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生命奥秘
  • 美科学家欲用鸟DNA复活恐龙 再现侏罗纪场景
    美科学家欲用鸟DNA复活恐龙 再现侏罗纪场景 曾为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担任技术顾问的一名科学家,正计划利用鸟类DNA复活恐龙,让科幻故事成为现实。
    2011/12/31 11:06:560
  • 荷兰研究称是否招蚊子或与皮肤表面细菌有关
    荷兰研究称是否招蚊子或与皮肤表面细菌有关 有些人特别招蚊子,有些人不容易被蚊子叮咬。荷兰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差异可能与皮肤表面细菌有关,细菌种类少更吸引蚊子,种类多则吸引力较低。
    2011/12/31 11:06:150
  • 研究发现维生素和脂肪酸或助延缓老年脑萎缩
    研究发现维生素和脂肪酸或助延缓老年脑萎缩 老年脑萎缩是老人中常见的慢性脑病。伴随衰老过程,老年人脑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脑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记忆力、判断力和思考能力退化。
    2011/12/31 9:00:170
  • 美国医学研究发现老年肥胖或增加跌倒风险
    美国医学研究发现老年肥胖或增加跌倒风险 美国一项医学研究发现,尽管严重肥胖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跌摔时骨骼受伤的风险,但肥胖老年人却比削瘦的同龄人更易摔倒。
    2011/12/31 8:00:092
  • Y染色体揭开曹操身世之谜
    本报讯 (章怡佳 记者王春)12月28日,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就定位曹操基因正式发布了研究成果。自2009年起,复旦大学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曹姓男子DNA样本,开展了曹操家族DNA研究。此项课题由复旦大学生物学与历史学专家合力完成,相关研究成果于12月22日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著名学术杂志《人类遗传学报》上。  作为此次深入跨学科研究的一员,复旦大学历史系韩昇教授为人类生物学家们提供了可 ...
    2011/12/30 16:00:167
  • 黏菌具有智慧“思考能力” 可以巧妙穿越迷宫
    黏菌具有智慧“思考能力” 可以巧妙穿越迷宫 日本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黏菌具有智慧的“思考能力”,能够巧妙地穿过迷宫,未来有望研制新一代“生物计算机”。
    2011/12/30 13:00:0815
  • 美科学家称哥伦布将梅毒从美洲带回欧洲(图)
    哥伦布(资料图)  国际在线专稿:据英国《每日邮报》12月28日报道,美国一个科学家团队近日宣称,梅毒确实是哥伦布从美洲带回欧洲的,那些试图为哥伦布“翻案”的所谓证据都存在漏洞。  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多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在15世纪发现了美洲大陆而名扬世界,将梅毒带回欧洲的“罪名”却为他的盛名蒙上了阴影。早在2008年,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克里斯汀&#183 ...
    2011/12/30 12:02:041
  • 婴儿患呼吸中止症 挠痒痒成“救命稻草”(图)
    婴儿患呼吸中止症 挠痒痒成“救命稻草”(图) “挠痒痒”对许多小孩子来说,只是逗乐他们的一种方式,而对于美国一名小孩儿来说,“挠痒痒”却是让他“起死回生”的救命稻草。
    2011/12/30 12:02:033
  • 日本研究人员解读了腔棘鱼全部染色体组
    日本研究人员解读了腔棘鱼全部染色体组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成功解读了腔棘鱼的全部染色体组,由此发现腔棘鱼具有与哺乳类和爬虫类等陆地动物相同类型的基因。
    2011/12/30 11:04:181
  • 美科学家证实欧洲梅毒来源:系哥伦布带回
    美科学家证实欧洲梅毒来源:系哥伦布带回 美国一个科学家团队近日宣称,梅毒确实是哥伦布从美洲带回欧洲的,那些试图为哥伦布“翻案”的所谓证据都存在漏洞。
    2011/12/30 11:03:295
  • 专家说不排除婴儿感染阪崎杆菌有其他来源
    专家说不排除婴儿感染阪崎杆菌有其他来源 感染一名密苏里州婴儿并致其死亡的阪崎杆菌也可能来自奶粉以外的周围环境
    2011/12/30 10:00:090
  • 海南发现新型野生稻 专家称其研究价值极大
    海南发现新型野生稻 专家称其研究价值极大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野生稻研究专家近日在海口郊区的一片野生稻田中发现一种新类型的野生稻,生长优势很强,经过改良将极具高产的潜力。
    2011/12/30 9:00:341
  • 复旦研究发现:曹操Y染色体为O2-M268类型
    复旦研究发现:曹操Y染色体为O2-M268类型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一项研究中,找出了最有可能为曹操后代的6个曹姓家族,并发现这6个曹姓家族的男性Y染色体都属于O2-M268类型,推测出曹操的Y染色体为O2-M268。
    2011/12/30 8:00:4525
  • 日本研究人员借鉴蚊子叮人开发出无痛注射针
    新华社东京12月28日电 (记者蓝建中)同样是“打针”,蚊子叮人时人们感觉不到疼痛,可护士手中的注射器却令不少人胆战心惊。近日,日本研究人员从蚊子叮人的灵感出发,研制出一种无痛注射针。  雌蚊子能从血管中吸血一分钟以上,但并不会给人带来疼痛感。此前有学者提出这是由于蚊子吸血时分泌了麻醉物质,但日本关西大学系统理工学部教授青柳诚司率领的研究小组发现,蚊子“打针”不疼在于蚊子拥有巧妙的口器结构。  研 ...
