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3日消息,近日,来自麦基尔大学和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者确定了自闭症谱系障碍(ASD)与蛋白质合成途径之间的关键联系,为开发新的医疗手段提供了支持。蛋白质合成的调控,又称为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翻译,是细胞制造蛋白质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张引人注目的照片显示的是一个胎儿在子宫里打哈欠的画面。他显然不用夜以继日的工作,也许是努力成长让他感觉很疲倦。然而英国科学家认为,胎儿在子宫里打哈欠并非感觉疲倦,而是为了满足大脑发育的需
研究人员发现“睡美人”症状的真正起因 一种能够让人们成为现代瑞普-凡-温克尔的神秘微粒被发现存在于大脑中,而且或许就是它导致一些患者出现每周睡眠超过70小时的罕见睡眠混乱。
2012/11/23 8:00:2411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根据加拿大科学家得出的新研究发现,致命的埃博拉病毒能够变异成可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提高应对这种可怕疾病的难度。埃博拉病毒能够导致严重内出血和多重器官衰竭,科学家此前认为这种无法治愈的病毒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根据美国科学家得出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爱因斯坦的惊人智商可能与他独特的大脑特征有关。研究指出爱因斯坦的大脑在整体尺寸和不对称外形方面虽与普通人相同,但前额皮质、体感皮质、主要运动皮质、顶叶皮
爱因斯坦超越常人的能力确实与奇特大脑有关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之一。在他生前和死后,人们都在猜测一个人如何能够拥有如此的天才能力,现在科学家们或许已经在这位物理学家不同寻常的大脑中找到了一条线索。
2012/11/20 8:00:123
核心提示: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基因研究室主任吉拉德?克拉伯特认为,人类脑力正在逐步退化。这一说法也引来争议,一些科学家认为在过去100年中,因为教育、医疗、营养等生活水平提高等原因,人类的平均智商得到了显著提升。观点1古希腊人穿越今世最聪明美
晨报4年前曾报道过,事发第一医院,但专家提醒个案成功不可模仿,小心喝出胃穿孔一直以来,可乐与健康的话题给大家的印象似乎都是负面的,但近日一则网络新闻让不少网友大跌眼镜,有人竟然因喝可乐治愈了胃结石。那么,到底可乐能不能用来治疗胃结石呢?答案是
2012/11/18 19:00:167
研究人员称只有三分之一的海洋生物被发现 根据一项最新研究,高达一百万个物种生活在海洋中,而且三分之二的海洋居民或许仍然未被发现,这项研究也把所有生活在海面下的已知物种收入目录。
2012/11/17 10:00:130
左为一头杜洛克猪,右为它的近亲野猪,与它的祖先类似。根据一项新的基因研究发现,猪在感官知觉等很多方面与人类相似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乔治-奥威尔的经典小说《动物庄园》中,猪和人类几乎一模一样。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发
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斯科特·鲁特雷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通过追踪富氧血液的流动,实时呈现大脑的活动情况。2010年欧文教授的一项研究称接近五分之一的植物人患者能够通过大脑活动进行交流。阿德里安·欧文教授利用脑部扫描技术发现患者隐藏的
大脑 植物人2012/11/15 10:01:360
3.5亿全球有超过3.5亿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须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分子来感染宿主细胞,只有弄清病毒入侵机制,才有可能找到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方法。早报讯昨天,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文辉博士率领的科研团队在当天出版的《eLife》杂志上发表
研究人员说,我们的智力在衰退,因为我们不再需要智力去生存。这个科研小组认为,持续的基因突变对我们的智力造成伤害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我们的智力和行为需要大量基因发挥最佳功能,而这又需要相当大的进化压力来维持。现在
科学家通过大脑扫描首次实现与植物人沟通 一个被认为处于植物人状态长达十多年的加拿大人已经能够告诉科学家他没有任何痛苦。
2012/11/14 9:03:542
美研制微型碳纤维电极 可倾听大脑神经细胞 目前,美国科学家最新研制的微型高传导性碳纤维电极或许能够实现《黑客帝国》中的科幻情景,它可以较好地监控大脑内部的神经细胞,未来可用于向仿生假肢发送指令信号。
2012/11/14 9:03:533
最新研究表明人类的智力正在退化 最新研究称,自从数千年前我们开始了愚钝的农垦生活之后就失去了变得更聪明的进化压力,人类的智力或许正在逐渐的出现退化。
