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荧光液体示踪剂拍摄的小鼠视网膜图像 来源:中国科学报 本报讯 在最近对实验室小鼠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美国科学家发现,一种试验药物治疗视力丧失的疗效可能是预想的两倍。 新的研究表明,这种名为AXT107的化合物能够防止眼部异常血管渗漏视觉阻碍性液体。之前的研究已经表明,该 ...
来源:把科学带回家重获光明是什么感觉?300年前这个问题引起了哲学家们的兴趣。借助现代科技,一些盲人重获光明。可是,他们看到的世界和普通人有很大不同。怎么说呢,大部分重获视力的人惧怕这个世界,因为他们看到的世界和常人太不一样了。在人的发展过
参考消息网7月4日报道外媒称,在实验室再生角膜后,科学家们也许将要开发出治愈失明的一种疗法。英国《每日邮报》网站7月2日发表题为《科学家在角膜再生方面取得突破,为治愈失明铺平道路》的报道称,美国马萨诸塞眼耳科研究所的研究团队相信,这一里程碑式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医学》近日发表了一则来自临床试验的好消息:由于致盲性基因而失明的一名患者在接受了单次实验性RNA的治疗后,获得了长达一年以上的视力改善。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负责开展这项 ...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今日,Editas Medicine公司公布了其体内基因编辑疗法EDIT-101,在治疗Leber先天性黑蒙10(LCA10)的1/2期临床试验的初步数据。在安全性方面,试验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和剂量限制性毒性。同时,在两名接受中等剂量治疗的成人患者中发 ...
“我们推测,随着眼睛越来越适应屏幕亮度,两眼视觉细胞中的光敏色素会不同程度地褪去,从而导致了这些症状。”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智能手机眼盲症是暂时的。
生物芯片植入视网膜 男子失明20年重见光明 英国眼科医生在一名失明20年的男子视网膜植入电子生物芯片后,该男子得以重见光明。
2012/5/6 12:00:102
据新华社电 定于24日出版的美国医学期刊《柳叶刀》刊载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借助胚胎干细胞成功减轻两名退行性失明患者症状,无不良反应。按法新社说法,人类眼睛“免疫反应”不强,可作为胚胎干细胞疗法理想“实验场”。 研究人员将大约5万个分化为视网膜着色层的替代细胞植入两名志愿者眼中。一名志愿者70多岁,患老年视网膜黄斑变性;另一名志愿者50多岁,患斯特格氏式症。两人均法定失明。植入胚胎干细胞6周内,两名 ...
2012/1/25 21:00:522
来源:学术经纬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今天在线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为众多因视网膜疾病而失明的患者带来一道曙光。由CIRCTherapeutics公司视网膜创新中心眼科专家SaiChavala博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技术,把皮肤细胞直接改造
美国明尼苏达州68岁男子艾伦兹德拉德(Allen Zderad)已失明10年,但上周他凭借一双仿生眼又重见光明。 兹德拉德原本是一名化学家,但由于患上色素性视网膜炎(retinitis pigmentosa),其视力逐渐
科学家成功打印视网膜细胞 失明有望治愈 科学家称,他们已经成功打印出一种能够被用于治疗失明的新眼细胞。
2013/12/24 10:02:131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从古到今,在孩子看来,妈妈的后脑勺上长着眼睛,因为他们无论背着妈妈做什么,妈妈似乎都知道。但如今,“后脑勺长眼睛”的事儿有望变成现实。科学家有史以来第一次证明,将眼睛植入到蝌蚪的尾部,眼睛仍然
小狗为失明同伴当导盲犬 形影不离似“双侠” 英国皇家防止动物虐待协会近日迎来了一对儿“黑白双侠”——四岁大的狗狗弗兰克和艾莉。弗兰克和艾莉平时形影不离,因为艾莉眼睛失明,弗兰克一直都为艾莉充当“导盲犬”,不离不弃。
2011/12/29 13:01:061
俄罗斯神秘激光干扰客机 致飞行员失明,不明人士频用激光束 试图致盲飞行员 据新华社电 俄罗斯警方3日说,南部地区又发生一起从地面向空中发射激光束、试图致盲客机飞行员的案件。 北高加索联邦区首府顿河畔罗斯托夫警方发言人阿列克谢波利扬斯基说,不明身份人员用激光笔向正驾驶客机准备在当地机场着陆的飞行员发射激光束,试图致盲这名飞行员,没有成功。警方没有公布更多案情细节。 顿河畔罗斯托夫机场最近发生多起激光束致盲客机飞行员的案件。 6月3日,俄罗斯廉价航空公司Avianova一架空中客车A320型客机起飞时遭遇激光束,飞
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在英国《自然·通讯》网站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一种基因疗法,通过病毒载体将视蛋白基因导入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中,成功恢复了因视网膜退化而失明的实验鼠的视力。视网膜有两种感光细胞,一种是视锥细胞,另一种是
美国实施首例利用胚胎干细胞医治失明手术 美国近日进行了第二起人类胚胎干细胞人体临床试验。本次手术治疗备受重视,被认为是干细胞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或将使饱受争议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证明其真实价值。
2011/7/18 10:0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