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南京11月21日电 (金凤)南京农业大学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日宣布,该校周光宏教授团队生产出我国第一块肌肉干细胞培养肉。他们使用第六代猪肌肉干细胞,经过20天的培养,得到重达5克的培养肉。 据了解,培养肉是指用动物肌肉干细胞培养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2日消息,全牛肉饮食并不是什么新潮的饮食法,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有人实践。不过,这种饮食方式直到今天仍有一些“知名”的支持者。事实上,全牛肉饮食几乎称不上什么“节食法”。其他一些偏重肉类的饮食法通常更受欢迎,而且至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就在11月18日上午,中国第一块人造培养肉在南京农业大学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诞生。虽然这块肉只有5g,只有小拇指那么大一片,估计还不够你塞牙缝,但确实意义非凡。Part.1人造肉月饼都上市了,这块人造肉有什
来源:界面新闻微博本周一的《美国科学院院报》上,美国研究者首次揭开了植物端粒酶RNA成分的详细构造与功能。自2009年诺贝尔医学奖颁给“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研究后,端粒就被认为是通向长生不老的法门。西班牙的研究人员也在近期培育出1
来源:学术经纬今天,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一项关于癌症的重要发现。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一支联合团队指出,一类奇怪的DNA,可能是癌症难治的关键。相信我们的读者朋友们都
来源:科技日报 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大分大学、福祉村医院和爱知医科大学的研究小组,利用蛋白质印迹检测浮舰蛋白(flotillin)的生物化学法,对仅仅1微升血清解析便可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或者前期轻度痴呆症。 最近的研究显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20年前,淀粉样蛋白β(Aβ)聚集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0日消息,我们所吃的肉最初来自动物,后来有人尝试开发植物肉,但是空气也能造出肉来?这听起来似乎更像是一个魔术。然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公司就声称,他们可以利用“空气中的蛋白质”来制造替代肉类。这家位于加州伯克利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9日消息,今日,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北京宣称,他们首次在辽宁省建昌县发现了一件罕见的胃容物标本,对我们理解白垩纪中小型爬行动物的捕食习惯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领衔,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9日消息,今日,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北京宣称,他们首次在辽宁省建昌县发现了一件罕见的胃容物标本,对我们理解白垩纪中小型爬行动物的捕食习惯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领衔,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9日消息,我们都爱甜食,但饮食中过多的糖分会导致体重增加,引起肥胖、蛀牙甚至糖尿病。很多人知道自己不应该吃糖果、冰淇淋、饼干和蛋糕,也不应该喝可乐和含糖苏打水,但有时候,这些东西就是如此难以抗拒,就好像我们的大脑天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般而言,健康人的大脑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机器,它可以保持心脏跳动,执行复杂的脑力任务,甚至可以让你一边走路一边嚼口香糖。在很大程度上,大脑能够避免自己发生“交通堵塞”,轻松地同时处理所有这些
来源:科技日报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随着细菌对更高温度的适应,它们会加快呼吸速度,释放出更多的碳,从而加速全球气候变化,具体研究成果发表在11月12日出版的《自然·通讯》上。细菌和古生菌统称为原核生物,存在于每一个大陆,占全球生物
科学家希望研究细菌的传播途径,以此减少人体与细菌接触的可能,但深入研究却发现过分清洁并不是一件好事。相比之下,我们更需要合理的微生物平衡。我们与鬣狗、大象和獾一样,会把细菌的气味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与此同时,我们也在释放细菌本身。我们每触摸
来源:学术经纬顶尖学术期刊《细胞》最新刊登的一篇论文,让我们对生命中的大事——吃,有了新的认识。说来奇怪,尽管吃吃吃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身体是怎么知道不饿了、吃饱了,关于这个问题,竟然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你或许会说,感觉胃撑了
原标题:零突破!中国抗癌新药“泽布替尼”在美获批上市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消息,这是全球癌症患者的福音,更是中国新药研发的里程碑:就在刚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中国企业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泽布替尼”,以“突破性疗法”的身份,“优先审评”获准上市。泽布替尼与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大约两年前,丹尼斯·德格雷(DennisDegray)向朋友发送了一条不同寻常的短信,他回忆称:“我手中拿着手机,无需手指操作,通过大脑神经系统将短信文字发送至其他手机,这是非常神奇的事情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5日消息,复杂的意识是如何从灰白色、凝胶状的大脑组织中浮现出来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科学挑战之一。人类大脑是异常复杂的器官,由近1000亿个细胞组成,而且每个细胞与其他10000个细胞相连,形成大约
出品:新浪科技《科学大家》、微医撰文:党双锁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近日,一则有关鼠疫确诊病例的新闻一夜刷屏,引起了大家的恐慌:“2019年11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
来源:中国科学报 11月12日晚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卫生健康委、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健康委在北京市朝阳区政府网站联合发布消息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2人经专家会诊,被诊断为肺鼠疫确诊病例。目前,患者已在北京市朝阳区相关医疗机构得到妥善救治,相关防控措施已落实。 11月 ...
