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社学术圈Lazarian教授团队在早年提出在稳定的磁湍流下星际介质气体的速度场与其局部磁场方向在统计上成正相关。故此只要是在有稳定磁湍流存在的情况下,大分子星云中的气体运动形态能够揭示该星云的磁场方向。由于在中性氢和低质量恒星形成区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6月10日电 (记者刘霞)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宣布,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在今年5月再创新高,达到数百万年来最高水平。 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以及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科学家称,大气CO2浓度逐年上升,且上升 ...
中新网6月8日电综合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计划从2020年开始,允许游客访问国际空间站,每人费用约为5800万美元(约4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3.5万美元每晚的住宿费,最长可达30天。加东时间2019年4月8日上午,当国际空间站飞经智利上
来源:科学大院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对人类至关重要。对于航天员来说,充足和高质量的睡眠是保持良好体力、完成飞行任务所必不可少的。航天员如果睡不着、睡不好,会严重影响情绪和工作能力。根据研究,即使受过严格训练的航天员,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6月9日电 (实习记者胡定坤) 由来自美国西北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联合进行了迄今为止分辨率最高的黑洞模拟,解开了困扰全球天文学家40年的“巴丁-佩特森效应”谜题。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天文学国际权威 ...
来源:科技日报 科学家们认为,木星的冰冻卫星木卫二“欧罗巴”(Europa)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地方之一。为此,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目前正在进行两项任务,希望揭示木卫二的秘密。 但据美国太空网报道,NASA近日公布的一项内部调查显示,受其“太空发射系统” ...
【TechWeb】6月8日消息,据美国科技媒体VentureBeat报道,亚马逊首席执行官(CEO)杰夫·贝索斯(JeffBezos)表示,他旗下的蓝色起源将登上月球“拯救地球”。他的想法是,让更多的人搬迁到太空,这可能是保护地球长远战略的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宇宙可能会在引力波事件过去很久之后还“记得”它们,引力波是十分微弱的时空涟漪,人类直到最近几年才探测到它们,在引力波经过之后,它们可能会留下一个稍微改变了的区域,换句话说,会留下某种关于它们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10日消息,这两天,估计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领导层和美国政府的高层官员都在头疼不已。原因很简单,他们估计都快被特朗普弄晕了。6月7号这天,美国“推特治国”的总统特朗普突然发了一条推特,其内容让致力于让美国在
国际空间站将向游客开放!船票4个亿可待30天,准备好上天了吗?每经编辑赵云    最快明年,普通人就可以选择新的旅游项目——国际空间站一游了!前提是出得起几千万美元的旅费。一心搞科研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
原标题:我的中国“心”|中国北斗20多年来走过的不平凡创新路从北斗一号向中国提供服务、北斗二号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到如今北斗三号开启全球化服务进程,从奋起追赶到并跑超越,中国北斗人在短短20余年里实现了卫星导航领域的“惊人飞跃”。端午特别策
文章来源:华尔街见闻最快明年,普通人就可以选择新的旅游项目:国际空间站一游,前提是出得起几千万美元旅费。一心搞科研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要投身寻求商业利润的活动。美东时间7日周五NASA宣布,计划向公众和私营企业开放国际空间站,将
6月5日12时06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 WEY号)在我国黄海海域实施首次海上发射,将捕风一号A/B卫星、天启三号卫星、中电网通一号A/B卫星、吉林一号高分03A卫星和潇湘一号04星共计7颗卫星以“一箭七星”方式,送入
来源:科技日报90后在童年都有过一块属于自己的磁铁。有磁铁的地方就有磁场,它能散发出一股看不见的神奇力量。日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究团队在《自然·天文》在线公布的一项最新发现显示,木星磁场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这是科学家首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6日消息,宇宙是如何诞生的?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通过某种量子机制,比如量子隧穿效应,诞生于虚无之中。在上世纪80年代,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和詹姆斯·哈特尔(JamesHartle)进一步发