2012/11/14 8:01:110
你想过这里居住着什么生物吗?研究发现的大部分微生物种类都属于微球菌属(Micrococcus),为放线菌的种类。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3日消息,科学家已经知道我们肚脐里最常见的细菌种类,但不同人的肚脐里细菌种类是否相同?是什么在影响细菌
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的基因也不完全一样 虽然同卵双胞胎可能共享他们全部的DNA,但他们在发育早期会出现数百种基因变化,这些变化让他们向不同的方向发展。
2012/11/13 9:00:084
研究人员推断个人肚脐大约含有66种细菌 肚脐生物多样性项目是探索存活于实验参与者肚脐中的细菌生态系统,研究人员通过这个项目发现少量的菌种控制着这个微小的环境。
2012/11/10 11:01:370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8日消息,据俄罗斯《真理报》报道,在商业世界,与人见面时握手早已成为一种习俗。在古代,张开手意味着一个人为了和平而来,没有隐藏武器。现在,人类的大脑仍对这种动作产生类似的想法。科学家经研究发现握手带来的快感与接吻不相上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学者近日透露,由哈萨克斯坦科学家发明的“长生不老药”已经经过检验,被证明确有其效,并正在接受临床试验。哈萨克斯坦科学家经过两年时间的研究终于研制出了一种名叫“Nar”的酸奶饮品。“Nar
美国科学家破解盲鼹鼠从不患癌症之谜 科学家一直对于盲鼹鼠的癌症免疫能力十分好奇,目前美国最新一项研究显示揭开了其中的抗癌秘密。
2012/11/9 9:01:210
吸烟不但可以深入骨髓 甚至可以进入DNA! 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吸烟者的血液DNA中会出现一种化学标记。
2012/11/9 8:00:360
本报讯人在清醒状态下时,脑电活动极其复杂且没有规律;但在无意识状态下,大脑是否还在活动?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活动呢?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5日报道,最近,一个由美国麻省总医院(MGH)和麻省理工大学(MIT)等单位研究人员组成的小组,首次识别出
这并不是新鲜的发现,从走马灯时代甚至更早,我们就对这个原理完全掌握并灵活运用,现在最先进的3D电影和军用雷达技术等也都与此密切相关。过去它被称为大脑的错觉,现在看来却是大脑专门进化发展而来的关乎生存的能力。当然,这项研究表明我们已从利用原理向
有人3天不睡照样精神,有的人则恨不得一天睡上20小时。最新研究发现,雄性斑胸滨鹬(yù)在繁殖期内可以3周不眠不休,省下时间,繁殖更多后代。不同的物种,睡眠时长为何差别这么大?睡眠是必须的吗?(文/JeromeM.Siegel)睡眠向来被视
心脏变身小发电机 取代电池供起搏器工作 根据美国研究人员所说,可以从跳动的心脏获取能源的一种装置能够产生足以支撑起搏器工作的电流。
2012/11/6 9:00:051
环球短讯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1月2日电(记者和苗孙征)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基因组区域中一种特定核苷酸变异与大肠癌和前列腺癌患病风险有着重要联系,是引发这两种癌症的“开关”。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
据新华社伦敦10月30日电(记者黄堃)孕妇吸烟会影响胎儿健康是人们知道的常识,但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可能会让人更加惊讶:孕妇吸烟不只直接影响下一代,其带来的哮喘风险还可能传递给孙辈。新一期英国《BMC医学》杂志刊登报告说,美国洛杉矶生物医学研究
基因研究证实日本人是混血儿 基因分析证实,现代日本人是由日本列岛的当地居民绳文人和来自东亚大陆的弥生人不断混血形成的。
2012/11/2 9:00:0744
新华网东京11月1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研究人员1日在日本《人类遗传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基因分析证实,现代日本人是由日本列岛的当地居民绳文人和来自东亚大陆的弥生人不断混血形成的。旧石器时代后期,在日本列岛生活的人由于制
本报讯(记者刘海英郑焕斌)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艾滋病病毒(HIV)检测方法,其灵敏程度比目前的检测方法高出10倍以上,但成本却相当低廉,这为发展中国家HIV感染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福音。这一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纳
克隆服务员星美-451醒来发现,眼前的这个世界将基因改造的克隆人视作机器情节波澜壮阔的电影《云图》 电影《云图》改编自大卫·米切尔的同名小说,其中一段故事讲述了星美-451在醒来之后,面对未来工业化世界的恐惧。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30日消息,在情节波澜壮阔的电影《云图》(Cloud Atlas)里面,基因改造的克隆人撑起了一个反乌托邦社会,成为影片一大亮点。对今天的观众来说, ...
