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讯据英国《自然·生态与演化》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加拿大和英国团队报告了一种此前未知的下孔类物种的化石,下孔类与现代巨蜥类相似。该化石样本约有3.09亿年的历史,包括一个成体及其子代幼体,是迄今已知最早的亲代抚育样本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两项果蝇研究揭示了大脑的定向系统是如何将环境地标与自我定位信息联系起来的,这种联系对于准确导航来说非常关键。我们都知道,想要探索世界,方向感很重要。在哺乳动物中,这种“方向感”主要来自被称作“头部方向细胞”的神经元
原标题:2019的细胞与基因疗法: 风光背后“天价”“专利”挑战待解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卢杉 两年前的8月底,来自诺华公司的基因疗法Kymriah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某些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这是历史上第一个获批的CAR-T产品,FDA定 ...
来源:学术经纬肥胖之所以需要引起重视,除了有些人对审美的追求外,更关键的原因在于,肥胖实实在在地影响健康。大量研究证据指出,肥胖症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尤其是腹部脂肪过多的人,容易患上“三高”等代谢综合征。如何帮助肥胖人士生活得更
来源:DrWhy 大脑这个器官实在是太神奇了。 加州理工大学认知神经学家Ralph Adolphs 曾经说过,“如果一个系统,它有很多部分组成,这些部分的功能就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比如心脏,你把它分成两半,它就不会工作;你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切成两半,它就坏了”[1]。 但是大 ...
来源:学术经纬今天,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发表了一篇来自澳大利亚的最新研究论文。《科学》的官方导读里指出,该研究“重新定义了T细胞的抗原识别”(reconceptualizesthenatureofTcellantigenrecognitio
来源: SME科技故事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博物馆是博雅高尚的地方。但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博物馆又怎么会缺少一些另类、猎奇的藏品? 坐落在美国费城的穆特博物馆(Mutter Museum),便是最有冲击力的一个。在馆内,摆放着各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标本、模型以及古老医疗器械。其 ...
医者 博物馆2019/12/21 10:00:553
研究:电子烟和传统香烟都会让肺部病菌更“毒” 新华社伦敦12月19日电(记者张家伟)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发布的一项新研究结果显示,电子烟蒸汽与传统香烟的烟雾一样,都会增强一些肺部致病菌的致病性,有利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等顽固感染形成。 论文通讯作者、该校的戴尔德丽 ...
原标题:科学家发现DNA中寿命时钟:人类自然寿命是38岁 近日,据外媒报道,发表在《科学报告》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在过去的200年间,由于现代医学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至此前的2倍多。 研究人员发现寿命时钟:可以通过42个特定基因中DNA甲基化的发生位置来 ...
来源:生物探索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中最常见,最具侵略性的恶性脑肿瘤,且预后较差。70%~80%患者病程在3~6个月,病程超过1年者仅10%。GBM为何如此快速猛烈地增长,其原因尚不清楚。近日,研究人员通过观察肿瘤的流动性,为GBM的
来源:学术经纬塑料制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矿泉水瓶、食品包装袋、杯子、饭盒……不少塑料产品都含有一种名为双酚A(BPA)的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常规暴露,通常被认为对人体是安全的。但现在,专家们可能要重新审视这一成分和相关材料了。《柳叶刀·糖尿
来源:科学媒介中心程江华编译10月14日,河北工业大学通过3D打印技术,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装配式3D打印赵州桥,一度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3D打印技术还有一个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功能——3D自拍,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人们的自拍照已经是
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北京12月16日电 (记者张梦然)偏见是如何产生的?据英国《自然·神经科学》16日发表的一项脑科学研究发现,内侧前额叶皮质后部(pMFC)会促进人类产生确认偏误。具体而言,对于那些不会让自己更加相信已有观念的
来源:返朴   ID:fanpu2019在上一篇文章《胆固醇百年研究:它与心血管疾病到底有什么关系》中,我们讲到,经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之后,人们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对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提出了两个经典的假
