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原来是这么回事,一张图看懂了央视新闻11月26日,来自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由于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被编辑,她们出生后即能抵抗艾滋病。不过,“基因编辑婴儿”一事宣布后引来多方
来源:科技日报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睡眠问题越来越严重,也让神经精神疾病患病率显著增加。有观点认为,“只要活得够长,每个人都会患上老年痴呆”。这些曾经被认为只会困扰少部分人的神经系统疾病,可能成为每个人的“隐忧”。在近日举行的香山科学会议上,多位专家对脑科学热点问题展开了讨 ...
11月27日,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在香港开幕,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峰会有超过5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类基因编辑区权威及相关人士出席,七点半开始已有大量参会人员到场。根据港科院提供的会议议程,今天该论坛将针对人类基因、
新浪财经讯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主席、诺贝尔奖学者戴维·巴尔的摩(DavidBaltimore)对新浪财经称,对于贺建奎周三的演讲内容并不知情,而参会的大部分学者都对新浪财经表示,尽管在新闻报道上看到贺建奎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但他们更希
相关新闻:涉事医院回应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没做过此项目实探南科大办公室:贺建奎很少在这里做实验和美伦理委员会前成员:基因编辑婴儿申请书签名伪造贺建奎谈基因编辑婴儿:为了患者幸福,他愿意受指责南科大声明:基因编辑项目是贺建奎停薪留职期间参与
新京报讯(记者吴靖王文秋)中国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不断发酵。11月26日上午,即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开始的前一天,来自中国深圳的贺建奎教授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
相关新闻:复盘贺建奎的人生轨迹:是谁给了他勇气贺建奎团队回应“基因编辑婴儿”:将于本周三公开数据贺建奎谈基因编辑婴儿:为了患者幸福,他愿意受指责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港股和美医疗暂停交易,涉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澎湃新闻记者徐
相关新闻:涉事医院回应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没做过此项目实探南科大办公室:贺建奎很少在这里做实验和美伦理委员会前成员:基因编辑婴儿申请书签名伪造贺建奎谈基因编辑婴儿:为了患者幸福,他愿意受指责南科大声明:基因编辑项目是贺建奎停薪留职期间参与
相关新闻:涉事医院回应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没做过此项目实探南科大办公室:贺建奎很少在这里做实验和美伦理委员会前成员:基因编辑婴儿申请书签名伪造贺建奎谈基因编辑婴儿:为了患者幸福,他愿意受指责南科大声明:基因编辑项目是贺建奎停薪留职期间参与
相关新闻:涉事医院回应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没做过此项目实探南科大办公室:贺建奎很少在这里做实验和美伦理委员会前成员:基因编辑婴儿申请书签名伪造贺建奎谈基因编辑婴儿:为了患者幸福,他愿意受指责南科大声明:基因编辑项目是贺建奎停薪留职期间参与
相关新闻:涉事医院回应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没做过此项目实探南科大办公室:贺建奎很少在这里做实验和美伦理委员会前成员:基因编辑婴儿申请书签名伪造贺建奎谈基因编辑婴儿:为了患者幸福,他愿意受指责南科大声明:基因编辑项目是贺建奎停薪留职期间参与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11月26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26日在线发表的一项医学研究称,美国和欧洲科学家联合团队鉴定了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有关的遗传变异。这是人类首次发现这一疾病的遗传信号。 此次,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科大学 ...
原标题 首例基因编辑婴儿未经伦理审查记者  赵新培  张小妹  雷嘉来自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昨日宣布,全球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诞生。这一消息立即引发各
原标题:瀚海基因多次获深圳科创委资助为当地重点科技引入对象新京报讯(记者林子)11月26日,媒体报道称,出生于1984年的南方科技大学海归教授贺建奎宣布基因编辑婴儿诞生。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外界关于基因伦理的争议。新京报记者发现,贺建奎名下
相关新闻:涉事医院回应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没做过此项目实探南科大办公室:贺建奎很少在这里做实验和美伦理委员会前成员:基因编辑婴儿申请书签名伪造贺建奎谈基因编辑婴儿:为了患者幸福,他愿意受指责南科大声明:基因编辑项目是贺建奎停薪留职期间参与
来源:界面新闻原标题:复盘贺建奎的人生轨迹:是谁给了他勇气在贺建奎的领英账号上,对于在中国科大的这段本科经历,他没有留下任何的详细描述。但是他在美国求学、工作期间的两位导师都给他的人生轨迹带来了很大影响。因为宣布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双胞胎降
相关新闻:复盘贺建奎的人生轨迹:是谁给了他勇气贺建奎团队回应“基因编辑婴儿”:将于本周三公开数据贺建奎谈基因编辑婴儿:为了患者幸福,他愿意受指责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业内专家谈基因编辑婴儿:所谓科研人员为搏出位的疯狂冒险
相关新闻复盘贺建奎的人生轨迹:是谁给了他勇气贺建奎团队回应“基因编辑婴儿”:将于本周三公开数据贺建奎谈基因编辑婴儿:为了患者幸福,他愿意受指责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人民日报评“基因编辑”:科技发展不能把伦理留在身后“人民
相关新闻:复盘贺建奎的人生轨迹:是谁给了他勇气贺建奎团队回应“基因编辑婴儿”:将于本周三公开数据贺建奎谈基因编辑婴儿:为了患者幸福,他愿意受指责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之父贺建奎
相关新闻:复盘贺建奎的人生轨迹:是谁给了他勇气贺建奎团队回应“基因编辑婴儿”:将于本周三公开数据贺建奎谈基因编辑婴儿:为了患者幸福,他愿意受指责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港股和美医疗暂停交易,此前公司旗下医院卷入首例基因编辑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基因标记技术本身有广泛的研究应用前景,但目前用于人体还有很大的技术风险,其次,事件中选择编辑CCR5基因也非常不科学,很可能造成婴儿其他方面的免疫力下降。本文为寻找中国创客原创记者:唐亚华编辑:赵力基因编辑不是一项新技术,
上个月,斯蒂芬·霍金的遗作《对大问题的简明回答》发售。这部遗作中,霍金预计,人类本世纪就能发现通过改造基因提高智力的技术。但霍金担心,一旦出现基因改造而成的“超人”,“没得到改造的人类”可能无法竞争,逐渐绝迹,或者变得“不重要”,人类会展开
新浪科技讯 11月26日消息,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对此,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发布声明,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伦理委员会设立之日起3个月内向本机 ...
