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新浪科技《科学大家》撰文|朱英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如果有一块香喷喷的奶酪摆在面前,任哪只小老鼠,都会兴致冲冲地奔向美味。但如果奶酪旁冒出一只面露凶相的猫呢,老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食物和生命,哪个更重要?以往,人们认为这
来源: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在中国,南方人与北方人在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例如,一个典型的差别是:北方人爱吃肉,而南方人偏爱蔬菜。究竟是什么机制导致了这样的差异?一项涵盖了14万中国人的基因组学大数据研究
华大基因、阿斯利康、药明康德、上海华山医院等6家公司或机构因违反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定遭科技部处罚。部分处罚决定是在2015年和2016年作出。2018年10月25日上午,科技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证实,
来源:科研圈下一代基因测序等新的生物医学技术正在制造海量的数据,改变这个科学领域。这一趋势带来了过去无法想象的突破,也让研究人员不得不奋起直追,好赶上先进技术的步伐。安妮·柯克兰(AnneCorcoran)说:“这让我感觉自己老了。”她是位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你一定很难忘记刚从旋转木马上下来的感觉。你会很小心地保持平衡,试图不让自己撞到地上;当你抬起头时,会感觉一阵天旋地转。你已经停止了运动,但这种眩晕的感觉还持续着。为什么呢?无论你是用什么方
来源: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回首2000年,疟疾每年导致大约一百万人的死亡,很多治疗疟疾的药物因为抗药性的出现无法继续发挥作用,导致非洲国家疟疾造成的死亡数量急剧上升。如今,疟疾在控制上已经有了一道曙光,多亏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制定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毒液的危险性都已记录在册,但或许人们不知道一些致命动物毒素可以挽救性命。毒理学家佐尔坦·塔卡克斯(ZoltanTakacs)博士说:“毒素是地球上唯一被进化明确选择瞬间杀死生命的分子。”2
来源:学术经纬自古以来,长生不老是许多人的梦想。但在自然规律面前,没有人能够逃脱死亡的命运。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重,近年来,“抗衰老”成为了医药行业的一大热点——科学家们不再追求“永生”,而是退而寻找让人“老而不衰”的方法。在理想的情
来源:科学大院云南白药,总市值730亿的上市公司,带着“中华瑰宝”的光环,因一款号称能止血并减轻牙龈问题的牙膏(和甩开同类产品几块砖的价格),蜚声江湖。氨甲环酸,一种人工合成的赖氨酸衍生物,带着“高效止血”的技能,作为一款抗纤维蛋白溶解剂(
来源: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由于后天行为不会改变DNA序列,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科学界普遍认为后天行为对个体造成的影响不会遗传给后代。然而近些年来的一些研究不断揭示出不健康的习惯,例如不良饮食不仅给自己带来疾病,连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一项研究报告警告称,到2050年时,超级病菌致死人数将超过癌症和糖尿病的总和,除非有办法解决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该报告称,尽管医生在努力减少抗生素处方使用率,但专家警告称,如果普通药物
来源:中科院之声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男性健康危害严重。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10万的新增前列腺癌患者,有超过25万人因前列腺癌而死亡。与此同时,虽然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低于西方国家,但由于生活
来源:奇点网微信公众号我们对菊粉、果胶和低聚果糖等膳食纤维的认知可能要被颠覆了。就在昨天,美国托莱多大学MatamVijay-Kumar博士领导的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细胞》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的研究[1]。他们发现,给那些肠道微生物失衡的生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2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朝打造世上首只仿生眼又迈进了一步。一旦研制成功,成百上千万的盲人将有机会重见光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一支研究人员团队近日打造了世上首只能够察觉光线变化、帮助患者恢复视力的三维人造“眼
来源:奇点网微信公众号对于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了。据统计,在2012年,美国乳腺癌造成的死亡,相比根据以往数据的估计值,减少了49%,而其中乳腺癌筛查的贡献超过了三分之一[1]。筛查技术哪家强?长期以来,乳房X线摄影,也
乳腺癌 X线2018/10/21 10:01:089
