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普博览原标题:让美国总统如临大敌的,是来自太阳的ta在人们的印象中,美国总统关心的都是大选的得票率、美军航母的部署位置和大国间关系的处理这类政治领域的事务,除非外星人某天真的如电影里那样入侵地球(目前我们依旧没有发现外星人),美
原标题:[面对面]民营火箭升空 80后幕后团队经历了什么?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5月17日,由民营公司零壹空间自主研发的 “重庆两江之星”号火箭在西北某基地成功发射。一个月前,另一家民营公司星际荣耀空间研发的“双曲线一号S”商用火箭刚刚完成了发射首秀。随着民营火箭的不断亮相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7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哈勃望远镜的“接任者”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将推迟至最早2021年3月30日发射。在决定再次推迟发射日期之前,一支独立评审委员会就该望远镜目前面临的技术挑战展开了相关审查。发射改期和随之产生的额外
来源:造就 原标题: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未来会有一万亿人在太空生活一周前,蓝色起源宣布将于2019年正式售卖商务机票,让乘客搭载NewShepard火箭开启太空旅行。这家由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于2000年创办的商业太空公
亚马逊 航天2018/6/30 19:00:260
来源:科学大院原标题:隼鸟2号就位!人类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即将展开对绝大多数探测器来说,宇宙的旅程是一条不归路。然而,却有这样的一个探测器,在探索一片人类从未涉足过的陌生地带时,身体不幸受到巨大摧残,甚至一度和地面失去了联系。却能大难不死,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哈勃望远镜的“接任者”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将推迟至最早2021年3月30日发射,在决定再次推迟发射日期之前,一支独立评审委员会就该望远镜目前面临的技术挑战展开了相关审查,发射改期和随之产生的额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FutureofHumanityInstitute)的一项新研究称,人类很可能在宇宙中是唯一的智慧文明。在发表于近期《皇家学会报告》(Proceedingsoft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29日早间消息,SpaceX将于本周五早晨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执行第15次国际空间站载货飞行任务,除了食物、水以及科学实验设备外,此次还将运送一台人工智能机器人。这台机器人名为CIMON,它看起来像是一个在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太空长途跋涉3年半之后,日本最新的小行星取样返回探测器“隼鸟2号”终于抵达了它此行的目的地“龙宫”。在抵达之后,“隼鸟2号”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向小行星表面释放着陆器,并在2020年携带珍
小行星 龙宫2018/6/27 22:01:530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忘记建造凉爽的火星栖息基地,种植食物,或者挖掘隧道。如果你无法解决在火星表面正常呼吸空气,我们所有的火星殖民计划又有什么意义呢?目前,我们在火星上寻找稳定的氧气供应有了新的希望——蓝藻细菌(
来源:中国科学报原标题:“小行星之战”:亿万富翁批评NASA对小行星直径的研究不值得信任美国宇航局(NASA)的小行星猎人和企业家、亿万富翁NathanMyhrvold之间长达一年的口角终于让它通过了评审。从2016年起,Myhrvold一
2018年6月27日1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新技术试验双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2颗卫星主要用于开展星间链路组网及新型对地观测技术试验。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78次飞行。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现今的火星气候需要一个帽子和一副太阳镜,以及能够保护你免遭全球地狱级风暴伤害的任何措施,但在数十亿年前,你如果在火星表面则仅需一双胶鞋。目前,发表在5月22日出版的《地球物理研究杂志:行星》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26日上午消息,马斯克在Twiter分享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假定人类可能是可观测宇宙唯一的先进文明。马斯克在分享文章后指出,人类有可能是唯一的先进文明,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类必须离开地球,前往其它星球。他说:“正因如此,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原标题:我们采访了一位外星语言学家(认真脸)《自然》专访了语言学家SheriWells-Jensen,她协办了一场研讨会,讨论与外星人交流可能面临的挑战。SheriWells-Jensen沉迷于从未有人听到过的语言
