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记者胡喆)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了解到,为满足中型载荷的发射需求,八院正在研制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通过捆绑4枚固体助推器,进一步提高运载能力,预计于2020年底首飞。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作为八院商业发射的主力军,具有
来源: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去年10月底开始,美国多个州爆发大肠杆菌食物中毒事件,包括加利福尼亚州在内的15个州均有病例报告,部分患者因肾衰竭症状住院治疗。而导致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是——被大肠杆菌污染的罗马生菜[1]。翻阅世界卫生组
《流浪地球》何以突出重围来源:经济日报姜天骄今天的观众更加理智,拥有更高的审美水平。票价不是问题,内容才是王道。他们宁愿花较高的价钱来看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视觉盛宴,也不愿意为低价烂片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在这样的消费升级形势下,电影市场要想赢得
来源:娱理工作室 文:@Bloomsbury2012业界讨论了多年的“中国科幻元年”,在2019年真的到来了。改编自刘慈欣小说的《流浪地球》,成为第一部上映的中国科幻片。尽管导演郭帆还在担心科幻片有门槛,普通观众能不能接受;但在业
文|郑永春连日来,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热映中。昨日其“官宣”票房已突破17亿。对这部科幻片,我的朋友圈中不乏批评和质疑的声音,认为其中的科学设定有误,也有明显的科学性硬伤,但我觉得,瑕不掩瑜。需要说明的是,科幻小说是小说的一种,既然是小说,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科学加客户端撰文/徐颖(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员、北斗导航系统科学家)编辑/刘辛味新媒体编辑/聂淑芳一刷:必看《流浪地球》的三大原因一刷是在公映前看的,影评不能剧透。如果还没有看过电影的同志
来源:北京科技报撰文/徐颖(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员、北斗导航系统科学家)编辑/刘辛味新媒体编辑/聂淑芳一刷:必看《流浪地球》的三大原因一刷是在公映前看的,影评不能剧透。如果还没有看过电影的同志们,只看一刷部分就可以了,毕竟这是非常值得去
来源: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作者:张双南编辑:吴欧终于看了《流浪地球》!1月27号在中国科技馆的点映我也收到了邀请,可惜那天是我们实验室的年度战略研讨会议,然后就等到了2月8号才终于如愿以偿。中间有多位朋友催我去看,我估计都是想等我
由雨果奖得主刘慈欣科幻小说改编拍摄的影片《流浪地球》2019年春节档大热。在特效备受好评之外,有关剧本乃至刘慈欣价值观等方面的吐槽也已渐多。作为一部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作品,爆红的《流浪地球》或将对接下来的中国科幻文学及科幻电影带来深远影响。
来源:@四川手机报[流浪地球交通安全提示进入现实]随着电影流浪地球的热播,片中反复出现的安全提示“道理千万条,完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也传播开来。由于故意安排的不押韵,让广大观众强迫症发作,对其印象分外深刻。这句话已经来到了现实
2019年春节档期电影票房冠军非《流浪地球》莫属。作为这部电影的原著作者、电影监制,刘慈欣曾表示,中国科幻电影开启了壮丽的航程。今天,刘慈欣在山西阳泉家中接受了央视记者独家专访,回答了部分央视新闻网友关心的问题。问:影片看哭很多人,您哭了吗
参考消息网2月9日报道外媒称,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天体悬浮在太阳系边缘。这个天体可能有助于揭示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并解开一个几十年来有关这些天体藏身何处的谜团。据英国《独立报》网站1月29日报道,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有这样大小(一公里到
来源:cnBeta当红巨星死亡并且它们的物质分散到星际云中时,宇宙尘埃就会产生。众所周知,超新星爆炸被认为是宇宙中最明亮,最强大的力量之一,它们的爆炸波会破坏这些尘埃粒子,目前的理论是超新星爆炸后,波及到的空间区域是空的。然而,美国宇航局的
不容小视!中国民营航天企业迅速崛起或成太空商务领域主角参考消息网2月9日报道日媒称,在太空研发领域,中国民间的初创企业正在崛起,它们纷纷参与火箭的研发与发射,以及人造卫星的制造与应用等,目前已诞生了100多家这种民营企业。对在太空研发领域处
《流浪地球》在中国电影市场受到关注。参与《流浪地球》宣传工作的未来事务管理局创始人姬少亭认为,《流浪地球》以及正在上映的另一部带有科幻元素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共同展示了中国制作高水平科幻电影的能力,让后续的科幻创作有了“参考系”。在