俄专家:“长征十一号”火箭首次海上发射是世界级的成功澎湃新闻记者南博一6月5日12时0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了“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我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哈勃太空望远镜最新拍摄的一张图片描绘了M90星系(Messier90),这是一个位于室女座的螺旋星系,距离银河系约6000万光年。与大部分星系不同的是,该星系正越来越接近我们。这张图片本身就令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于6月5日北京时间12:00左右在中国黄海海域实施海上发射试验,发射技术试验卫星捕风一号A、B星及五颗商业卫星。发射点位于东经121.19度、北纬34.90度。火箭按121.6度射向实施发射,火箭飞行过程二子级残骸落入北
中国火箭掌握发射“新姿势”!长征十一号完成海射首秀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记者付毅飞6月5日12时06分01秒,CZ-11WEY号运载火箭在我国黄海海域实施发射,将捕风一号A/B星等7颗卫星送入约600公里高度的圆轨道,宣告我国运载火箭首次海
来源:央视新闻今天(6月5日)12时0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WEY号)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我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找到“新视野”号下一个目标。图片来源:《科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小行星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李爽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针对小行星组成物质、物理特征等的科学探测,对于研究太阳系演化、生命起源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地球附近存在大量潜在危险小 ...
来源:科学大院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低碳生活”当然是今天的主题,不过,除了呼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减排,科学家们还做了更多的尝试,比如,让一种微藻逆向进化,吃掉CO2!CO2:环境变化的重要推手自1972年6月5日联合国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
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北京6月4日电 (记者刘霞)去年3月,一个国际天体物理学家团队报告说,他们发现,一个距地球6400万光年的星系(NGC1052-DF2)包含的暗物质数量很少,甚至可以说这个星系根本没有任何暗物质。但据物理学家
来源:环球科学近日,NASA宣布选定了三家商业公司:OrbitBeyond、Astrobotic和IntuitiveMachines,他们将研发月球登陆器,从而将NASA的仪器运送到月球表面,为人类重返月球打下基础。其中,OrbitBeyo
来源: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国际期刊《科学》近日刊登了该校杜江峰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他们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宇称时间对称。这个观测方法及其过程突破了传统量子体系中对量子系统的调控方法,加深了量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理解,有助
来源:科研圈我们熟悉的冰都是无色透明的纯净固体,但在极端温度、压力条件下,冰可以呈现出全然不同的面貌。30多年前,就有物理学家预言,水能够以一种独特的超离子冰晶存在。最近,在一项发表于《自然》的论文中,这一猜测终于得到了证实:这种熔点高达4
来源:科技日报近几年,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应用于天文学研究。深度学习需要海量数据,而天文学正是AI大显身手的领域。机器可以替人类从茫茫大海里捞针,捕捉到新的恒星、新的地外行星甚至暗物质。寻找暗物质,机器比人的眼神好。近期《计算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3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第一张黑洞照片证实了爱因斯坦提出的理论之后,科学家开始验证已故科学家斯蒂芬·霍金的研究理论。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科学家表示,我们现已证实了霍金的同名理论——“霍金辐射”。该
