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11日消息,科学家以非侵入性的方式研究人类大脑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实验室里培育“迷你大脑”。这些微型大脑其实是大脑细胞的集群,其体积约为豌豆大小。近日,一个研究团队报告称,他们从这些脑类器官(brainorganoid
科普之家生物氧气感知通路的发现和阐明,不但帮助人们抵抗癌症和治疗癌症,也为治疗其他疾病(如贫血等)奠定了基础。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5点30分,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威廉·凯林、彼得·拉特克利夫和格雷格·塞门扎共同获奖,理由是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道,理论上,传染性肿瘤可以演化成独立的物种,尽管研究人员一致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小,不过,一些奇特的寄生虫可能就是活生生的证据。一些富有攻击性的肿瘤可以非常迅速地传播,以至于它们看起来不太像出了问题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在基因编辑领域获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在实验室培育出一种对有毒植物产生抗性的“超级果蝇”。在自然环境中,果蝇如果吃了马利筋(一种黏性充满汁液的植物)就会死亡,之后果蝇的尸体会被饥饿的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5点30分,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三位获奖者分别是来自哈佛医学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的威廉·凯林(WilliamG。Kaelin,Jr。),牛津大学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彼得·J
新京报记者 谢莲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奖项授予了美国医学家威廉·凯林(William G.Kaelin,Jr。)、英国医学家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0月7日下午5:30,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英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的“氧感知机制”。他们将共同分享900万克朗(约合人民币650万元)的奖金。
新浪科技讯10月7日晚间消息,2019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经宣布,今年的奖项授予两位美国科学家和一位英国科学家:授予威廉·凯林(WilliamG。Kaelin),彼得·拉特克利夫爵士(SirPeterJ。Ratcliffe)以及格雷
医学奖 科学2019/10/7 22:00:211
来源:科研圈2019年10月7日,北京时间17时30分许,美国癌症学家小威廉·G·凯林(WilliamG。KaelinJr。),英国临床医学家彼得·J·拉特克利夫爵士(SirPeterJ。Ratcliffe)和美国临床医学家格雷格·L·塞门
来源:DeepTech深科技10月7日下午5点30分,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结果揭晓——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此奖项颁发给WilliamG。Kaelin教授、PeterJ。Ratcliffe教授、以及GreggL。Semenza教授
来源:量子位新晋诺奖得主是谁?彼得·约翰·拉特克利夫爵士。因何获奖?为此,生物也演化出了诸多精妙的机制,来控制氧气的平衡。譬如对于深埋于组织深处的细胞来说,红细胞能为它们送上氧气。在缺氧的环境下,HIF-1能够结合并激活许多哺乳动物细胞内的
来源:奇点网北京时间2019年10月7日17点30分,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得主为WilliamG。KaelinJr,PeterJ。Ratcliffe和GreggL。Semenza,获奖理由为“他们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
来源:知识分子撰文|李可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5点30分,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获得者有三位,他们分别是来自哈佛医学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的威廉·凯林(WilliamG。Kaelin,Jr。),牛津大学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
来源:学术经纬今日,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获奖名单,WilliamG。Kaelin教授、PeterJ。Ratcliffe教授、以及GreggL。Semenza教授摘得殊荣。诺贝尔奖的评语指出,这三名科学家发现了对人类以及大多数动