记者14日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了解到,12日,北京市确诊两例由内蒙古输入的鼠疫患者后,北京市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对两名确诊患者进行妥善救治。目前一名患者病情稳定,另一名患者病情危重,目前未进一步恶化。据介绍,我国的法定传染病分为
出品:新浪科技《科学大家》、微医撰文:党双锁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近日,一则有关鼠疫确诊病例的新闻一夜刷屏,引起了大家的恐慌:“2019年11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
来源:学术经纬今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一篇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研究。论文里,科学家们发现,一类肠道菌群产生的毒素与酒精性肝炎的严重程度息息相关,而针对这类肠道菌群的疗法可以在小鼠模型中减少肝脏的损伤。研究人员们
撰文 |乔迪·泰利(JodieTyley)人类历史上曾有多次瘟疫流行,但其中最可怕莫过于中世纪的腺鼠疫,它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黑死病”。科学家现在认为,这场瘟疫的致病菌最初来自14世纪30年代的中国,很有可能是通过家鼠身上的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4日消息,利用计算机程序,科学家发现了100多万种可能储存遗传信息的分子,就像脱氧核糖核酸(DNA)一样。DNA和RNA(核糖核酸)都是储存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它们使我们已知的生命成为可能。但是,如果有数百万种其
科学家 遗传2019/11/14 9:01:334
来源:中国科学报11月12日晚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卫生健康委、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健康委在北京市朝阳区政府网站联合发布消息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2人经专家会诊,被诊断为肺鼠疫确诊病例。目前,患者已在北京市朝阳区相关医疗机构得到妥善
中新网11月12日电据欧联网援引欧联通讯社报道,当地时间11日,欧盟正式核准抗击埃博拉病毒的“Ervebo”疫苗上市。报道称,这是欧盟首次允许这种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协助控制疫情扩散的疫苗,广泛用于商业用途。欧盟委员会宣布,经欧盟药品管理局(E
来源:一小时爸爸昨晚开始流传的一则新闻让很多人夜不能寐,咨询这个问题的读者很多,所以我们今天干脆把发稿的时间提前一下,早点跟大家来分析一下这次的事件,省得大家过度担心。新闻是这样的:昨天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的两名患者,被确诊为肺鼠
来源:外研社科学出版昨天晚间,内蒙古自治区2人被诊断为肺鼠疫确诊病例的新闻,让这种一度被遗忘的疾病再次走入大众视线。鼠疫曾经是一个肆虐全球的梦魇,而这个疾病的历史中,镌刻了人类公共卫生事业的曲折发展历程。源起公元541年,君士坦丁堡。查士丁
来源:生命时报“北京确认接诊鼠疫病例”,11月12日晚,一则消息在社交平台刷屏后,有关鼠疫的各种信息在网络上传播。12日深夜,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卫健委和北京市朝阳区卫健委联合发布信息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2人经专家会诊,被诊断为
原标题:北京确认接诊鼠疫病例,什么是鼠疫?来源:界面新闻记者:陈鑫实习记者李萱2019年11月12日晚,北京朝阳区人民政府发文称,2019年11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2人经专家会诊,被诊断为肺鼠疫确诊病例。目前,患者已在
接诊 鼠疫2019/11/13 10:00:422
原标题:关于鼠疫,你想知道的都在这7个问号里新京报记者许雯作为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目前,鼠疫在我国已非常少见,但并没有绝迹。鼠疫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感染鼠疫有什么症状?又该如何预防鼠疫?释疑1:什么是鼠疫?鼠疫是一种危害严重
肺鼠疫 疫情2019/11/13 9:00:123
原标题:鼠疫,你怕了吗?——北京肺鼠疫患者首诊医生有话说没错,姐就是通告中那两例肺鼠疫患者的首诊大夫。先向大家报个平安,我很好。事件始末11月3号,周日,我值班,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外二线医师,急诊是我负责的地盘之一,也就是,如果急诊大
来源:神经现实在哥本哈根,有一座拥有玻璃墙温室和花园的19世纪别墅,名叫嘉士伯学院(CarlsbergAcademy)。该学院在科学史上是一块圣地,它最早是嘉士伯啤酒公司创始人J。C。雅各布森(J。C。Jacobsen)的住处。后来雅各布森
