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8月11日消息,8月10-12日,世界科技创新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包括KipThorne、ThomasJ.Sargent、MichaelLevitt、朱棣文在内的20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中科院院士曹春晓、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新浪科技讯8月10日晚间消息,2018年8月10—12日,以“共享全球智慧,引领未来科技”为主题的世界科技创新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May-Britt Moser教授在主题对话“生命与宇宙”中
来源:奇点网有句玩笑话说,想攻克癌症的研究者,哪个没杀过天文数字级别的癌细胞。这些以别样方式“活”在实验室里的癌细胞们,作为科研的第一手材料,为癌症生物学和转化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科学家们早就认识到,癌细胞系是不能够完全模拟人体内的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8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发达国家中最令人恐惧的两大疾病是痴呆症和癌症,二者都与睡眠不足有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睡眠不足还是决定你是否会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关键生活因素。睡眠质量——特别是深度睡眠,又称非快速动眼睡
来源:学术经纬今日,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刊登了来自颜宁教授课题组的一篇论文。而在在线发表的论文中,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来自施一公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在今天的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各位读者介绍这两项结构生物学的最新进展。颜宁课题组:Stru
来源:奇点网有句玩笑话说,想攻克癌症的研究者,哪个没杀过天文数字级别的癌细胞。这些以别样方式“活”在实验室里的癌细胞们,作为科研的第一手材料,为癌症生物学和转化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科学家们早就认识到,癌细胞系是不能够完全模拟人体内的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8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弓形虫(学名:Toxoplasmagondii)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这种藏身于猫屎中的可怕寄生虫感染了全世界大约20亿人,不过更出名的是,它能让老鼠不再怕猫。研究人员已经发现,有证据表明人类
来源: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威廉·弗兰奇·安德森(WilliamFrenchAnderson),这位现年81岁的医学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院,年轻时做过DNA双螺旋发现者弗兰西斯·克里克的学生,曾被称为“基因治疗之父”
来源:SME科技故事“睡前靠刷手机入眠”、“上厕所不忘刷资讯”等成了我们现代生活的常态。然而,当你看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你的眼睛却在进行超负荷作业。久而久之,当眼睛不堪重负时,你可能会患上一种“干眼症”。所谓干眼症,是由于眼泪的减少或是泪腺功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经过海量安全数据训练的机器学习软件可以提高自动化毒性评估的准确性。据相关研究人员报道,在某些情况下,机器学习软件在经过海量化学品安全性数据训练后,其预测毒性的准确性堪比(甚至高于)昂贵的动物试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来源: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喜欢观看体育比赛,尤其是网球比赛的小伙伴一定知道,很多运动员在休息时,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香蕉,咬上几大口,再细细咀嚼。为什么他们如此钟爱香蕉呢?原来,在常见水果中,香蕉的含糖量极高,转化为能量的速度也非常
来源:SME科技故事不管承认与否,几乎每个人都有延年益寿、永葆青春的诉求。市面上许多食品正是打着这样的噱头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其中,一种叫白藜芦醇的物质就成为了人们争相追捧的对象。无论是普通的酒类产品,还是保健产品,甚至是奶茶、果汁都纷纷拿
来源:科学大院酿酒酵母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日常做啤酒做面包都离不开它,它本来有16条染色体,可你见过只有单条染色体的酿酒酵母吗?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覃重军研究员研究组成功构建了“单条染色体的酿酒酵母”,相关论
来源: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最近,反性骚扰成为整个社会的重大潮流和话语空间的主要议题,时不时有关长江学者、博导再加上公益大佬们的曝光,让遭受高价药品、疫苗和芯片被禁等不爽事件的人们有更多机会发发牢骚,“中国学术(公益)界,真烂!”实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8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澳大利亚墨尔本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型抗癌药物,它能够诱导癌细胞进入永久睡眠状态,而不像传统癌症疗法那样产生有害副作用。这项研究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研究人员揭示第一类抗癌药物的疗效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8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美国接近1500名患者等待肺器官移植。但是捐献者提供肺器官数量不够,同时通过抑制受体免疫系统,使患者身体不排斥新器官是十分危险的。实验室培育的肺器官将为急需肺器官移植患者带来希望,这些人工
来源:学术经纬市面上的玉米常见有五颜六色的玉米粒,这是天然玉米的自然现象。导致玉米粒出现不同颜色的是一种“跳跃基因”,名叫“转座子(transposon)”,它们是一类能够在基因组中进行“跳跃”移动的DNA序列,在生物中很常见,除了玉米粒之
来源:生物探索微信公众号癌细胞很狡猾,善于伪装且分裂、转移能力强。科学家们一直试图针对性地“揪住它们”。近日,科学家们研发出一款新型抗癌药物——可以让癌细胞“永久休眠”。这一作用可以阻止癌症的恶化、复发,且不会像传统的放化疗那样产生难熬的副
来源:中科院古脊椎所 众所周知,古人类化石稀少珍贵,而古人类的幼年化石标本更是“比稀少还多一分稀少,比珍贵还多一分珍贵”,是探秘现代人独特的生长模式及生活史特征起源问题的关键证据。 我国学者发现直立人儿童化石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赵凌霞研究员等与洛阳市文物考古 ...
