
  • 公共场所禁烟可明显降低二手烟危害
    据新华社伦敦12月14日电 (记者黄堃)英国研究人员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在2007年英格兰颁布公共场所禁烟令之后,人们受二手烟的危害明显下降。  英国巴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环境卫生展望》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3万多名16岁以上成人受二手烟的影响进行了调查,主要指标是他们唾液中可替宁的含量。可替宁是烟草中含有的一种物质,它在唾液中的含量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人们受二手烟的影响程度。  结果显示, ...
    2011/12/16 16:01:092
  • 美科学家发现物理压力形成伤疤的分子机理
    美科学家发现物理压力形成伤疤的分子机理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找到了物理压力形成伤疤的分子路径。
    2011/12/16 12:01:390
  • 我国科学家发明新医疗设备:天文望远镜观察眼底
    “看天”的技术  科学家发明了自适应光学技术来,使得天文望远镜能够看到遥远星星的“本来面目”。所谓自适应光学技术,就是通过实时探测、控制、校正光学波前误差,使光学系统能够看得更清楚。  观测人眼的手段  为了拓展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应用范围,美国人率先提出将这种技术应用到人眼视网膜上,来获取更清晰的图像。成都科奥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在2003年研制出了成像更为清晰的37单元视网膜自适应光学仪。  用天 ...
    2011/12/16 12:01:390
  • 芬兰发现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检测新法
    芬兰发现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检测新法 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可以通过检测血清在老年痴呆症状出现前数月甚至数年就查出这种疾病。
    2011/12/16 10:00:161
  • 研究员称信息可直接输入大脑 人脑成移动硬盘
    研究员称信息可直接输入大脑 人脑成移动硬盘 近日,来自波士顿与日本ATR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称,人类或可利用MRI(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将信息翻译成大脑代码,再通过MRI 将其灌输进大脑,这样人类大脑就可以如插入芯片一般。
    2011/12/16 9:00:560
  • 科学家预言:未来电脑病毒将可感染人类大脑
    科学家预言:未来电脑病毒将可感染人类大脑 科学家预测称,未来“合成生物学”领域将飞速发展,现今的生物学犯罪犹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计算机犯罪,有可能未来黑客会使用“计算机病毒”来感染人类大脑。
    2011/12/16 8:02:285
  • 我国移植学家热切关注免疫耐受
    本报讯 (记者李颖)作为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领域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项目,“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诺华人与环境基金会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合作项目”日前召开了第九届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吸引了逾百位国内肝肾移植学者,并针对目前国内器官移植领域所面临的供体短缺问题、中国心脏死亡捐献器官移植试点工作进展、移植后免疫抑制剂合理使用及提高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我国器官移植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 ...
    2011/12/15 16:40:383
  • 科学家发明体内DNA合成“可视化”新技术
    科学家发明体内DNA合成“可视化”新技术 瑞士苏黎士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新物质,可用来标记和观察动物体内的DNA合成过程。
    2011/12/15 16:04:384
  • 中美科学家成功分化生成星形胶质细胞
    新华社上海12月14日电 (仇逸 孙国根)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长江学者、著名干细胞专家张素春教授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经长达5年多的合作研究,近期在一项干细胞研究中,首次成功地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分化生成了星形胶质细胞,该成果对脑组织、脑器官的再生、修复和脑部疾病治疗有重要应用价值。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  人类多能干细胞可以分 ...
    2011/12/15 14:0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