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微信公众号 编译:冯维维 自疫情暴发以来,全球新冠肺炎感染者的确诊病例数据每天都在变化。其中,来自中国的数据最为重要。 对于国内外的传染病研究人员来说,这些数据是他们模拟疫情蔓延速度和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 由于我国报告的冠状病毒感染人数不包括病毒检测呈阳性的 ...
来源: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21日晚《新闻1+1》,白岩松特邀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研究员向妮娟,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邵新宇,解读最新疫情。现在可能一个病人传播不到一个病人对于新冠肺炎的传染性是否下降?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研究
原标题:WHO:全球遏制病毒的“机会之窗”正在关闭 需要迅速采取行动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上海,编辑吴斌)讯,世界卫生组织(WHO)周五警告,遏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机会之窗”正在关闭,需要迅速采取行动。 当被问及现在是否处在爆发“临界点”时,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他 ...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还有众多优质达人分享独到生活经验,快来新浪众测,体验各领域最前沿、最有趣、最好玩的产品吧~!下载客户端还能获得专享福利哦! 原标题:国家卫建委修订新冠肺炎英文名:COVID-19 IT之家2月22日消息 IT之家获悉,国家卫健委发布网站消息: ...
原标题:国家卫健委:核酸阴性不能排除新冠感染,需考虑这些因素刚刚,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其中在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中明确提出,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要排除可能产生假阴性的因素。最新公布的
来源:科技日报微信公众号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修订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21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刊发对第五版的解读文章。其中在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中明确提出,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要排除可能产生假阴性的因素。最
原标题:为何要对新冠肺炎特效药开展随机双盲对照实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人们迫切希望特效药尽快出现。以致一旦有关于某些药物疗效的消息就会不胫而走,而这些消息本身却真假莫辨。其实,确认某种药物确实有效且副作用可控,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随机双盲对
原标题: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中新网2月22日电据国家卫健委微信公众号消息,国家卫健委21日发布《关于修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命名事宜的通知》,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
最近,在采访疫情相关的科学话题时,有十年科技新闻从业经验的笔者遇到了无数次的“婉拒”和“直拒”: “千万不要说是我说的,否则很快就会‘人肉’我了。” “还是不要提我的名字了!” “这个问题别正式发表啊!” “你这个话题太‘敏感’了。” “因为之前接受过采访,单位已经提醒 ...
原标题:中科院院士周琪:新冠病毒不会透过皮肤侵入人体中新网2月21日电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21日在相关发布会上指出,科学试验证明,新冠病毒是不会通过皮肤传播的。2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各行各业
张文宏(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应对挑战、战胜疾病的过程中发展的。天花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18世纪末,英国免疫学家琴纳发明了“牛痘”预防天花,人类开始广泛地接种天花疫苗。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21日消息,最近几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的同时,还有另一种病毒疾病在世界各国肆虐,那就是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和流感病毒有何不同?哪一种更令人担忧呢?到目前为止,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
专题:《科学大家》聚焦新型冠状病毒实时疫情入口 出品:新浪科技《科学大家》撰文:尹烨华大基因CEO新型冠状病毒凶猛疫情下,无数白衣天使前赴后继,以血肉之躯抗击着看不见的敌人,捍卫着百姓们的健康。然而社会上也并不平静,随着一篇篇论文
今日发表在《科学》上的新研究中,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和NIH的研究人员首次利用冷冻电镜展示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分子结构。该研究已于2月16日发表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并快速通过同行审议发表于《科学》期刊。研究共发现和提出了3个关键点:
来源:科学大院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流行,做好防护的同时我们也听到“目前没有特效药物”的消息,有人会问:为什么不能用抗生素治疗呢?因为这次的病原体是病毒,不是细菌啊!病毒和细菌到底有什么异同?为啥不能用抗生素杀病毒?同是地球上的微小生物细菌和病
作者| 程唯珈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一艘无法靠岸的船。尽管展开了14天的严格隔离措施,却无法阻止这场连环感染的悲剧上演。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2月20日报道,两名在“钻石公主”号邮轮上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死亡。这是该邮轮确诊病例首次出现
来源:返朴  ID:fanpu2019药物研发和基础研究都是漫长的过程,也许直到新冠疫情结束,我们都无缘看到特效药问世。但是新冠病毒表面蛋白与人体细胞受体复合物结构的解析,毫无疑问为后续一系列工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人
原标题:新冠病毒是怎么产生的?美国研究发现可追溯至2009年 导致产生RaTG13病毒和新冠病毒“共同祖先”的重组事件,不迟于2009年就已经发生了。▲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2月18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研究团队在预印本平台bioRxiv上发表论文《Recombinat ...