    2011/12/29 18:01:071
  • 德国科学家开发出追踪神经再生新方法
    本报讯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26日报道,德国马普研究院神经生物学研究所和一个国际小组,合作开发出一种研究神经组织再生结构的新方法,不仅能检查完整组织中的单个神经细胞,还能描绘出它的三维图像。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的《自然·医学》杂志网站上。  脊髓接受来自皮肤、肌肉、关节的信息,送入大脑处理并反馈指令。脊髓神经受伤,会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和感觉丧失。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能否刺激受损的 ...
    2011/12/29 18:00:131
  • 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纳米细胞探测器
    新华社伦敦12月27日电 (记者黄堃)英国研究人员最新开发出一种非常微小的纳米细胞探测器,它可以放入细胞内部,监测细胞是否正常发挥生理功能。这种探测器可用于帮助诊断疾病和测试药物效果。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学术刊物《ACS纳米》上报告说,这种探测器是在微小的金元素粒子上添加了一些特殊分子制成,直径只有130纳米。将探测器送入细胞内部后,用一束特殊的激光照射细胞组织,通过接收、分析探测器反射 ...
    2011/12/29 17:00:2011
  • 德国研制出心肌梗塞快速检测法
    新华社柏林12月27日电 (记者郭洋)德国汉堡-埃彭多夫大学医学中心27日发表新闻公报说,该院研究人员成功研发出一种心肌梗塞快速检测法,可用3小时确诊心肌梗塞。  研究人员斯特凡·布兰肯贝格说,早治疗对心肌梗塞患者至关重要,因为长时间检测可能导致患者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新推出的检测法可在3小时确诊患者是否患有心肌梗塞,准确率可达96%。  心肌梗塞患者通常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但这些 ...
    2011/12/29 16:01:5611
  • 交互式可视化软件助力医药数据分析
    本报讯 (记者陈彬)我国是滥用抗生素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广泛使用抗生素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我觉得这是一个医药实践层面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药品(包括抗生素)本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需要有切实有效的方法从药物研发的源头保证这两点。” SAS公司JMP事业部全球市场及销售高级总监John Weisz先生接受科技日报记者 ...
    2011/12/29 16:01:140
  • 碳纤维材料可支持医用
    本报讯 (记者卢素仙)随着中国低碳经济的向前推进,近日德国西格里集团发布了最新的“碳素材料让城市可持续发展”方案。在发布会上,西格里集团代表展示了他们的产品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该产品已被证实在医疗技术领域非常成功。  通常,高标准的医用设备非常注重所用原材料的质量、卫生性、可靠性和精度。由碳纤维材料制成的医疗器材具有比重轻、稳定性高、强度大及抗断裂的特性。采用碳纤维增强塑料制造的透视技术领 ...