有两个“母亲”和一个父亲的婴儿或将诞生 科学家研究能出让婴儿同时含有来自父母双亲和一位“线粒体”捐献女性的遗传物质的新技术。这项技术能够用于治疗致命的线粒体遗传疾病。
2012/10/26 11:00:1113
本报讯 美国神经科学家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革命性方法,以获得小鼠的全脑神经元连接图。相关研究成果刊载于10月23日《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杂志上。 该研究小组由冷泉港实验室安东尼·扎多教授领导,旨在提供一个完整的神经元连接图。目前获取此种高精度信息的唯一方法,是利用电子显微镜检查单个细胞间的突触。但这是一种速度慢、价格贵和劳动密集型的方法。扎多提出的方法是,利用高通DNA( ...
[导读]研究人员们认为看到声音的幻觉是大脑弥补视觉系统缺陷的一种方式。腾讯科学讯(过客/编译)事实上或许一些人能够看到声音,研究人员发现当与视力有关的那部分大脑很小时就有可能出现这种古怪的能力。研究人员补充道,这些发现指出当视力不可靠的时候大脑会使用的一种聪明策略。大脑剖析或许是解答为什么有些人以闪光的幻觉形式看到声音的关键科学家们更仔细的了解了声音诱发的闪光幻觉。当一个闪光把随着两声哔哔声的时候 ...
2012/10/25 9:00:125
本报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一个由美国纽约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神经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利用加利福尼亚海兔,对形成短期、中期和长期记忆过程中,神经元分子活动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进行了区分。这一成果为记忆形成的分子活动提供了最新解释,也为开发相关疾病的干预疗法带来了更好的地图。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记忆形成不是简单地将分子活动打开或关闭,而是由分子间相互作用和 ...
输入年轻人血液或能逆转某些衰老过程 年轻老鼠的血液能够改善年老老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并且增加它们脑细胞之间的联系
2012/10/23 9:00:213
一头迅猛龙。根据一支国际小组进行的研究,利用古代DNA打造侏罗纪公园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22日消息。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报道,经过对从已灭绝的新西兰恐鸟骨骼化石中提取的DNA进行遗传物质衰变速率分析,以评估在大约100万年时间里的残存可能性,一支国际研究小组得出了令恐龙迷沮丧的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古代DNA再造恐龙的可能性并不存在。 根据这支国际研究小 ...
研究人员在野生动物中发现耐药性超级细菌 研究人员在野生动物当中发现在人类中最臭名昭著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012/10/22 10:00:283
史前生物大灭绝事件有可能会重新上演 距今2.47-2.52亿年前,地球因为温度过于炽热,导致二叠纪末期出现大规模物种灭绝。目前,科学家声称,伴随着近年来地球升温趋势,这一历史悲剧可能再度上演。
2012/10/22 9:00:086
研究人员推断人类最古老祖先酷似松鼠 研究人员称我们最古老的灵长类祖先像松鼠一样拥有棕色皮毛和浓密的尾巴。
2012/10/22 8:01:261
新华社东京10月18日电 (记者蓝建中)位于日本神户市的尖端医疗振兴财团日前说,该机构与神户大学医院合作开发出一种利用患者自身细胞实现膝盖软骨再生的新疗法。 研究人员9月底从一名膝盖软骨损伤的青年女性膝盖处采集了微量软骨组织,然后将其所含的软骨细胞在果冻一样的凝胶中培养增殖,培养约两周后,将软骨细胞连同凝胶移植回这名女性的膝盖处,受损软骨获得再生。患者预计接受1个月左右的康复治疗后即可出院。 ...
