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来源:原理  一个世纪前,糖尿病仍是不治之症。被确诊患有这种代谢紊乱的人通常只能活几年。医生对治疗糖尿病患者危险的高血糖水平束手无策。然而,一个世纪后的今天,由于胰岛素的发现,无数患者的生活被改变了。在美国,近160万的1型糖尿病患者过着正常的生活。  这一切的转变来自1 ... 
  - 来源:医学新视点2型糖尿病患者面临的挑战不仅是血糖控制,还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并发症风险,尤其是更高的心血管风险。201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便在控制了血糖、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蛋白尿等传统危险因素并戒烟后,2型糖 -  糖尿病 心衰2020/11/3 11:00:1919 
  - 来源:学术经纬近年来,通过干细胞培育大量能够制造胰岛素的β细胞,科学家们有望为糖尿病患者带来细胞替代疗法。不过,这条路上横亘着一道障碍:如何保护这些β细胞免于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对于1型糖尿病来说,人体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的胰岛β细胞,在没有 
  - 来源:环球科学此前的研究发现,经过巴氏消毒灭活后的肠道细菌——嗜黏蛋白阿卡曼氏菌(AKK菌)可以降低小鼠患肥胖症、II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近发表在《自然-医学》的研究用AKK菌开展了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灭活后的AKK细菌可以有效地 
  - 你有没有想过,在科技与医学并不发达的古代,知道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是甜味的人,究竟尝试了什么?  在细说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味道之前,我们先来看下古人对糖尿病的认知。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发现了糖尿病这种病症的存在。  糖尿病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50年的古埃及。  ... 
  - 文章来源:奇点网你可能总是看到“XX风险降低多少多少”这样的描述。但是风险这个东西,有点虚无缥缈。比如说怀孕之前3个月服用激素避孕药与孩子患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风险增加95%有关,看着很吓人,但这种病本身发病率就很低,增加了95%也没多少。说来 
  - 来源:奇点网现在发现的肠道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可谓数不胜数,癌症、心血管疾病、肥胖等各种常见的疾病都与它相关,不仅如此,前不久我们还刚报道了肠道微生物竟然还与抑郁症有关系。这让奇点糕不尽感叹,人体到底谁说了算?!不过,之前大部分研究都只是证明 
  - 睡眠不足有风险 肥胖和糖尿病会趁虚而入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缺乏睡眠有可能让部分人群增加肥胖和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 2015/3/17 8:00:069 
  - 研究者找到减轻糖尿病患者疼痛并发症的途径 糖尿病患者常会出现身体疼痛和对温度变化敏感等并发症。一项最新研究称,找到了减轻这些并发症的途径。这将有助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2012/5/15 9:00:318 
  - 本文专家:   朱宏建,北京市健宫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在天气很热的时候,大家往往胃口都不是那么好。  现在进入了8月份,立秋刚刚过,天气也很快就不是那么热了。  吃货们是不是已经“蠢蠢欲动”了?  想先“贴秋膘”,吃肉吃到撑?  吃完再吃点甜品解解腻?  想到这里,幸福 ... 
  - 来源:生物探索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发病率跃居三疾之首,被WHO(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只可控制不可治愈的终身疾病。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1.5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将达 
  - 新华社讯 (记者张建华)地中海贫血症、帕金森氏病、糖尿病……这些至今没有根治方法的疾病有望在未来被一种叫做“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医疗技术所攻克;我国人体干细胞研究在病源、疾病多样性等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未来在成果应用方面有望走在世界前列,这是记者18日在广州召开的第四届“广州国际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论坛”上获悉的。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潘光锦18日 ... - 2011/12/23 16:00:276 
  - 研究发现:每个人体内都有大约500种不同细菌 罗伊-德-斯利特发现每个人体内都有大约500种不同的细菌。别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每个人所携带的细菌种类各有不同,被视为人体虚拟器官,人的健康长寿离不开正常的菌群。 - 2011/8/16 13:01:166 
  - 本文转载自“MedSci梅斯”公众号  导语:想要放肆吃肉?WHO将红肉列为二级致癌物。  CarmichaelTrainingSystems  红肉是指未经加工的哺乳动物的肌肉部分(如牛肉、猪肉、羊肉),加工肉是指经盐腌、腌制、发酵、熏制或其他过程转化,以增风味或改善保鲜的肉。 ... 