基因编辑婴儿这个“大新闻”,为何引发科学界集体质疑谴责?侠客岛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
马上评|“基因编辑婴儿”何以能绕过审查和监管?澎湃特约评论员于平11月26日,深圳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个消息就像一枚炸弹,震撼了科学界和舆论场。随后,122位科学家发布联合声明,强烈谴
新京报快讯(记者杨砺)11月26日晚间,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组委会针对贺建奎与基因编辑双胞胎相关事件发布声明。组委会在声明中表示,遗传基因编辑临床试验的标准一直是许多研究团体争论和讨论的主题,本次峰会上将探讨人类基因组编辑相关问题。
相关新闻:基因编辑婴儿获临床试验注册号经费来自深圳科创委深圳科创委回应:从未资助贺建奎和医院新京报讯(记者刘怡)今日(26日),“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引发关注。网传截图称,贺建奎负责的涉事项目经费来源为“深圳市科技创新自由探索项目”。
来源:科技日报本报记者 刘园园 李丽云基因编辑再次成为舆论风暴的中心,26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对媒体宣称:一对基因经过修改的双胞胎已于11月诞生,基因编辑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多位生命科学领域专家
相关新闻:基因编辑婴儿获临床试验注册号经费来自深圳科创委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深圳11月26日电 (记者刘传书)26日,贺建奎副教授宣称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随后有报道称,该项研究经费物资来自深圳科创委。当日深夜,深圳科
来源:科技日报科学精神论场高 博基因编辑婴儿的出生震惊了科学界。122位科学家联名谴责,称“此项技术早就可以做”,不做的原因是巨大的风险和伦理问题。出于慎重,学界公约规定,只用即将销毁的人类胚胎做短期试验。而贺建奎副教授的研究,就
基因编辑婴儿:法律明确禁止,各国共识“不得用于妊娠”澎湃新闻见习记者徐路易2015年4月,世界上第一例对人类胚胎基因的编辑修改由中国科学家完成。中山大学教授黄军就发表论文,宣布利用CRISPR-Cas9技术试图修改人类胚胎中的一个致病基因。
当天空崩塌了一角,女娲要花整整四年才能炼石补天;当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接踵而至的灾祸便降临人间,无可挽回。11月26日,人民网等媒体报道,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女婴已于本月在中国健康诞生。特殊的是,他们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
法律能禁止人类编辑基因,但人性无法抵挡诱惑。——霍金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昨日,有消息传出,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据称,因基因经过修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这对双胞胎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网友们从“厉害了
舆论漩涡中的“基因编辑婴儿实验”来源:重案组37号11月26日,一则“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消息引发争议。消息称,上述成果由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带领团队完成,项目由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通过伦理审查。因该研究项目
新浪科技讯11月26日消息,据人民网报道,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
新浪科技讯11月26日消息,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此消息瞬间引爆网络,对此,南方科技大学回应称,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
作者:罗志华(医生)深圳市11月26日即将开始推出摇号接种九价宫颈癌(HPV)疫苗,一针难求。但值得关注的是,有黄牛在电商平台高价销售九价HPV疫苗接种名额,在某电商平台,三针套餐总价6600元,并声称接种地点为公立社区医院,售价却比疾控中
来源:界面贺建奎是谁?“他就是马斯克啊”,一位曾与其共事过的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评价,“如果用三个词那就是:聪明、疯狂、天才,太适合他了”,上述人士补充到。在他宣布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诞生之前,普通大众对于这个名字是相当陌生的
原标题:双胞胎仅成功一例,医院拒认……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的背后藏着多少谜?来源:IT时报作者:挨踢妹一边是鲜花与掌声;一边是谩骂与质疑。11月26日,媒体报道,来自中国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的贺建奎团队,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日
原标题:深圳和美否认免疫艾滋病婴儿在该院出生:医院和贺建奎没关系澎湃新闻记者赵孟刘楚11月26日,人民网一篇标题为《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消息引发热议。该报道称,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
来源:造就微信公众号作者:罗永伦丹麦奥胡斯大学生物医学系,基因组编辑和再生医学副教授大家下午好,我叫罗永伦,现在是丹麦奥胡斯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系的副教授,我的工作主要是利用干细胞,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猪,以及基因编辑这项比较热门的技术,来进行
来源:深圳大件事南都讯记者李榕 根据人民网的报道,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公众号(ID:kepubolan) 大中午的,大脑就被世界首例人类基因编辑婴儿的新闻轰炸了,来发表一下看法。 科技是一个双面剑,既会给人类带来潜在的收益,也会有潜在的风险,这个风险就来源于未知。在这里我们只谈谈技术,伦理尚且不说。 就目前而言,人类并没 ...