来源:中国科学报多年前的一场学术会议上,两位心脏病理学领域的“大牛”掐了起来。美国华盛顿大学的CharlesMurry教授站在讲台上,只讲了一页与自己工作有关的PPT后,就话锋一转,说:“我们验证了PieroAnversa的研究,发现他的数
来源: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我们最近用一种新技术来回答成体心脏中是否存在干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在处于体内稳态和遭受损伤后,成体小鼠中的非心肌细胞不会形成心肌细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斌在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PhilipBall带领我们重温这本提炼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关键概念的著作。《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观》埃尔温·薛定谔(ErwinSchrödinger)剑桥大学出版社(1944)诺贝尔奖得主、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
来源:知社学术圈美东时间10月18日,北京时间10月19日,最新一期出版的Science杂志背靠背发表颜宁组两篇研究长文(ResearchArticle),解析电控钠离子通道精细结构。值得一提的是,这期Science仅发表三篇研究长文,而颜
来源:奇点网好莱坞著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在进行BRCA1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后,发现患乳腺癌的概率为87%,患卵巢癌的概率为50%。于是在医生的建议下,先后进行了乳腺、卵巢和输卵管切除手术,使得患癌风险将降到5%以下[1]!然而,绝大部分女性
来源:学术经纬这些年来,膳食纤维这一概念被炒得火热。人们相信在日常的饮食中添加膳食纤维,能让人活得更健康,而这也是许多商家宣传产品时的切入点。但在今日,一项引人关注的研究则表明膳食纤维不能乱吃。在小鼠模型中,某些膳食纤维的摄入,竟然会引起肝
来源: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对于很多患者,器官移植是提高生活质量,甚至是延续生命的救命稻草。但在某些情况下,器官移植却成为另一场梦魇的开端。在《美国移植学杂志》上,欧洲的研究人员报告了一个罕见的病例,4名患者在移植了来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前不久,酒精究竟会对记忆和大脑造成怎样的影响?饮酒虽然会使记忆变得迟钝许多,但无论喝得有多醉,创伤经历都会在心头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酒精会影响大脑的各方各面,记忆也不例外。“这是一种系统性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你一生中记住的面孔可能比你想象的多得多。如果算上你的近亲、远亲、同学、朋友、同事、以及通过电影、电视和网络认识的名人,你可能轻轻松松就能列出几百张自己能记住的面孔。然而,你大脑中实际储存的
来源:学术经纬今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在线刊登了一篇对于血液癌症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的文章。一支来自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联合团队发现,通常在单核和巨噬等细胞表面表达的蛋白LILRB4及
来源:奇点网传说中哲学上有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从科学上来说呢,我们每个人都来自一个小小的受精卵。不过一个受精卵是怎么发育成一个人的呢?追踪胚胎发育,在果蝇[1]和斑马鱼[2]中已经实现了,不过到了哺乳动物小鼠,困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许多人也许都幻想过回到过去看看,哪怕只有一小会儿也好。虽然目前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做到这一点,但研究人员发明的两种幻觉实验的确能让你产生“时间倒流”的错觉。这两种错觉实验都用到了闪光和蜂鸣音。
来源:科技日报“国家鼓励创新,创新药更需要政策的扶持。”10月16日,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众所周知,新药研发有“两高一长”之说: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一款新药从开始研发到获批上市,需要经过10到15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过时的基因组测序仪不一定非得淘汰不用,研究人员可以稍加改造,让它们在下一代生物化学研究中发挥余热。在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地下储藏室里,十几台DNA测序仪被拆解开来,价值数十万美元的摄像头、激光器以及光学和流体控制器散落
孤雄生殖小鼠首次降临人世。王乐韵摄 来源:中国科学报 距离下一个光棍节还有一个月,两只公老鼠喜获结晶的消息就在朋友圈里炸了锅。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李伟课题组、周琪课题组和胡宝洋课题组联合在《细胞—干细胞》上发表论文,宣布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的孤雄生殖。由两只雄性小鼠基因结合产 ...
