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术经纬胚胎的早期发育过程,能够回答我们生命诞生之初的奥秘。然而由于种种技术与伦理上的局限,目前我们对这一过程的了解还并不多。今日,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洞见。这一研究来自于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
来源:学术经纬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今日在线发表了一批最新论文,其中由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带来的一项研究为难以治愈的亨廷顿病带来治疗曙光,其开创性的研发概念“为药物发现提供了新的切入点”。《自然》杂志同时刊发专家评论,彰显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我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3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有时饿得太久并不会令人食欲大增,反而会使人感到恶心反胃,这是为什么呢?为何身体在最需要食物的时候、反而会降低对食物的欲望呢?在导致该现象的最常见原因中,有一种很容易理解:分解食物是一个漫长
新浪科技讯10月30日下午消息,今天,在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新闻发布会上,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威廉·凯林、格雷戈·塞门萨,2019年物理学奖获得者米歇尔·马约尔、迪迪埃·奎洛兹共同接受了采访,新闻发布会由1997年诺贝尔
新浪科技讯10月30日消息,今天,在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未来国际大科学论坛”上,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发表了关于帕金森疾病相关的主题演讲。对于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症,目前尚没有很好的疗法。近年来,帕金森疾病的发
来源:科技日报 英国基因专家近日在《英国医学杂志》周刊上撰文警告说,目前市场上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基因检测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误导:当这种检测结果提示“健康风险”并不意味着消费者肯定会患上某种疾病,而“令人安心”的好结果同样并不可信。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 ...
新浪科技讯10月29日消息,今天,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开幕,以“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为主题,本次论坛共持续4天: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本论坛上,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威廉·凯林发表了希佩尔·林道综合征相关研究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30人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归根结底,智慧生命到底是自然选择的可能结果,还是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侥幸事件?根据定义,“可能事件”会经常发生,而“侥幸事件”很少发生,或者只发生一次。人类的演化史表明
来源:科技日报 “当前,我国癌症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呈现上升趋势。每天约有10000人被诊断为癌症,每分钟新增7名癌症患者,并有5人因癌症死亡。”日前,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在2019首都国际癌症论坛上如此介绍我国面临的抗癌形势。 癌症,已是一种“常见 ...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实习生张临谦 记者房琳琳)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最新报道,加拿大约克大学的视觉研究者近日对多种视觉图像处理算法进行了测试,并经特定实验发现,人脑并不会优先处理图像中的有趣区域,这挑战了已有61年历史的经典理论。这一成果在理解人类视觉、视觉处理及诊 ...
新浪科技讯10月29日消息,今天,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开幕,以“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为主题,本次论坛共持续4天: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本论坛上,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饶子和发表了题为“非洲猪瘟病毒结构与组装机制研究”的
饶子和 建模2019/10/29 12:00:161
来源:学术经纬大部分人要花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做一件事:睡觉。这件事无疑很重要,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究睡眠到底给身体和大脑带来哪些好处,以及缺少睡眠会对大脑健康有什么损害。比如前不久,我们介绍过关于缺觉为什么会导致“智力下降”的两项新研究。最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本月初刚刚揭晓,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格雷格·塞门扎就是其中一位,25日他来到中国,央视新闻记者与这位“最强大脑”来了一场关于未来医学科技发展的畅聊。“我是半夜接到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打来的电话,当时睡得正香。还错
酒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早已深入人心,但却难以被戒除。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饮酒一段时间后,人们会形成酒精依赖症,以致终身无法摆脱酒精带来的危害。最近,一项发表在《自然》上的研究或许揭示了酒精依赖症产生的机制。研究指出,酒精的代谢产物能影响海马体中
文章来源:科研圈你知道ASMR吗?听见吃薯片、掏耳朵、梳头等声音,有些人会兴奋得头皮发麻,这种感受就是ASMR。但是也有另一群人,他们听见某种特定的声音就会感到极度烦躁,甚至变得怒气冲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说明,听觉与情绪之间存在某种我们
薯片 声音2019/10/27 11:01:1813
文章来源:生物探索都说生命在于运动,然而为什么佛系的人能够活得更久一点?最新Nature杂志上的一篇研究为我们带来了答案。对于大脑来说,想要延年益寿还是让神经活跃度降低一点的好。近日,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大脑整体神经兴奋性对动物寿
原创:Why君来源:DrWhy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某个傍晚,你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光线越来越暗,你顺手打开旁边的台灯。就在开灯的一刹那,你感觉到这一场景好熟悉。那年夏天,你到海边的小城旅行,走到某条街前忽然就觉得那栋楼好像在你的梦里出现过
大脑 相识2019/10/26 13:01:401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美一项医学研究发现:微生物群改变可能影响记忆学习能力 科技日报北京10月24日电 英国《自然》杂志23日发表的一项医学研究称,美国科学家团队详述了肠道菌群的破坏会如何影响学习行为。此前有研究认为,微生物群的改变与行为调节存在关联,但其作用机制一直不甚明 ...