    2011/12/29 16:00:160
  • 挪威研究发现接受教育时间长短对智商有影响
    挪威研究发现接受教育时间长短对智商有影响 接受学校教育时间长短对成年初期智商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在学校多读一年书,智商测评可能提高近4分。
    2011/12/29 15:01:200
  • 探索历史“生物钥匙”:DNA如何确认家族传承
    探索历史“生物钥匙”:DNA如何确认家族传承 从现代人群中“倒推”出近2000年前古人的基因,曾经不可想象的研究在今天的科学家手中成真。他们凭借的是DNA,一把探索历史的“生物钥匙”。
    2011/12/29 15:00:171
  • 日本研制无痛注射针 借“蚊子叮人”找到灵感
    日本研制无痛注射针 借“蚊子叮人”找到灵感 同样是“打针”,蚊子叮人时人们感觉不到疼痛,可护士手中的注射器却令不少人胆战心惊。近日,日本研究人员从蚊子叮人的灵感出发,研制出一种无痛注射针。
    2011/12/29 13:00:092
  • 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非常微小纳米细胞探测器
    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非常微小纳米细胞探测器 英国研究人员最新开发出一种非常微小的纳米细胞探测器,它可以放入细胞内部,监测细胞是否正常发挥生理功能。
    2011/12/28 20:00:302
  • 德国研究人员发现调节T细胞抑制免疫作用机制
    新华社柏林12月26日电 德国研究人员日前发现调节T细胞抑制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机制,这一发现或将有助于研发出治疗癌症等疾病的新疗法。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报告说,调节T细胞可对机体免疫反应进行调节,对于避免免疫反应过度而损伤机体起着重要作用。调节T细胞抑制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机制是,调节T细胞会通过直接接触来抑制辅助T细胞的反应,而后者的作用是通过增生扩散来激活其他可产生直接免疫反应的免疫细胞 ...
    2011/12/28 19:00:200
  • 德国埃彭多夫大学研发出心肌梗塞快速检测法
    德国埃彭多夫大学研发出心肌梗塞快速检测法 德国埃彭多夫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发出一种心肌梗塞快速检测法,可用3小时确诊心肌梗塞。
    2011/12/28 19:00:080
  • 美国一项新研究表明孩子与母亲长大不容易肥胖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青少年肥胖问题近年来成为社会和家长关注的一个重点。除了饮食结构、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等影响因素之外,美国一项新研究指出,母亲与幼儿关系或许是青少年肥胖问题的一个“隐形推手”。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项对全美青少年长期健康跟踪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母亲与幼儿关系和青少年肥胖间的联系。他们发现,母亲与幼儿关系越差,孩子青少年时期肥胖的概率越大。  研究人员利用一种量表 ...
    2011/12/28 17:00:401
  • 英国“双胞胎”间隔两年出生 且生日相同
    英国“双胞胎”间隔两年出生 且生日相同 27岁的哈泽尔通过人工授精生下莱克西,剩下的受精卵被冷冻保存。直至2009年,哈泽尔夫妇打算要第二个孩子时,他们才进行了第二次试管婴儿。
    2011/12/28 17:00:280
  • 英国一对“双胞胎”间隔两年同天出生(图)
    英国一对“双胞胎”间隔两年同天出生(图) 27岁的哈泽尔通过人工授精生下莱克西,剩下的受精卵被冷冻保存。直至2009年,哈泽尔夫妇打算要第二个孩子时,他们才进行了第二次试管婴儿。
    2011/12/28 16:00:311
  • 美国科学家发现面部表情符号源于生理反应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喜怒哀乐”面部表情符号,传递着丰富多样的信息,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化的产物。美国研究人员近日报告说,人类面部表情符号首先源自本能的生理反应,随着社会发展,才逐渐赋予了更多社会意义。  美国俄勒冈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最新心理科学指南》杂志上报告说,恐惧等表情符号能帮助灵长类祖先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因为恐惧所伴随的精神高度集中、眼睛睁大等生理现象,有助于他 ...
    2011/12/28 16:00:302
  • 研究发现:良好嗅觉才是现代人类进化优势
    研究发现:良好嗅觉才是现代人类进化优势 最新研究发现,现代人类的嗅觉与语言一样,是较其他人种(比如尼安德特人)更为优势的一个进化特征。
    2011/12/28 13:00:261
  • 快乐意义随年龄变化 老年人快乐源于“满足”
    快乐意义随年龄变化 老年人快乐源于“满足” 一项研究揭示,让人快乐的事情会随着个体年龄增长而变化;年轻人快乐主要与“兴奋”相关,老年人快乐更多源于“满足”。
    2011/12/28 12:00:110
  • 美科学家有望发现大脑记忆存储位置(图)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发现一种在老鼠回想起遭电击经历时处于活跃状态的基因,破坏这个基因后,它们又忘记这一可怕记忆。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揭示出特定记忆存储在哪些大脑细胞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神经科学家表示,他们即将发现记忆存储在大脑的哪些区域,甚至能够确定特定记忆存储在大脑内的哪些细胞。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发现一种在记忆存入大脑时“打开”的基因。 ...
