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再看,你会看见一个小点。就是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就是我们......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卡尔·萨根4月23日,
2016/4/27 11:00:50131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9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如果人类希望成为星际物种,在宇宙中进行长途旅行,那在太空中就难免会发生“爱”和“性”。不过,现在的太空机构似乎都还没有做好准备。殖民火星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
太阳耀斑是来自太阳剧烈爆发的光线。它源于其自身磁场突然地和剧烈地重组,将磁能转化为光的过程叫做磁重联。至少,理论上推测是这样,因为该过程的特征很难被检测到。但是
大家好,我是璀璨的猩猩地球,作为世界中已知的唯一一颗能够孕育生命的星球,自然是有它共同的优势所在,比如说,它本身具有大气层、液态水等条件,并且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地带
来源:科学大院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对人类至关重要。对于航天员来说,充足和高质量的睡眠是保持良好体力、完成飞行任务所必不可少的。航天员如果睡不着、睡不好,会严重影响情绪和工作能力。根据研究,即使受过严格训练的航天员,
两个研究超新星爆炸残骸的国际科研小组近日分别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宇宙中首次发现了惰性气体分子,并在恒星……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对人类来说,天空生活并不容易。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避免太空环境的某些负面影响,比如真空、寒冷和部分辐射。但也有一些方面是无法避免的,比如缺乏重力会导致宇航员的骨密度下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这两个星系像两顶大帽子,但谁的头有这么大呢?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NGC7814星系(局部)。NASA/ESA白日以这小小地球的喧扰,淹没了整个宇宙的沉默。——泰
2016/3/12 15:00:2818
如今人类早已进入到 21 世纪,因此在探索 外太空 有了不一样的突破,所以导致人们对于 外太空 有了更多的了解。伴随着更多的了解,所以大部分人都希望能够有机会离开地球,可以
外层空间的失重环境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地方,有些亿万富翁不惜花数千万美元前往国际空间站体验数天的失重生活,失重环境对于人体……
根据目前的报道,人们会发现,有生之年或许根本没有机会和 外星人 接触。科学家在对于 外太空 经过多年研究之后,人类发现 外星人 最起码也需要是在 1500 年之后。天体物理学家指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8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1941年,著名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发表了短篇小说《推理》(Reason)。这是一个关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警示故事,其奇特的背景设定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那就是一个能收集太阳能,并通过微波
来源:cnBeta据外媒SlashGear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近日介绍了其全新的ExoplanetTravelBureau(系外行星旅游局),这是ExoplanetExploration网站的一个新组成部分,它使任何人都能“参观”一
新浪科技讯北京事件8月13日消息,1941年,著名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发表了短篇小说《推理》(Reason)。这是一个关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警示故事,其奇特的背景设定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那就是一个能收集太阳能,并通过微波向行星传递能量的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2021年11月16日凌晨,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一天即将开始,正在地球表面420公里高空飞行的国际空间站上的警报却突然响起。航天员被告知:一颗卫星在轨道上发生解体,产生的碎片可能会击中国际空间站。随后,航天员们被要求转移到返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7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未来太空殖民者如何记录时间呢?地球上的年、月和日的时间记录方式并不适用于火星或者月球。7月10日,美国科学家举办一场名为“我们将如何在太空中管理自己”的研讨活动。当前,我们生活在人类超越地球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8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新研究表明,一种耐寒细菌能够在严酷的太空环境中存活很长一段时间,但前提是它们必须形成一团厚厚的凝结物。这一发现可能会为胚种论(panspermia)提供支持。胚种论又称泛种论,是一种假说
宇航员通常在太空中会避免着火,但是新的研究发现火焰在空间轨道上的行为实际上可能有好处。事实上,这种对炽热的研究会产生更高效的引擎,并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一系列在空间轨道上进行的复
据国外媒体报道,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是一颗轨道周期只有6年左右的彗星,其中文名为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将于2015年8月抵达近日点,这也是科学家计划全面调查的目标天体。
欧空局拍摄到太空中花生形状的彗星 欧洲空间局“罗塞塔”号探测器的相机系统拍摄到最新的格拉希门克彗星照片,外观比较像一个花生,但某个角度看有些像飞碟。
2014/7/14 12:00:576
中广网快讯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于20日上午10时许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将在天宫一号(微博)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中国之声、中华之声、华夏之声、中央电视台将现场直播授课实况。以下为航天员与学生互动。 同学:王老师,您好,请问您看到的窗外的景色和地面上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吗?能看到UFO吗?星星还会闪烁吗? www.ufO-1.cn 王亚平 王亚平: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奇妙的问
来源:BBC作者:JoshSims翻译:任天为了解决全世界危重病人器官移植短缺的问题,一些研究人员正着手开发3D打印活体组织的技术。不过,他们可能需要进入地球轨道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安德鲁·摩根是美国陆军的战地医生,见识过许多对人类而言相当惨
在 外太空 有着各种不一样的行星,火星就是其中的一种距离,地球比较近,也同样是人类正在观察的一大对象,在人类研究的过程中会发现这里有很多好像人类生活过的痕迹,目前正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宇航员可以饮酒,但他们最好是用吸管喝,酒水是很小的液珠,漂浮在空间站。在克里斯·卡伯里(ChrisCarberry)撰写的新书《太空中的酒水:过去、现在和未来》中
来源:中科院之声恒星形成与分子谱线我们都在晴朗的夜空中看过星星。过去我们以为它们永远在那里,一成不变,所以叫它们恒星。现在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都有生有灭。星星也不例外,它也有自己的形成期、青壮年期和衰老期。青壮年期的恒星就像太阳一样,是一
今天是除夕,万家团圆之时,远在距离地球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里,太空出差三人组已经在轨驻留三个半月了。今年春节是中国航天员第一次在太空过年,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们出发的时候,他们的行李当中就带了不少年货。比如饺子,就准备了三种馅的:猪肉白菜、
来源:biokiwi当人类踏出对太空探索的第一步时,也不经意间将属于地球的生物,第一次带入了宇宙。这个生物就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又看不见的微生物。在太空探索中,它们依附着人类,在航天器里同样无处不在。我们知道,在地球上,微生物既可能产生
本文转载自中国载人航天 人类长期生活在地球上,组织器官适应了1g的重力环境,当航天员进入太空环境时,便不受重力作用“漂浮”在太空。在失重环境下,由于作用于人体下肢、骨盆、脊椎等承重骨的压力减小,同时肌肉运动减少,对骨骼的刺激减弱,使贮存在骨骼中的钙脱离骨基质,临床表现为骨骼质量 ...
欧洲南方天文台发布了一张蓝色大眼睛图片。不过这并不是真正的眼睛,而是螺旋星云图像。有没有感到很惊艳?如图所示,这是欧洲南方天文台发布的一张螺旋星云照片,它仿佛一颗巨大的眼睛,距离地球大约650光年。 据外媒报道,科学界存在着许多令人惊异的星云,其中螺旋星云可能是最离奇的星云之 ...
假如一颗小行星碰击地球,或许会将生命的碎片射入太空中。 图片来历:物理学家组织网 今天视点 2013年2月,就在小行星367943 Duende按预期与地球近间隔擦身而过的同一天,俄罗斯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