在2015年那令人激动的几个月中,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被推开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中的反常数据表明,可能存在一种新粒子,这位出人意料的造访者意味着我们所知的自然法则需要改变。然而,在得到了更多的数据后,反常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宇宙古老历史的科学家知道有多少常规物质——由重子(包括质子和中子在内的亚原子粒子)构成——产生于大爆炸期间,而研究现代宇宙的科学家则知道人类用望远镜可以探测到的常规物质有多少。然而,这两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26日消息,日本宇宙航空开发机构(JAXA)宣布,历经4年半的漫长旅程,该国最新的小行星取样返回探测器“隼鸟2号”即将抵达它的目的地:小行星“龙宫”(Ryugu)。发射至今,“隼鸟2号”飞船飞行总里程已经超过32亿公里
小行星 龙宫2018/6/25 18:00:360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美国宇航局已更新了偏移危险近地小行星的计划,但计划相关内容与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灾难大片《世界末日》中的拯救地球计划并不相同。6月20日,美国白宫科学技术策略办公室发布一份研究报告,标题
6月24日消息,据Smithsonian报道,说到太阳系早期,木星对地球可谓是呵护备至。在某种程度上,这颗气态巨行星就像是地球的保护者,它的引力将冲向地球的危险碎片弹射出去。与此同时,木星也可能向太阳系内部抛出物质,让富含氢的小行星和行星胚
超200颗在轨达世界先进水平太空中,越来越多“中国星”本报记者王萌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40多年来,中国人造卫星“队伍”不断壮大,并在一些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视觉艺术家希恩·多兰(SeánDoran)近日利用火星侦察轨道飞行器(MRO)上的“高解析度科学成像设备”(HiRISE)相机收集的真实数据,制作了一段令人惊叹的视频,令人有亲临火星表面之感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2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继NASA“机遇号”火星漫游车在沙尘暴中失联之后,这场声势浩大的火星沙尘暴已经扩散到了全星球规模,并在逐步逼近“好奇号”。NASA刚刚发布的一张照片显示了过去几周来这场“全球性”沙尘暴对大气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2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哈勃太空望远镜已在太空运行28年时间,拍摄了人类有史以来最美丽、最重要的宇宙图像。但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哈勃太空望远镜正在逐渐“变老”,它不可能服役太长时间。以下是未来即将发射升空的四
创业者们相继被贴上“中国马斯克”的标签,但他们并没有提出把人送上火星的远大目标,而是紧盯微小卫星组网的市场,研发中小型火箭。记者 /蔡浩爽编辑 /魏佳多谢马斯克和他的SpaceX,中国民营火箭创业在2018年进入大众视野
火箭 马斯克2018/6/20 18:01:1527
物理学家发现的时空涟漪或许有朝一日能揭示虫洞的存在,而通过它们,人类或许就能前往另一个宇宙。尽管爱因斯坦早在1916年就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直到2016年,通过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科学家才首次探测到了引力波,并揭示了黑洞碰撞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众所周知,木星是一颗风暴频发的行星。而NASA的朱诺号探测器拍摄的最新照片显示,木星上的可怕风暴不仅限于大红斑区域。木星的“北北温带”也存在大量喷射流与气旋。照片拍下了由氨冰构成的壮观云层,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不久前,科学家在火星上发现了“生命的结构基础”。近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一位首席科学家称,现在的人类“绝对”能在有生之年登陆火星。在对火星探测器过去两年来所采集数据进行的两个独立研究
记者白国龙经过20多天的精确飞行,承担嫦娥四号中继通信任务的“鹊桥”中继星不畏宇宙射线、太空碎片的袭扰,跨越40多万公里于6月14日成功抵达绕地月L2点的Halo轨道,正式进入预定位置。随后“鹊桥”开始积极“备战”,为2018年底前到月球背
来源:新浪军事如果中国航天的进步,那么国人相当兴奋的,中国在这一领域曾默默无闻,如今却已走到世界前列。以前我们只是发射卫星,如今也在向更高层次发展,除了建立空间站,在登月领域也有不小的进展。我们的登月计划时间不长,但是进展相当快,仅花数年时