来源:学术经纬过去的十年里,肿瘤免疫疗法的问世,彻底改变了癌症的治疗格局。科学家们找到了几个关键的“刹车分子”,比如大名鼎鼎的免疫检查点PD-1,它们会限制免疫系统扫除作恶的癌细胞。因此,针对这些免疫抑制因子开发的疗法,可以释放人体的天然防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在古代,时常有“生孩子就是从鬼门关走一遭”的说法。好在随着现代卫生条件和医疗水平的提升,一般情况下,孕妇只要按时进行产检、科学孕期饮食,在医院妇产科都可以顺利分娩。可是,依然有一道阴影笼罩在孕妇、产妇的头顶,那就是生孩子的
来源:奇点网虽然我知道癌症转移很厉害,90%的癌症死亡是转移导致的。但是,当我看到最新一期《细胞》封面展示的肺转移时,还是被数不清的转移灶震撼到了。你没看错,上面那些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的小点点,就是小鼠肺里面的癌症转移灶。其中黄色的是被抗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神经现实(ID:neureality),作者: GILES,编译:三文鱼,编辑:EON,题图来自:Alex Andreyev对于经历密集恐惧症的人来说,它就是真实存在的。 11岁那年,茱莉亚第一次犯了密集恐惧症。这天,她像往常一样,一回到家便瘫在沙发上,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1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荒凉的南极洲待上一年,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何影响?根据近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情况可能不容乐观。该研究发现,那些在南极科考站生活了14个月的极地探险者们经历了大脑萎缩的情况,很可能是他们与世隔
记忆移植就是把一个有记忆能力的生命体脑中的记忆,转移到另一个生命体的脑中。是不是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很多科幻作品都有关于记忆移植的片段,科学家也曾经做过很多实验来表明记忆移植是可行的。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记忆移植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包括
来源: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登徒子好色赋》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楚国男青年宋玉被人说好色,他老板楚王让他解释,宋玉就举了个例子来证明自己品行高尚:“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窥臣
来源:学术经纬说到癌症,很多人都会把它称为“众病之王”。尽管我们已经开发出了多种治疗癌症的药物,但这些药物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即便病情得到了短暂的控制与缓解,很多患者也最终会出现疾病复发。12月11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给癌
“心里很乱,谁能想到读个研能出这种事。”12月9日晚,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兰州兽研所)研究生张哲(化名)说。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12月7日中午12点,兰兽所317名师生进行布鲁氏菌检测,其中96人呈血清学阳性。张哲也是阳
你知道吗,有的人一生都记不住一张脸:在“脸盲症”患者看来,每张脸都一样——都有鼻子、眼睛和嘴巴,而看不到细微的面部特征。因此,他们常常分辨不出朋友和亲人的模样,甚至认不出镜子中的自己。更让人吃惊的是,这种奇特的“脸盲症”并不少见,世界上有2
视觉中国供图 来源:科技日报 日前,日本东芝公司宣布研发了一种新技术,能从1滴血中检出13种癌症,2020年起启动实证试验。公司还联合东京医科大学、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希望数年内投产。 1滴血检测13种癌症,就好比看到一点痕迹就能追踪“凶手”,必须仰赖一种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癌细胞的强大破坏力也许与其独特的“甜甜圈形”DNA有关。部分癌细胞中的DNA并不像健康细胞那样压缩折叠为线状结构,而是折叠为环状结构,导致癌症更具侵袭性。DNA不仅通过碱基
来源:奇点网二甲双胍能减肥,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但是,你知道二甲双胍为什么能减肥吗?服用过二甲双胍的读者可能会说,“吃完二甲双胍,好像不太想吃饭了。”确实如此,之前已经有一些研究观察到,二甲双胍似乎会影响服用者的食欲[1]。但是,二甲双胍究
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胃癌的元凶之一幽门螺旋杆菌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是引起胃癌的“元凶”之一,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每年全球范围内新发胃癌100万例,当中50万例新发在中国,当中20万人会被胃癌夺去生命。世界上约50%以上的人口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在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喝咖啡的人可降低患肝细胞癌的风险。该研究在英国进行,历时7年半,研究了英国生物银行中471779名参与者饮用咖啡的习惯。 “咖啡”一词源自希腊语,意思是“力量与热情”, ...