来源: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靶点就如组成金字塔的一块特定的石头,它就在那儿,但要准确找到,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10月14日, 南京传奇生物科技公司首席科学官范晓虎博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从发现PD-1分子到相
来源: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谈到脂肪,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不健康、疾病。然而,适量的脂肪也是人体健康的保证。位于腹部的脂肪对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适量的脂肪能协助机体抵抗病原体。但在过量的情况下,这些脂肪却会加重
来源:谷歌病理学家利用显微镜对患者的肿瘤进行微观检查,是一直以来人们对癌症诊断的黄金标准,这一方法对癌症的预测和治疗决策也有着深远影响。针对从原发部位扩散转移到附近淋巴结的癌症的检测,是病理检查过程中至关重要,但也举步维艰的一环。大多数癌症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100年前,全球三分之一人口(大约5亿人)感染了“西班牙流感”,1918年流感灾难中导致5000多万人死亡。从那之后,科学家一直对潜在爆发的另一种超级致命流感病毒保持着高度警惕性。现今,全
来源:科技日报改革开放40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长了410倍。但其中,国产创新药却步履维艰。究竟什么掣肘了国产创新药的研发?是基础研究“造血”能力不足,还是科技成果转化“肌无力”,抑或审批制度存在“梗阻”?科技日报今起推出国产创新药系列报
作者:晏国文童海华来源:中国经营网舆论,看似无形却极其有力,犹如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因铺天盖地、无所不在的广告而被国民所熟知的鸿茅药酒正在吞下舆论的“苦果”。鸿茅药酒总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如果没有2018年4月的鸿茅药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现提出一项重要计划,将建造一艘“诺亚方舟”,旨在保存人类内关键的微生物,避免人体微生物种群多样性逐渐消失。这一想法借鉴了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全球种子库的成功做法,在这个种子库中保存了1
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10月13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此前引发关注的江苏南通过期疫苗事件有了一个初步说法。据披露,10月11日下午,有家长反映在江苏省南通市新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了过期4个多月的A群流脑多糖疫苗。10月12日上午,南通经开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通报称,当地药监、公 ...
来源:科技日报南方人免疫力更强,后代身高或可通过基因测算?10月10日,华大在深圳国家基因库正式对外发布一项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中国人基因组学大数据研究成果。这是由中国科学家主导,历时两年,对14余万中国人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后
来源:科学大院我们所在的这颗蓝色星球上,每个角落里似乎都有生命的存在。无论在进化树上处于哪个位置,维持种族的繁衍是所有生命体都要必须面对的头等大事。最简单的生命体——病毒,需要借助宿主细胞进行扩增和繁殖;细菌和部分植物采用孢子繁殖,这是一种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近期有新闻报道说,有位产妇同一天生下两个孩子,可是却不是双胞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你听说过“重孕”吗?孕妇们在怀孕的时候会定期前往医院进行产检。在孕检过程中,有的时候会遇到这种情况:在最初检查时发现子宫内只有一个胎儿,而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为了有效对抗癌症,科研及其之外领域的研究者必须通力合作。DanielStover曾在哈佛医学院的一个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做博士后,但是在研究一种乳腺癌的时候碰到了一个问题。他想搞明白肿瘤的不同部位的基因差异是否是导致癌
来源:学术经纬今日,诸多科技媒体被一条突破性进展刷屏——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李伟课题组、周琪课题组、以及胡宝洋课题组联合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利用干细胞技术与基因编辑技术,我们能造出双亲都是同一性别的小鼠!也就是说,这些小鼠要么有两名母
来源:中科院之声著名心理学家杰克·霍吉曾说:“性格决定命运”。人类的气质个性,作为一种基本的内在特质,是由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在内的多维属性组成的一种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它影响着人们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表现,如工作积极性、社交关系、社会