《流浪地球》“颜值”虽高,“内核”却逊于原著■ 来论《流浪地球》除了特效所呈现出“颜值”之外,真正的得分恐怕并不高,电影剧本对原著的背离就是导致其得分不高的原因。2月5日上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因其特效呈现出来的震撼效果,连日来
来源:石头科普工作室 中国科幻影片开山之作《流浪地球》中,由于太阳灾变,地球即将被吞没,全人类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带着地球移民距人类最近的恒星——4.3光年处的半人马座比邻星。《流浪地球》热映,科幻迷的热情再次被点燃。巧合的是
原标题:流浪地球:物理规律不阻止推动地球,但比邻星并非理想家园来源:科普中国文:李然(国家天文台星云计划研究员)在大众看来,科学家往往不是好的科幻电影观众,他们会太过注意影片中的科学细节,而不能享受故事的乐趣。但我要为此辩护一句,除去电影院
来源:三声“编剧室和剪辑室在业内被称为斗兽场”三声:2015年刘慈欣已经拿了雨果奖。你应该知道《流浪地球》会是个很大的制作。你决定加入时的想法是什么?龚格尔:郭帆之前没拍过这类电影,但人不能通过经验判断,我觉得他对于内在视觉化的想法和方向性
大年初一,你看了这部华语科幻巨作吗?《流浪地球》深深触动了小编,硬科幻包裹着柔情感,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无数人挺身而出,上演了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小编的思考。未来的某一天,地球面临灭顶之灾时,我们真的要带着地球在宇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2月7日电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6日宣布,“隼鸟2号”探测器将于22日在小行星“龙宫”着陆。据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将力争让“隼鸟2号”在位于“龙宫”赤道附近半径3米左右的狭小区域降落。在最
郭爽/新华社《流浪地球》剧照新华社北京2月7日消息,“祝中国科幻电影之旅好运!”这是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社交媒体上对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发出的祝愿。这部科幻电影在引发“宇宙级乡愁”的同时,更撬动了人们对中国科幻作品未来的期待。我们
来源:参考消息网核心提示:离银河系中心区域越远,引力就越小。在恒星盘之外,构成银河系气体盘的氢原子被扭曲成S形,当它们被拉到一起时,构成的就不再是一个扁平面。参考消息网2月6日报道英国《独立报》网站4日报道称,科学家在一次惊人的发现后认为,
来源:环球网NASA在月背找到了我们的嫦娥四号!图片上看只有两个像素大小[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李司坤]1月30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用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拍摄到了中国嫦娥4号探测器的着陆点。周三,该机构研究人员在月球
来源: 中国科普博览经历了漫长的时光后,太阳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它的光芒开始增强,它的体积开始膨胀,表面逐渐接近原本距离太阳表面1亿5千万公里的地球轨道,并将它吞没。这恐怖的场景并非杞人忧天的妄想,也不是科幻小说为了故事情节而编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记者董瑞丰)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领衔的一支国际合作团队首次向人们展示出银河系恒星外盘的翘曲结构,该成果于北京时间5日由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表。星系盘并非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很平的圆盘子,而是处于一个不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在小说《流浪地球》中,当人类面临提前衰老的太阳吞没地球的威胁时,“地球派”在全世界建起了诸多地球发动机,这些发动机形成了诸多直插天际的等离子体巨柱,发出如日光灯管一样的蓝白色的颜色。这些发动机的工作使地球停止转动并离开之前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2日上午消息,据美国科技网站Space.com报道,波音即将于下月测试发射新飞船CST-100Starliner,未来有望将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美国已于2011年终止航天飞机项目,而波音和SpaceX将会肩负再次从美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专家表示,个性化室内设计、星际旅行“时差反应”以及性格冲突,是阻碍人类未来定居火星的重要因素。近日,专家在英国伦敦召开研讨会指出,人类抵达火星的技术挑战很大,并且要安全地将宇航员返送至地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受阻于美国国会2011年通过的“沃尔夫条款”,中美官方航天合作长期处于“冷冻”状态。然而,中国嫦娥四号成功落月后,美国航天局却“意外”宣布,正与中方展开合作,并计划利用美“月球勘测轨道器”对嫦娥四号着陆点成像。 这是美国官方首次发布声明提及与中国在航天领域开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首次观测到一种难以捉摸的物质类型,它包含短暂寿命的“虚拟粒子”,这可能是我们对早期宇宙认知的重大突破。这种最新类型的奇特物质被认为是宇宙大爆炸之后物质起源的窗口,在这项最新研究中,