来源:奇点网乳腺癌,无情地摧毁着女性的健康和美丽。在美国,每8名妇女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中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近些年来,乳腺癌发病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1]。最近,发表在《国际
来源: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目前脱发问题正困扰着全世界的人群,并且逐渐向低龄人群蔓延。科学界一直试图找出脱发背后的元凶,主要锁定在基因和免疫方向。但日前一项研究指出,高脂类饮食会显著造成皮肤炎症以及毛发脱落,并且抑制糖
来源:奇点网上个月,一部名叫《工作细胞》的动画传遍朋友圈。里面一群群呆萌的血小板俘获了无数人的心,让不少人迷上了自己的血小板。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因疾病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数量偏低,都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和《工作细胞》里展现的不同的是,
来源:SME科技故事“睡前靠刷手机入眠”、“上厕所不忘刷资讯”等成了我们现代生活的常态。然而,当你看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你的眼睛却在进行超负荷作业。久而久之,当眼睛不堪重负时,你可能会患上一种“干眼症”。所谓干眼症,是由于眼泪的减少或是泪腺功
来源:科技日报 肺癌是所有肿瘤病症中致死率最高的恶魔。日前,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传来了好消息,该所肿瘤干细胞生物学学科组已成功揭示癌基因维持肺癌的发生机制。该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治疗诊断学》。 据介绍,HUWE1基因是一种泛素化连接酶,它可通过调节底物的稳定性,控制着 ...
农业农村部8月3日发布非洲猪瘟Ⅱ级疫情预警,确认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发生一起生猪非洲猪瘟疫情,这是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8月1日,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某养殖户的生猪发生疑似非洲猪瘟疫情,存栏383头,发病47头,死亡47头。农业农村部接
来源:科研圈大脑喜欢给自己没事儿找事儿,如果旧的威胁消除,它会开始创造新的威胁。在生活中,无论人们如何努力去解决问题,许多问题仍然固执地存在,这是为什么?事实上,人类大脑在处理信息的方式上存在一个怪癖——有时当某些事物变得罕见时,我们会比此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备受关注的“无创DNA漏检”事件,日前得到官方回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在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函时强调,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目前仍存在假阴性和检测失败病例,其仅为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的一个环节,要与上游
来源: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真核生物的基因组拥有着一定数量的染色体,融合染色体的生命体是否能存活,还属于未知。目前世界上染色体融合技术还不成熟,融合染色体至一条更是未有先例。日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
亲爱的读者朋友:大家好!我是胆固醇,相信大家对我并不陌生,这些年来大家喜欢叫我“健康杀手”,谈到我都避而远之,其实我真的挺委屈,我和蛋白质,维生素一样,都是身体不可或缺的物质,今天我决定通过这份自述信让大家走近我,真正了解我。先来认识认识我
人类能否创造生命?“上帝”的特权能否交由人类自己掌控?北京时间8月2日凌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同时在线发表了2篇将酵母染色体融合的成果。其中一篇来自酵母染色体人工合成领域“老将”、美国科学院院士、纽约大学医学院教授杰夫
来源:科技日报 英国《自然》杂志1日在线发表了两项遗传学重磅研究:中美两国科学家已经创造出仅有1条或2条染色体而非传统16条染色体的新型酵母菌株,融合酵母全部染色体未显著损害细胞适应性。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分散在多条染色体,染色体数量因物种而异。譬如,人类拥有23对染色体,但我 ...