来源:学术经纬今日,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如约上线。在本期杂志中,来自浙江大学、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ofToronto)、以及多伦多圣米歇尔医院(St。Michael’sHospital)的一支联合团队为我们带来了一项关于肠道疾病
原标题:曾宣告失败的阿尔茨海默症新药“复活”,明年寻求FDA批准 澎湃新闻记者 贺梨萍 当地时间10月22日,美国生物技术公司渤健(Biogen)和日本制药公司卫材(Eisai)宣布了一个令外界震惊的消息:将“复活”此前曾宣布失败的一种阿尔茨海默病药物aducanumab,并 ...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23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确认了食盐摄入与小鼠认知功能之间的因果关系。该研究发现,喂食小鼠极高盐饮食会导致经过修饰的tau蛋白聚集,而tau蛋白又与导致痴呆的疾病有关,如阿尔茨海默病。需开展进一步研究 ...
如果Aducanumab获得批准,它的年销售额将达到100亿美元或更多。 吕进玉 时隔17年,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下称“AD”,俗称“老年痴呆症”)终于有望迎来新药。 10月23日,美国生物技术公司百健(Biogen)与其日本合作伙伴卫 ...
药物 上市2019/10/24 22:00:301
视觉中国 生命探秘 步行速度已经成为判断老年人认知疾病的关键特征,走得慢也意味着有更大风险患上痴呆。而最近有研究指出,这一结论在青年人群同样适用,走得慢的年轻人不但大脑认知能力要更弱,并且无论是生理年龄还是外表,看起来都会更老。 步行速度下降是人体正在衰老的一种标志 以往 ...
来源:返朴  ID:fanpu2019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成了国人的日常话题。除了过去的老法子,服用各类保健品已成为许多中国人——尤其是老年人——的不二之选。一项研究表明,到2023年,中国营养补充剂市场预计将达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培育人类、猿类和猴子的大脑组织,从而了解人类大脑的与众不同之处,在某些方面,人类大脑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人类智力较高,是地球上唯一能够从事复杂行为、具有高等思维能力的动物,例
来源:学术经纬我们每个人的体内和体表,生活着为数众多的小伙伴: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这些微生物的细胞数量可能比你自身的细胞还要多。不难想象,它们与其代谢产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诸多影响。而近些年层出不穷的科学研究,揭示出人体微生物的影响之
视觉中国 来源:科技日报 美国近日出台第一部直接监管CRISPR的法律,对消费者自行购买使用相关工具包的行为喊停。 到2025年,全球基因编辑市场将达到81亿美元。近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出台了一项针对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法案,该法案禁止在加利福尼亚州销售基因编辑工具包 ...
新华社巴黎10月22日电(记者胡雪)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2日公布2019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获奖名单,共3人获奖,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屠呦呦。 该奖项旨在奖励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杰出生命科学研究,研究主体可以是个人或机构。今年是该奖项的 ...