来源:科技日报 “在某种程度上,公众对科幻作品的接受能力,也是社会科学素养高低的体现。对科学技术的未来有期待和向往,对科学创新的当下自然有动力和追求。近些年,常有本土科幻爱好者讨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何时到来。其实,与其纠结于具体哪个年份,不如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用实际行动推动本土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帕克”太阳探测器现已开始第二次太阳轨道运行。2018年8月,帕克号太阳探测器发射升空,执行了一项历史性任务,比任何航天器更接近太阳,2018年11月完成了该探测器第一次轨道运行。它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马俊]《环球时报》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月30日20时39分,嫦娥四号着陆器接受光照自主唤醒。此前,“玉兔二号”巡视器于29日20时许完成自主唤醒。两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经受极低温环境考验,根据太阳高度角变化择机自主
来源:人民日报科幻文学最高奖雨果奖获得者刘慈欣——将目光投向无垠宇宙(走近文化人)他是科幻文学最高奖雨果奖获得者,被称为将中国科幻文学推向新高度的人。他对中国科幻的未来充满信心。国力的增强、科技的进步、影视市场的扩大,都赋予了中国科幻早日实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3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欧洲航天局对国际空间站模块舱进行了最新扫描检测,结果显示存在数百个“侵入”残骸碰撞形成的凹坑。但到目前为止,欧洲“哥伦布”科学实验舱仍能保护宇航员。依据欧洲航天局最新声明,国际空间站在太空轨
来源: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作为国家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由黄伟芬设计的航天员训练方案,分为八大类,涉及百余个科目、数千个训练单元,涉及到医学、心理、教育、工程技术和体育。用她自己的话概括,航天员的选拔训练就是:沙里淘金
来源:科技日报身边的天文学太阳,太阳系的“顶梁柱”,散发着生命赖以生存的光和热。你可曾想过,如果没有了太阳,地球的归宿将是哪里?科幻作家刘慈欣或许想过这个问题,他在科幻小说《流浪地球》中写到,当太阳生命走到尽头,人类唯一的生路是向外太空恒星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保华29日在京透露,长征五号遥三火箭计划将于2019年7月中下旬完成复飞。杨保华在会上称,长征五号遥二火箭2017年7月发射失利后,过去一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进行了归零总结。因此,今年
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保华29日在京透露,长征五号遥三火箭计划在2019年7月中下旬完成复飞,遥四火箭将于年底发射嫦娥五号。 记者从航天科技集团当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继2018年成功书写37次宇航发射纪录后,该集团将继续开启“30+”模式,计划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3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在观察450光年外的一颗类似太阳的年轻恒星时发现了一种分子,而这种分子可能在地球生命起源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是研究人员首次在这类“原恒星”中探测到这种名为乙醇腈的分子。该物质早在生命形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29日上午消息,民营航天公司PlanetLab创下人类历史上发射卫星数量的最高记录,将146颗卫星送上太空。这家公司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前科学家创办,他们号称利用火箭向太空发射了146颗小卫星。迄今为止总共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29日消息,2018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以突破历史的37次发射首次独居世界航天发射次数年度第一,部署航天器数量居世界第二,航天发射能力显著增强。2019年1月29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京发布首个《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18年10月27日下午4点整,我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持续402秒。很可惜,距离入轨最后15秒,第三级箭体飞行姿态出现异常,卫星没能进入预定轨道。从开始做“朱雀一号”,到最终
