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期美国政府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当人们在皮肤上涂上防晒霜时,这些防晒产品中的化学物质会被吸收到血液中,而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仍然未知。这项研究由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研究人员完成,他们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花落“分子刹车”——PD-1和CTLA-4。我们知道,PD-1和CTLA-4是一种免疫细胞蛋白(T淋巴细胞),负责防止这些细胞破坏其他细胞,如癌细胞。这些T细胞表面蛋白发挥“刹车”活性,提高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
来源:知社学术圈《自然-通讯》今天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一种肠道合成的氨基酸对调节果蝇(Drosophila)睡眠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氨基酸名为D-丝氨酸,存在于在果蝇和哺乳动物中,研究结果有望带来睡眠调节的全新认识。D-丝氨酸曾被认为只存
来源:学术经纬最近,一条医学新闻引来了包括《时代周刊》等媒体的广泛报道——今年4月,一名健康的男婴在希腊呱呱落地。与普通婴儿不同的是,他的体内带有3个人的DNA。带来这一研究的希腊科学家们认为,这名男婴的诞生是一项医学上的突破。具体来看,他
来源:返朴  ID:fanpu2019撰文| 祝叶华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12种急需新型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幽门螺杆菌赫然在列。全球66%的人都携带的细菌,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人类应该感到敬畏吗?你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览览今天有个大好消息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又给人民谋福利了据媒体5月6日报道,北方的春耕时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选育培植的耐盐碱水稻在山东青岛开始春播育秧。预计今年新疆、黑龙江、山东
来源:学术经纬癌症免疫疗法是近年来癌症治疗领域的一大突破。由于涉及到对免疫系统的调控,它就像是一把双刃剑,疗效与副作用同样明显——尽管它能有效让免疫系统对癌细胞展开攻击,但它也不可避免会带来和免疫反应相关的不良反应。为了减少毒副作用,医生们
来源:奇点网《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的作者,英国著名诗人约翰·多恩想用上面这句话告诉世人:恶魔在张开血盆大口之前,往往表现的纯良无害。当年仅42岁的张军(化名)因为长期咀嚼槟榔而患上口腔癌,不得不切去部分软腭和三分之二舌头的时候,他才第一次看清
来源:科技日报 眼睛瘙痒、咳嗽几天突然变成了哮喘、身体某个部位不时会冒出小红点……每到春天,身边总是有朋友被各种各样的过敏症状困扰。“以前从没过敏过,最近这是怎么了?” 有朋友表示很苦恼。 询问医生,发现这还真不是个例,而且还与气候变暖有关。《柳叶刀·星球健康》 ...
来源:学术经纬随着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真实大脑的运行奥秘正在被破解。在顶尖学术期刊《细胞》本月最新上线的一篇论文中,哈佛医学院的一组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对大脑识别图像的经典问题进行了创新探索。研究者用AI设计生成的图像刺激猴子大脑中负责识别面
来源:返朴   ID:fanpu2019撰文| 蒋昕(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你注意到了吗:随着年龄增长,许多老年人的生物节律会发生紊乱,白天瞌睡晚上醒,或者本来白天好好的,却在日
来源:返朴   ID:fanpu2019撰文| 孟昕(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不管懂多少篮球,我们都很清楚自己赢不过乔丹。但不用学什么医学知识,我们都敢说专家“不靠谱”。自2018年底开始
来源:奇点网五一假期大家去哪玩了啊?不知道在人从众想着去哪玩去哪吃有没有给大家带来一些焦虑,毕竟某网红店排号吃饭都排到7000+了。不过五一没玩好也没关系,反正明天就该上班了,怎么样,压力是不是更大了这压力一大吧,就容易化悲愤为食欲,吃的往
首先先祝大家五一假期愉快假期你会怎么过?没出门游玩的朋友可能做的最多的2件事就是:睡觉、玩手机!新浪科技讯5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尽管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但许多人担心手机会释放致癌的辐射。不过,科学家向我们保证,没有科学证据
文章来源: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在《如果可以这样爱》中,为了拆散耿墨池和白考儿,祁树礼在白考儿精神状态不稳定的情况下联合身边亲友给她灌输了虚假记忆。佟大为想知道:人真的会被植入“虚假记忆”吗?听听心理学家黄扬名老师怎么说。佟大为:人