  - 来源:奇点网跨过疾病的山和大海,也见过患者的人山人海之后,奇点糕对“神药”这俩字,就有了莫名的抵触感。神药之名,岂是能随便用的?先经受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再说。至于某些滴眼液和药酒……直接拉出去枪毙五分钟算了。有人可能会问,那什么药才是奇点糕心 
  - 美国足病医学会(APMA)称大约15%的糖尿病患者都会患上慢性足部溃疡,而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会恶化需要截肢。 
  - 【TechWeb】3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基因检测公司23andMe确信其基因检测试剂盒可以帮助识别2型糖尿病。23andMe计划提供一份报告,确定客户患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与该公司早些时候的报告不同,这项测试提供了一个多基因评分 
  - 来源:奇点网微信公众号原标题:BMJ子刊:中国科学家揭秘冬虫夏草益生机制,虫草多糖和对应的益生菌或可用于治疗肥胖和2型糖尿病|科学大发现一直以来,什么冬虫夏草啦,灵芝啦,燕窝海参鱼翅啦都是被大家吹捧的“高营养补品”,不管有病没病,吃上两口总 
  - 来源:学术经纬糖尿病是全球的严重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共有4亿多的成人糖尿病患者,其中有高达1亿位于中国!这种疾病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他们不仅需要接受胰岛素等药物的治疗,还必须长期控制饮食,以免血糖异常升高。但最近,《自然 
  - 参考消息网7月2日报道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6月30日报道,新的研究显示,外形有吸引力的人不大容易出现耳鸣,也不易得哮喘、糖尿病和高血压。不论男女,外形越有吸引力,越不大可能出现众多健康问题(从高胆固醇到抑郁症)。此外,这类人感觉更健康,非 
  -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科学-进展》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行为,将会使我们更容易增重,甚至提升患糖尿病的风险。  这些行为包括倒班工作、熬夜和作息时间不固定,它们的共同点是对内部生物钟造成损害。  内部生物钟是调节生物行为和代谢的重要机制,但这要求外部环境必须 ... 
  - 来源:学术经纬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类在传染性疾病研究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进步让世界各地的死亡率大幅下降。如今,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来自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呼吸道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也就是不会直接从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的疾病。然而,顶尖学术期刊《 
  - 文章来源:科普中国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我们摄入糖分过多的危害,但有一种我们日常经常吃的东西,比“白糖”和“酒精”更可怕的健康杀手!然而我们不知不觉,很多人几乎天天会吃到!它就是——果葡糖浆!自1970年诞生以来,它让美国人的:肥胖率——从13% -  糖尿病 痛风2019/6/23 18:00:093 
  - 来源:学术经纬2型糖尿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威胁着全球人类的健康。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统计,在2017年,大约有4.25亿糖尿病成人患者;到2045年,患者预计会增长到6.29亿。想要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了解发病机理至 
  - 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副教授大桥一夫等人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研究出一种将胰岛细胞培育成薄膜状后进行移植的新型糖尿病治疗法。通过在白鼠身上进行试验后确认,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长期保持血糖正常,据说效果比直接移植胰岛细胞要好。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将来与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组合使用,有望根治糖尿病。  研究人员采集了老鼠的胰岛细胞,在特殊的器皿上培育出了长2厘米、厚15微米的薄膜体,然后将两张薄膜重叠 ... - 2011/11/10 12:12:443 
  - 全球克隆动物:猕猴特拉用来测试糖尿病(图) - 2011/9/20 8:02:133 
  - 美专家发现子宫内膜干细胞可用于治疗糖尿病 美国科学家把从老鼠子宫内膜提取出的干细胞转化为能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并用其治疗罹患糖尿病的老鼠,结果发现具有一定的效果。 - 2011/9/19 8:03:293 
  -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经常大吃大喝富含脂肪的食物,容易肥胖,尤其是胖肚子。大腹便便不仅是形象问题,更是健康问题。很多研究发现,同样是脂肪过多,堆积在腹部的内脏脂肪组织比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更有害,与2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发病率提高密切相关。  发表于《自然》旗下子刊Nature Meta ... 
  -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炸鸡、烤肉、薯条、奶油……富含脂肪的食物饮料吃起来令人满足,但摄入过多会给健康造成负担,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脂肪肝等疾病的风险。  不过,最近科学家们为“管不住嘴”的人带来一项好消息。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 ... 
  - 文章来源:奇点网  你知道吗?家养的宠物猫和狗其实也是会得糖尿病的。这一方面与它们的品种有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受到饲养方法的影响(所以家里小宝贝特别胖的朋友们,要留心啊)。  那么,既然都是不健康地生活在一起,宠物和主人的慢性病是否也会同步呢?  近期,BMJ杂志发表了一项来 ... - 2020/12/28 9:47: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