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1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抱怨冬天的寒冷是闲聊时为数不多的安全话题之一。有些人可能会反对,说自己很喜欢冻手冻脚的感觉,但大多数人都会很乐意对冷空气咒骂几句。除了在住宅、办公楼和车辆中广泛使用的暖气,新的工业技术也在不断帮助我
来源:学术经纬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类在传染性疾病研究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进步让世界各地的死亡率大幅下降。如今,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来自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呼吸道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也就是不会直接从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的疾病。然而,顶尖学术期刊《
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北京1月19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17日发表一项最新研究:日本科学家团队经过十年探索,终于利用深海沉积物培养出一种神秘单细胞微生物,研究团队随后对其进行了表征。这种不同寻常的微生物,将帮助人类揭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通过调整线虫体内DNA中的几个关键基因,其寿命延长5倍,这是一个巨大的“生命质变”:一条普通线虫仅能存活3-4周,但当抑制DAF-2和RSKS-1这两种特殊基因时,它能够
出品:新浪科技《科学大家》演讲者:JulesAHoffmann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人类预期寿命激增离不开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与生命科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005年一篇研究揭示,对比旧石器时代和现代的人均寿命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通过调整线虫体内DNA中的几个关键基因,其寿命延长5倍,这是一个巨大的“生命质变”:一条普通线虫仅能存活3-4周,但当抑制DAF-2和RSKS-1这两种特殊基因时,它能够
来源丨Discover magazine 撰文丨Jonathon Keats 翻译丨杨心舟 在2003年秋天,旧金山艺术馆展出了我的艺术作品,一张我大脑的核磁共振图。作为一名概念艺术家,我的主要工作是提供想法,而不是直接作画,因此有些人会认为我创造的东西是虚的,是根本没有人 ...
破解 读心术2020/1/18 10:00:210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1月16日,《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Decodingthedevelopmentofthehumanhippocampus的研究论文。该工作系统阐明了人海马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和细胞命运决定因
海马体 发育2020/1/18 10:00:193
来源:奇点网 今天的文章开始前,我们先来看一张照片。Raif Derrazi和他的小外甥女 照片中的这个小伙儿,是来自美国洛杉矶的瑞福(Raif Derrazi)。你会用什么样的词语描述他呢? 阳光、帅气、暖人…… 的确,瑞福是一名健美运动员,但他也是一名HIV感染者!想 ...
来源:学术经纬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今日同时上线三篇论文,为提高癌症免疫疗法效果提供了新角度。来自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MDAndersonCancerCenter)、瑞典隆德大学(Lund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15日同时发表3篇医学论文,法国、美国及瑞典科学家团队发现,较大的免疫细胞簇中出现的B细胞,可以用来预测部分癌症患者对免疫疗法的积极响应。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协助治疗试剂的开发。 免疫疗法 ...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华盛顿1月13日电 (记者刘海英)美国研究人员13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论文称,他们利用活蛙细胞设计并组装了一种活体机器人,其可以自行移动,环绕目标并在被切割后自行愈合。研究人员称,这种机器人具有独特优势,有朝一日或可用于递送药物、清理有毒废 ...
