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火星采样返回”任务敲定!耗资70亿美元,采样约600克 科技日报11月24日消息,从行星科学的角度来看,火星宛如地球的“孪生兄弟”:它们的形成时间、内部结构,乃至形成初期的环境都极相似。 但在随后几十亿年间,这对“兄弟”却分道扬镳:地球生机盎 ...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月球的质量为0.0123个地球质量,引力也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故月球上的逃逸速度只有2.38km/s,而如果速度达到1.32km/s,就能成为绕月球转的卫星。 120毫米KEW-A1穿甲弹初速为1740米/秒。&
首个拥有三个超大质量黑洞的星系“现身”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德国天文学家发表最新研究称,他们首次在名为“NGC 6240”的星系中央发现了3个超大质量黑洞。该星系距地球约3亿光年,这些黑洞彼此相邻。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为理解宇宙中最大星系如何形成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5日消息,我们的基本现实是连续的,还是被分割成了无数微小、离散的部分?换句话说,时空是平滑的,还是块状的?这个问题触及了物理学最基本理论的核心,将空间和时间与我们的物质存在联系在一起。然而,通过实验检测空间和时间的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4日消息,将水熊虫的DNA和人类细胞结合起来,是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定居火星?克里斯·梅森(ChrisMason)是美国纽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遗传学家,也是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太空飞行的遗传效应
火星 宇航员2019/11/25 8:00:190
我学者利用铜、锌同位素揭示月核形成过程 最新发现与创新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长锋)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黄方教授团队建立了高精度的铜—锌同位素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与国外同行合作,通过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学,精确地测定了硅酸盐熔体和 ...
文章来源:Nature自然科研原文作者:DavideCastelvecchi南非新锐MeerKAT射电望远镜的首批主要成果发现了银河系中心大爆炸留下的产物。在其首批主要成果中,正式服役一年多的南非超灵敏望远镜在银河系中心区域上下各发现了一个
文章来源:原理千年以来,人类一直着迷于寻找宇宙是如何起源的答案,并提出了许许多多的观点。到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年轻的科学家、天主教神父勒梅特在研究了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后得出结论:宇宙正在膨胀。而膨胀的宇宙表明它始于一个更小、更炽热的初始状态
来源:中国探月工程 今天,正在月球背面执行探测任务的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17时3分和0时51分结束寒冷漫长的月夜休眠期,受光照成功自主唤醒,恢复月面工作,进入第十二个月昼工作期。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工作时长已突破300天,达到322天,“玉兔二号”月球车行驶里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期国际空间站十年以来首次6个月仅有3名入驻宇航员,2020年空间站将减少太空试验,宇航员必须面对太空孤独感。目前国际空间站还有6名宇航员,他们距离地面408公里,但是很快宇航员的生活将变
OneWeb首席执行官Adrian Steckel( 阿德里安·斯特克尔) 澎湃新闻记者 张静 张唯 除海南外,英国通信公司OneWeb还将在中国建设两个卫星地面站,一个在北方,一个在西部地区,目前OneWeb正在同中国地方政府商讨中。11月20日,OneWeb首席 ...
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张梦然)国际天文学家在两个伽马射线暴的观测中,发现了一类剧烈爆发释放的迄今已知最高能光子。英国《自然》杂志20日发表的3篇论文,描述了这些天体物理学研究结果,对这类高能事件的形成过程
原标题:陨石中首次发现对生命重要的核糖 新华社东京11月20日电(记者华义)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他们首次在陨石中检测出对生命非常重要的核糖分子,这可为研究地球生命起源提供更多线索。 日本东北大学、北海道大学和美国航天局等机构研究人 ...
中新网 视频截图 原标题:杨利伟:普通人遨游太空没有技术问题 中国新闻网微博11月19日消息,相信很多人都有一个遨游太空的梦想,但是普通人能上太空吗?杨利伟表示,普通人遨游太空是可以实现的,“如果现在我们想做也可以做,只不过国家在搞载人航天的初期的发展,那么资源是有限,我们在 ...
