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术经纬你的年龄有多大? 通常我们按照日历计算,以出生时间为起点,计算至今活了多久。然而,这种实际年龄(chronologicalage)未必真正体现一个人的生理年龄(biologicalage)。毕竟,遗传、营养、感染、压
来源:生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的研究表明,在65岁以上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15-20%的人群会出现轻微的认知障碍(MCI),是阿尔茨海默病恶化的一个标志,其症状包
来源: 十点科学作者:唐义诚网红直播带货经常魔音绕耳,“口红一哥”李佳琦一句“OMG”!带动了直播卖货行业的繁荣。随着消费者的购买欲被迅速点燃,冲动消费现象也愈发普遍,“我怎么就管不住这双手啊!”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现代人对冲动的诠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原文作者:ParisGrey在我作为实验室负责人和导师的职业生涯中,我认识了许多研究人员,他们很容易贬低自己的成就,或者担心领导的祝贺更多的是出于善意而不是真正的钦佩。通常,这些研究人员会觉得荒谬的错误批评——无论
拜罗伊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生物材料,能消除了感染风险,加速了伤口的愈合过程。这些纳米结构材料基于蜘蛛丝蛋白,可以防止细菌和真菌富集,同时又能积极帮助人体组织的再生。因此,它们可以作为理想的植入物、伤口敷料、义肢、隐形眼镜和其他日常
来源: 中国科学报作者:田瑞颖近年来,“癌症免疫疗法”备受关注,但并非所有癌症患者都适用该疗法。是新疗法的局限性,还是个体的差异性?对此,业内专家一直试图找寻答案。近日,来自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卡明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免疫检查点阻
来源: 学术经纬近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以“加速预览”形式上线的一篇研究论文,引起了很多关注。科学家们首次在人类细胞中鉴定出了线粒体NAD+转运蛋白。这一发现不仅解开了困扰科学界数十年的谜团,也为治疗与衰老相关的诸多疾病打开了新
来源: 学术经纬20年前,当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测序后,不少科学家曾自信地认为,人类将很快搞清基因组中蕴藏的秘密,找到不同疾病背后的根源。然而很快,他们意识到自己错了。人不仅是基因的产物,更是基因调节的产物。如果将人类的基因组比作是
来源:医学新视点我们知道,血压、血糖异常是痴呆症的危险因素,而且这种影响可能早早悄然出现,并非到了晚年才需要注意。牛津大学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最新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为此提供了新证据。研究发现,在大脑健康人群中,高血压和糖尿病会对思维速度
高血压 大脑2020/9/11 11:00:077
来源: 生辉“我身处人群,却如此孤独”。从青年到白发,都深感困扰,孤独病症如同“时代的眼泪”,该怎么让自己走出去?很久以前,神经学家KayM.Tye就回答了一个在社会疏离时代引起共鸣的问题:当人们感到孤独时,他们是否像饥饿的人渴望
神经元 大脑2020/9/10 10:00:291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9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大脑思考能消耗卡路里吗?答案是会!人类思维的认知练习可以燃烧卡路里,但是这种有效消耗能量不足以影响人类整体卡路里消耗。当你坐在窗前,凝视着窗外,思考自己利用时间的所有可能方法,你可能思考较长
出品:新浪科技《科学大家》撰写:黄俊,清华大学副教授,新兴有机污染物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委员黎巴嫩首都8月4日突发剧烈爆炸,在社交网络上引发巨大关注。调查结果显示,此次爆炸的是在贝鲁特港口不当存放长达6
来源:药明康德去年,鱼油成分药物Vascepa(icosapentethyl)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作为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的补充疗法,在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患者中,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Vascepa源于天然鱼油成分ω-3脂肪酸,是通过FD
来源:医学新视点《新格兰医学杂志》(NEJM)临床医学图片栏目近日发表了一幅有关新冠病毒的震撼图像,非常直观地展示了呼吸道被新冠病毒感染后的“战场”何其“惨烈”。这幅图像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ofNorthCarol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9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意识是连续的,还是以不连续的组块形式出现?乍看之下,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生活就像一部电影,在我们清醒的每一个时刻都能感知和意识到事物发生的变化。然而,科学家、哲学家和神经科
来源: 药明康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球累计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数已经超过2700万。与此同时,生物医药行业针对COVID-19的药物和疫苗研发也在飞速地进展。目前,已经有多款新冠候选疫苗和中和抗体疗法进入3期临床试验
来源:中科院高能所突然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类又一次见识了“病毒”的威力。肉眼看不到的病毒作为一个物种,很可能从地球生命诞生之初就已经存在,而人类从意识到有病毒存在→看到病毒的模样→弄清病毒的内部结构成分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好奇心人都有好奇