国际社会对基因编辑婴儿从一开始就亮出明确的红灯警示现在却有人准备开绿灯这个转折过程的时间之短令人吃惊作者:张田勘世界艾滋病日前夕,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记者:卢杉)综合自公开信息、新浪微博、第一财经日报、科技日报等11月26日,据人民网消息,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
新浪科技讯11月26日消息,据人民网报道,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
来源:DeepTech深科技当中国科学家2015年首次在实验室编辑人类胚胎基因时,引发了全球科学家的强烈抗议和恳求。至少当时这些被改造的生命并没有真正出生。但是现在,这似乎已经发生了。据人民网11月26日报道,来自中国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的贺建
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
来源:科研圈(ID:keyanquan)对于公众来说,拥有诺奖得主这个名号的科学家似乎都是稳重严谨、成长于世界级名校的精英学者。不过2018年新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詹姆斯·艾利森(JamesAllison)似乎和这个人设有些不符:他头
来源:学术经纬近日,发表于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的一项研究表明,疼痛调节因子BH4可以调控T细胞的活动水平,为自身免疫疾病和癌症的治疗产生深远影响。有趣的是,研究团队历时多年发现的这条“免疫温控器”调节通路,却得益于一款曾经失败的镇痛药。故事
来源:奇点网不得不说活得长就是好,活得久了什么都能见到,大脑这个人体最复杂的器官一次又一次刷新我们的认知,谁能想到呢,神经元竟然比其他体细胞都“技高一筹”,竟然还会只有免疫细胞才会的基因重组!本周《自然》杂志刊登了一篇来自SanfordBu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撰文/船舷多数情况下,我们对气味的认识尚停留在“香”与“臭”、“好闻”或“难闻”的表象上。可是,你有想过吗?到底是这些气味刺激了我们的嗅觉呢?还是嗅觉自己找到了这些气味?说到这儿,或许你会联想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永恒命
来源: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撰文丨杨心舟早在2008年,科学界就利用干细胞在培养皿里养出了“迷你大脑”,神经科学家称其为研究大脑最完美的方法。如今有科学家从其中检测到了脑电波信号,波图形同早产胎儿大脑。或许这将成为揭示
来源:奇点网微信公众号昨天,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的关于甘露糖可以抗癌的研究引起了大家的热议[1]。考虑到甘露糖是一种很常见的物质,而且很多水果,比如蔓越莓等,都含有甘露糖,让很多人都跃跃欲试。奇点糕想说的是,首先,这确实是一个很重大的
来源:学术经纬在最新上线的一批《自然》论文里,重磅研究层出不穷。昨天,我们报道了口服甘露糖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在今天的故事里,学术经纬将给大家介绍一项关于阿兹海默病的突破性发现。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堪
来源于干细胞的神经元 图片来源:Silvia Riccardi/SPL 来源:中国科学报 本报讯 日本神经外科医生首次将“重新编程”的干细胞植入一名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大脑。 京都大学日前宣布,该校研究人员已经开展了利用诱导多能干(iPS)细胞治疗帕金森氏症的临床试验,向一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你或许不会认为冰淇淋是一种痛觉诱发物质,但是过快地享用最初几勺冰淇淋时可能会在前额突然产生一种刺痛,这种痛觉被称为“大脑冻结(brainfreeze)”。塔夫茨医学中心神经学家和头痛专家斯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人脑有两套内部“时钟”,能够预测近在须臾、毫秒之内的未来。其中一套“时钟”需依赖于我们的过往经历,另一套则依赖于节奏。但我们要想在世间从容游走,这两套
成排线状鞭毛导致新生物拥有“毛茸茸”的外观图片来源:趣味科学网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刘霞)真核生物通常分为植物、动物、真菌和被称为原生生物的微小多细胞生物4个界,涵盖了地球上找到的几乎所有真核生物。但加拿大新斯科舍省达尔豪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1日消息,距国外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发现,抗生素耐药性已经传播到了南极的企鹅体内,不过还需要更多证据才能证明人类应对此负责。在一项针对携带抗生素耐药性基因的鸟类开展的研究中,科学家对比了两群生活在不同地点的企鹅的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