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截至1月11日8时,嫦娥四号着陆器、玉兔二号巡视器和“鹊桥”中继星状态稳定,各项工作按计划实施。着陆器上配置的地形地貌相机完成了环拍,科研人员根据“鹊桥”中继星传回的数据,制作了清晰的环拍影像图。科研人员根据降落相机拍
阿尔茨海默症(AD,俗称老年痴呆症),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导致进行性脑萎缩和记忆丧失,从而造成痴呆、残疾,甚至死亡。这一世界性难题的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但在患者脑中看得到的现象是,由一些错误折叠的蛋白组成的淀粉样蛋白斑块不断产
来源:中国科学报加拿大的一架射电望远镜已经证明了自己在寻找许多快速射电暴(FRBs)的新例证上的天赋——这给天文学家提供了迄今为止解开这些宇宙闪光之谜的最佳机会。“瞧,我们观测到了FRBs!”1月7日,加拿大温哥华市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天文学家
来源:魔都囡让我们平静一下……这个事情我们先声明:1、保真,不是那种地摊小报的消息,而且是最新的,就是几个小时之前报道的,等下我们会说。2、涉及宇宙知识极其复杂,我们也不十分搞的清楚,还要有很多网友帮助我们,尽可能写的简单点,希望天文大神不
来源:参考消息参考消息网1月11日报道外媒称,天文学家表示,位于加拿大的一个天文望远镜,侦测到来自外太空的电波。不过目前仍未清楚电波的源头及性质。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月10日报道,侦测到的13个“快速电波爆发”,均来自距离地球15亿光年以外
来源:科普世界天文学家们现在都用射电望远镜来观察宇宙,这是因为宇宙中的绝大多数恒星级天体都可以发出强射电波,射电望远镜所观察的电磁波范围通常是指无线电到微波的阶段,比如人类对太阳射电的研究,所采用的观测研究波段在2毫米到40米之间,而太阳也
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北京1月11日电(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10日发表的一项天文学最新研究称,人类迄今唯一已知的、能反复爆发的快速射电暴,极可能是来自极端环境下的一颗中子星,而并非人们所希冀的,是地外文明“泄露”的信号。快速射电暴从
来源:参考消息参考消息网10月14日报道美媒称,地球正在遭到没有人了解的不可见光的轰炸。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0月10日报道,这些被称为“快速射电暴”(FRB)的超短、超强的远古能量脉冲是人们无法看到的宇宙中最明亮的闪光。它们进行数十亿光年跨
新浪科技讯1月11日消息,外星人又刷屏了……昨天媒体报道科学家发表论文称“宇宙深处检测到神秘电波信号”,大家就开始热烈讨论宇宙深处神秘信号到底要不要回应?外星人是不是要来找我们了,你是不是也转发还带上了一句“不要回应”?但其实,这篇论文你看
来源:天文茶餐厅作者:水兄昨天你被“外星人”刷屏了吗?你是否也凑热闹地写了一句“不要回答”?几乎全世界各大媒体都报道了一个“重大新发现”,多数标题都是“Mysterious/ASecendRepeatingSignalsHaveBeenDe
来源:科学大院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随后,“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顺利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驶抵月球表面。1月10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来点科学嫦娥四号任务的实施凝聚着诸多参与国的贡献。除探测器上的德国和瑞典载荷外,中继星上配置了荷兰低频射电探测仪;俄罗斯合作的同位素热源将保障嫦娥四号安全度过月夜;我国在南美建设的阿根廷深空站参加测控任务;欧洲空间局测控站
[环球网报道实习记者崔天也]加拿大的一架望远镜在两个月内,捕获到13个快速射电暴,其中有一个很不同寻常的重复电波,这个电波来自15亿光年外。科学家表示,不能排除这一电波是来自外星宇宙飞船的可能性。英国广播公司(BBC)9日报道称,这一研究发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10日消息,就在你看这篇文章的当下,此时此刻,有一股神秘的信号正从宇宙深处传来。宇宙中的各类天体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向外发出各种电磁辐射,除了无线电波和微波之外,还有能量高得多的辐射类型,比如X射线和γ辐射等等。宇宙中有一
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最近,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Kjær团队在格陵兰Hiawatha冰川厚厚的冰层下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撞击坑,是地球已知最大撞击坑TOP25,直径有31千米。那么发现这个撞击坑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去研究陨石?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在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中,男主角进入黑洞后并未被引力撕碎,而是来到了一个奇迹的高维空间。黑洞吃进物体后会发生什么?人类现有的科学水平尚不能完全回答这个问题,只能从黑洞吃星星时“打嗝”出的光波略窥一二。北京时间1月10日凌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首批抵达火星的人类开拓者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是缺少水。如果人类未来登陆火星,将需要饮用水、用水种植灌溉农作物,甚至用于制造他们返程地球的火箭燃料,缺少可获得的液态水是一个重大问题。然而,火星确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10日消息,在美剧《无垠的太空》(TheExpanse)中,人类已经将触角伸到了太阳系的大部分区域。火星和地球成为针锋相对的对手,而谷神星定居者在二者之间徘徊不定。少数公司甚至在太阳系的外围区域有定居者。你不一定想生活
