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四川在线消息5月17日23时55分,我国北斗二号GEO-8卫星助推器残骸安全坠落在泸州市古蔺县椒园镇犀牛村3社和5社之间,小地名叫龙家沟。目前暂无人员伤亡情况。得知卫星助推器坠落后,椒园镇党委政府立即组织镇村干部、基干民兵等赶赴现场,疏散
来源:来点科学公众号中国航天连日来好戏连台:继长征火箭300次发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100次发射之后,5月17日,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又迎来第200次发射。北京时间5月17日23时48分,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行星科学家猜测,火星大气中的水蒸汽持续逃逸至太空,这一过程延续了数十亿年,最终火星失去了几十亿年前远古时期曾存在的海洋和河流系统。俄罗斯莫斯科物理与技术研究所的德米特里·莎珀什尼可夫(Dmi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17日消息,据宇宙杂志网站报道,目前,研究人员表示,外星人可能使用引力波进行通讯,干涉仪参数的微小变化可能表明地球并不孤单,宇宙中或许存在着其他高智慧生命形式。一支物理学家小组建议,只需进行技术方面的稍微调整,欧洲航天
北京时间2019年5月16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布我国月球探测领域的一项重大发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嫦娥四号就位光谱探测数据,证明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SPA)存在以橄榄石和
来源:知社学术圈到月球背面去,到美国人不曾涉足的地方去!北京时间2019年5月16日凌晨,美东时间5月15日下午,Nature杂志在线发表我国探月工程的一项重大发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嫦娥四号就位光谱探测数据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16日消息,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小天体“天涯海角(UltimaThule)”是叶瓣状结构,科学家也不确定为什么。1月1日午夜之后,美国宇航局“新视野号”太空飞船近距离掠过“天涯海角”,这是一颗小型、冰冷天体,距离冥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2010年,美国宇航局月球勘测轨道器(LRO)图像分析显示,随着月球内部逐渐降温,月球表面像葡萄干一样收缩,残留数千个被称为“逆冲断层”的悬崖。目前最新分析表明,月球可能仍然继续收缩,沿着逆
澎湃新闻记者陈宇曦综合报道5月15日,马斯克(ElonMusk)在Twitter上表示,SpaceX正在德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两地进行建造星际飞船(Starship)原型。“两地都会生产许多星际飞船,这是一场竞赛,看看哪一处能够更有效率。答
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前段时间,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称,科学家们首次在行星状星云NGC7027中检测到了氦合氢离子(HeH+),一时间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小天也不例外。HeH+被称为是宇宙婴儿时期最早形成的一种离子分子,人们对它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15日消息,这可能听上去非常像是某部科幻作品中的情节,但时间错位现象确实存在。但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时间错位就是指时间的流逝变得异常——比正常速度更快,或者更慢。物理学家们知道时间错位的存在已经超过100年,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15日消息,美国宇航局近期与SpaceX公司达成协议,后者将为NASA提供发射服务,以便NASA开展一项特殊的技术测试。什么测试呢?简单来说就是:如何拯救地球。美国宇航局上周宣布,他们已经选中埃隆·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需要更多地谈论失败,他们每天都在经历着失败……。失败是科学研究不可避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纳入科学方法之中:观察、测量、假设和测试。当然,假设经常是错误的,当出现错误时,科学家将返回原
来源:环球科学我们的感觉是,时间在流逝:也就是说,过去是确定的,未来是不确定的,现实就在当下。但很多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时光流逝很可能是一种错觉,时间其实根本没有流动。而意识涉及到的也许是热力学或量子力学过程,它们为我
今年7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将迎来人类首次登陆月球的50年纪念。近日,NASA在社交网络上推出了一个名为“NASA探索者:阿波罗”的活动,希望公众能记录他们对于这一历史时刻的回忆。NASA称,他们计划在社交媒体上使用这些回忆,作
来源:cnBeta.COM根据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月球可能会在冷却和收缩时产生强烈地震。 该研究的科学家们分析了宇航员在阿波罗时代登陆月球表面的仪器数据,以及美国宇航局月球勘测轨道器(LRO)收集的最新数据。阿波罗11号,12号,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14日消息,暗物质是人类目前已知宇宙中最为神秘,含量也最为丰富的一类物质,它构成了我们所知宇宙物质组成中的主要部分。在宇宙中,几乎每一个星系中都会含有大量的暗物质存在。但是,在去年,科学家们发现了第一个暗物质含量很少,
来源:中国科学杂志社微信公众号作者:钱磊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一台望远镜,从构思到立项,筚路蓝缕;从立项到完工,艰苦奋斗;从完工到验收,苦尽甘来。这就是FAST,中国天眼。FAST于2019年4月22日完成了工艺验收,这标志着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13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美国科学家报告称,月球正处于地壳构造活跃期,而美国阿波罗计划期间就记录下的部分浅源月震,应是由构造活动引起的。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是美国200 ...