来源:科研圈很多营养学家将如今全球增长的肥胖率,归因为食用了过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但在这篇原载于《环球科学》2019年11月刊的文章中,一系列研究指出,过量食用过度加工食物才是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这些科学家认为,过度加工食品会扰乱肠道和大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进化算法的帮助下,科学家用非洲爪蟾的皮肤细胞和心脏细胞造出了一种新型“活体机器人”,将其命名为xenobots(爪蟾拉丁名“Xenopuslaevis”和机器人“robots”两个词的结合
来源:学术经纬此前,我们介绍了英国牛津大学SimonAldridge教授与JoseM。Goicoechea教授团队合作在J。Am。Chem。Soc。上报道的一种二甲基氧杂蒽稳定的铝酸钾二聚体化合物[K{Al(NON)}]2。通常情况下,Al
来源:奇点网岁月是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虽然说随着年华逝去,衰老是自然而然的,但“杀猪刀”砍到每个人身上的方式,却很不一样。有人早生华发满脸风霜,有人在不该患病的年纪,就开始早早被慢性病困扰,还有些人却“冻龄”到让人嫉妒。同样都是人,为啥衰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01吃转基因食品会不会把外源基因转移到人的基因组上?“转基因”译意容易引起公众误解,误以为外来基因会在物种间自由转移,进而改变人类基因,影响后代。实际在国际上,所谓的“转基因生物”英文原文是“基因工程改良生物”(Gen
来源:奇点网20多年前,法国科学家CatherineBoileau开启了一个课题:寻找“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Hypercholesterolemia,FH)的致病基因。顾名思义,FH患者的胆固醇水平比正常人高得多,尤其是“
来源:“返朴”公众号(ID:fanpu2019)“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究竟是不是对付所有癌症的正确策略?本文介绍了美国卫生部的预防服务工作组针对各种癌症早期筛查所作的建议,重点是提醒读者注意,不加区别地盲目进行癌症早期筛查,有可能造成过
来源:SME科技故事减压病,几乎潜水活动的头号敌人。除了让潜水员痛不欲生,它的发生率还很高,稍不留神就会中招。在20世纪之前,减压病除了无药可医外,更难以预防,潜水员经常被发现全身脏器“冒着气泡”死亡。但幸好,我们现在已有减压理论的知识装备
来源:生物探索在很多人看来,无论感冒发烧,还是头疼脑热,似乎只要吃点“阿莫西林”,病情就会好转。但频繁使用抗生素的结果往往是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医生会给患者开更多的抗生素,以期至少有一种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然而,一项发布在《Science》
文章来源:DrWhy少年时代,你肯定有过类似的经历。在数学老师沉浸在勾股定理中无法自拔时,你昏昏欲睡,摆弄着手指玩,只听得一声清脆的“嘎巴”从手指关节里蹦出来。然后,就好像打开了什么开关,整间教室里掰手指的声音此起彼伏,有的人声音大些,有的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020年1月10日下午消息,今日上午,2019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新闻发布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在发布会上,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有关领导介绍了“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情况及本年度评选活动亮点;本年度入选
来源:学术经纬日前,细胞出版社旗下的CellReports期刊上刊登了一项关于长寿的研究。由南京大学、MDI生物实验室、以及Buck衰老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联合组成的一支团队发现,一条通路能显著延长线虫的寿命。要知道,这延长的可不是区区20%或
来源:科技日报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备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两位广东籍的科学家——94岁的中国船舶集团所属719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85岁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尽管每年有成百上千万人因酒丧命,但人类数千年来对饮酒的喜爱并不会因此杜绝。近几十年来,红酒甚至还有了“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名声,被认为与延年益寿、降低心脏病风险有关。但红酒对我们真的有益吗?首
来源:返朴    ID:fanpu2019质粒到底是什么?病毒?生物武器?万恶之源?在它身上到底有何奥秘与神奇之处?DNA储存着世代相传的遗传信息,被誉为“生命的密码”。从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
就武汉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疫情病原学鉴定进展问题,记者今天从病原检测结果初步评估专家组了解到,截至2020年1月7日21时,实验室检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获得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经核酸检测方法共检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结果15例,从1例阳性病人
来源:奇点网还在炖猪蹄煮阿胶补充胶原蛋白吗?不如来早睡早起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近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JoanChang、QingJunMeng和KarlKadler等研究发现,胶原蛋白的合成、分泌和降解,都依赖于昼夜节律。破坏昼夜节律会让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全球首个万种原生生物基因组计划(Protist 10000 Genomes Project, 简称P10K)正式发布,旨在绘制万种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组图谱,建立一个大规模的原生生物遗传资源数据库。 原生生物是生物五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 ...
来源:学术经纬在发际线保卫战中,有些科学家致力于促进生发,比如我们此前介绍过利用3D打印培育人类皮肤毛囊的新技术。而在“开源”之外,另一些科学家致力于“节流”:防脱。最近,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IcahnSchoolofMedicineat
腺相关病毒将治疗性DNA传递给人类,但一些科学家担心,引入的DNA可能会产生致癌突变。图片来源:LAGUNA DESIGN 来源:中国科学报 本报讯 就在基因治疗似乎终于实现了它的承诺之际,一项研究唤起了人们对病毒载体的长期担忧——很多努力正是依赖于病毒载体将治疗基因导入 ...