来源:我们的太空从极寒到酷暑,我们需要经历半年的季节变换,而远在月球背面的玉兔二号则每个月都会经历一遍。2019年10月22日11时45分,我们的玉兔又一次承受住了零下190多度的低温考验,成功自主唤醒,迎来第十一个月昼工作期。月球背面“走
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讯(记者雍黎)全球首颗P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生物量”将由欧洲空间局于2022年发射。18日,记者从在重庆召开的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第四期2019陆地遥感高级培训班上获悉,该卫星能遥感测量目前森林的数量和高度,将极大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0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站报道,目前,美国宇航局“好奇号”火星车拍摄到一张火星“岩石监狱”照片,呈现该火星车正在火山口中心一座荒凉山上寻找生命,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它的坚持和努力。火星是宇宙中唯一“入驻”已知行星的机器
火星 岩石2019/11/20 10:00:510
(图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原标题:金字塔大小行星2022撞地球?NASA密切观察中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声称,一块长128米,接近埃及吉萨金字塔大小的小行星可能于2022年5月6日与地球相撞。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NASA刚刚公布JF1巨形小行星继续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0日消息,你踏上了探索宇宙深处的漫长旅行,在太阳系外的深空中,你已经跨越了数万光年的距离。你勇敢深入浩瀚的星际空间,见证了宇宙中一些最美丽,也最惊人的事件,从新恒星系的诞生,到大质量恒星的灾难性死亡。现在,你将迎来
原标题:美航天局宣布新增5家公司竞标月球货运服务 新华社华盛顿11月18日电(记者周舟)美国航天局18日宣布,又有5家美国公司竞标该机构的月球表面载荷运送服务,为未来美国宇航员登月乃至登陆火星“探路”。目前获准参与竞标企业已达14家。 入选公司包括埃隆·马斯克创建的 ...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2019年11月14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在河北怀来地外天体着陆综合试验场进行。这也是中国火星探测器的首次公开亮相,国家航天局特意邀请了一些外国驻华使馆及国际组织人员前来参观。试验成功模拟了着陆器在火星
火星 太阳系2019/11/19 14:01:101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9日消息,在近期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研究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反物质是进入暗宇宙的入口,那将意味着什么?迄今为止对宇宙的测量显示,宇宙的大部分质量似乎来源于“暗物质”,即某种通过万有引力定律与常规物质相互作用的隐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人类探测器造访过的最遥远天体被正式命名为“Arrokoth”,即美洲原住民波瓦坦人的语言中,这个词寓意“天空”。此前,该天体被称为“UltimaThul
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11月16日至17日,第四届(2019)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建平在论坛上说,我国将在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建造并开始运营,空间站的近期规模为100吨,可载3人。我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1973年,美国空间站“太空实验室”(Skylab)上的宇航员们一度宣布罢工、拒绝与任务指挥中心联系。他们抱怨工作强度过大,要求对日程安排适当放宽。而这一要求被驳回后,他们决定由自己掌握主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7日上午消息,波音公司与埃隆·马斯克(ElonMusk)的SpaceX可能正在酝酿一场价格战,双方都希望能向美国纳税人提供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人员的收费服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总监察长本周透露,该机构已为波
“好奇”号测得的火星上盖尔陨石坑内部氧气浓度的季节性变化图片来源:美国太空网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导致火星大气中甲烷浓度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尚无定论,氧气浓度的变化又给科研人员带来新谜题,令火星大气更添神秘。研究人员称,目前不能排除两者产生于生物过程的可能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发现火星盖尔环形山上方大气中的氧气有一些奇怪之处:此处的氧气水平会随着季节变化发生剧烈波动,且这种神秘的氧气周期性变化无法用任何已知的化学反应来解释。盖尔环形山直径约154公里,由3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刘霞)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称,该机构的“隼鸟2号”探测器已对小行星“龙宫”进行了深入探测,将于13日开启它的回家之旅,预计明年年底“到家”,其从“龙宫”采集的样本有望揭示有关太阳系起源的奥秘。 “隼鸟2号” ...