来源:中国科学报大脑是身体的指挥中心,支配着人类的生命活动。但其实,人体里还存在着一个“第二大脑”,那就是肠道。肠道可不仅仅是一个精巧的消化系统,已有的科学研究表明,神经细胞与肠道之间可以相互作用,但它们之间具体如何相互作用,信号如何从一个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今天要说的,是继刷屏之后继续霸屏数十天,仍然处于舆论风口浪尖之上——长春长生假疫苗事件。7月29日,长春新区公安分局以涉嫌生产、销售劣药罪,对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某芳等18名犯罪嫌疑人向检察机关提请批准逮捕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8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很多人的“主观年龄”都和实际年龄存在偏差。想象一下,假如你没有出生证明,你的年龄全靠自己的感觉,那么你认为自己现在有多少岁呢?就像身高或鞋码一样,你在世上度过的时间长短是一个既定事实。但日常经
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不少中年人备受脱发问题困扰。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试验性新药可治疗脱发,未来还有助于治疗牛皮癣等皮肤病以及糖尿病或整形手术导致的伤口等皮肤损伤。通过一系列小鼠实验,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名为“D-
新华社华盛顿7月31日电(记者周舟)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生物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来自父亲的基因不仅遗传给后代,还会间接影响母亲在孕期和产后的情绪和行为方式,让后代得到更多母爱和照顾行为。英国卡迪夫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小鼠妈
来源:科技日报 国家药监局新闻发言人就公众关注的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武汉生物)百白破疫苗介绍有关情况。该发言人称,武汉生物该批次疫苗效价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分装设备短时间故障,导致待分装产品混悬液不均匀,属于偶发。 2017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食品 ...
新华社华盛顿7月30日电(记者周舟)中国和美国研究人员联手研发出一种纳米颗粒流感疫苗,在小鼠实验中能够有效抵御甲型流感病毒。这种疫苗为研发通用流感疫苗等药物开启新的思路。近期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研究显示,这种颗粒由双层多肽组成,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8月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神经影像学家迪恩·伯奈特(DEANBURNETT)和钱伯斯教授在他办公室附近一家舒适的加的夫酒吧会面,并约定在那里享用午餐。当伯奈特进入酒吧时,已看到钱伯斯坐在房间后面,钱伯斯向伯奈特挥手示意
出品|新浪科技《科学大家》撰文|梁慧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微医“健康号”特邀专家导读:近日,长春长生制药的问题疫苗事件引发了全网关注,把疫苗的安全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让不少网友直呼“突破底线”,同时更是让全国家长陷入了恐慌
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7月31日,国家药监局新闻发言人就公众关注的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武汉生物)百白破疫苗介绍有关情况。1.武汉生物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合格是如何发现的,究竟是什么问题?答:2017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
来源:科研圈今天要讲的是一个关于一生致力于研究有机汞,但最后被它夺去了智力乃至生命的著名女科学家的故事,她的悲剧案例让我们对有机汞的毒性有了一手的知识。1997年1月的一天,48岁的女化学家卡伦·韦特豪恩(KarenWetterhahn)因
来源:科学大院你的基因是从哪里来?显而易见的答案是——来自你的父母。他们的卵子和精子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遗传物质组合,最终成为了你。然而,新的研究为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泼了一盆冷水:原来人类身上发现的大量基因物质,实际上是在过去某个时候,
来源:中科院之声夏天炎热高温,相信大家都已经纷纷开启“空调+冷饮”模式了吧。但是,如果长时间吹空调、过度饮用冷饮,那肠胃可就受不了了。加上夏天高温,食物特别容易变质,如果吃了这些变质的食物,肠胃病肯定会随之而来。得了肠胃病,只能上医院了,而
在全球排名前十的制药企业中,吉利德科学公司(GileadSciencesInc,下称“吉利德”)是一家非常“独特”的存在。不同于绝大多数拥有百年历史的传统药企巨头,吉利德不到而立之年便已跻身全球十大药企俱乐部。31年上市28个产品,吉利德在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7月3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古人区分人类与其它动物的原则十分简单:人类会直立行走。在做出这种评断的古人中,最著名的当属柏拉图。据说他将人类描述为“双足行走、没有羽毛的生物”。用“没有羽毛”来描述人类,对现代人而言似乎有