新浪科技讯1月7日消息,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今日成功完成中国首例机器人全膝人工关节置换(TKA)手术,该手术由关节外科林进教授/王炜医师团队实施。在医院和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在麻醉科、手术室、放射科等相关科室和职能处室的精诚合作下,在有关研发机构
来源:学术经纬精挑细选的护肤品和化妆品,使用后没想到皮肤竟然发红、发痒、水肿、起疹子,有损颜值更破坏心情。去看医生,你可能会被告知这些症状属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诱发皮肤过敏的原因或许是护肤品、化妆品里的某些成分。然而,为什么那些化学物质会导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气味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帮我们唤起某段早已被忘却的回忆。从街边面包店飘出的香味可能就像一道时空之门,瞬间带你回到了数年前去过的一家小咖啡馆、或者某条繁华街道。但气味为何能激发强烈的回忆呢?特别是
1月6日,国际医学科研期刊《自然医学》(NatureMedicine)在线刊登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最新研究成果:一款在大脑手术中诊断常见脑肿瘤的人工智能模型,诊断能力与病理医生相当。这篇论文题为《使用受激拉曼组织学和深度神经网络进行近实时
来源:环球科学撰文 |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Wilczek)翻译 |胡风 梁丁当201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詹姆斯·皮布尔斯(JamesPeebles)、米歇尔·马约尔(MichelMayor)和迪迪埃·奎洛兹
来源:奇点网 就奇点糕我个人的习惯,每天早上起来把饭热上,然后就会趁这个时间做点小运动,比如练练俯卧撑啥的。(别问为啥是俯卧撑,问就是我练胸肌 当然了,我这么干主要是为了节约时间,省得等饭的时候没事做,也免了专门空出一块时间来锻炼,倒不是说特意早起空腹锻炼。不过呢,到底吃饭和 ...
来源:学术经纬一项数据表明,在所有进入临床试验的抗癌药中,高达97%的药物最终会在临床试验里遭遇滑铁卢。分析下来,其原因无外乎是严重的副作用,或是缺乏实际疗效。如果说有少数一些药物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或许还能理解。但如此高的比例,则让人难以解
来源:奇点网2019年刚刚过去了。按照日历,19年全年一共应该有247个工作日,工作时间1976小时。不过嘛,鉴于996都成为了年度网络热词,估计这个工作量,不少人几个月前就干完了。都说996ICU,这996加班加点把工作干完了,也就容易进
来源:北晚新视觉据澎湃新闻消息,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日前在线发布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专家的一篇研究论文透露:长江白鲟灭绝。这一结果正在上报IUCN办公室,随后将在IUCN红色名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原标题:长江白鲟灭绝论文作者危起伟:“长江很多鱼都要灭绝了” 现在中华鲟和长江鲟也快灭绝了,中华鲟已经第三年没有自然繁殖了,长江鲟已经有20年没有自然繁殖了,如果任其发展,它们就是下一个长江白鲟。 “我嗓子都哑了,已经说不出话了。”1月3日晚上,危起伟在电话里告诉新京报记者。 ...