来源:学术经纬顶尖学术期刊《细胞》新近上线的一篇论文中,神经科学家带来了有关脑细胞性别差异的一项研究结果。据研究机构的新闻介绍,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哺乳动物的大脑中发现细胞类型有性别差异”。有趣的是,这些细胞所在区域是控制攻击行为和交配行为的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恶性肿瘤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化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三大传统方法之一,在临床抗肿瘤应用中仍然捉襟见肘。一是其毒副作用大,“杀敌一千,自毁八百”,另一方面,化疗后肿瘤清除不彻底,易耐药,易复发的特点也极大限制了化疗疗效。一直以来
来源:药明康德近日罗氏(Roche)宣布,重磅PD-L1抑制剂Tecentriq(atezolizumab,阿特珠单抗)与VEGF抗体Avastin(bevacizumab,贝伐珠单抗)联用,在治疗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的3期临床
来源:原理微信公众号在对人类衰老的研究中,一个新的角色登场了,那就是神经兴奋。长期以来,我们都知道大脑的神经活动与痴呆症、癫痫等多种疾病有关。一项由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表明,大脑的神经活动对人类的衰老和寿命都会产生影响。研究结果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喝酒过多容易得脂肪肝,这是常识。但是,近日,一篇发表在《细胞代谢》(CellMetabolism)期刊上的研究发现,有一种存在于人体肠道内的细菌可以产生大量酒精,进而导致脂肪肝发生。没喝酒,肠道却能自动“酿酒”?这是怎么回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22日消息,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科学家尝试建造超级计算机大脑,但结果表明它们始终无法接近现实人类大脑,为什么电脑很难具有人类真实大脑的意识呢?许多先进的人工智能项目表明,科学家们正在致力于建造接近人类意识的计算机
人类 意识2019/10/22 10:00:272
来源:科技日报原标题:新方法有望提前半年检出肝癌近日召开的2019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会传出好消息:全国多中心、前瞻性万人队列肝癌极早期预警标志物筛查项目PreCar获重要进展。该项目相较现有诊断金标准提前6—12个月就能筛查出极早期肝癌患者
新浪科技讯10月21日下午消息,腾讯宣布发起“腾讯科学周”,于每年十一月第一周举办全球性科学探索活动,这也是腾讯举办科学WE大会七年来的首次升级。据介绍,首届科学周除了以往的科学WE大会以外,还推出了医学ME大会、科学探索奖颁奖礼两场新活动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2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培育人类、猿类和猴子的大脑组织,从而了解人类大脑的与众不同之处,在某些方面,人类大脑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人类智力较高,是地球上唯一能够从事复杂行为、具有高等思维能力的动物,例
来源:药明康德布莉安娜·沃登(BriannaWorden)是一名21岁的年轻女孩。但凡见过她的人,都会对她阳光般的笑容留下很深的印象。2013年,布莉安娜当选为“纽约国际青年小姐”(MissTeenNewYorkInternational)
菲利普 肿瘤2019/10/21 11:00:410
来源:生物探索作为一枚资深的吃货,探索君对进食这件事情十分上心,色香味俱全方得欢心。究竟是什么在影响人们对食物的选择呢?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家JeffreyGordon及其同事在最新一项研究中对此给出了解答:或许“看不见的肠道微
微生物 菌株2019/10/21 9:00:220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2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精神病患者不会认为自已处于精神错乱状态,《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将精神病称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一个子类型,但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神变态”是指所谓的“三位一体”黑暗人格中之一。“三位一体”黑
来源:奇点网现在您收看的是药物检阅仪式,向我们走来的是二甲双胍方阵,药片们高举着“降糖能手”、“抗衰老尖兵”等标语,英姿飒爽,气势磅礴……抱歉,台词拿错了,这谁把10天前的旧稿子放奇点糕这儿的?其实吧,真要是列举二甲双胍的好处,得弄个电子屏
原标题:《科学》子刊:睡四个小时记忆力还超棒的基因被找到了!科学家找到新“短睡基因”,携带者只需睡4-5小时,且不影响认知丨科学大发现来源:奇点网能短睡,是这个年代的核心竞争力,这话是两只已经在养四脚吞金兽的奇点糕说的。对这血与泪哭与闹当中
睡眠 基因2019/10/19 11:00:161
原标题:中国科学家成功解析非洲猪瘟病毒结构 助力新型疫苗开发 中新网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 孙自法)非洲猪瘟在世界蔓延引发广泛关注。中国科学家团队通过历时近1年合作研究攻关,近日已分离出中国国内正在爆发的非洲猪瘟病毒流行株,并成功解析非洲猪瘟病毒颗粒精细三维结构,为开发效果 ...
来源:学术经纬无论你现在的身高有多高,体重有多重,几十年前,我们的生命都诞生于单个细胞。而这个细胞在几轮分裂后形成的囊胚结构,虽然细胞总量并不多(只有大约100个),却对着床、器官发育、乃至成年后的各种疾病有着潜在的影响。尽管如此重要,但在
为什么有些人晚睡早起仍生龙活虎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华盛顿10月16日电 (记者刘海英)我们工作生活中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能同时扮演“夜猫子”和“早起鸟儿”两种角色,晚睡早起,却能够全天精力充沛。这些“短睡眠者”让人艳羡,但我们却无法效仿。是什么导致他们如此“超能” ...