来源:学术经纬近日,《科学》子刊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上,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肿瘤生物学家为我们展示了肺癌的一种治疗新途径。癌症研究领域大牛、Koch癌症研究所(KochInstituteforIn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1984年的国际象棋世界锦标赛中,由于俄罗斯选手阿那托里·卡尔波夫(AnatolyKarpov)看上去太过消瘦憔悴,比赛不得不被突然叫停。在此之前的五个月间,卡尔波夫经历了数十轮比赛,体
阿迪·本-奈谢尔在会上作报告。本报记者 毛黎摄 来源:科技日报 从疾病预测预防到诊断和治疗,再到病人康复,现代医学早已融入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包括人们所熟悉的基因测序、疫苗、核磁共振扫描仪。 毫无疑问,未来将有更多更新的技术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虚拟现实、增强现实、 ...
来源:学术经纬这届年轻人普遍感受压力大(比方说,网上买点东西还得熬夜卡点拼手速)。一时的紧张恐惧,是生活中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然而这种情绪反应频繁出现,也就是长期处于压力,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容易引发抑郁症、焦虑症。长期压力,不仅
来源:生物探索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发病率跃居三疾之首,被WHO(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只可控制不可治愈的终身疾病。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1.5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将达
来源:学术经纬减肥要怎么做?答案很简单,管住嘴、迈开腿嘛!很多人道理都懂,高糖高脂的东西要少吃,吃多了不仅发胖,更糟糕的是,糖尿病、高血脂等一系列代谢疾病也容易跟着来。但是,那些让人发胖的食物大多很会取悦大脑,让人情不自禁就……就没有什么办
来源:生物探索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身体会出现诸如心力衰竭、肾脏衰竭、糖尿病和肥胖症等疾病,并且任何一种疾病的存在都会增加罹患其他疾病的风险。传统上各类疾病都是单独研究和治疗的,忽略了与年龄相关的疾病的相互联系,要求患者服用多种药物,增加了产
来源: Nature自然科研原文作者:NathanielComfort纳撒尼尔·凯夫(NathanielComfort)写道,生物学的进步反复改变了我们对自身身份的看法。本文是为了纪念《自然》创刊150周年,《自然》聚焦150年科
来源:医学新视点Emma的样子令人毛骨悚然。由于每天都要在办公桌前坐上好几个小时,缺少活动,她体重超重,腿部浮肿,布满静脉曲张;过多暴露于人造光让她的眼周也出现了浮肿,眼睛呆滞无神。因为长期的不健康坐姿,她还出现了永久性的驼背,像每天在巴黎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9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世界上最好的医学技术是什么?什么药物能够拯救人类,或者哪些医学技术对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伯特·汉森(BertHansen)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巴鲁克学院科学与医学史教授,曾撰写《从巴斯德到小儿
传染病 霍乱2019/11/8 10:00:134
来源:奇点网现在大家都很关注母婴健康的问题,准妈妈们在孕期也都会格外小心,尽量避免接触各种不利因素。不过有一类危险物质,我们可能真的很难避免——内分泌干扰化学物质。或许这个名字你不熟悉,但是它的代表物质,双酚A,你肯定不陌生。虽然孕妇们现在
来源:科技日报 生物体包括我们人类每天都会受到紫外线辐射、自由基和其他化学物质的诱变,造成体内遗传物质DNA的损伤。在DNA损伤修复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十字叉状的DNA连接体——霍利迪连接体,必须将其“拆解”,才能让染色体正确分离和复制。然而目前,对于负责“拆解”工作的解离酶, ...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11月5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医学》杂志5日发表的一项案例研究发现,一名女性体内的一个APOE3基因的罕见突变或帮她预防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症状。这项个例是在一项对1200名哥伦比亚人的研究中发现的,这些人极易因遗传易感性患上 ...