来源:中国科学报 84岁的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拿起面前的话筒,缓缓起身,递给了身后的年轻人。在5月8日举行的香山科学会议第651次学术讨论会上,“80后”科研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刘金高接过话筒发言:“我有一个问题,您提到的数值模拟是否考虑了时间维度?” 刘金高和作报告的 ...
中新网5月12日电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俄火箭航天领域消息人士12日向卫星通讯社表示,计划使用星球间“月球-29”着陆站运送至月球的月球车,将由一台类人的机器人控制。此前有消息称,“月球-29”计划于2028年发射。另一名相关领域的消息人士向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日前发布消息说,印度将于今年7月9日至16日发射第二个月球探测器“月船2号”,该探测器将携带14个有效载荷或研究装置,计划9月6日前后在月球南极区域着陆。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网站介绍说,“月船2号”重达3800公斤,包括轨道器
来源:cnBeta.COM据外媒BGR报道,科学家目前尚未证实火星上存在生命。针对红色星球的任务已经产生了引人关注的线索,过去某些时候生命可能存在,但是人类送往火星的硬件还没有发现任何生物有机体。但火星面积非常的大。探测器可能仍没有触及火星
来源:微视航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OSIRIS-REX(源光谱释义资源安全风化层辨认)探测器在经过2年的太阳系穿越,于2018年12月进入了距其探测目标-Bennu小行星最近的轨道,并准备实施样本采集。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行星表面采
来源:返朴   ID:fanpu2019撰文|满威宁(加州州立大学旧金山分校物理与天文系终身教授)4月10日,人类第一张黑洞照片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和铺天盖地的解读,但非专业性的报道常常无法满足人们深入的好奇心,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5月12日电 (记者刘霞)据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官网日前报道,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Hayabusa2)4月初在小行星“龙宫”(Ryugu)上制造的撞击坑直径达10米、深2至3米。该机构打算不久后让“隼鸟2号”再次降落到撞击坑 ...
来源:经济观察报沈怡然2019年4月23日清晨5时左右,中国西北某地沙漠,一架长8.7米、重3700公斤的火箭被翻转起竖并等待发射,这是一枚带翼可回收重复使用火箭,它来自一家中国民间的火箭公司,北京凌空天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凌空天行”
编者按: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一百年前的年轻人,用他们的爱国心、民族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一百年后,新一代年轻人也在改变着这个国家,从科研到艺术,从教育到平凡岗位,为国家甚至为整个世界,贡献着智慧、热情、心血。他们的成长也与这个时代紧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10日下午消息,据CNBC报道,在亚马逊CEO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公司向外界展示了最新的“蓝色月亮”(BlueMoon)月球降落器之后,埃隆·马斯克(ElonMusk)就用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狠狠地对其嘲笑了一番。马斯克名下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10日午间消息,据美国科技媒体SpaceNews报道,NASA与SpaceX公司于当地时间5月8日确认,该公司的载人版龙飞船(CrewDragon)上个月的测试没有取得预期中的成功。在美国国会科学委员会举行的一次听证会
来源:科技日报 4月底到5月初,一场持续5天的特殊战斗在美国马里兰州“开打”。战斗的进攻方是撞向地球的小行星,防守方则是全人类。那就是在第六届行星防御会议上开展的小行星防御演习。 这场演习的战况如何?如果有一天小行星来袭,我们该如何应对? 演习设难题 防御终失败 美国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10日早间消息,据美国财经媒体CNBC报道,亚马逊CEO、蓝色起源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Bezos)于本周三首次向外界展示了旗下航天公司蓝色起源(BlueOrigin)的月球着陆器。为了展示这个着陆器,蓝色起源邀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10日消息,近日,有两位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可能已经锁定了一次远古时期的恒星相撞事件,正是那次撞击事件赋予了我们太阳系内今天被我们视作珍贵的金和铂金等贵金属物质——或者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在5月1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美国宇航局最新发布一张令人难以置信的宇宙马赛克图像,它是由哈勃太空望远镜过去16年拍摄的近7500张照片拼凑而成。这张宇宙图像被称为“宇宙最大、最全面的历史书籍”,该图像以及一段望远镜