一部分男性的Y染色体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丢失,有科学家指出,这可能和一些与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有关。但是,也有研究认为,Y染色体丢失是细胞演化过程的“自然选择”:没有了Y染色体,这些细胞能生存得更好。不断丢失的Y染色体上世纪60年代,许多医生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吃完节日大餐,或喝完一杯烈酒后,打几个嗝似乎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有时候,我们也会毫无来由地突然打嗝,而且还停不下来。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打嗝呢?人类打嗝的确切原因还是一个谜,但科学家有
来源:学术经纬乳腺癌作为中国女性第一高发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早期筛查技术和综合治疗技术的发展,乳腺癌的疗效得到显著的改善。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数据,乳腺癌的五年存活率已达89.9%。尽管这一数字十分可观,但其中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南京12月8日电 (通讯员张愉悦 记者张晔)号称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病原体——幽门螺杆菌,因其耐药性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2种急需新型抗生素的“超级细菌”之一。记者8日从南京医科大学获悉,该校基础医学院毕洪凯教授课题组合成了一种亚麻酸锌小分子化 ...
一项初步研究发现,将每天进食时间限制在10小时之内可以减轻体重、降低血压、稳定胰岛素水平。这项研究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和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共同完成,研究对象是患有代谢综合征的人群。这项研究于2019年12月5日发表在学术期刊《细胞
来源:学术经纬“脑子越来越不好使”,是衰老最让人害怕和无奈的特征之一。让大脑保持年轻,是无数人的心愿,也是很多科研人员的探索目标。最近,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和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Ben-GurionU
该研究所一名研究员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抗体阳性不代表发病。 原标题:国家卫健委介入调查中国农科院兰州兽研所学生疑染传染病 新京报快讯(记者 许雯)针对网传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学生因做实验疑似“感染”布鲁氏菌病(布病)一事,新京报记者今日(12月6日)从甘肃省 ...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人类在1980年消灭了天花病毒,这也是目前唯一一种被人类彻底消除的病毒。与之相比,对于很多病原体,人类付出了几十年的努力,却依旧无法根除。为什么只有天花病毒被消灭了?哪些条件决定了根除某种病原体的难易程度?在这篇文章中,作
出品:新浪科技《科学大家》受访人:乔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类生育力下降形势严峻目前,全球平均不孕不育率大概在10%-15%左右,我国约为15%。中国不孕夫妇约为1200-1500万对,自然妊娠人
骨髓细胞是干细胞治疗一种常用的细胞。图片来源:Dennis Kunkel Microscopy/SPL 来源:中国科学报 本报讯 生物学家已经揭示了干细胞疗法改善心脏功能的机制。如今,研究人员在老鼠身上发现,这些细胞会引发免疫反应,从而改善心脏功能。科学家同时还发现了 ...
人类免疫系统一直在进化,这能帮我们更好地抵御某些疾病,但同时也有一些“副作用”。一项新研究指出,与免疫系统进化相关的一些脱氧核糖核酸(DNA)片段的变化,可能会让人更易患某些自身炎症性疾病。 荷兰奈梅亨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免疫学趋势》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调查了遗传学、免疫学 ...
来源:科技日报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简称“理研”)生命医科学研究中心和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一个联合研究团队发现,超长寿者(110岁以上)的血液中携带很多“CD4阳性杀伤性T细胞”。这一发现有助理解免疫与衰老和长寿之间的关系,从而为预防免疫性衰老、延长健康寿命作出贡献。 此次,研究 ...
来源:奇点网“是药三分毒。”抗癌药自然也不例外。近日,来自西班牙的NuriaLopez-Bigas团队在顶级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发表重要研究论文[1]。他们从全基因组测序水平,分析了6种抗癌疗法(5个化疗,1个放疗)对3506个转移肿瘤的
医生正在采集病人的骨髓样本。图片来源:BSIP/UIG/Getty 来源:中国科学报 本报讯 科学家正在试验各种方法,有选择性地破坏人体的造血细胞。对动物和人体的早期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可以使血液干细胞移植更加安全,从而扩大其应用范围。血液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功能强大但危险的手 ...