睡眠质量决定着白天的精神和工作效率,对此我们都深有体会。而最新的研究告诉我们,睡眠不足不仅影响工作,还会让我们变傻。这项发表在《科学》上的研究发现,慢波睡眠会与大脑清除废物的过程同步进行。这意味着缺乏深度睡眠的人,大脑中会积累大量毒素蛋白,
原标题:“与众不同”的阿尔茨海默病国产新药:从肠道入手 治疗脑内疾病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滑昂 张潇尹 每经编辑 文多 11月2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放出一条重磅消息,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国产创新药甘露特钠胶囊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你也许听说过人类与香蕉的DNA相似度高达百分之五六十。乍看之下,人类和香蕉之间有着千差万别。就说最起码的吧:一个是动物,一个可是植物呀!实际上,这一相似度看似惊人,但的确有几分事实成分,只是
来源:学术经纬酒对身体的伤害,我们学术经纬苦口婆心地介绍过很多。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喝酒伤肝,最新的一些研究证据揭示,酒精还破坏干细胞,会加速诱发大量基因突变,即便少量饮酒也增加癌症风险。虽然常劝大家少喝酒、别喝酒,然而喝酒一时爽,戒酒不容易。
来源:药明康德半个多世纪前,年轻的李文渝(VirginiaMan-YeeLee)孤身一人来到伦敦,前往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主修钢琴表演。如同那个时代许多出身于中产家庭的女性一样,她的人生道路早早被家人所规划:学成之后,她将凭借才华赢得某位豪门公
来源:科技日报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大出血的患者需要输血而血库告急的场景。如果血液也能和生理盐水一样,可以人工制造,不分血型,不需要严格的保存条件,该有多好。不久前,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以日本防卫医科大学为主的日本研究团队宣布,他们成功
来源:生物探索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一旦患病,人的记忆力、思维判断能力等会像被脑海中的“橡皮擦”慢慢擦去。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统计,目前全球约有4800万患者,每3秒钟还将增加一个新病例。中国患者约占20%,其治疗仍然是世界性难题。
原标题:对话细胞疗法教父:未来所有癌症都能被CAR-T疗法治愈 11月3日,2019腾讯科学WE大会即将拉开帷幕,全球顶尖的科学家将在北京聚首。11月2日上午,在腾讯科学WE大会开幕前夕,权威癌症免疫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Carl June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 ...
原创:乌鸦少年返朴北京时间2019年9月5日晚上,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Prize)委员会宣布,将2020年物理学新视野奖(NewHorizonsinPhysicsPrize)授予陈谐、LukaszFidkowski、Mich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记者陈芳、董瑞丰)记者2日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悉,由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已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症,改善患者认
按照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新生胎儿的染色体应该一半来自父亲,另一半来自母亲。如果这一规则出现差错,就可能导致某些遗传疾病。但最近发表在《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的研究从基因大数据的分析结果中意外发现,许多健康人群染色体的亲本来源组成也不是1:1的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顾钢)哺乳动物的大脑具有大量神经细胞和极高的通信密度,是已知最复杂的网络。德国马普脑科学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是绘制哺乳动物大脑的脑组织图,记录局部结缔组织,并对其进行分析,以寻找之前学习过程的痕迹。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科学》杂志 ...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新的CRISPR体系能够更精准地控制DNA变化,这将为基因编辑领域的研究人员打开新的可能。尽管目前流行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体系能够相对容易地改变基因组,但它始终没有那么灵巧,常常会出错,甚至带来意想不到
来源:学术经纬关于肠道微生物群对健康的影响,近两年在生命医学领域是个很热的话题,学术经纬团队也介绍过很多新研究,比如有些肠道细菌可以增强免疫疗法的抗癌效果,有些肠道细菌有效减少脂肪吸收,有些甚至还改变大脑的学习记忆能力。时不时有读者朋友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