来源:cnBeta埃隆·马斯克(ElonMusk)的太空运输公司SpaceX宣布将于本月向太空发射大量Starlink原型卫星。这些卫星将缺乏星间链路,但仍将包含机载天线和电力推进装置。发送到太空的确切卫星数量目前尚不清楚,但该公司表示将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太空会改变你的大脑。在微重力环境下呆了几个月的宇航员,其大脑中有更多的液体。而这可能影响他们的视力,甚至是在回到地球之后。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在地球上,重力把所有的体液拉向人的脚部。但在太空中,情况并非如此。“一旦你进入微重力环境,体 ...
随着人类开发利用资源能力的极大提升,地球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已不堪重负。有限的地球环境资源承载能力,是导致当前各种全球性问题的一大根源。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由近地空间、月球空间和地月转移空间构成的地月空间,将成为陆地和海洋之后,人类生存空间拓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5月8日电 (实习记者胡定坤)给黑洞拍照片曾掀起巨大的科技热潮,但很多人都说,那张照片是不是太模糊了?日前,荷兰奈梅亨大学与欧洲航天局等机构的专家提出了新方案:将射电望远镜搬上太空,以大幅提高黑洞照片分辨率。 研究人员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杂 ...
来源:科技日报 2017年秋季,雪茄形状的“奥陌陌”(Oumuamua)闯入太阳系,成为科学家发现并证实的首个星际访客,在科学界引发了不少的喧哗与骚动。尽管它是小行星、彗星还是外星飞船还是个未知数,但美国科学家近日表示,类似“奥陌陌”这样的“天外飞仙”或许并不特别,而且,地球上 ...
来源:科技日报 自几年前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以来,公众所熟知的“波”里又多了一名重要成员。但引力波真的是波吗? 为了搞明白这件事,我国科学家与波兰西里西亚大学研究人员联合开展研究,设计出利用微引力透镜效应验证引力波波动性的观测策略,该研究于近日发表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
来源:中国科学报 本报讯 国际空间站从来就不被认为是一个从事科学研究的温床,尽管美国和其他国家花费了1000多亿美元来建造它。在它狭窄的空间里,宇航员研究着微重力的生物效应,而一些天体物理实验则被安排在外部进行。但在国际空间站建成20年后,它终于获得了一项科学使命:俯视它的 ...
来源:科技日报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6日报道,哈勃太空望远镜科学家于近日公布了最新的宇宙照片——“哈勃遗产场”(HLF),这是迄今最完整最全面的宇宙图谱,由哈勃在16年间拍摄的7500张星空照片拼接而成,包含约265000个星系,其中有些已13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天文学家研究了距离地球129光年的一颗“热木星”,发现它的大气层竟然是橙色的!这颗行星被命名为“HR8799e”,2010年,天文学家首次发现它环绕飞马星座一颗恒星运行,现在科学家可以使用一种
耀眼的火焰划破夜的寂静,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犹如一条巨龙,向着深邃的星空直冲而上……4月20日晚10时41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载着第四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顺利升空,完成了长三甲系列火箭的第100次发射;此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了第300次发
参考消息网5月7日报道台媒称,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和其他国家相关机构,已开始将23.8GHz及邻近频段拍卖给未来的5G网络供应商,凸显问题的急迫性。此外,美国政府也正拍卖用于研究降雨和降雪的36至37GHz频段、测量气温的50GHz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当你抬头眺望那一轮皎洁的明月,你会发现上面的暗色斑块分布和昨天,以及昨天的昨天看到的都是一样的。是的,每天我们看到的月球,都是它的同一面——在地球上,我们永远都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我们每天看到
SKA第一阶段的望远镜示意图,包括由近200面碟型天线组成的中频阵,以及由13万个低频天线组成的低频阵。图片来源: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来源:中国科学报 “我们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坚持自主研究和国际合作相结合,以实现望远镜单口径和干涉阵列的协同发展。”武向平表示,“不过,中国 ...