来源:学术经纬前列腺癌是困扰男性数千年的“杀手”。在古埃及的中年男性木乃伊身上,科学家就曾找到过前列腺癌的肿瘤,还发现这种癌症已经扩散全身,影响各处骨骼。如今,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尤其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根据最新发布的《全球癌症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我们每天都要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比如考试时该选哪个答案、面试时该选哪个候选人等等。有时我们在面临抉择时,会产生所谓的“第六感”。那么,我们究竟是该质疑自己的直觉、还是“跟着感觉走”呢?诺贝尔
来源:中国科学报 人类和肿瘤的较量似乎是一场永远没有结局的影片。人类总想挖空心思地“掌控”肿瘤,而肿瘤偏偏狡猾多变,它总是给人类制造各种难题。 谈攻克癌症还为时过早,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新疗法、新药物,将癌症变成可控的慢性病,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人类和肿瘤的较量似乎是一场永远 ...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昆明12月1日电 (记者赵汉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大脑衰老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话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研究人员利用来自4只年轻猕猴、3只老年猕猴44个脑区的547个转录组数据,研究了非人灵长类动物大脑老化的潜在分子遗传机制,并找到可能导致大脑衰老 ...
来源:科技日报P:“大夫,本喵近日视力模糊,重影飞蚊,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特地挂了‘专家号’求助!”D:“雪豹先生,经检查,你的左眼因外伤导致角膜穿孔,右眼有明显白内障,建议手术治疗。请放心,一切交给我们!”11月26日,世界首例野生雪豹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华盛顿11月27日电 (记者刘海英)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对出生时即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婴儿来说,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越好。研究人员27日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在出生后数小时内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大大缩小新生儿的HIV病毒库,并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我们经常会出现大脑迷糊的状态,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幻觉,最常见的情况就是我们会形容自己“一头雾水”,这种现象有一个科学的名字,叫做“脑雾”(Brainfog),它是大脑难以形成清晰思维和记忆
碳水化合物2019/11/29 10:00:139
来源:科技日报人们经常说“一孕傻三年”,是指生完孩子后,很多妈妈确实变得有些“傻”。做事丢三落四,转头就忘要做的事情。而有的妈妈如果加上怀二胎,“傻”的时间和状况似乎还要严重一些。这“一孕傻三年”到底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还是确实有它的科学依据
原标题: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手术量均居世界第二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周程程 每经编辑 陈 旭 11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专题介绍我国人体器官捐献及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等相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加州理工学院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大脑有着魔法般的变化和适应能力,一些病人在接受了大脑半球切除术之后,只剩一半的大脑仍然能正常发挥功能。参与此次研究的受试者年纪从20至30岁不等,均在童年
来源:学术经纬关注营养健康的朋友们大都知道,鱼类、坚果中富含一类对身体有益的“好”脂肪:不饱和脂肪酸。大量膳食研究告诉我们,一定剂量的ω-3脂肪酸,与降低心脏病、中风、关节炎甚至抑郁症的风险有关。最近发表于顶尖学术期刊《细胞》的一篇论文,展
视觉中国 来源:科技日报 结核病是一种攻击肺部的传染病,每年会夺走全球150万人的生命。近日,在2019年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中,由中国药科大学15名本科生组成的“CPU CHINA”团队,继2017年、2018年两度荣获金奖后,2019年再次斩获金奖。该团队开发了针 ...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利用计算机程序,国际科学家开始寻找是否还存在DNA和RNA的类似物,结果竟发现了至少116万种可能储存遗传信息的分子,有助于解释生命进化及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形式。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日的《化学信息与建模》杂志上。 到目前为止,我们 ...
超长寿老人不仅衰老的步伐更慢,在衰老的过程中,他们的健康状况往往也优于普通人。从生活方式到遗传因素,不少人试图从不同角度寻找他们的长寿秘诀。现在,一项新研究从免疫系统的层面上揭示了7位超长寿老人的特殊之处:他们体内一种名为CD4的T细胞经过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5日消息,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一些古代陨石在坠落到地球的时候,还携带少量的糖类成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不是蔗糖,而是几种对生命至关重要的糖类,包括组成RNA(核糖核酸)的核糖。天文学家在两件富含碳的古代陨石粉末样
文章来源:DrWhy你相信有人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滴酒未沾,却经常会神奇地出现醉酒症状吗?美国就有这样一位“世外高人”。六年里,他每天都像喝醉酒一样昏昏沉沉。如果你羡慕他可以花很少的钱就能喝得酩酊大醉,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要不是2014年的那次
文章来源:科普时报来自癌细胞的自白:“不要再责怪我了,因为很大程度上,正是你们的生活方式创造了我!”你的身体,就像撒哈拉大沙漠一般。而我只是里面再普通不过的一粒沙,可我这粒沙不是一成不变的。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像自己了。周围的弟兄
癌细胞 癌症2019/11/24 1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