中新网6月2日电综合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当地时间5月31日表示,美国计划自1970年代后,于2020年、2021年首次将设备送上月球表面,期望在2024年执行载人登月任务。据报道,美国宇航局于5月23日公布“阿耳特弥斯”(Artem
来源:环球科学暗物质粒子是什么?这是萦绕在所有理论物理学家心中的疑团。物理学家相继提出了轴子、WIMP粒子等暗物质候选粒子,也试图通过天上地下的多个实验寻找暗物质,但它们仍然未见踪影。相比于这些微观世界中的候选粒子,希腊理论物理学家Asim
来源:科学大院虽然已经是2019年了,但说起“北斗系统”,很多人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时,是北斗一代设备发出了来自震区的第一条消息。 带着这样的印象,不少人提问: 总的说来,北斗导航有三项基本功能:
来源:科技日报2015年,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首次在人类历史上直接探测到引力波。几年来,LIGO已公开确认成功探测到十几次引力波事件。随着地面引力波天文台捷报频传,去太空聆听宇宙琴弦愈加受到期待。记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
来源:科学大院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们就对头顶的天穹充满了好奇心。在古代,人们通过肉眼观察天空。西方的上帝创世,东方的盘古开天,这些富含人类智慧的古代神话都反映出了人类对于宇宙根源及其演变的探究热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科学家们则利用卫星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29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站报道,一组老鼠在太空环境中度过1个月,当它们返回地面时出现了关节问题。目前,科学家想知道这对于前往太空的人类宇航员意味着什么……美国底特律亨利·福特医院研究人员研究分析了2013年在俄罗斯Bi
来源:科学大院很多小伙伴都看过《后天》这部电影。影片中,洋流导致了气候剧变,短时间内地球天寒地冻,像是进入冰河时代。但是,如果说《后天》里的可怕灾难与天上的云有关,很多小伙伴会不会惊讶地来个What?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云,原来是地球的
来源:中科院物理所每天都有数百万次的闪电划过天空,过去数万年,人类已经无数次的目睹过这种现象了。地球的生命也很有可能源于闪电。在1952年,化学家哈罗德·乌里(HaroldUrey)和他的研究生斯坦利·米勒(StanleyMiller)在实
来源:公众号“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着陆器于今天18时成功自主唤醒,进入第六月昼工作期。本个月昼期,着陆器搭载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低频射电频谱仪将重新开机,继续按计划对月表LET谱、综合粒子辐射剂量及月表低频射电特征开展有效探测工作。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5月26日电 (记者刘霞)众所周知,像银河系这样的大星系中央存在大质量黑洞。据英国《科学新闻》周刊网站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对数千个小星系进行了调查,结果在小星系的“郊区”,也发现了数十个大质量黑洞“候选者”。这一最新研究有助于天文学家揭示更大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24日下午消息,据美国科技媒体Space.com报道,当地时间5月23日周四晚上,SpaceX成功完成今年的第五次猎鹰9号火箭发射任务,将60颗互联网卫星送入太空,从而向实现全球互联网覆盖这一使命跨出了一大步。成功发射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27日消息,根据美国地质学联合会网站发布的相关新闻通报,美国科学家近期在火星北极附近地下一英里深处,发现一处埋藏地下的古代火星冰层遗迹。研究者认为,这项发现提供了一项确凿证据,证明在过去的漫长历史中,由于火星轨道参数和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5月26日电 (记者刘霞)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称,他们偶然在火星北极下方1.6公里深处发现了新水冰,这些层次分明的冰和沙的混合物或是消失已久的古代火星极地冰盖的“遗骸”,该处可能是火星上最大的水库之一。最新研究对在火星上找到生命的“蛛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24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最新一份披露文件详细描述了美国宇航局“阿耳特弥斯计划”,未来10年,美国宇航局将实现37次太空发射,并在2028年建造一个月球基地。据悉,这是自1972年以来美国首次以人类为主导的登月任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观测木星的“朱诺”号任务首次发现,木星的磁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尽管这种变化比较小,但是很明显。这是科学家首次确定无疑地探测到地球之外天体内部磁场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木星 ...