来源:学术经纬癌症免疫疗法是近年来抗癌领域的一大突破。在免疫疗法面前,许多原本无药可治的病患,竟能多年无癌,达到“功能性治愈”。但科学家们也早已意识到,免疫疗法绝非抗癌的万能药。有不少患者的病情得到初步控制后,最终依旧会出现癌症复发。而关于
出品|新浪科技《科学大家》、墨子沙龙撰文|仇子龙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基因治疗与脑疾病有什么关系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基因是什么?基因就在我们的细胞里面,细胞里有30亿个碱基对组成我们所有的基因,基因编码我们的皮肤、
来源:科技日报 “全世界的疾病谱发生大逆转:感染性疾病明显下降,代谢性疾病却显著地增高,人类七成死亡归因于后者。”在4月26日—28日召开的第五届武汉肝脏代谢与心血管疾病国际学术会议上,专家们表示,中国可能有接近4亿人群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代谢性疾病中基数最大的病种,却并未 ...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在世界范围内,对NgAgo作为“基因剪刀”的探索,仍有新的进展韩春雨的“基因剪刀”又复活了?4月4日,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运营的网站bioRxiv发表论文称,普渡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名为NgAgo的蛋白能切割DNA(脱氧核
来源:中科院之声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随着生命的流逝,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必将面对的问题。2016年,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Science)将“清除衰老细胞使机体保持年轻”评选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说明细胞衰老在机体衰老中的重要作用。常
来源:学术经纬褪黑素的大名,很多人并不陌生。这种天然激素可以调节人体生物钟,因此有不少人在试图改善失眠或倒时差的时候求助于非处方的褪黑素补充剂。科学家们希望针对褪黑素通路开发更安全有效、特异性强的药物帮助治疗睡眠障碍,可是褪黑素作用于受体的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4月25日电 (记者张梦然)许多人对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曾使用的“发声”系统印象深刻。而日前一项语音脑机接口重大进展有望让病人“发声”系统更加先进:美国科学家团队成功解码了脑活动,研发出一种能够将脑活动转化为语音的解码器。 许多患有神经疾病的病人丧 ...
来源:奇点网打开《循环》更新页,一篇论文标题中的[史诗队列](EPIC)吸引了奇点糕的注意。点进去一看,嚯,40万人随访12.6年的大队列,怪不得这么大口气。但是仔细一看文章内容,雀跃的小心情就被浇了一盆凉水:这个大型队列研究,矛头再次直指
来源:环球科学撰文丨杨心舟为了保证食品的风味,许多食品在制作、保存、运输过程中都加入了各种添加剂。但是最新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上的研究表明,长期摄入一种在面包等烘焙食物中添加的防腐剂,会导致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生。国际糖尿病联合协会最新数据
来源:学术经纬脂肪对健康的新陈代谢至关重要,但是过犹不及。白色脂肪组织过多是肥胖的一个重要特性,而肥胖症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的风险因子。与肥胖斗争的人们向灵魂发出拷问:脂肪,哪儿来的?在本周《科学》最新上线的论文中,宾夕法尼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肥胖与身体诸多有害影响有关,目前,最新一项研究表明,肥胖还可能影响大脑结构,研究人员分析大脑扫描数据,发现体脂越高,脑容量就越小。他们指出,尤其是身体脂肪过多与灰质容量减少有关,灰质是包含神
来源:cnBeta据外媒TheVerge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提出的新建议要求家长限制幼儿盯着屏幕的时间。然而新指导方针主要不是指出关于屏幕时间本身的风险,而是提出关于花时间做其他事情的优点。这些建议广泛涉及五岁以下儿童的身体活动
来源:奇点网最近,癌症治疗领域再次传来喜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和南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在CAR-T细胞的Ⅰ期临床试验中取得重大成果。他们精心设计和改造的新型CAR-T细胞,在合适剂量下,使72.5%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得到缓解,其中54.5
来源:科技日报幻觉从无到有,大脑皮层却更“消停”了?近日,《细胞报道》(Cell Reports)报道了一项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给小鼠施用致幻剂让它产生幻觉,但它的大脑皮层活动却没有人们想象的那般“疯狂”,反而是减少了。同时在神经元