新华社华盛顿2月19日电(记者周舟)美国科研团队首次绘制出新型冠状病毒一个关键蛋白分子的3D结构,这种蛋白是开发疫苗、治疗性抗体和药物的关键靶点。研究成果19日在线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研
原标题:世卫组织: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由实验室制造它们来自动物界世卫组织:没证据表明新冠病毒由实验室制造2月19日,在世卫组织东地中海区域办事处新闻发布会上,世卫组织东地中海区域主任称,没有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是实验室制造的,也没有证据表明
来源:科技日报2月11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V-2,引发中国学者的广泛质疑。18日,多位中国专家联名在《柳叶刀》线上平台刊发文章,对新型冠状病毒命名提出了建议,呼吁将病毒命名为HCoV-19(“
来源:人民论坛网在2月19日晚播出的《新闻1+1》节目中,白岩松时隔14天再次连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14天过去了,武汉到底有多少病人?摸排出来了吗?床位现在够不够?治疗上是否有新的突破?针对武汉的疫情,王辰再次进行
来源:生物探索新冠肺炎(COVID-19)是一种急性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大量肺泡损伤和进行性呼吸衰竭。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新冠病毒(SARS-CoV-2)的构造、潜在治疗方案以及传播途径,但同样重要的是,要了解该病毒如何破坏我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37摄氏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字。临床上和医学教科书中都把37℃视作人体的“正常”平均温度。但一项新研究指出,美国人的平均体温如今已有所下降,并且研究人员认为自己也许知道其中的原因。平均体温的测
来源:学术经纬今日,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冠病毒的最新研究论文。来自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TAustin)的一支团队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揭示了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三聚体的高清结构。这一信息对于我们了解新冠病毒如何识别和进入
专题:《科学大家》聚焦新型冠状病毒实时疫情入口 出品:新浪科技《科学大家》撰文:范志红(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食品科学博士,中国营养学会理事)最近病毒流行季,很多朋友在微信圈子里讨论,维生素C到底是否抗病
来源:科普中国昨晚播出的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主持人白岩松连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对于是否有可能要做好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王辰院士表示,像这个病(新冠肺炎)我们就是说有可能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
[环球网综合报道]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今日疫情分析,主持人白岩松连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对于是否有可能要做好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王辰表示,像这个病(新冠病毒)我们就是说有可能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
新冠肺炎是否有了特效药?血浆疗法是否安全?中医有效吗?1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出席,针对新冠肺炎的治疗、疫情防控等问题进行了回答。武汉还没有停止人传人钟南山表示,全国总的看有下来的趋势,但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由于有人担心新型冠状病毒可以在钱币表面存活、甚至传播,央行正在对现金进行深度清洁、甚至处理掉部分现金。但这种新冠病毒究竟能在物体表面存活多久呢?简单地说,我们还不知道。但一项新研究指出,如果
原标题:金银潭医院院长:抗艾药克力芝有前途,瑞德西韦临床效果明显来源:赛先生整理:邸利会身患渐冻症,妻子被感染,自己又身处救治一线,张定宇很难抽得出身。但无论是对于医生同行,还是普通民众,感染后的临床用药以及治疗,都是极为宝贵的值得交流的经
来源:中外学术情报2020年2月18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LANCET》(柳叶刀)上发表通讯(Correspondence)文章,全球科学家发表声明反对阴谋论,全力支持奋战在疫情一线的中国科研技术工作者。就像病毒没有国界一样,科学也没有国界
原标题:中国疾控中心最新重磅论文:1月11-20日感染者数量暴增 近日,中国国内的医学学术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预出版了一篇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的论文。 这篇对于截至到2020年2月11日总共7万多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含4 ...
作者 | 第一财经 马晓华 新冠病毒这个名字,正遭到中国病毒领域的专家的质疑。这一呼吁刊发在2月18日THE LANCET(《柳叶刀》)在线平台上,文章名称为《A distinct name is needed for the new coronavirus(新冠状病毒需要 ...