撰文|EdYong翻译|张元一来源|科研圈(ID:keyanquan)仅仅是喝果汁、可乐也会被查出酒驾,这样的说法看似荒谬,但对一些人来说,却是事实。在医学上,这种症状被称作自动酿酒综合征。为什么这些人摄入的糖分,也会被转化成酒精?最近一个
来源:奇点网前段时间小满同学自爆了牙齿爆炸的经历,炸出一堆经历过痛苦补牙经历的读者。难道就没有个办法,让坏掉的牙齿再自己长好?感谢祖国的科学家们让我的白日梦(即将)成真~近期《科学进展》杂志发布了一项来自浙江大学的研究成果。科学家们发明了一
来源:生物探索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是最常见的血液癌症之一,几乎没有治疗选择。现在,冷泉港实验室(CSHL)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针对这种致命疾病的新的有希望的药物靶标。 CSHL研究员和癌症研究人员张凌波说:“目前,只有一小
来源:学术经纬微信公众号今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重量级的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覃文新课题组与荷兰癌症研究所LeilaAkkari课题组、RenéBernards课题组共同领衔的一支团队带来了一种治疗肝
来源:牧夫天文微信公众号一颗每秒旋转707次,速率令人难以置信的中子星,同样会向宇宙发射出强大的伽马射线脉冲。尽管还不清楚确切数值,但它距离地球至少4400光年(稍后详述)。这颗脉冲星是由巨型恒星坍缩成的中子星,致密,旋转快速。脉冲星具有很
新华社成都10月2日电(记者吴晓颖)记者1日从四川农业大学获悉,位于巴中市的一个青峪猪原种场内,4头通过青峪猪体细胞克隆和胚胎移植技术受孕的母猪,近日顺利产下23头健康状况良好的纯种青峪猪仔猪。这是四川首次将非基因编辑体细胞克隆技术运用于地
来源:学术经纬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影响广泛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据估计,全世界范围内有约5000万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且数量正随着人口老龄化而不断增加!照此趋势,到2050年,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总数将达1.5亿,在人力和财力上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新进展 蛋白2019/10/2 11:00:113
加拿大团队的一项研究发现,目前茶饮料市场流行的塑料材质茶包,泡出的茶中有多达上百亿的微塑料颗粒。这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将这些微塑料吸收到体内。目前,微塑料对人类是否有害还鲜有研究。研究者呼吁,开展更彻底的微塑料毒理学研究。(直接
新浪科技讯9月30日消息,一项新研究发现,组成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基础部分很可能来自星际气体云的核心。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超低温真空中进行的模拟发现,核碱基可以在太空中形成。核碱基是在DNA和RNA(核糖核酸)中起配对作用的杂环化
来源:学术经纬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刊登了人类细胞图谱(HumanCellAtlas)的一项新进展。来自英国多家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合作展示了人类第一份肾脏免疫细胞图谱。研究者对来自胚胎和成年个体的近70000个肾脏细胞进行单细胞测序,在此
文章来源:学术经纬你可能也有这样的经历:睡觉时,做了一个特别的梦,梦的剧情栩栩如生,仿佛是真实生活场景一般。可是一睁眼,梦的细节马上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个大概。甚至有时候,我们都会忘记做过这个梦。这究竟是为什么呢?2019年9月20日
来源:学术经纬今日,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报道了一篇值得关注的论文。加州理工学院的一支团队开发出了一套全新的超声成像系统。它能够在活体动物中,让科学家们亲眼看到基因的表达。尽管这项技术目前还较为初步,但可以想象,一旦发展成熟,它将能给多种疾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9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巴基斯坦的SOS儿童村孤儿院,孩子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很艰难,许多孩子失去了父亲,在保守的巴基斯坦社会,这实际上也意味着失去母亲:贫困的寡妇往往难以找到足够的工作来养家糊口,可能不得不放弃孩
非洲猪瘟扩散以来,国内生猪供应量持续下滑,猪肉价格飙升,许多人已经高呼吃不起猪肉。但是,最近发表在《科学》上的研究指出,关于食用肉,还潜伏着一场更大的危机:抗生素滥用和抗生素抵抗现象已经威胁着全球肉类供应市场。如果不严加管控抗生素使用,超级
来源:科技日报 尽管已经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4年,尽管名字近乎家喻户晓,但屠呦呦依然保持着低调,依然顽强“抵抗”着外界的关注,依然还不习惯成为注目的中心。她这辈子就对青蒿素特别执着,始终惦记的,也是青蒿素。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共和国荣誉 “这么重要的荣誉, ...
