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来自厦门大学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刷屏了。 20日,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信号网络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周大旺和陈兰芬课题组合作在Cell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在这项工作中,作者通过构建多种小鼠肝癌模型,分析早期阶段的肝脏组织并结合肝癌的临 ...
来源:生物探索1月4日,来自美国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在《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杂志上首次发表了用抗衰老类药物——Senolytics治疗人类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致命疾病的结果。在这项首个人体试验中,科学家们招募了14名被诊断为患有稳定
2018年1月22日晚,团组利用1.2m望远镜激光测距系统,多次成功探测到月面反射器Apollo15返回的激光脉冲信号,在国内首次成功实现月球激光测距。
新科学家报道,如果两颗年轻恒星聚集在一起,我们根本无法确定两者的关系会如何,如果它们互相不兼容,或者其中一颗位于另一颗的……
新华社电(记者张建新吴刚)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十八研究所工学团队和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医学团队合作,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可植入的、第三代心室辅助装置——磁液双悬浮血泵。到5月13日,试验羊“天久”已经在泰心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健康存活61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由于存在发光物质,天文学家在2019年拍摄到有史以来第一张黑洞存在的直接图像,但是很多黑洞实际上几乎不可能被探测到。目前,一支研究团队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获得一项新发现——一个几乎无形的黑洞!
原标题:重大突破!世界最大推力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 刚刚,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可工程化应用的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在航天科技集团四院试车成功。 该发动机直径3.5米,推力达500吨,采用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壳体、高装填整体 ...
一条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团队重大科研突破的新闻激起千层浪。6月16日晚,有媒体发布名为《屠呦呦团队明日发布重大科研新突破》的消息,引发公众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热切关注。17日,媒体又发布详细内容,称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
昨天我们对科学家研究引力波在宇宙大爆炸初期的特征来研究宇宙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报道(链接)。文章我们专门强调了引力波这一科学手段的重要和科学家们的重视,今天的报导将更令人兴奋。来自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利用引力波对暗能量进行研究。并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他们对外宣称可能将会在较短时间就揭 ...
开普勒-35系统里的纠缠双星 新科学家报道,如果两颗年轻恒星聚集在一起,我们根本无法确定两者的关系会如何,如果它们互相不兼容,或者其中一颗位于另一颗的运行轨道上,都不会有好结果。但如果它们能够适应合适的节奏,它们很可能能够和谐的成长,甚至孕育新的生命。 事实上,电脑模型显示一对互相环绕的恒星,也被称为双星,可能比单独的恒星,例如太阳,更适合生命的孕育,前提是这种环绕关系能够使它们迅速成熟。
早期人类离开非洲大陆向全球各地的迁徙路径图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我们人类祖先起源于非洲,但之后离开非洲大陆向全球进行迁徙扩散,而他们扩散的路径现证实与之前的推断存在差异。 为期6年的基因模式绘图发现7万年前早期人类从非洲穿越海洋至阿拉伯半岛,最终抵达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科学家曾认为早期人类按照向北方向穿过埃及西奈地区进入其他大洲,但目前看来早期人类而是向南方向行进,可能
1月,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大功率霍尔电推进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在地面试验中,单通道霍尔推力器(HET-450)以Xe为工质最大功率到105千瓦,最大推力达到4.6牛,以氪为工质最高比冲超过5100秒,标志我国在大功率电推进技术领域内,百千瓦级霍尔推力器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 ...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因肿瘤发病机制复杂、早期诊断筛查技术少及缺乏有效的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绝大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肿瘤的晚期阶段。目前肿瘤学研究也多基于晚期肿瘤组织的临床分析与肿瘤细胞系的研究,对早期肿瘤起始及如何演变为恶性肿瘤的过程知之甚少。因此,发现与鉴定肿瘤 ...
来源: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一飞冲天,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长征五号火箭点火升空 这是长征五号火箭(以下简称“长五火箭”)的第3次飞行。此前,长五火箭先后于2016年11 ...
来源:药明康德近日罗氏(Roche)宣布,重磅PD-L1抑制剂Tecentriq(atezolizumab,阿特珠单抗)与VEGF抗体Avastin(bevacizumab,贝伐珠单抗)联用,在治疗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的3期临床
原标题:重大突破!今天,中国农科院发布一条好消息,有关猪瘟疫苗今天,中国农科院发布称,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一株双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已完成了实验室研究,突破了实现疫苗规模化生产的重大技术瓶颈,目前已提出生物安全评价申
研究人员达成了实验室外量子传送的最远记录,他们成功地利用普通的城市光纤网络,将一个光子的量子态传送到超过6千米远外的某处。
科学家们已经实现了远距离传输研究的一项突破。据国外媒体网站报道,专家们已经看到电子在物质间进行了毫无痕迹的量子跳跃。这种行为已被描述为一种奇怪的量子运动形态,电子从一种物质的第一层到达了第三层,且在第二层并没有出现。堪萨斯州大学的首席研究人员Hui Zhao称:&ldqu ...
总所周知,人类发展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能源。而在众多能源中,太阳能又被认为是最清洁,且最丰富的。人类目前在研究太阳能的利用已经很多,但最近有科学家尝试人类自己造太阳,其实就是利用太阳发热原理的核聚变。一旦成功,其能量级别是相当可观的。 * Z _. D! r% o) H ...
美国宇航局科学任务理事会副局长兼前宇航员约翰格伦斯菲尔德(John Grunsfeld)日前表示,外星智慧生物或许会通过地球环境的改变发现人类的存在。倘若此观点是正确的,人类大概早就被像ET一样的
据新加坡媒体9日报道,指纹鉴定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荷兰科学家发现通过分析指纹内含的化学物质比例,可推断出指纹存在了多久。 报道称,由于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因此指纹是识别罪犯的最普遍方法
本报讯(记者 刘欢)作为嫦娥三号的先导星,嫦娥二号成功完成月球探路任务后,正在距离地球170万公里的太空中超期服役。如今,处于研制阶段的嫦娥三号再传喜讯。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目前,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已完成月球着陆器的悬停避障等多项关键试验。 现阶段,嫦娥三号已圆满完成月球着陆器的悬停避障及缓速下降等试验,技术方案得到验证,该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据了解,探月工程二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 ...
2012/1/13 5:01:130
本报讯 (记者贾婧)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林东昕、王成锋教授领衔的胰腺癌易感基因研究获重大突破。为阐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寻找早期检测和诊断的生物标记,林东昕和王成锋密切合作,并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国内21家单位,在全国16个省市的25家医院募集了3584例胰腺癌患者和4868例正常对照,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策略,鉴定出5个与胰腺癌相关的新的遗传 ...
2011/12/20 20:0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