来源: 药明康德“神经细胞为什么会死呢?”7年前,这是约书亚·科恩(JoshuaCohen)先生在宿舍里思考的问题,那时他还是在布朗大学(BrownUniversity)就读生物工程学位的大三本科生。然而上周,著名医学期刊《新英格
2020/9/8 10:00:287
来源: SME科技故事创伤弧菌,一种会“吃人肉”却鲜少人知的病原细菌,它嗜盐如命,既能栖息在海里,亦能潜伏在美味海鲜之中。诸如被鱼刺扎一下半条手臂就没了、小伙生吃海鲜死亡、海边游玩险些丧命等等骇人听闻的消息大多是它的杰作。被它感染
来源: 学术经纬在一部名叫《圣诞怪杰》(HowtheGrinchStoleChristmas)的电影里,金·凯瑞(JimCarrey)扮演的绿色精灵格林奇“心胸狭窄”,心脏只有人类的1/4大小,他偷走了圣诞节的一切喜悦和美好。不过
来源: 中国科学报作者:李惠钰张思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害怕感染,结核病患者李星(化名)一直不敢去医院复查,原本需要定期检查的血常规、痰涂片和肝肾功能等因疫情被打乱。她形容这段时间就像是“在一个黑暗的隧道中,不知多久才能见到光明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何静损毁基底前脑区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可导致腺苷浓度增加显著降低,小鼠睡眠压力显著减小,睡眠稳态调节发生改变,清醒时间增加,并且长时间睡眠剥夺后小鼠可更快地恢复。 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供图 人一生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紊乱严重 ...
《柳叶刀》主编:特朗普承诺10月底分发新冠疫苗是错误的 也不实际 当地时间4日,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承诺的10月底就能派发新冠疫苗的想法是完全错误、也不符合实际的。(央视记者 刘旭) ...
来源: 环球科学撰文丨杨心舟癌细胞也需要演化当一些人谈论癌细胞的发展时,总认为癌细胞是一些正常细胞获得了一两个突变后,就开始不受控制地生长了。癌细胞从出现到扩增,它的胜利之路也会走得很轻松——一些小突变让它们获得了生长优势,于是就
来源:返朴维生素D(VD)对人体的钙吸收起着关键作用。VD缺乏的时候,吃下去的钙只能被吸收10%,再怎么补钙也可能无济于事。对现代城市伏案工作学习的人群来说,怎样才能知道日照是否已经生成了足量的VD?补钙要补VD,该通过哪些形式补?有什么需
来源: 药明康德今日,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由俄罗斯科学家开发的新冠疫苗在两项开放标签,非随机1/2期临床试验中的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这款疫苗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且在成年志愿者中有效激发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基于两种
来源: 中国生物技术网蜜蜂全身都是宝,远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被视为医疗保健的上品,除了我们熟知的蜂蜜、蜂胶和蜂蜡外,还有蜂毒。虽然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被蜜蜂毒针蛰过的酸爽,但实际上它们的武器不光给我们带来痛苦,它还可以对抗癌症。北京时间
来源: 学术经纬今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研究论文。来自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李月明教授团队发现,一种参与先天免疫反应的蛋白质,能够影响阿尔茨海默病关键病理蛋白——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该机构的新闻稿
2020/9/3 15:00:045
来源: 中国科学报作者:赵广立日前,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自曝已接种实验型新冠病毒疫苗,引起人们对疫苗研发进展的关注;同时,全球在疫情压力下对疫苗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疫苗研发能否跟上迫切需求?近
来源:医学新视点众所周知,控制血压具有健康益处。然而,对于此前合并或没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或是血压偏高但尚未达到诊断标准的人群,降压治疗的作用是否一致,目前尚存争议。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最新发表一项覆盖近35万患者的研究
在癌症中后期,癌细胞的转移通常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死亡的关键原因。为了在这一阶段彻底瓦解癌细胞,科学家开发了多种癌症疗法。其中,光热治疗和ICB免疫疗法备受关注,但两者的结合会产生一些有害的副作用。近期,一项由苏州大学发表于《科学·进展》的
来源:健康时报为什么很多人年年体检,突然有一天告诉你自己查出了癌症,并且还是晚期?比如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李咏,从诊断出癌症到去世,仅仅17个月。于是有很多人疑惑,癌症的发生不是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吗?有的人年年单位组织体检,为什么去年体检没
来源:科研圈在没有其他方法奏效的情况下,医生通过大便移植成功治愈了一位罕见的被自己肠子“灌醉”的病人,这也是医学文献记载中的首例。这种特殊的疾病被称为自动酿酒综合征(auto-brewerysyndrome,ABS),患者即使滴酒未沾,也会
文章来源:奇点网 对于疫苗,大家一般都认为,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很持久的保护,但凡事总有例外,比如流感疫苗。流感疫苗的接种通常为每年一次,部分原因是感染人类的流感病毒可以和感染鸟类或猪的流感病毒发生基因交换,但这并不是全部的原因。 在上周的《科学》杂志上,埃默里大学疫苗中心的研究 ...