    2011/12/28 11:00:363
  • 美研究发现极少考虑后果者酒后更具暴力倾向
    美研究发现极少考虑后果者酒后更具暴力倾向 醉酒后,有人倒头便睡,有人变得粗鲁暴力。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这与性格有关,注重当下、极少考虑后果的人醉酒后表现出更多暴力倾向。
    2011/12/28 11:00:351
  • 科学家发现:面部表情最初源于本能生理反应
    科学家发现:面部表情最初源于本能生理反应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报告说,人类面部表情符号首先源自本能的生理反应,随着社会发展,才逐渐赋予了更多社会意义。
    2011/12/28 10:00:153
  • 以色列研制出新合成分子可治疗自身免疫类疾病
    本报讯(记者常丽君)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26日(北京时间)报道,最近,以色列魏兹曼科学研究所改变以往的治疗策略,用人工合成分子诱导免疫系统产生出特殊的抗体,可封锁在引发自身免疫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种酶MMP9,并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成功。新合成分子在治疗克罗恩氏病等免疫系统疾病方面具有很大潜力,为寻找免疫类疾病疗法开辟了新方向。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网站上。  MMP是一种基 ...
    2011/12/28 2:01:532
  • 体外授精人工操作越多婴儿体重越重
    据新华社东京12月26日电 (记者蓝建中)日本厚生劳动省研究组日前报告说,他们跟踪调查借助体外授精技术生下的婴儿,发现体外授精过程中人工操作越多,诞生的婴儿体重就越重。  研究组在2007至2008年度,调查了约2.7万名借助体外授精技术的足月儿出生时的体重。结果发现,如果是将受精卵直接移植回子宫,婴儿体重平均为3003克;如果是将受精卵在体外培养到胚泡阶段再移植到子宫,婴儿平均体重为3025克; ...
    2011/12/28 1:00:221
  • 科学家可通过扫描大脑了解心事
    科学家可通过扫描大脑了解心事  由好莱坞明星梅尔·吉布森主演的好莱坞电影《男人百分百》中,吉布森饰演的芝加哥广告业高级主管因为一次意外事故开始拥有读懂女人心思的特异技能,这项技能不仅完全改变了他的生活,也让他收获了美丽的爱情,让很多人羡煞不已。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读心术”这种特异功能不再只是出现于电影中的魔法,而是变成了现实。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科学家们现在能通过 ...
    2011/12/27 21:00:463
  • 美国科学家发现控制记忆形成主基因
    报讯 当人们经历新事件时,大脑会以改变神经元连接线路的方式给这件事编码,以此形成记忆。这一过程要打开神经元中的许多基因。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最近,美国麻省理工神经科学家找到了控制记忆形成过程的主基因,并揭示了一些支持记忆形成的分子。研究人员指出,该发现有助于最终找到记忆在大脑中的位置。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此前研究显示,在面对新事件时,一种名为Npas4的基因会立刻 ...
    2011/12/27 20:00:452
  • 英国研究人员研制出帕金森氏症新疗法
    新华社伦敦12月25日电 (记者黄堃)英国研究人员日前探索出一种治疗帕金森氏症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已经在动物实验中显示有效,如能通过人类临床试验,将有望用于治疗早老性痴呆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实验医学杂志》上报告说,大脑神经细胞中线粒体的功能异常是导致帕金森氏症的重要原因,为了保护线粒体的功能,他们想到了向病毒“学习”。  病毒虽然是人体的敌人,但它们在侵入人体细胞后 ...
    2011/12/27 19:00:310
  • 日科学家发现:体外授精操作越多婴儿越重
    日科学家发现:体外授精操作越多婴儿越重 日本研究人员跟踪调查借助体外授精技术生下的婴儿,发现体外授精过程中人工操作越多,诞生的婴儿体重就越重。
    2011/12/27 19:00:221
  • 新型H3N2甲流变种或再度来袭
    新型H3N2甲流变种或再度来袭  美国卫生部门日前发现一种由H1N1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基因变种而来的新型H3N2流感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今年7月以来,美国已记录得11宗感染此基因重组病毒的个案,且目前均已康复。  H3N2病毒致命力和危害,相较于H1N1,又有什么不同?原有的针对H1N1型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对H3N2,是否有效?面对这些疑问,笔者采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 ...