原标题:你能记住几个人?研究称人类平均可识别5000张面孔中新网10月10日电据外媒10日报道,一份最新研究表明,从家人、朋友到地铁里的陌生人,或是新闻中的公众人物,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识别的面孔数量可能比你想象的要更加惊人——5000张。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北京时间10月4日,华大基因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中国人基因组学大数据研究成果。这是由中国科学家主导,历时两年,对14余万中国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数据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昨天(10日)下午,这
来源:奇点网肿瘤的治疗近年来进步很大,从手术、放化疗,到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患者存活率是越来越高。这也让肿瘤的复发的问题更重要了,像乳腺癌,就有62%的死亡是发生在手术后5年之后的[1]。毕竟以前,原发的肿瘤就能要了病人的命,轮不到复发上场
来源:学术经纬对于精准医学来说,今天可谓是具有历史性的一天:英国在今日正式公布了“生物银行”(UKBiobank)的数据,并通过一项万人研究,向我们揭示了生物大数据对于精准医学的极高价值。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也登上了最新一期《自然》杂志的封
人脑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指挥中心。它负责接收各感官发来的信号,以及向肌肉输出信息。人脑的基本机构与其它哺乳动物相差无几,但占身体的比例远超其它动物大脑。关于人脑的几个事实人脑与身体的相对体积是所有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人脑重量约1.5千克。男性脑容
来源:科技日报 恶性肿瘤PD-1/PD-L1抗体免疫治疗方法刚刚斩获今年的诺贝尔奖,不过抗体免疫治疗在部分肿瘤患者治疗中却无效,现在其中一个原因被找到。9日,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肿瘤研究所获悉,该所主任朱波教授团队通过一系列临床研究,在肿瘤患者血液中发现了一类“跑偏了 ...
出品|新浪科技《科学大家》撰文|佟红艳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微医特邀专家近期一则“阿里员工租住自如新装修好的出租房得了急性白血病离世”的新闻,刷遍了朋友圈,又一次将甲醛这个有机化学气体中的“一线明星”推到风口浪尖,也
来源:中国科学报微信公众号这次诺奖出来,会不会再有人标榜着所谓的“诺奖技术”去害人呢?十一长假第一天,诺贝尔奖就如期而至了。在这个秋高气爽、吃喝玩乐的美好时节,小编真的很想吟诗作赋——“白发三千丈,又要发诺奖”“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颁诺
来源:科技日报记者张佳星10月1日,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PAllison)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TasukuHonjo)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CTLA-4和PD-1是防“自残”
来源:徐鑫科学网博客作者徐鑫,系UniversityofLouisville研究人员公元1992年,潜流涌动的年头,猛人PD-1,被一个叫Honjo的日本人轻轻唤起。1992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头,但PD-1出生时,天上没有任何异兆。PD-1
诺奖 抑制剂2018/10/9 14:00:151
中新网10月2日电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发现进入体内的细菌及病毒等异物并进行攻击。那么,能否利用它来消灭碍事的癌细胞呢?这一思路早在19世纪末就已出现,但在此后的研究中,人类却始终未能克服癌症。京都大学特别教授本庶佑的发现扭转了
来源:科学网作者:曹雪涛诺奖启示:关注基础科学的支撑与引领作用美日免疫学家获2018年度生理学或医学诺奖及其启示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学系教授詹姆斯·艾莉森(JamesP.Allison)与日本京都大学免疫学系教授本庶佑(Tas
相关文章2018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三位科学家因进化控制获奖2018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美法加三位科学家共同分享通往更加极端的光学之路:“用光制造的工具”获诺奖2018诺贝尔奖专题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进化的力量在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如果你观察一个疲惫困倦的婴儿,你会看到重力牵引他的眼睑下垂,同样的,昆虫也有它们独特的睡眠特征,处于睡眠状态的蜜蜂会将触角下垂。这种可爱昆虫睡觉的迹象可能看起来很平常,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科学家
来源:“DeepTech深科技”公众号互联网越来越发达,信息技术越来越普遍,外卖小哥越来越“勤快”,人类中开始出现肥宅一族,他们不但对各式各样的宅文化上瘾,同时也难以拒绝各种美食、欢乐水的诱惑。我们都知道,运动之所以能够让运动的人“上瘾”,
新华社华盛顿10月4日电(记者周舟)中国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4日说,他们完成了迄今最大规模的中国人基因组测序和分析,有助于揭示基因与生育的联系以及了解中国人口基因结构。这项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细胞》杂志上的研究显示,深圳华大基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