[导读]研究人员们发现人们在休息期间,大脑右半球比左半球更忙碌。腾讯科学讯(过客/编译)一些令人惊奇的新发现表明,即使在人们什么都不思考的时候也存在许多大脑活动。但是活动的却是右侧大脑,右侧大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占有较少的支配地位,那就是说当你休息的时候它是最忙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即使人在休息期间大脑右半球也在不停忙碌着研究人员们发现在觉醒的休息期间,大脑右半球比左半球更忙碌,它反而向左半球发送更 ...
2012/10/19 8:00:221
10月8日,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因为“发现成熟细胞可以被重新编程为多功能干细胞”而获得诺贝尔奖。他们的研究成果彻底颠覆了人类对细胞和生物体发展的认识,未来,人们将可能从自己身上采集细胞为自己治病,不停更新自己,在另一个意义上实现“返老还童”。 10月8日,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因为“发现成熟细胞可以被重新编程为多功能干细胞”而获得诺贝尔奖 ...
图中展示的是RNA链(蓝色物质)与RNA核糖核酸酶(红色物质)在葡聚糖溶液剂中相互作用过程。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显示这种分割现象对地球早期的生物化学反应有催化作用。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家克里斯丁-凯亭与菲利普-贝维拉夸近日在地球早期环境RNA分子研究领域取得了最新成果。他们使用聚合物的大分子创造了一种由RNA构成的类似原始 ...
新华社东京10月15日电 日本科学家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杂志网络版的论文说,他们经动物实验发现,人类以及许多动物体内都有的Zuc蛋白质在抑制转位子造成的基因组损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项研究成果将有助于解开不孕症发病的机制。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和东京大学15日联合发表新闻公报介绍了上述成果。公报说,动物基因组中都存在转位子,这是一种有特定功能的基因片段,它可以自我复制并在基因序列中四处移动 ...
约翰·戈登和他的克隆爪蟾 山中伸弥和他的iPS细胞 克隆羊多莉 赵小阳 新闻背景 北京时间10月9日,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英国科学家约翰·戈登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因为“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编程变为多能性”而获奖。他们的发现改变了“细胞命运一旦决定便不可改变”的传统观念,革新了我们对细胞和有机生命体发育的理解,同时他们所开创的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这个科 ...
[导读]用转基因鼠搜索TNT爆炸物的想法已经在实验室中成为现实。腾讯科学讯(过客/编译)这种啪嗒啪嗒的小脚动物能够预示着未来地雷探测器的到来,经过基因方法改造的实验室老鼠将用于寻找TNT爆炸物。这个想法已经在纽约一家用于喂养特殊品种老鼠的实验室中成为现实。在探测TNT的化学亲属DNT方面这种老鼠的嗅觉是正常老鼠的500倍,而且它们可以通过癫痫发作导致的摔倒来警醒人们存在地雷。转基因鼠能够在未来的战 ...
2012/10/17 8:00:070
.科学家发出警告说,全球性病毒性疾病大爆发不可避免,可能会在未来5年内发生感染CCHF(通过粪便传播的疾病)的一名男性,这种疾病在东、西非特别常见这名男性接受治疗的高安全性部门,但是最终他还是不幸去世了玛丽皇后医院的奥克斯福德发出警告说,未来5年内将会出现新一轮流行病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16日消息,据《每日邮报》报道,克里米亚-刚果病毒出血热会导致患者突然出现头痛、高热、关节痛、胃痛和呕 ...