来源:cnBeta援引日本时报报道,一家日本航空创业公司于上周六成功发射了一枚小型火箭,成为日本首个成功发射的私人火箭。日本星际科技(InterstellarTechnologyInc.)在北海道的试验场成功发射了没有载人的Momo-3火箭
来源:快科技之前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对外宣布,将重启登月计划,并最终实现2024年载人登月计划。现在,美国航空航天局详细解释了他们的计划,实施2024年载人登月计划需要三次发射太空发射系统重型火箭和猎户座飞船,目前已经在开发中的探索任
来源:中国科学报在利用3架探测器进行了仅一个月的新一轮观测活动后,物理学家于5月2日发布新闻公报说,他们发现了更多的引力波。自2015年首次探测到引力波以来,这些探测器已探测到13次由双黑洞碰撞产生的引力波、两次由双中子星碰撞产生的引力波,
新华社洛杉矶5月1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航天局“洞察”号无人探测器近日抓拍到一组最新照片,呈现出火星上日出和日落的景象。美国航天局下属喷气推进实验室1日表示,这组照片是由“洞察”号机械臂上的相机拍摄的,摄于4月24日和25日,也是“洞察”号
本报北京5月5日电(记者齐芳)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类似银河系这样的大型星系是通过合并周边的矮星系不断成长、壮大的。但究竟如何鉴别哪些恒星是银河系的“原住民”、哪些恒星是“移民”呢?由我国科学家领导的中日研究团队为鉴别“移民”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我们为什么仍然没有收到来自外星文明的任何信息?或许是因为我们早就居住在所谓“银河动物园”中,对自己的命运茫然不知。最近,一个叫“向外星智慧生命发送讯息”的非营利性组织在法国巴黎举办了一次会议,
来源:cnBeta.COM据外媒报道,NASA2020火星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无人探测器的隔热护罩通过了它进入火星大气层时将遇到的热环境下的最终静载荷测试。这个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设计和制造、15英尺(4.5米)
来源:环球科学一些物理学家坚信“弦论景观”,认为得出的大量的数学上的解,每个解对应的方程可以描述一个宇宙。偶然之间,他们发现在这些解中,有一个与我们的宇宙有着相同粒子组成的方程子集。这是一个至少有千万亿解的解集,也是迄今为止在弦论中发现最大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近日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称,根据哈勃太空望远镜数据新测定的宇宙膨胀速度,比欧洲普朗克卫星通过测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所预测的速度快10%左右,且这种差异是偶然性的概率从1/3000降至1/100000,这表明
来源:光明日报如果你看过《流浪地球》,如果你看过《火星救援》,如果你感叹外星球的神秘,如果你是一个科幻迷,那么,你一定要关注这个团队的故事,他们用青春在“太空”种出花朵,让长期太空作业、荒漠作业、深海作业成为可能。他们,就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3日凌晨消息,周四,一位SpaceX的高管证实,该公司的CrewDragon太空舱在4月的测试期间完全毁坏了。“我们可以确认的是......在我们想要启动SuperDraco之前,火箭出现了异常并且设备被毁坏了,”Sp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时间2019年4月30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布了我国天文学家主导的一项重大发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领导的中日合作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银河系内快中子俘获过程元素含量超高恒星的“身世
来源:cnBeta.COM据外媒报道,虽然NASA在今年2月已经宣布了机遇号正式死亡的消息,但对该任务的分析工作尚未结束。当地时间周一,NASA分享了该探测器穿越布满灰尘和岩石的火星的最后一条路线。路线图由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在火星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