    2011/12/27 18:03:161
  • 研究发现:早期人类为抵御寄生虫而保留体毛
    研究发现:早期人类为抵御寄生虫而保留体毛 菲尔德大学的科学家在研究中找到了人类保留体毛的原因——为了抵御皮肤寄生虫。
    2011/12/27 18:02:582
  • 专家指出食管癌规范化治疗可提高20%生存率
    新华社讯 (记者张建新)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肿瘤医院食管肿瘤科主任于振涛教授在此间召开的“天津2011食管癌南北论坛”上说,通过规范化的治疗,食管癌的生存率可提高20%。  中国是目前全球患食管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即便是能够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其5年生存率也只有30%。于振涛说,食管癌虽然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但是人们对其并不是十分了解。即便是在医疗界,食管癌的治疗方案 ...
    2011/12/27 16:00:230
  • 多国研究人员发现三个与湿疹有关基因
    多国研究人员发现三个与湿疹有关基因 多国研究人员新发现3个与湿疹有关的基因,这项迄今最大规模的湿疹基因调查,有助于深入研究其原理和研发诊疗方法。
    2011/12/27 16:00:202
  • 德研究人员发现调节T细胞抑制免疫作用机制
    德研究人员发现调节T细胞抑制免疫作用机制 德国研究人员日前发现调节T细胞抑制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机制,这一发现或将有助于研发出治疗癌症等疾病的新疗法。
    2011/12/27 15:00:431
  • 德科学家称伟哥可帮助心脏恢复治疗心力衰竭
    研制伟哥之初的目的就是用于治疗心脏病,但最初的研究表明并不具有这种治疗功效。德国科学家现在发现这种药物能够以一种令人吃惊的方式帮助心脏恢复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27日消息,德国科学家经研究发现,伟哥能够以一种令人吃惊的方式帮助心脏恢复——降低心肌的僵硬度。这种药物研制之初的目的就是用于治疗心脏病,但更著名的功效却是提高性能力这种堪称意外之喜的“副作用”。  研究发现伟哥能够为心脏患者带去福 ...
    2011/12/27 11:00:152
  • 学者热议转基因作物与食品安全消除公众恐慌
    转基因作物与食品安全  国内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由来已久,恐慌抵触情绪长期在民间发酵。25日,2011国际食品安全博士论坛分论坛“转基因作物与食品安全”上,一众权威学者就这一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专家们一致认为,加强公众科普是消除恐慌最有效的办法。  美国是转基因食品消费大国  人们都知道美国是转基因作物种植大国,但在国内鲜有人知道美国同时也是转基因食品的消费大国。一直以来,一种影响很广的 ...
    2011/12/27 10:00:241
  • 巴西在动物身上发现新脑波 对记忆有重要作用
    巴西在动物身上发现新脑波 对记忆有重要作用 巴西北大河州联邦大学科研人员在老鼠的神经元上捕捉到一种新的脑波,这种脑波在大脑中有关记忆形成的表层区域进行传递。这一发现可能对其他哺乳动物如人类有益。
    2011/12/27 10:00:170
  • 美研究发现“和妈妈不亲”的儿童长大易变胖
    美研究发现“和妈妈不亲”的儿童长大易变胖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孩童时期母子关系不够亲密的话,孩子长大就更容易变胖。
    2011/12/27 9:01:500
  • 巴西研究人员从动物身上捕捉到新脑波
    环球短讯  本报圣保罗12月23日电 (记者张新生)据当地媒体报道,巴西北大河州联邦大学科研人员在老鼠的神经元上捕捉到一种新的脑波,这种脑波在大脑中有关记忆形成的表层区域进行传递。这一发现可能对其他哺乳动物如人类有益。  科研人员介绍说,在脑电图中新发现的这种脑波似乎与其他已经发现的脑波发生相互作用,可能对记忆的生成与加强非常重要。目前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但他们已经在睡眠中(梦中)观察到新的脑波的 ...