霍金生前录音将由卫星天线向宇宙广播新华网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骨灰15日将被安葬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与艾萨克·牛顿为邻。之后,霍金生前录音将由卫星天线广播,向黑洞发射,以纪念这位科学家对探索宇宙黑洞作出的贡献。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距地球1.5亿光年之外,一个巨大的黑洞正在吞噬一颗恒星。科学家成功拍下了这个比太阳大2000万倍的“庞然巨兽”向外高速喷出一股物质流的情景。他们指出,这股喷流中所包含的高能粒子相当于太阳每年
原标题:嫦娥四号中继星任务国际合作取得新成果47千克微卫星发回月球照片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白国龙)记者从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获悉,由我国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研制的月球轨道超长波天文观测微卫星“龙江二号”目前已进入环月轨道,星上搭载的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如今大多数宇航员都需要搭乘俄罗斯的联盟号宇宙飞船、从哈萨克斯坦境内发射升空。飞行任务由俄罗斯人指挥,且他们的主要目的地——国际空间站上也有标注俄语的模块、或有用俄语开展的行动。因此凡是前往国
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成功实施轨道捕获控制,进入环绕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使命轨道,成为世界首颗运行在地月L2点Halo使命轨道的卫星。后续“鹊桥”中继星将在此轨道陆续开展在轨测试和中继通信链路联试,
来源:中国科学报在用了3个月的时间试图“炸毁”一颗恒星后,Hans-ThomasJanka及其团队成员终于看到了他们一直在等待的东西。和全世界大多数耐心的放火狂一样,他们观察着模拟的巨大恒星——以细致入微的方式得以呈现——慢慢趋向爆发。每天
中新网6月14日电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俄罗斯科学院太空研究所所长列夫·泽列内伊称,因登月条件复杂,将延期发射“月球25”探测飞船。据报道,泽列内伊称:“我们就此项目曾努力工作,但很遗憾,探索区的登月条件复杂,在月球赤道降落也困难重重,首次任
本报北京6月14日电  (记者赵婀娜)日前,清华大学主导的中国暗物质实验合作组(CDEX)在国际物理学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在线发表题为《基于CDEX—10实验首批102.8公斤·天数据的轻质量暗物质限制》的研究论文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NASA的机遇号火星漫游车如今陷入了险境。它被困在了一场巨大的沙尘暴中,空气中布满了如爽身粉一样细的沙尘,彻底挡住了阳光。NASA已经于上周将机遇号调到了省电模式,中止一切科学任务,以延长它
太阳非常大。按体积计算,太阳可以容纳大约130万个地球,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实际上太阳的大小会发生变化的。研究人员AlexanderKosovichev和Jean-PierreRozelot揭示,在太阳活动剧烈的时期,太阳的半径实际上缩小了2
来源:科技日报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消息称,原定于2018年7月结束任务的“朱诺”号探测器可以继续服役至2021年7月。这意味着,“朱诺”号陪伴木星的时间多了41个月,将有助于其实现主要的科学目标,为人类进一步揭示太阳系最
众所周知,人类活动引起了地球变暖,如今,这种变暖趋势已经延伸到了月球上。近日,美国《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最新一篇研究论文解释了阿波罗登月导致月球温度升高的原因。月球的大部分被一层叫做风化层的明亮尘土所覆盖。当月球遇到阳光时,颜色泛白的风化层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NASA的好奇号火星漫游车正在对一场规模浩大的火星沙尘暴进行追踪。截至6月12日,这场沙尘暴覆盖面积已达北美和俄罗斯面积总和。火星另一边的机遇号漫游车已被沙尘暴吞没,周围一片漆黑。由于机遇号
来源:云南网云南网讯(记者熊强赵黎浩)距陨石坠落在云南勐海县勐遮镇已过去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曾被各路“寻宝”达人聚焦的村庄也开始恢复了平静。最终,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专家为这次坠落的陨石验明了“正身”,称这是目前中国最“及时”的陨石雨,深藏太
银河系中几个区域会发出一种神秘的微波光,困惑了科学家们20多年。这种被称为异常微波辐射的信号通常是由高速旋转的纳米颗粒释放出的。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纳米颗粒呢?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天文学家简·格里夫(JaneGreaves)团队通过数年观察,锁定了