来源:“赛先生”微信公众号撰文:林梅游文娟中国有句成语叫作“覆水难收”,说的就是事件发展的不可逆性,一旦走入什么特定轨道,就再无回头重写的可能。不过,在前段时间热映的国产动画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即使哪吒不幸作为魔丸身份降世,但最终还是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从古希腊时代开始,医生和哲学家就一直在争论衰老是一种疾病,还是一种自然过程,希波克拉底文集(HippocraticCorpus)中许多作者认为,身体衰老终究会导致虚弱、残疾和死亡,因此认定衰老
来源:生物探索相比于每天睡眠7小时,那些睡眠时间少于4小时或超过11小时的人,患上肺纤维化这种不治之症的可能性要高出2-3倍。科学家们将这种联系归因于生物钟,并对二者间的机制进行探究。该研究由医学研究委员会和威康信托基金资助,曼彻斯特大学、
来源:学术经纬2020年,小时候经常出现在科幻小说里的年份,竟然,真的,要来了!!汽车天上飞、机器人做家务、衣服自动调节温度、一些人移民火星、脑电波传送意识……这些曾经被“设定”在2020年的世界。科幻虽然没有完全变成现实,但我们无疑正在见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华盛顿12月29日电 (记者刘海英)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在《JAMA肿瘤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癌症治疗来说,质子治疗和目前的标准光子治疗——X射线放疗相比,疗效相似,但副作用更少。 该研究由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31日,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做器官移植手术时,医生无疑是在与时间赛跑,而且往往落于下风。首先,一支医疗团队要将器官从捐献者体内摘除,这需要多名医疗人员的精密配合。接着,医生会对摘除下来的器官做一些处理工作,让它做好长途
原标题:“基因编辑婴儿”案一审宣判 贺建奎等三被告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新华社深圳12月30日电(记者王攀、肖思思、周颖)“基因编辑婴儿”案30日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贺建奎、张仁礼、覃金洲等3名被告人因共同非法实施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和生殖医疗活动,构成非 ...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广州12月28日电 (记者叶青)“最近的流感来得比较快,区域性暴发比较多,但以甲型流感为主。一旦发生流感,一定要尽快采取隔离措施。”12月28日,2019年金域医学学术委员会专题研讨在广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域医学学术委员会主席钟南山会后接受科技 ...
文章来源:奇点网前不久,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统计遗传学家W。DavidHill,在著名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声称他们找到了149个与收入有关的基因位点。他们甚至表示,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可能是遗传效应加剧了近代英国的一些社会经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崔爽)记者29日从“九期一”全球战略发布仪式上获悉,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九期一”正式在国内上市。患者可凭医生处方,在全国各大专业药房(DTP药房)购买,每盒895元。 据“九期一”中国3期临床主要牵头研究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
文章来源:生物探索长寿是许多人的愿望,寿比南山、长命百岁、龟年鹤寿等祝寿贺词无不体现着人们对长寿的追求。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社会平均寿命也逐渐增长,然而,平均寿命在到达某个临界点后,似乎就增长
基因 寿命2019/12/29 12:00:154
文章来源:科研圈对于每个在实验室工作的科研人来说,一次性塑料制品已经成为了日常不可或缺的耗材工具。根据一组英国研究者估算,全世界的生物医药和农业实验室每年可产生550万吨的实验室塑料废物,相当于2012年全球塑料回收总量的83%。在白色污染
来源:科普中国如今,癌症的高发率和死亡率,让人“谈癌色变”,唯恐避之不及。从上到下,由内至外,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膀胱癌……你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很少听到有“心脏癌”?在各种器官“争先恐后”发生癌变的时候,为什么心脏却如此冷
文章来源:科研圈撰文戚译引作为一本影响因子27.604的医学顶刊,《英国医学杂志》(BMJ)每年都要皮一次,在圣诞特辑中发表各种脑洞大开的研究。这个传统开始于1982年,今年它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日子:BMJ史上下载量最高论文发表20周年。这篇
文章来源: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间歇性禁食已成为过去20年来最受欢迎的健康和健身趋势之一,据信其可以减肥、增强精力和延长寿命。但这种饮食主张是否有科学依据呢?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
女性的遗传背景可以极大地改变BRCA1突变带来的癌症风险。图片来源: VOISIN/SCIENCE SOURCE 来源:中国科学报 本报讯 得知自己携带乳腺癌基因BRCA1突变的女性往往面临艰难的抉择。医生或基因顾问会这样告诉她们:携带这种基因突变的女性一生中罹患乳腺癌的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27日消息,大脑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怎么想,以及怎么说。大脑甚至能记住街上陌生人的脸,营造出奇怪的梦境,在睡觉时娱乐我们。我们依靠大脑生存和学习,但这个器官对我们来说仍然像黑洞内部一样神秘。每年都有新的发现,
来源: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成本的降低,你只需要几百块钱,一口唾液,就能看到上千种“基因预测”,而其中不少项目和大脑有关。例如“战士基因”,说的是你是否容易冲动,“彩虹指数”,预测你的先天“变弯”的可能性,还些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