来源: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在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彭兢看来,自己的工作和导航软件有相似处:确定目标后,选择路线、工具和时间,更重要的是,要考虑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未知因素,然后做好相应的设计和意外情况的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按时
来源:科技日报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着陆器拍回了照片,玉兔二号月球车也下地撒欢,留下了一串脚印。安好家以后,它们就要开始工作,开展各项科学探测了。其中,着陆器上低频射电探测仪的三根5米天线已展开到位。“月球背面的电磁环
来源:科技日报新年刚过,“新视野”号探测器与小天体“天涯海角”的邂逅吸引了无数目光,也让人们对这个迄今飞得最快的探测器充满了期待。实际上,在探测外太空的征途上,“新视野”号并不孤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宣布,经过41年、180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8日下午消息,据美国航天新闻网站Space.com报道,SpaceX或许很快就将安排太空飞船原型的首飞。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Musk)在上周表示,SpaceX的“星际飞船”(Starship)试
嫦娥四号着陆器监视相机C拍摄的“玉兔二号”巡视器走上月面影像图 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来源:中国科学报 1月3日晚,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落月后顺利完成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驶抵月球表面。着陆器上监视相机拍摄的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迹的影像图。这波操作都和“鹊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银河系附近一个星系未来将以碰撞的方式冲向我们,可能会将太阳系抛入星际空间。许多人认为,这场碰撞灾难是未来80亿年后仙女座星系碰撞银河系,这是非常遥远的事情。但是,近期英国杜伦大学天体物理学家表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研究人员发现国际空间站存在着“超级细菌”,他们呼吁对细菌进行紧急研究,分析太空环境如何影响其生长。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在国际空间站厕所和运动区发现5种不同种类的肠杆菌,之前研究表明,当细菌暴
NASA“新视野”号探测器拍摄的图像显示了2014 MU69的两个不同裂片。图片来源:NASA 来源:中国科学报 这就是一个雪人!美国宇航局(NASA)拍摄的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小天体2014 MU69的最新图像显示,它有两个不对称的叶状结构。2014 MU69是迄今为止人类造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7日消息,近日,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天鹊”(TQ-12)燃气发生器首轮点火试车成功。本轮试车在蓝箭航天自建的热试车台完成,先后进行了多次试车,通过了高低工况、高低混合比等状态考核,达到了预期目的。试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7日消息,2019年1月3日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22时22分,着陆器与巡视器顺利分离,玉兔二号月球车驶抵月球表面,在月背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近日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或将为我们了解宇宙中最神秘物质的本质提供新线索。在此次突破中,科学家首次发现了一种名叫“暗物质加热”的独特现象存在的证据。这项新研究指出,暗物质(一种占宇宙中物质
来源:科技日报1月3日的朋友圈被首张月背图刷屏。当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月球中继星传回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众所周知,人类探月的征途早就起步且越来越快。那么,月球上到底有什么
来源:科学大院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顺利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降落,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不过,还有很多吃瓜群众纷纷举手提问:按常理来说,月亮是一个旋转的球,旋转的球为啥还分正面背面呢?它只要转起来,所有的表
来源:科技日报 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踏足月球背面,让中国航天又一次创造了人类首次。 不过,它从2018年12月12日进入环月轨道至今,绕着月球飞了20多天才降落。许多网友表示不解:既然“起大早”,为啥要“赶晚集”? 不仅仅是为等天亮 有专家解释,嫦娥四号要等 ...