来源:中国科学报编者按DNA上核苷酸序列承载了生命的遗传信息,遗传物质能够遵循孟德尔遗传法则代代相传。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随着时间推移,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即使从上一代那里复制
来源:生物探索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LouiseBrown)在英国出生,打破辅助生殖领域的空白。40年来,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的人数增长速度远远超过预期,约占世界总人口的0.1%。2018年4月,《Repr
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中国疾控中心专家25日就疫苗接种有关问题回答公众关切。问:接种疫苗在保护健康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答: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疫苗的发明和预防接种是人类最伟大的公共卫生成就。疫苗接种的普及,避免了无数儿童残
来源:科技日报 据英国剑桥大学官网近日报道,该校研究人员领导的国际科研小组,使用小鼠干细胞制造出了能进行原肠胚形成(任何胚胎生命关键的一步)的人造胚胎样结构。新研究标志着人类距离制造出人工胚胎又前进了一步,有助人类胚胎发育最初阶段的研究。 剑桥大学梅格达莱纳·哲尼卡 ...
来源:科技日报 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23日在线发表的一项大型基因研究称,国际科学家团队发起覆盖100万人的调查,发现了与教育水平相关的基因变异。他们在大样本中发现了1200多个相关的基因变异,是此前研究发现的基因位点数量的十倍多。该研究中的候选基因,经证实在大脑发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7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研究人员使用老鼠干细胞制造出一种类似胚胎的结构,“非常接近于”创造人造胚胎。这一突破研究带来了希望,可以揭晓不孕不育的最大原因之一——胚胎无法植入到子宫中。多年以来,生物学家一直试图从
出品|新浪科技《科学大家》撰文|黄伟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微医“健康号”特约专家《我不是药神》在网络上爆屏,电影以黑色幽默的形式反映了目前的现实:看病贵。但是,大家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白血病治疗难。20年前,治疗
来源:科技日报 脊髓中暗藏着大量的神经,一旦损伤就有可能导致瘫痪等功能性丧失,如何使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成为一道待解的难题。记者日前从南通大学获悉,该校顾晓松院士课题组与哈佛大学何志刚研究组合作,在《细胞》杂志上发表一项成果,首次证明了中间神经元兴奋性的紊乱是脊髓神经损伤后阻碍功能 ...
来源:中国科学报原标题:科学家研制出金属有机框架疫苗接种疫苗是对抗疾病的最好方法。不过,很多疫苗在暴露于室温或高温时会失效。在电力不可靠的欠发达国家,医生一直在为注射完全有效的疫苗而努力,因为在这里,将疫苗从生产商供应给病人的“冷链”可能被
来源:生物探索我们都知道,经历严重童年压力的孩子长大后更有可能出现焦虑、抑郁和情绪障碍等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但是,早期压力是如何影响他们成年后生活的呢?近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与正常儿童基因功能的差异,或是导致问题产
记者从深交所获悉,深交所日前已启动对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生生物”或“公司”)及相关当事人公开谴责的纪律处分程序。 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了长生生物子公司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春长生”)违法违规生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事项。通报 ...
来源:学术经纬在癌症的病情进展中,有一个未解之谜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我们中枢神经系统被一种叫做“血脑屏障”的结构所保护,可以避免血液循环中的有害物质对大脑和脊髓造成伤害。但在急性白血病中,癌细胞却会突破这层看似不可逾越的屏障,入侵大脑。这究
原标题:长生生物公布子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调查进展中证网讯长生生物(002680)7月23日午间公告,公司根据国家药监局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介绍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春长生”)违法违规生产冻干人
证券时报记者王基名李曼宁于德江黄豪近期,长生生物(002680)疫苗事件令整个疫苗领域陷入巨大的舆情危机,并持续发酵。周末,一篇网络文章将疫苗行业另一A股公司康泰生物(300601)卷入舆论漩涡之中。该文章涉及康泰生物掌门人杜伟民的资本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