研究人员发现仰卧睡眠时死产风险增加6倍 黄敏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澳大利亚一项5年研究结果显示,孕妇睡眠时仰卧不利胎儿健康,可能增加流产、死产的风险。不过,研究人员称,就此建议孕妇不可仰卧还为时过早。 仰卧影响对胎儿供血 悉尼艾尔弗雷德王子医院的阿德里安娜·戈登带领研究小组进行这项“悉尼死产研究”,了解澳大利亚8家医院295名怀孕满32周妇女的睡眠特征和分娩情况。 英国《每日 ...
研究人员利用CT扫描仪查看这具男性木乃伊的口腔内部,制成3D复原模型,展现被磨损的门牙研究人员通过对这具木乃伊的满嘴牙齿进行CT扫描,制成3D模型。在口腔右侧可以看到亚麻布填充物该科研组借助CT扫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详细地检查了这具木乃伊的牙齿填充物CT扫描图片段显示这具木乃伊左侧第一颗(左)和第二颗(右)门牙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13日消息,据《每日邮报》报道,对埃及一具木乃伊的头部进 ...
科学家发现5亿年前复杂大脑结构的远古虫类 目前,考古学家发现虫类生物进化史上“缺失环节”——5亿年前长着复杂大脑结构的虫子,从而证实远古虫类生物的大脑是从复杂结构进化至简单结构。
2012/10/12 8:00:083
早报讯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10日表示,卫生部已制订《中国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办法(试行)》,今后将建立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信息系统,依靠信息系统分配移植器官。该办法主要针对人体器官捐献来源的器官获取与分配,不包括其他如亲属间来源的器官移植。主要为了规范化管理捐献来源的器官,降低移植等待名单上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受者的术后生存率,消除不公平性。 据介绍,未来将由164家器官移植资质医院和心脏死亡 ...
莱夫科维茨以明星姿态接受媒体拍照。资料图片10月10日,清华大学客座教授、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科比尔卡在美国的家中接听祝贺电话。 ■ 人物 莱夫科维茨 1943年生于美国纽约,196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并任职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医学和生物化学教授。 科比尔卡 1955年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利特尔福尔斯,1981年在美国耶鲁大学 ...
最新研究证实粘液菌拥有神奇空间记忆能力 研究人员们研究认为粘液菌或许把它自己遗留的胶状痕迹作为一种记忆方式。
2012/10/11 8:00:202
一组英国科学家日前对1000年后人类可能进化成的“新模样”进行了大胆预测,由于智能手机和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应用日广,生活环境改变,人类将拥有更高的个头、更小的大脑、更大的眼睛、更少的牙齿、更长的手臂和更多的皱纹,千年之后的人类看起来非但没有变得更加英俊,反而看起来像“怪人”! 专题文字 王裳 1000年后人类毛发变少 中央加热系统和高科技保温服的发明,也意味着人类身体“自行保暖”的需要将降低 ...
据新华社消息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8日确认,上月暴发的真菌性脑膜炎患者增加至105人,死亡病例升至8个。大约1.3万人注射过可能构成致病源的类固醇药。 脑膜炎潜伏期较长患者不安 疾控中心给出的死亡病例是8个。美联社则报道,当天晚些时候,疫情最为严重的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一家医院再报告1个死亡病例,死者增至9人。 所有这些患者曾因背部疼痛注射过一种类固醇药。调查人员在一瓶密封的这种药内检测到真 ...
2012/10/10 11:00:142
专家解读生理学或医学奖 推翻生物学理论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布后,科学界对约翰·B格登和山中伸弥的发现给予了肯定,认为该发现处再生医学领域的最前沿。
2012/10/10 9:00:032
“这不仅是科学的一大飞跃,也是人类的一大飞跃。山中伸弥与约翰·戈登展示了如何符合伦理地运用科学。山中严肃地对待了人们对干细胞研究在伦理问题上的担忧,把研究方法修改为所有人能接受的途径。他不仅应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还应获得‘诺贝尔伦理学奖’。” ——牛津大学伦理学家朱莉安·萨福勒斯库 吴挺 英国的约翰·戈登在蝌蚪和青蛙间转换DNA,“克隆”出了第一只动物——青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