来源:科技日报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科技日报合肥1月3日电(记者吴长锋)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1月3日10时26分,嫦娥
作者邱晨辉1月3日,嫦娥四号在举世瞩目之下成功踏上月球背面,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此前,嫦娥四号已经飞越38万公里,一路走来,历尽艰辛。嫦娥四号探测器包括两器一星,即月球软着陆探测器、月面巡视探测器、“鹊桥”中继卫星,飞行过程则包
文章来源: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揭晓,月球车命名为“玉兔二号”。2018年8月15日由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联合相关单位,共同组织了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海内外各行各业民众积极参与,收到确认有效名称1
出品|新浪科技《科学大家》撰文|蔡一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宇宙的起源,这个话题大家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可能聊得比较少。几年前,我还是单身的时候,经常和家人,朋友聊这些话题,他们不约而同地去问:你是做什么的?我记得那个时候也会被安排和一些异性朋友
来源:星空早知道先说重点:2019年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释放月球车“玉兔二号”。这是月亮上的第7辆车。今年这头开的热闹!北京时间1月1日13:33,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成功进行了迄今人类探测器最
原标题嫦娥四号“睁眼”登月背作者钱童心过去,月球探测器都是“闭着眼睛”着陆,整个着陆的过程被业内人士称为“黑暗时刻”。如今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变。王建宇说,有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最新的激光三维成像技术之后,这几百秒的“黑暗时刻”可以重见光明。在经过
嫦娥四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结果也于近日揭晓:“玉兔二号”最终胜出,正式成为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的名字。据介绍,此次全球征名活动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联合相关单位共同组织,经历了征名提交、评委函审、入
本报特约评论员“嫦娥四号”成为人类第一个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中国与前苏联、美国有了并列第一的荣誉。“嫦娥四号”的探索将拓宽人类的视野和想象,我们在仰望星空和认知月球之后,必须为人类文明发展探明方向和路径,创造崭新的思维和方式,开辟浩瀚无限
记者胡喆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1月3日晚间,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即月球车)顺利驶抵月背表面。着陆器上监视相机拍摄了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迹的影像图,并由“鹊桥”中继星传回地面。嫦娥四号探测器1月3日成功落月后,
“美国人登陆月球是闭着眼睛下去的,我们则是睁着眼睛下去的。”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形象地说。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经过26天的等待之后,终于着陆在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3日下午消息,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着陆器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来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从12月8日,“嫦娥四妹”离开“娘家”,启程飞往距地球38万公里的“新家”——月球背面,一颗好奇的心始终让她激动不已,“三姐和玉兔还好吗?”“我的新家是什么样的?”……一连串的遐想和疑问,使她更期待尽快到达那既陌生
来源:中国探月工程 1月3 日10时26分,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 45.5 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 ...
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1月3日10时26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
来源:中科院之声月球,自古以来就是承载人类美好愿望和情感寄托的星球。月亮激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也萌生出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风俗传统。中国古代的阴历,就是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制定的。对中国人来说,月亮象征着温馨、和
祝贺!据央视,嫦娥四号成功降落月球背面。今天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
嫦娥四号成功通关开启新副本:月之背面嫦娥四号演绎人类首次月背降落今天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公众号(ID:kepubolan)根据新华社消息,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发射四天后的12月12日,嫦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搭乘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升入太空。升空后,嫦娥四号动作频频,近月制动、轨道修正、姿态调整、鹊桥通信测试、微波测距测速……每一步,都是在为进入那黑暗神秘的未知之地做准备。毕竟,那里不仅
来源:科学大院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起飞,开始踏上奔向月球的旅程!根据新华社消息,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
作者钱童心人类历史上从未停止过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从浩瀚的宇宙天际,到人类自身的大脑和疾病。过去的2018年,科学家们在空间旅行、生物医药和地球科学等领域做出了诸多卓越的突破性的发现,硕果累累。2019年,将有更多谜团等待科学家破解。来自空
来源:科技日报美国“火箭实验室”近日使用该公司研制的小型运载火箭“电子”号成功发射13颗立方体卫星,这些卫星全部进入指定轨道。以微小卫星为运载载荷的“电子”号有何技术特点?微小卫星究竟有何优势,让人们为之付出诸多努力?有媒体报道,微小卫星数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嫦娥四号于2018年12月8日发射成功,并于2018年12月12日成功被月球引力捕获,进入绕月轨道。到目前为止嫦娥四号已经绕月球飞行了十多天了,目前正在寻找合适的时机进行登月,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嫦娥四号(将)于2019年1
刚过去的2018年中,全球共进行114次航天发射,开创近30年来的历史最高纪录。美国“连线”网站1月1日称,这样的航天活动高峰期还将在2019年继续延续。中国航天专家庞之浩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除了发射次数多之外,今年全球航天活动更是充
NASA“新视野”号飞掠迄今最远天体据NASA官网,当地时间1月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视野”号探测器将飞掠柯伊伯带的小行星2014MU69,这将是航天器探索史上的最远天体。科学家对这个昵称为“天涯海角”的小行星知之甚少,届
新浪科技讯1月2日消息,2019年1月1日,元旦当天,北京时间13:33,美国宇航局“新视野号”探测器再创历史,成功飞掠柯伊伯带小天体“天涯海角”,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遥远的一次飞掠探测行动。根据美国宇航局在北京时间1月2日凌晨发布会上最新公布
来源:科学大院人们总是对流星雨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想看到流星雨,一般要去远离光污染的郊外,但是在城市生活的我们,年年都听说有流星雨,但就是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果你缺少特意跑到郊外看流星的“追星”热情,又想趁此机会浪漫一下,该怎么办?或许你可以闭
原标题北斗导航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拥抱北斗的“90后”(讲述·特别策划)记者余建斌刘涓溪吴凯张武军王永战编者的话6天前,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