原标题: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即使不看手机屏幕,蓝光辐射也会加速衰老 澎湃新闻记者 虞涵棋 长久以来,社会上都在关注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屏幕中存在的蓝光辐射对视力的影响。而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即使不直视屏幕,发光二极管(LED)产生的蓝光也会损害视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医学治疗拥有悠久的历史,其中包括一些奇特古怪的疗法,例如:古罗马人认为喝下角斗士的血液“包治百病”、喝人类尿液能够治疗痤疮、哮喘、偏头痛,甚至还能美白牙齿……来看看人类医学史上的最怪诞
疾病 偏头痛2019/10/18 9:01:045
来源:科技日报 人脑神经元发育速度更慢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16日发表的一项脑科学研究,瑞士科学家团队报告了对人脑发育以及该过程与其它大猿脑发育差异的最新认识。最新研究揭示了人类所特有的脑发育特征,并描述了这些过程与其它灵长类脑发 ...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华盛顿10月16日电 (记者刘海英)美国哈佛医学院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大脑的神经活动会影响人类寿命,,而抑制这种过度活动则可延长寿命。 研究人员16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该发现提供了神经系统活动影响人类寿命的第一个证据。以前有研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17日消息,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红肉是否健康,是否推荐人们食用?近年来在科学界引发一场争论。近期,一支国际研究小组在《内科学年鉴》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得出结论称,人们不应该对红肉“另眼相看”,不必刻意减少红肉和加
来源:学术经纬老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今天,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却告诉我们,长寿在于REST(休息)……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的BruceYankner教授及其合作者,基于在模式生物和人类身上所做的各种研究,揭示了神经活动与衰
刚刚过去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诺奖得主屠呦呦成为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之一。这枚勋章的背后,除去青蒿素治疗疟疾的伟大成就,更打动人的是屠呦呦心怀大众健康的医者仁心。在接过这枚沉甸甸的勋章后半个月,屠呦呦再次扛起了医学科普的大旗,推动先锋医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世界上许多事物都遵循“黄金比例”,例如:蜗牛壳、希腊帕特农神庙和埃及金字塔,人们长期以来将黄金比例赋予神秘色彩,因此将它与人类身体联系在一起并不奇怪。但黄金比例更多的是都市传说,而不是宇宙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5日电 (记者刘霞)众所周知,母乳是母亲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含有抗菌化合物和免疫调节活性。现在,人类母乳又带来新惊喜!美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科学报告》杂志撰文称,他们发现,人类母乳中的一种化合物月桂酸单甘油酯能够对抗有害细菌造成的感染,同 ...
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对样品进行处理。受访者供图 来源:科技日报 201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让“氧气感应机制”成为明星机制,但大多数人在看到真正应用前,仍会一脸懵:它究竟能干什么或者干了什么? 毕竟,关于这个机制的研究即便是在生物界也偏冷门。近日,84岁高龄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来源:科技日报本报记者 操秀英长假易逝,脂肪难消。尽管国庆长假已过去一周多,不少人还是摸着腰间的“游泳圈”哀嚎:每逢佳节胖三斤!于是,很多人重启了旷日持久的减肥大战。在“年年减肥年年肥”的惨痛经历中,谁还不会几个“卡路里”“基础代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人到中年为何容易发福?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最近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这可能与脂肪组织中的脂质周转(储存和去除脂质的能力)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即便不多吃、不减少运动量,人的体重也更易增加。 据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官网 ...
来源:科研圈加拿大团队的一项研究发现,目前茶饮料市场流行的塑料材质茶包,泡出的茶中有多达上百亿的微塑料颗粒。这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将这些微塑料吸收到体内。目前,微塑料对人类是否有害还鲜有研究。研究者呼吁,开展更彻底的微塑料毒理学
微塑料 颗粒2019/10/14 10:01:120
来源:学术经纬睡眠对大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几天没睡好觉,我们就会明显感到大脑认知能力出现下降。今天,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的两篇论文,从生物学的角度提出了潜在的解释——科学家们发现,睡眠与大脑突触的功能有着紧密联系。这两项研究均来自苏
来源:学术经纬今日,最新一批《自然》论文如期上线。其中,我们看到有3篇论文都涉及了同一个话题,介绍了RNA剪接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在今天的这篇文章中,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也将与各位读者分享其中的内容。意外的非编码DNA先来说说RNA剪接。在分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