新华社太原5月23日消息,5月23日上午,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遥感三十三号卫星,火箭一、二级飞行正常,三级工作异常,根据测量数据监视判断,火箭三级及卫星残骸已坠落,卫星发射失利。故障排查及有关处理工作已全面展开。
今天凌晨,在纳木错开展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中,由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制的系留浮空器成功挑战海拔7003米的高度。这一高度也是世界范围内已知的同类型同量级浮空器驻空高度的世界纪录。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系留浮空器执行队长张泰华说,
从月球上看到的地球。 图片来源:每日科学网站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刘霞)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21日报道,德国科学家首次将地球上水的起源与月球的形成联系起来。他们指出,约44亿年前,伴随着月球的形成,水也来到地球上,而这两者也是生命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台生物反应器近日被送上了国际空间站,可利用藻类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当然,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的生命安危并不会取决于这台反应器工作正常与否,这只是一次检验该概念在长期太空飞行中是否可行的实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23日早间消息,据路透社援引周三获悉的一份法庭文件报道,埃隆·马斯克(ElonMusk)旗下的SpaceX起诉美国空军违反合同规定。后者授予三家火箭制造商合同,却唯独没有考虑马斯克的竞标。SpaceX在诉状中还称,招标
钱童心5月22日,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主席王兆耀透露,今年我国将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不断提升系统性能;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即北斗三号系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2035年,建成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大猎鹰火箭”(BFR)的艺术图。 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来源:科技日报 美国总统特朗普曾于2017年签署白宫1号太空政策指令,重启登月计划,要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准备将宇航员送上月球,“随后将人类送往火星和其他目的地。” ...
来源:返朴  ID:fanpu2019撰文| 项海波从提出离散的光量子概念,到哥本哈根诠释对波函数与波粒二象性有更深入的理解;从整合物质波的波动力学与矩阵力学表述,到用场来统一描述电磁场与实物粒子;从统一电弱相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22日消息,科学家们相信,在冥王星的冰冻表层之下存在一个地下海洋,并且他们也相信,这样的地下冰冻海洋在宇宙中是十分普遍存在的。可是为何这样的地下海洋不会冻结呢?毕竟冥王星并不算很大。一项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给出的猜测是
NASA公布最新登月计划:2028年开建月球基地,每年预算260-280亿美元近日,NASA更新了代号“阿尔忒弥斯”的登月计划细节。在新的规划中,美国宇航员将于2024年重返月球。在随后20年间,NASA与私人航天企业的火箭将执行共37次发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刘霞)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新视野”号任务团队发布了对迄今拜访过的最遥远天体——“天涯海角”(Ultima Thule)进行飞掠获得的科学成果,揭示了其发展历程、地质情况和构成。相关细 ...
欧空局的“月球村”计划假想图 来源:中国科学报 近日,我国科学家基于嫦娥四号数据在月背发现月球深部物质的消息引发公众的关注与兴趣,也使月球研究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笔者认为,我们的确应该脚踏实地认真做好月球的研究与开发。 长期以来,人们对火星似乎比对月球更感兴趣。火星开发已经 ...
来源:cnBeta.COM美国宇航局(NASA)的朱诺号探测器已经发现了气态巨行星木星的一些令人惊叹的特征,但它也向科学家们提供了很多关于这颗行星如何运作的信息。我们现在知道木星表面流动的气流实际上深入木星内部,而木星的闪电很像我们在地球上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2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试图利用巨大的推进器改变地球轨道,从而远离不断膨胀的太阳,避免与木星发生碰撞。这一情景或许会真实上演,50亿年之后,太阳将耗尽燃料并膨胀,很可能会吞噬地球。更直接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5月19日电 (实习记者胡定坤)当地时间5月1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将支持11家美国企业开展“阿尔特弥斯”任务登月系统设计方案及“原型机”的研究,旨在2024年将美国宇航员再次送上月球,并在2028年具备“可持续”的载人月球探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20日消息,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科学家猜测一个神秘“黑暗撞击物”在银河系碰撞出许多洞,我们无法肉眼观测到,它不可能是由正常物质构成,但它好像的确存在着。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研究员安娜·博纳卡(AnaBonaca
来源:科技日报5月17日,我国首台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天鹊”(TQ-12)20秒试车成功,该型号发动机由蓝箭航天自主研发。据介绍,“天鹊”是继美国SpaceX的猛禽发动机、蓝色起源的BE-4发动机之后,世界第三台完成全系统试车考核的大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