来源:学术经纬一项数据表明,在所有进入临床试验的抗癌药中,高达97%的药物最终会在临床试验里遭遇滑铁卢。分析下来,其原因无外乎是严重的副作用,或是缺乏实际疗效。如果说有少数一些药物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或许还能理解。但如此高的比例,则让人难以解
癌细胞 抗癌2019/9/25 11:00:2814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9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些医疗机构声称,昂贵的干细胞疗法可以帮助治疗痴呆症、自闭症、多发性硬化症甚至脑瘫患者,而为这种治疗买单的众筹活动也越来越普遍,但是,患者和捐赠者是否被利益和风险误导了呢?杰伊·谢蒂今年8岁
来源:学术经纬近日,《细胞》子刊CellMetabolism报道了一个奇怪的病例:一名27岁的中国男子平时总觉得醉醺醺的,严重时甚至会醉晕过去。但奇怪的是,他并不喝酒。喝可乐都会醉2014年,这名患者来到了首都儿科研究所就诊。《科学》杂志官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9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人们一般不会看到新生婴儿胖乎乎脸颊上挂着泪水,而且婴儿刚出生时也没有汗水,这是为什么呢?婴儿刚出生就会发生一声响亮而清晰的啼哭——这是健康和生命活力的标志,在未来几天或者几周时间里,婴儿的父
来源:科学大院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不超过几个星期就会有挨饿的可能,因此肥胖甚至都不会出现在“雷达屏幕”上。饮食模式自然地与身体活动水平联系在一起,人类的特性—饥饿、味道、消化、吸收和新陈代谢—都是为了保护我们的体重不致增加或减少,但调
文章来源:狂丸科学人是铁打的,床是磁铁打的,每天早上都得经过各种心理疏导,才能靠着强大的意志力让自己脱离被窝顺利起床。起床是每天的第一道考验,在这种时候伸个懒腰往往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它不仅让人感觉自己活过来了,而且还会感觉很爽。这到底是为什
文章来源:科学世界霸王龙,又名君王暴龙或雷克斯暴龙(Tyrannosaurusrex),生存于白垩纪最晚期,是当时最为强悍的陆地捕猎者。得益于大量的电影和小说,霸王龙也算得上是整个恐龙时代里面最具知名度的明星。作为形象最为鲜明的恐龙之一,霸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英国《自然》杂志19日发表的一项医学研究指出,人类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剖宫产婴儿的肠道菌群容易发生改变,且较易受到潜在致病菌的定植。这是同类研究中已知规模最大的项目,证实了人类在生命最初几周内,分娩方式才是 ...
来源:学术经纬今天,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一口气发表了三篇关于癌症的研究,并揭露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很多癌细胞竟然会伪装成神经细胞,并与真正的神经细胞形成一种特殊的突触结构。从这种伪装中,癌细胞可以偷取许多信号分子,反过来促进自己的生长
尽管外界科学家无法确定爆炸和起火的确切位置,但该领域的专家戴维·埃文斯说:“听起来不像是在存放或研究天花病毒的地方附近。”埃文斯是加拿大艾伯塔大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教授,也是世界上研究天花等痘病毒的专家之一。埃文斯对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说,
原标题:荷兰新研究:用“电子鼻”快速“嗅”出肺癌免疫疗法适用者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日前研发出一种快速检测法,利用“电子鼻”分析肺癌患者呼出的化学物质,从而确定该患者是否适用免疫疗法,准确率达85%。 免疫疗法的引入极大改善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 ...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空气污染或危及下一代 孕妇胎盘中发现黑碳颗粒 科技日报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7日发表了一项公共科学最新研究:比利时科学家团队通过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发现,孕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的女性中,其胎盘靠胎儿一侧可发现黑 ...
来源:学术经纬热门电视剧《小欢喜》刚结束不久,很多观众对剧中温柔淡定的刘静印象深刻,也为她身患乳腺癌的遭遇唏嘘不已。尽管只是乳腺癌早期,但仅仅为了确诊,她就两次“遭罪”:因为第一次活检手术的穿刺位置有偏差,医生不得不再次用手术器械刺入她的乳
有报道称,干细胞培育的人造肉成本为现在市场上普通肉类价格的1000倍以上。其他植物肉产品,如“人造肉狮子头”“人造牛肉汉堡”等,其价格折算下来,一斤“肉”高达80—150元。人造奶的成本则是普通牛奶的两倍以上。有公司将人造鸡蛋定价为340克56元,这些都让网友大呼“吃不起”。 ...