来源:医学新视点自2015年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奖以来,抗疟药青蒿素再次“蹿红”进入大众视野。四十多年来,这款药物已经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当年面临解决耐药挑战,研究人员通过数十载的艰苦努力带来了青蒿素的发现。然而,抗疟药的耐药性是一
来源:中国科技网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3日发表的一项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美科学家团队报告了一种无需电池、可以收集心跳产生的能量的装置,并以此给心脏起搏器供能。这一装置被植入成年猪体内后,还能纠正窦性心律不齐。作为一种较常见的可植入电子仪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26日消息,美国非盈利性独立科研机构莫奈尔化学感官中心的科学家报告说,鼻子中能够探测气味、具有嗅觉功能的感受器也存在于舌头上的味觉细胞中。研究结果表明,嗅觉和味觉——食物味道的两大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从舌头
来源:学术经纬近年来,华人学者在全球生命科学领域,正做出越来越多的重要贡献。今日,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在最新上线的12篇《细胞》科研论文中,有3篇来自华人团队的工作。此外在今日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也刊登有2篇华人团队的重要研究。今天的这篇
来源:奇点网癌细胞虽然千变万化,一个肿瘤一个样,但很多弱点和缺陷,就算七十二变也改不掉。一招鲜吃遍天,一种抗癌药盯着癌细胞的某个弱点穷追猛打,往往能拓展出好几种适应症。奇点糕们深度解读过的PARP抑制剂也不例外,“合成致死”的套路,可以把很
来源:学术经纬近期,发表在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的一项新研究为肿瘤免疫疗法提供了富有潜力的用药新方案。由免疫学家、生化学家组成的联合团队在一类关键的免疫抑制细胞上找出调控抑制活性的“命门”。多种肿瘤模型小鼠上的实验结果显示,靶向该调控因子的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每个小学生都知道人类拥有206块骨骼,但目前教科书可能需要重新改写,之前科学家认为进化消失的一块骨骼,现已奇迹般复原。豆骨(fabella),是位于膝盖后方肌腱中的一块小骨骼,目前它在人体存
来源:科技日报 解码基因编辑 在把CRISPR-Cas9送到细胞中时,需要借助载体的帮助。其中病毒载体是目前最流行的递送方式,但其成本高、存在脱靶效应,还会对人体产生致癌风险。而这次浙江大学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为非病毒载体在基因编辑中的运用打开了另一扇窗。 精确定位并切断D ...
来源:学术经纬今日,《自然》子刊《NatureMedicine》上刊登了一项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与南加州大学陈思毅教授联合主导的重要医学研究——科学家们找到了让明星抗癌疗法CAR-T变得更为安全的方法,并在早期人体临床试验中进行了验证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刘霞)据英国《每日电讯报》近日报道,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在一项重大研究中,发现了阻止英国400万人变胖的基因MC4R,这一发现为研制减肥药开辟了新途径。 医学工作者多年前就已经知道,基因可以影响人的体重,但新研究详尽揭示了哪 ...
来源:返朴  ID:fanpu2019撰文|史隽2016年8月18日,一位70岁的美国妇女因臀部感染被送入急症室抢救。她的免疫系统为了抵抗感染超负荷运作,导致全身发炎,入院后很快出现感染性休克,病情极度危险。然而,医生们
来源:科普中国这两天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发消息说,布洛芬不让用了,说是会致残,正在全面召回!不光朋友圈,甚至是一些网站都在大肆传播这个消息。难怪有很多人纷纷表示以后不吃布洛芬了,买药要擦亮眼睛。但布洛芬一直是被WHO,中国和欧美各国推荐的首选儿
布洛芬 儿童2019/4/22 16:00:288
来源:科技深度News虽然我们大多数人在一两周后就摆脱了流感,但在更极端的情况下,这种病毒实际上会重塑肺部结构。现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这种重组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这个部分直到现在还没有被注意到——“味蕾细胞”似乎在严重的流感病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在我们的身体里,每时每刻都上演着细胞分裂、衰老和死亡的戏码,而广泛存在于人体脂肪、骨髓、关节等部位的间充质干细胞,在其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已有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和枯竭是导致骨关节炎的重要诱因之一。 为探究使间充质干细胞“年轻化”的因子,中科院生物物 ...