中新网6月13日电据外媒报道,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申请,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建设私有火箭发射场。据报道,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计划在现在一个旅游中心以北1.5公里开发超过27公顷的土地,建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外星人爱好者们设计了多种搜寻外星生命迹象的复杂方法。但一篇新论文指出,我们也许想得过于复杂了。与其去找巨型建筑和太空船,不如找找更显而易见的东西,比如围绕遥远地外行星旋转的外星人卫星和太空垃
来源:科技日报本报记者 赵汉斌6月1日晚,云南昆明、西双版纳等地的网友看到一个发光的火球,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划过天际,疑似陨石坠落。次日,有爆料称,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有村民搜寻到了“宝贝”,还拍摄了图片和视频。村民手中的黑色物体究竟
来源:科技日报今日视点本报记者 刘 霞自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将冥王星“驱逐”出太阳系的行星家族后,尽管呼唤冥王星回归的声音此起彼伏,但也有不少科学家在为冥王星寻找替补。2016年,加州理工学院的两名科学家宣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研究人员警告称,未来人类在火星上生育后代可能面临着巨大困难,其中包括:大量辐射和心理问题等。埃隆•马斯克(ElonMusk)和其他研究机构已开始研究火星基地硬件条件,很可能不久会建造一个
中新网6月7日电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消息称,该局专家成功地将“新地平线”探测器从休眠状态中唤醒,它在传送完在冥王星上空收集到的所有数据后休眠了几乎六个月。“很高兴‘新地平线’探测器已经彻底苏醒,现在我们就有机会准备将从
来源:科技日报本报记者刘志伟随着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第一次“聆听”到引力波,其探测成为科学界的热点词汇,世界多个国家都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引力波探测计划。其中,我国的天琴计划因其独特的技术方案被誉为引力波探测的“中国方案”而备受
科技日报北京6月7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和子刊《自然·天文学》杂志6日同时发表两篇天文学论文,报道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朱诺”号探测器所揭示的关于木星闪电分布和发生频率的新见解;并公开了迄今最大规模木星闪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NASA于美东时间6月7日下午两点(北京时间6月8日凌晨2点)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两项关于火星的重要发现:1、好奇号火星漫游车在接近火星地表处一块有30亿年历史的沉积岩中发现了有机分子,说明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方程预言了黑洞的存在,但在处理旋转黑洞时,却遭遇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柯西视界内,爱因斯坦方程不能预测时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近40年前,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著名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提出了强宇宙监督假设。去年秋天,两位分别来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原文以China’sroadmapforplanetaryexploration为标题发布在2018年5月1日的《自然-天文学》评论上原文作者: 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YongWei,Zhon
来源:航小宇公众号[《航天新闻》6月6日报道]皮尤研究中心6月6日发布的一项民调显示,美国民众普遍支持NASA,但认为其应多关注地球科学和行星防御,而不是载人探测月球或火星。这项民调还显示,民众普遍支持私营航天项目,但又担心这些私营企业无力
来源:煎蛋公众号今天我五岁的儿子问我:“如果存在一根连接月球和地球的消防滑杆,那么人顺着杆从月球滑到地球要花多长时间?”——RamonSchonborn,德国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些事实:现实中,我们并不能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支起一根金属杆。金属杆接
科学家们早已指出,人类迟早都要离开地球。除了已经将地球搞得一团糟,大家也意识到没有一颗恒星是“永恒”的。几十亿年后,我们的太阳将使得地球不再宜居。在那之前,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新栖息地。幸运的是,科学家们已经筛选出了一批优秀的候选行星。最
来源:华西都市报寻宝上百人甘蔗地里挑灯夜战在甘蔗地水稻田里的土马路上,村民骑着摩托或机动三轮来来往往。要是碰见陌生面孔,他们迅速刹车,问候语并不是“多召哩”(傣语:你好),而是:“你买陨石吗?我有。”勐遮的村民说,在火流星“光临”后的四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