原标题:中国火星探测任务首度公开亮相,计划2020年择机实施 2019年11月14日,中国国家航天局邀请部分外国驻华使馆及国际组织人员,赴河北怀来观摩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并参观相关试验设施。这是中国火星探测任务首次公开亮相,也是中国务实开展航天国际交流与合作 ...
来源:科技日报11月13日11时40分,命名为“快舟·我们的太空号”的快舟一号甲遥十一运载火箭,搭载“吉林一号”高分02A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四院所
宇宙大爆炸和演化的示意图,图中从左到右是时间前进的方向,与时间轴垂直的维度代表宇宙持续膨胀的空间。 图片来源:NASA官网 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刘 霞 宇宙从何而来?又如何变成如今这般“模样”? 目前科学家广泛认可的故事始于约138亿年前。那时,一个密度极大 ...
2019年11月13日14时3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五星方式成功将宁夏一号卫星(又称钟子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宁夏一号5颗卫星是宁夏金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投资建设的商业航
航天 升空2019/11/13 18:00:497
原标题: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19年11月13日11时40分,命名为“快舟·我们的太空号”的快舟一号甲遥十一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2A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快舟一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报道,“旅行者”号“双姝”探测器是迄今太空飞船的终极成就,它们已在宇宙中遨游了42年,但每个人都知道,它们的旅程终有谢幕的一天。研究人员称,这两艘太空飞船预计还有5年寿命,届时,它们将不能再向我们讲述这段波澜壮阔的太空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3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想到太空飞行,会让人们憧憬美妙的太空旅行,出现心跳加快,但实际上地球之外的太空旅行能够改变人体器官细胞,其中包括心脏细胞。随着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延长工作时间越来越平常,以及人类由于任
来源:知社学术圈11月4号NASA打开了一个封存了四十多年的月球岩石样本,这个样本是阿波罗17的宇航员GeneCernan和JackSchmitt在1972年采集的。历史上采集的月球岩石样本已经被研究了很多,但是NASA一直在休斯顿的Joh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对一些人来说,控制一个1.4吨重的火箭发动机以超过32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发射到一个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中,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但是,也有一些人会用整个职业生涯来追求那些短暂的失重时刻。
来源:DeepTech深科技原标题:SpaceX“四手”火箭上天,超越美国空军成世界第二大卫星运营商一年半时间里,这支猎鹰9火箭四次发射,四次回收,全部获得成功。凭借此次发射,SpaceX已然跻身世界顶级卫星运营商行列。北京时间11月11日
物理学家设计出一种人工智能,能像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那样思考,即意识到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图片来源:NASA/JPL/SPL 来源:中国科学报 本报讯 如今,根据在地球上观测到的太阳和火星的运行轨迹,一种受大脑启发的机器学习算法计算出了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而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期,美国宇航局首席科学家表示,人们可能很快就会发现火星上生命存在的证据,但是现在我们并没有对相应的发现结果做好准备工作,这项发现将像科学家推翻“地心说”一样,让世人感到“震惊”,但这并不
火星 宇宙2019/11/12 11:01:100
中新网11月11日电(郭佩珊)11月11日,天象奇观水星凌日将要上演,预计5.5小时的“大戏”中,水星将变身一颗“小黑痣”,在太阳表面缓缓“爬”过。平日的水星总“默默无闻”?这一次,水星就要“搞事情”!15点19分(北京时间23点19分),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已经在尝试用一些定制的语言系统与外星人联系,但可能使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效果会更好。2018年5月,在挪威的特罗姆瑟,一个雷达设施将天线对准了GJ237b,一颗距离地球12光年、可能适合
宇宙 数学家2019/11/11 17:00:452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由于我们尚未发现任何外星生命,目前还不确定一颗行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才能支持生命存在,但我们可以做出一些合理猜测:外星生命也许需要水、碳,足够的光照和热量、但又不能太热;引力不能太大,还应该
小行星 彗星2019/11/8 14:00:301
来源:cnBeta.COM 原标题:NASA好奇号发回令人印象深刻的火星黑白图像 据外媒BGR报道,过去六年来,NASA值得信赖的“好奇号”火星车已经在火星上“兢兢业业地工作”。该机器人会定期发出来自红色星球的影像,展示其高耸的山峰和广阔的山谷,其中许多照片都带有该星球 ...