来源:中科院之声1985年,躯体失认症患者Sacks这样描述自己的症状:“一个人应该能够分辨自己的身体,分辨哪些为身体所属而哪些不是——但这条腿,这样东西…它不对劲,它不是真实的——我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我觉得它不属于我”。躯体失认症是一种离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一项小型临床试验表明,药物似乎能够反向拨转反映个体生物学年龄的“表观遗传时钟”。加利福尼亚的一项小型临床研究首次表明,反映个体生物学年龄的“表观遗传时钟”或能被反向拨转。在这项为期一年的试验中,9名健康志愿者服用了
来源:学术经纬下面这张图片里的小女孩,叫做艾米莉·怀特海德(EmilyWhitehead)。2010年,5岁的她得上了一种叫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恶性血液癌症,而且在治疗后出现了多次复发。用尽了所有的方法之后,医生们向艾米莉的父母提议,是时
文章来源:Nature自然科研长期以来,遗忘一直被看作是记忆出错。但是现在,研究人员开始意识到,遗忘对于大脑正常运作的重要性。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乃是因为我们的记忆。记忆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帮助我们预测将来会发生的事。一百多年来,研究人
突触 果蝇2019/9/16 10:00:1314
来源:科技日报 一例与“柏林病人”(全世界唯一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相似的案例出现在北京。患者与“柏林病人”同患血液肿瘤兼艾滋病,治疗方案同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同的是,前者通过基因编辑的方法获得CCR5基因突变的造血干细胞,而后者的突变天然拥有。 9月12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
来源:中科院之声癌症:正常细胞的一场“叛变”在我们的身体中,细胞们有一套高度分工的协作系统:生殖细胞(例如卵细胞与精子)负责将遗传物质DNA传递给后代,而体细胞虽然不能将自身的DNA直接传递给后代,但是可以提高同一个个体中生殖细胞遗传的效率
来源:中国科学报 本报讯 日前发表在《人类环境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到2100年,全球96%的人口可能都无法摄取足够的ω-3脂肪酸,而这种天然脂肪酸对大脑发育十分重要。 二十二碳六烯酸(即DHA,ω-3脂肪酸的一种,又称脑黄金)是哺乳动物大脑中含量最丰富的脂肪酸,在诸如 ...
文章来源:生物探索如今工作压力巨大,加班熬夜已然是常态。尤其是对女性来说,一边买着昂贵的护肤品和保健品,一边熬着最深的夜。甚至有人感叹,25岁的年龄,却拖着55岁的身体。如何能让这些“夜之精灵”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至少看上去还年轻?近日,由
癌细胞从乳腺肿瘤中逃逸。图片来源:Brittany C。 Bennett 2019 来源:中国科学报 本报讯 美国科学家日前发现,一种蛋白可使乳腺癌细胞在体内移动时存活下来,并形成新的肿瘤,这一过程称为转移。他们的结论源于实验室实验以及小鼠模型,从而解释了最常见的乳腺癌类 ...
来源:科学大院有生必有死,这似乎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古今中外的我们从未停止对长生不老的憧憬。《西游记》里各路妖魔鬼怪想方设法吃唐僧肉,柯南吃了神秘组织研制的APTX4869以后秒变回小学生,好莱坞巨星布拉德·皮特塑造的本杰明·巴顿,经历
原标题:重大突破!今天,中国农科院发布一条好消息,有关猪瘟疫苗今天,中国农科院发布称,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一株双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已完成了实验室研究,突破了实现疫苗规模化生产的重大技术瓶颈,目前已提出生物安全评价申
来源:科技日报原标题:国内首款人工心脏获批上市e公司讯,10日,重庆市经信委、重庆市药监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重庆造”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EVAHEARTI(简称“永仁心”人工心脏)已于8月26日获国家药监局批复上市。这是我国第一个植入式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中国农科院:非洲猪瘟疫苗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 中国农科院今天(10日)发布,我国非洲猪瘟疫苗研制在今年4月实验室研究工作取得成功后,今年8月,疫苗研发工作又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一株双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已完成了实验室安全评 ...
一个人的生理年龄可能会落后或超过他们的实际年龄。图片来源:Patrick McDermott 来源:中国科学报 本报讯 一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进行的小型临床研究首次表明,逆转人体的表观遗传生物钟是可能的。表观遗传生物钟可用来测量一个人的生理年龄。 在为期1年的时间里,9 ...
目前研究人员相关测试已验证,二甲双胍对预防癌症、心脏病等常见年龄相关疾病的作用,也首次表明人体中用于指示生理年龄的表观遗传时钟可以被逆转。钛媒体编辑丨王糈相信很多人幻想过能够“返老还童”,近日,一项临床研究显示人类年龄可以逆增长。据《Nat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9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月亮似乎会对部分人的情绪造成很大影响,精神病医生戴维·艾弗的一位患者就是这样的例子。这名患者当时35岁,是一名工程师。据艾弗里回忆,“他很喜欢解决问题。”而令他困扰不已的问题是,他的情绪总是
月球 磁场2019/9/10 10:00:1852
为什么随年龄增长,人类更容易发福?脂质周转表示了人体脂肪细胞中脂质的移除和储存率,脂质周转降低易导致肥胖。最新发表在《自然·医学》上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脂质周转会明显下降。在男性调查者中,在脂质周转下降的情况下,如果不缩减饮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