原标题:钟南山回应磷酸氯喹是不是特效药2月18日下午,广东省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防控相关情况。钟南山院士表示,磷酸氯喹够不上特效药,但有治疗效果,副作用不大,值得研究和探讨。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19日消息,演化和自然选择发生在脱氧核糖核酸(DNA)水平上,因为基因突变和遗传特征要么保留下来,要么随时间而消失。但是现在,科学家们认为演化也可能发生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尺度上,不是通过基因,而是通过附着在基因表面的分子
基因组 真菌2020/2/19 10:00:183
来源:都市快报都市快报讯近日,西湖大学周强实验室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体——ACE2的全长结构。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ACE2的全长结构。相关研究内容于北京时间2月19日凌晨3点左右在预印版平台bioRxiv上线。这也是西湖
来源:星球研究所原标题:感染病毒后的168小时,你的体内都发生了什么?我们的一生注定要与病毒搏斗它们数量庞大遍布陆地和海洋以及我们呼吸的空气有科学家估测仅海洋中的病毒颗粒就超过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通过安徽省、中国科大的应急项目支持,中国科大魏海明教授团队第一时间就将实验室前移到附一院感染病院区,与徐晓玲主任医师团队开展联合攻关。研究团队对33例新冠肺炎病人血液30项免疫学指标的全面分析,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致重
来源:长安街知事继辟谣毕业生黄燕玲是所谓“零号病人”之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官网再登声明称,陈全姣研究员从未发布任何举报信息。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该造谣账号近期登陆地为境外,请大家严防相关阴谋和破坏活动。中国
来源:中国科学报近日,科研和疾控工作者遭受网络虚假信息侵扰的事件连续发生。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研究员“制造病毒”,到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接受调查”,再到中科院武汉病毒所陈全姣研究员“举报同事”,这些不实信息不仅荒唐低级,而
来源:科普中国2月17日下午,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武汉前方的广东医疗队ICU治疗团队再次开展远程视频会诊,讨论疑难病例的治疗策略,同时就全国疫情发展趋势、危重症救治发表看法。
来源:学术经纬最近,《科学》旗下侧重基础研究向潜在疗法转化的知名期刊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上,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University)一支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团队展示了他们设计改造的一种细菌,可以把
来源:科学大院2020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此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严酷的现实,虽然科学家已经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并开发了快速检测试剂盒,但是目前尚无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而新药从实
专题:《科学大家》聚焦新型冠状病毒实时疫情入口 出品:新浪科技《科学大家》撰文:孙全辉,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动物学博士,长期从事濒危物种保护、野生动物救护以及公众科普教育等工作。2011年加入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担任中国办公室科
从2003年的SARS,到当前的新冠病毒疫情,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人类经历了3次由冠状病毒引发的严重疫情。即便如此,一些从事冠状病毒研究的科学家表示,在这段时间内,冠状病毒的研究一直处在兴起和衰退的交替状态——每当疫情退散,相关研究以及经
来源:返朴2020年1月31日,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的研究人员在bioRxiv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称新型冠状病毒是人为改造的病毒,因其刺突蛋白S蛋白上含有四个插入片段,这些片段与HIV-1的某些片段完全同源或具有相似性。这篇未经审稿的论文掀起
来源:生物探索截至2月17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58016例(其中重症病例1174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2552例(北京核增7例),累计死亡病例1868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2436例
原标题: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陈全姣声明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关于今日网络上出现以我名义发布的所谓举报言论,在此我郑重声明:我从未发布任何相关举报信息,对冒用本人身份捏造举报信息的行为表示极大愤慨。我将依法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中新网客户端2月17日电(谢艺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2月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表示,专家组经过认真细致地研讨,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该药是个上市多年的老药,用于广泛人群治疗的安全性是可控的,机构开展的临床研究结果可以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17日消息,一些寄生虫感染是致命的,还有一些则令人厌烦。不管感染的严重程度如何,寄生虫似乎总是让我们恶心不已。本质上,寄生虫可以指任何依靠其他生物生存的有机体,它们需要从宿主那里获取营养。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20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2019年底湖北省武汉市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再一次将病毒学研究和防控推上了风口浪尖。正所谓消除恐惧的最好方法就是面对恐惧,我们今天就从病毒的宿主这一概念入手,谈一谈
原标题:为什么要解剖新冠肺炎逝世患者遗体?病理诊断才是金标准 2月16日晚的这条最新消息备受关注———全国第一例、第二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两具解剖病例目前已被送检。 为什么要做遗体解剖? 因为它没有替代方案。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17日消息,一些寄生虫感染是致命的,还有一些则令人厌烦。不管感染的严重程度如何,寄生虫似乎总是让我们恶心不已。本质上,寄生虫可以指任何依靠其他生物生存的有机体,它们需要从宿主那里获取营养。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20
来源:奇点网前几天,中国国家疾控中心等研究机构联合发表的近九千例新冠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的基本传染数R0则高达3.77[1]。显然,单从传染能力上来说,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要比S
专题:《科学大家》聚焦新型冠状病毒实时疫情入口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6万多人出现感染性肺炎,上千的病人丧失生命。无论是政府部门、科研团队还是普通民众,大家都在期盼抗体药物的出现,而从SARS期间直接收集痊愈患者的血清治疗重症患者的
来源:科技日报2月13日晚,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宣布,已完成对部分康复者血浆的采集工作,开展新冠病毒特免血浆制品和特免球蛋白的制备。据中国生物介绍,这种新冠病毒特免血浆制品,是由康复者捐献的含高效价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的血浆,经过病毒灭活处理,并
原标题:血浆抗体治疗投入新冠肺炎临床专家:有效率在60%-90%2月13日晚间,中国医药集团下属公司中国生物宣布:在武汉地区实施了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采集,已成功制备出用于临床治疗的特免血浆,目前超过10名危重病人接受了新冠特免血浆治疗,患者
在上海,新冠病毒mRNA疫苗研发正式立项。图为工作人员演示新冠病毒mRNA疫苗研发实验过程。 新华社发 原标题:防控疫情,科技人员在行动(科技视点) 核心阅读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科技工作者第一时间投入战斗。在实验室、在病房、在火 ...
来源:健康时报原标题:舆论漩涡中的高福院士在1月31日之前,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一度接受专访、参加新闻发布会,直到高福院士参与的一篇关于此次疫情的论文,在国际顶尖级医学杂志发表引发巨大争议后,在公开场合,很少能看见高福院士露面。随着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