当这个神秘数字从5.7变成6,我们对宇宙形状的猜想也就改变了……对于宇宙的形状,物理学家曾经有着诸多想象。现在,一项最新研究通过对普朗克卫星的数据分析指出,宇宙可能是一个封闭的三维球面。这推翻了近年来的一个主流观点,即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平坦三
《自然—生物技术》11月刊封面图片,它显示了利用荧光RNA可对单细胞中mRNA的翻译过程进行定量研究。 来源:中国科学报 本报讯(记者黄辛)近日,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杨弋、朱麟勇等历经7年合作研究,在荧光RNA及活细胞RNA成像领域获突破性进展。他们原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7日消息,我们已知关于宇宙形状的一切可能都是错的。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宇宙可能不是像床单一样平坦,而是像一个巨大的气球一样弯曲,而且这个气球还在不断膨胀。这是11月4日发表在《自然-天文学》(NatureAstrono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7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站报道,目前,意大利宇航员卢卡·帕尔米塔诺(LucaParmitano)向联合国发送的重要信息显示,当前应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并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帕尔米塔诺是当前在国际空间站驻守的“远征61队”6
来源:返朴   ID:fanpu2019撰文|苏道在冥王星被取消了行星资格之后,天文学家创造了一种新的天体类别——矮行星(dwarfplanet)来安置它。矮行星听起来似乎比行星略逊一筹,但这个隐秘的世界实际上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当我们用力将空气吹入气球时,气球便在气球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向外膨胀。而当我们吹好气球、将口扎紧时,气球内外压强的平衡使得气球总能保持圆滚滚的形状。在太空之中,太阳也用太阳风体吹起了这样一个“气球”,而星际物质的存在则使得这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号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入轨,开启北斗系统全球组网新时代。两年以来,已圆满完成16次卫星发射任务,成功将24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和2颗北斗二号备份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目前,北斗三号系统建设已进入决战决胜冲刺阶段,后续还将发射6颗北斗三号组网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6日消息,一项新研究称,一些黑洞实际上可能是暗能量团,这一观点对主流的天体物理学理论提出了质疑。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的研究人员对解释宇宙膨胀的数学方程进行了重新审视,得出了这一结论。科学家通常认为,黑洞是太空中引力过
原标题:首张黑洞照片制作项目负责人:未来十年的目标是给黑洞拍视频 尽管2019年还没有结束,但要说起今年重大的科学发现,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的发布,必须是上榜的发现。 今年4月份,全球多地联合发布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人类首次“拍”到了5500万光年之外,位于遥远的M87星系中央, ...
138亿年前,宇宙大爆炸拉开了宇宙演化的序幕。而在此之前,是一个短暂但更具爆发性的阶段:宇宙暴胀。宇宙大爆炸是如何发生的?在这两个阶段之间,最初的宇宙又经历了什么?现在,这些物理学家似乎在实验室中找到了答案。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大约138亿
来源:科技日报 穿越时空,是许多人的梦想。它存在于许多科幻作品中。现实中是否真的有办法让人在极短时间内穿越极远的距离? 著名科学家兼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曾向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基普·索恩提出过这个问题。索恩告诉萨根,最好的办法是穿越一个虫洞(wormhole) ...
“旅行者2号”探测器 图片来源:NASA 来源:中国科学报 本报讯 本周出版的《自然—天文学》杂志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报道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旅行者2号”探测器在星际空间发回的首批数据。 这些论文确认了“旅行者2号”探测器于2018年11月5日进入星际空间,其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5日消息,宇宙中最强的磁体是什么?它们又是如何由中子星演变而来?一个由德国和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组成的团队找到了这个问题的可能答案。研究人员用大型计算机模拟演示了两颗恒星的合并如何产生强大的磁场。如果这些恒星以超新星的形
来源: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9年11月5日01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四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号首
来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1月5日凌晨1时43分,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系统工程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北斗三号系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全部发射完毕,为2020年完成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