    2011/12/26 16:07:242
  • “大脑解码”技术帮助吸烟者抵抗尼古丁诱惑
    “大脑解码”技术帮助吸烟者抵抗尼古丁诱惑 研究人员使用核磁共振观察大脑信号在心理活动期间发生的信号变化。他们随后采用计算机的机器学习方法来研究这些模式并确定人体的认知情况。这项技术被称为“大脑阅读”或者“大脑解码”。
    2011/12/26 12:00:144
  • 中外科学家研究称家犬起源于东亚南部灰狼
    中外科学家研究称家犬起源于东亚南部灰狼 科学家们首次用基于父系遗传研究的证据证明了现代家犬起源于东亚南部,支持了线粒体母系遗传的研究结果。
    2011/12/26 11:00:151
  • 美国科学家有望研制新药 或可治愈老年痴呆症
    美国科学家有望研制新药 或可治愈老年痴呆症 日前该国研究人员发现,当实验鼠脑中一种名为PKR的免疫分子受到抑制时,它们在学习和记忆方面的表现就会更加出色。
    2011/12/26 10:00:160
  • 蒙牛纯牛奶检出强致癌物 高管称产品未出厂
    蒙牛纯牛奶检出强致癌物 高管称产品未出厂 国家质检总局24日公布了近期对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抽查发现蒙牛、长富纯牛奶两种产品黄曲霉毒素M1项目不符合标准的规定。
    2011/12/26 9:00:151
  • “大脑解码”技术 助吸烟者抵抗尼古丁诱惑
    “大脑解码”技术 助吸烟者抵抗尼古丁诱惑 研究人员使用核磁共振观察大脑信号在心理活动期间发生的信号变化。他们随后采用计算机的机器学习方法来研究这些模式并确定人体的认知情况。这项技术被称为“大脑阅读”或者“大脑解码”。
    2011/12/25 9:00:393
  • 美国工程师开发出无痛丝微针精确控制药物释放
    本报讯 (记者常丽君)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22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塔夫斯大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师开发出一种无痛的丝微针系统,能在长时间里将药物缓慢释放,无需冷藏多余的药物。这种微针兼具生物适应性和生物降解性,可在正常的温度和压力下制造,能装载易受破坏的生化药品并保持其活性。相关论文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网站上。  演示试验表明,新式丝微针能以可控制的速度递送大分子、酶模型药物、辣根过氧物酶 ...
    2011/12/23 19:00:150
  • 美研究人员发现唤醒沉睡基因或可治天使综合征
    据新华社伦敦12月21日电 (记者黄堃)英国《自然》杂志网站21日发布研究报告说,对于基因缺陷引起的“天使综合征”,大多数患者体内其实存在一个能帮助治疗此病的基因,只是它通常不发挥作用,使用一种现有药物就可唤醒这个沉睡的基因。  “天使综合征”患者脸上始终带着笑容,但动作机械,智力低下,同时还有癫痫等症状。它与一个名为UBE3A的基因密切相关,这个基因会指导合成一种可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蛋白质,如果 ...
    2011/12/23 18:00:231
  • 俄发现纳米微粒对机体影响因免疫特点而异
    新华社莫斯科12月21日电 随着纳米技术不断发展,人们摄入纳米微粒的机会逐渐增多。为研究这种微粒对机体的影响,俄研究人员对小鼠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纳米微粒会导致小鼠的白细胞增多,其程度和影响会因小鼠的免疫特点不同而相异。  俄科学院细胞和遗传学研究所、动物分类和生理学研究所的专家,在新一期俄学术刊物《俄罗斯纳米技术》上报告说,他们将尺寸小于100纳米(1纳米等于一百万分之一毫米)的二氧化硅微粒选作 ...
    2011/12/23 17:00:110
  • 干细胞研究有望成糖尿病克星
    新华社讯 (记者张建华)地中海贫血症、帕金森氏病、糖尿病……这些至今没有根治方法的疾病有望在未来被一种叫做“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医疗技术所攻克;我国人体干细胞研究在病源、疾病多样性等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未来在成果应用方面有望走在世界前列,这是记者18日在广州召开的第四届“广州国际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论坛”上获悉的。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潘光锦18日 ...
    2011/12/23 16:00:276
  • 德国科学家通过引入抗体开发出肺癌新疗法
    德国科学家通过引入抗体开发出肺癌新疗法 德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治疗肺癌的新方法,通过引入抗体阻断一种促进肿瘤生长的“信使物质”,可提高肺癌患者的存活率。
    2011/12/23 16:0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