来源:科技日报经过数次延误之后,1月23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终于成功试飞并回收了集火箭与飞船于一体的亚轨道飞行器,此次发射任务同时还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资助的8项研究项目送入了太空。就在本月,中国
来源:科技日报漫长的月夜,加之近310℃的昼夜温差,没有空气,人类要在月球上生存十分困难。能长期进行自动观察的仪器成为人类了解月球的“千里眼”。无疑,仪器的能源供给是件大事。据媒体报道,去年年底发射的“嫦娥四号”同位素能源供给实现了新突破: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最新研究揭示了太空旅行对人类大脑的影响。科学家对15位宇航员太空飞行前后的脑部扫描表明,通常情况下这些变化与衰老等长期过程密切相关,其中涉及负责运动和处理感官信息的大脑区域退化。然
来源:科技日报棉花种子在月球上发芽,这则消息最近成了科技圈的焦点。作为背后的“播种者”之一,这段时间40多岁的谢更新成了媒体追逐的对象。接采访电话、参加媒体见面会……接二连三的曝光,让这位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总设计师、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
来源:cnBeta.COM据外媒BGR报道,在《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全面的理论,不仅可以解释地球令人难以置信的生命资源,还可以解释月球是如何形成的。 这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记者郭洋)近日,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带上月球的棉花种子成功发芽,让国内外网友兴奋不已,有人甚至开始憧憬如何在月球上烹饪“当地”收获的土豆。然而不久后,棉花嫩芽失去太阳能被冻死的消息传来,很多网友表示一时难以接受。实际上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暗物质研究人员对这种物质仍然不甚了解,但如今他们至少知道了一点:暗物质在古老星系边缘处的表现与在新星系中有所不同。暗物质是指宇宙中那些我们看不见的物质。它占了宇宙质量的大部分,但不会发出光线
来源:科技日报随着我国嫦娥四号任务顺利进行,月球探测再次成为全球热论的话题。事实上,月球从未远离国际空间探测的焦点。2017年底,美国开始推进“重返月球”计划,建设月球轨道空间站,并将其作为登陆火星的跳板。除美国外,近年来,世界主要航天大国
来源: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下面这个问题或许能难倒你朋友圈中最懂科学的朋友:宇宙中最强的酸是什么?提示,这种酸甚至活跃到无法通过pH值来衡量其酸性。再试试这个问题:比水分子和氢分子更早出现,宇宙中第一个化学反应的产物是
来源:科技日报从月球是空心的到宇宙完全被“墙”包裹,再到快速射电暴是外星人发来的信号……关于宇宙的话题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引发一次舆论风暴。近日,英国杜伦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在《皇家天文学会月报》上撰文指出,大麦哲伦云(LMC)可能在20多亿年后
来源:北京日报新闻背景最近,我国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在重庆启动,该基地建成后开展的基础性实验和应用研究,将对我国今后建设空间太阳能电站产生重大意义。此外,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项目的地面验证平台也将在西安落成,它用于对空间太阳能电站功能与
来源:cnBetaFacebook最近经常因隐私问题而出现在新闻中,这让人们对这个社交网络巨头心存戒心。现在,Facebook正在做一些非常酷的事情,在加利福尼亚威尔逊山上建造天文设施,但是其中不会放置大型望远镜来扫描天空进行科学研究。相反
来源:cnBeta据外媒CNET报道,经过一系列的延迟后,贝索斯旗下蓝色起源(BlueOrigin)希望在当地时间周三再次发射新谢泼德(NewShepard)火箭,这是该公司暂停发射任务六个月后再次重返太空。根据该公司的计划,携带8个NAS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对太阳系边缘第九行星的存在提出了进一步质疑。据悉,自2014年科学家首次提出太阳系第九行星概念以来,关于它是否存在的争论就一直持续进行着。现在研究人员表示,在海王星轨道之
作者李斯洋15亿光年外的无线电信号暗示着外星人的踪迹,最相信外星人存在的杂志却办不下去了。地球纪年刚刚走进公元2019年,“外星人”就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抢着上头条。1月,国内以探索外星人著称的杂志《飞碟探索》宣布休刊。是的,你没有听错,这本神
来源:中科院之声沙丘是地球上沙漠地区广泛分布的风沙地貌,是沙质地面经风的吹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而成的一种风积地貌。火星和土卫六上也发现有大量不同形态的沙丘分布。沙丘形态复杂多样,令人痴迷。其中,穹状沙丘由于其独特魅力,更是科学家们更为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