来源:学术经纬本周,最新一期《科学》子刊《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的封面论文向我们讲述了关于基因疗法的一项最新进展——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和费城儿童医院的一支团队成功修复了小鼠的一种致命基因突变。令人赞
6000米以下深海被称为海斗深渊,具有超高压、温差巨大、终年无光、化学环境独特等特殊极端条件,是常规生命形式的禁区。然而,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以下深海却发现生活着脊椎动物超深渊狮子鱼。它是如何适应极端生存环境的?我国科研人员的一项最新研
来源:奇点网去年9月,我们曾报道塑料中的双酚A(BPA)及其替代品,会扰乱幼鼠生殖细胞的形成,而且,其影响会延续3代才能消除。其实,塑料中的危险物质可不止双酚A,大家接触更多的可能是塑化剂(增塑剂),而这个塑化剂的安全性也不让人省心。近期,
20日,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二审稿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其中对人体基因胚胎科研活动、“AI换脸”、人体试验、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作出了规范,立法过程体现出较强的现实意义。单独设立人格权编,是我国民法典分编草案的一大亮点。20日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22日消息,据国外相关网站报道,社会行为各式各样,不同生物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社交倾向,比如哺乳动物和鸟类很多都是热情的社交积极分子,但自然界也同样存在一些社交行为仍然充满神秘感的生物,比如细菌。进化生物学家们常常对于它们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2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指环王》系列电影中,作者托尔金虚构了一种可怕的怪兽——“座狼(warg)”,它是一种类似狼的怪兽,长着锋利的牙齿,生活在雾山。有趣的是,托尔金或许真不知道,在2200万年前真实生活着一种
来源:学术经纬癌症是人类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诸多癌症中,胰腺癌又因其难治而著称。据统计,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不到10%,而晚期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区区3%。这背后的原因在于胰腺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肿瘤自身的微环境又让诸多疗法无法生效。缺
来源:奇点网今天,奇点糕继续为二甲双胍打call。根据邓迪大学ChimLang教授和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二甲双胍可以逆转非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室肥厚,这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大危险因素。研究发表在《欧洲心脏病杂志》上[1]。参与研究的受试人员均患有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通过研究睡觉时的大脑,科学家也许终于找到了我们会做愤怒的梦的原因。专家发现,我们之所以会做这种令人心绪不宁的噩梦,也许是由一个脑区在左右半球的活动不平衡导致的。关键迹象之一是一种名叫“额叶α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令人惊奇的新研究发现,给患癫痫的小鼠播放莫扎特的音乐可以延长它们的寿命。美国犹他大学的癫痫症研究专家GrzegorzBulaj表示,这一发现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患有癫痫症的人死亡率极高,
来源:学术经纬今日,最新一期的《细胞》杂志上刊登了两篇关于肥胖的研究论文。来自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的两支团队分别发现,一些遗传变异能让肥胖的风险飙升,另一些遗传变异则能让人更苗条。不幸的是,这两者的关系并非对等——“肥胖”变异可以让个体比同龄
一项新的科技突破,有可能让漫长而危险的器官移植彻底成为历史。4月15日,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在综合科技期刊AdvancedScience上刊文,宣布成功用人体细胞制造出世界上首颗3D打印心脏。这颗3D打印人工心脏大约两厘米长,和兔子的心脏大小
4月15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3D打印机正在打印3D心脏。新华社/基尼图片社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特拉维夫4月16日电 (记者毛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15日宣布,他们利用患者细胞和生物材料,首次成功设计和打印出充满细胞、血管并有心室和心房的完整心脏。而此前 ...
来源:中国科学报最近,长期致力于“渐冻症”治疗与研究的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崔丽英接诊了一名患者。“哥哥几年前确诊,弟弟出现症状后,这次老父亲又带着他来看病。”她在近日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第647次学术讨论会上,向与会专家提到这个病例。“这两
来源:奇点网今年2月份的最后一天,我偶然看到一个叫Optune的非侵入性电场抗癌设备在香港获批。非侵入性电场抗癌?奇点糕还真是第一次听说。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去研究了一下Optune电场抗癌的原理。就在那一瞬间,当特定频率的治疗电场施加到正在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强大的基因编辑工具有望实现拉沙热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控制传染病蔓延。尼日利亚爆发的拉沙热感染今年已造成69人死亡,或将成为史上有记录的最致命疫情。为了减少今后几年的拉沙热死亡人数,尼日利亚的研究人员正尝试开发一种基于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生了,男孩!”今天(4月15日)早上8时34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一声婴儿啼哭,又一个小生命降生了。他的妈妈,是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他也是我国大陆首个由试管婴儿分娩的“试管婴儿二代宝宝”。31年前,我国大陆首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