来源:果壳北京时间8月29日上午,漫威电影《黑豹》主演查德维克·博斯曼与结肠癌斗争4年后,在家中去世,而三个月后就是他的44岁生日。博斯曼在2016年被诊断为III期结肠癌。这令人们在惋惜他英年早逝之余,不禁有一丝怅然:结直肠癌是最容易在早
文章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如今,“抑郁”已成了流行词汇。因为,它频繁出现在大众媒体、社交媒体和言谈话语中。还有很多人的家人朋友,或认识的人得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在繁忙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中,情绪管理似乎已经成了一种被动的习惯。虽说抑郁症与遗传因素
来源:SME科技故事2019年,某脑科医院接到一例40多岁男性病患,据其家属描述,男子有发作性抽搐、流口水、口角歪斜等症状,已经持续三年了。每次发作男子就会不省人事,家属呼叫也没有反应,持续十几分钟后恢复正常,患者也想不起任何发作的情形。发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表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亚撒哈拉地区),感染疟疾和HIV病毒的孕妇比没有感染的孕妇,出现贫血的概率更高。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降低孕妇的死亡风险,并预防婴儿出生时体重低和出现神经认知障碍。在亚撒哈拉地区,孕妇感
文章转载自 酷炫脑 来源 | Reddit 翻译 | 刘新然 朗读 | 胡恩 审校 | 酷炫脑主创 & 刘新然 美工 | 雪今金 编辑 | 吴湘蓉 情感生存指南: 我明天打算从我控制欲极强的前女友家里逃走,我觉得她有边缘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8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海洋是许多美丽诗歌、歌曲和文学作品的灵感来源,但对另一些人来讲,这是一个巨大、古老的“水梦魇”,神秘而可怕的深海能够将毫无防备的人们吞噬,一些人患有深海恐惧症(thalassophobia)
来源:学术经纬今日,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了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一支来自英国的团队分别让胰腺癌细胞与细菌“走迷宫”。有趣的是,这两类不同的细胞还真能找到出口。这是为啥?在解释细胞的特殊寻路本领前,我们先来了解下科学家们为啥要让细胞走迷宫。
来源:学术经纬当地时间8月25日,世卫组织(WHO)发布新闻稿宣布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即引起小儿麻痹症的病毒)已在尼日利亚被消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驻尼日利亚代表PeterHawkins先生表示:“这一历史性成就不仅标志着整个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利维坦” 作者 | Elena Renken 翻译 | 以实马利 较对 | 兔子的凌波微步 在我们每个人体内生活的显微小群体也在随着我们这个物种进化着,而理解它们是如何与我们的生理、心理健康相碰撞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的 ...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如果我告诉你,两个青年几乎一动不动地坐在桌边移动一些小块的木头,每天能消耗的能量相当于普通成年人3倍,你信吗?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发生在国际象棋选手身上的日常。你可能觉得奇怪,下国际象棋时身体又不怎么活动
资料图:疫情下的香港街头。 中新网 图 澎湃新闻记者 张无为 港大微生物学系团队在一份邮件声明中表示,在此研究结果出炉之前,人们都相信新冠肺炎康复者对再次感染有免疫力,然而,现在有明确证据表明,一些患者在几个月后抗体水平下降了。 福克斯新闻24日援引一些传染病专 ...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世卫组织最新公布的候选疫苗草案,已有169种疫苗处于试验阶段,其中30种进入临床试验阶段,6种已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灭活类疫苗研发速度较快,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的6种疫苗中有一半都是灭活疫苗。14种灭活疫苗中,6种由中国团队开发。 根据WHO数据显示,全球新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8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在猪的淋巴结上成功培植出了一颗肝脏,利用这种技术,未来人类或许能培植出自身器官的“备用品”。科学家认为,淋巴结可以为健康的肝脏细胞提供一处“避风港”,肝脏细胞可以在其中缓慢地增殖,逐渐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社香港8月24日电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自欧洲返回香港后,其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再次呈阳性。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证实,该患者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属全球首例。综合无线新闻、香港01等香港媒体24日报道,被证实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 | 袁柳 应对新冠病毒,研究者开发的新型检测方式基于唾液,而非鼻拭子或咽拭子。图片来源:伊利诺伊大学 对着你的鼻孔,检测人员用一根细长的棉签在鼻腔内刮一刮,一次基于鼻拭子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就做完了。为此,你需要付出上百元甚至更多,而检测结果要等上 ...
文章来源:奇点网 2020年的8月都快要结束了,但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没有停止,尤其是最近法国、西班牙等国家的第二波疫情,简直让奇点糕无语:你们第一波防疫的经验呢? 可能黑格尔说的没错,人类唯一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都8月份了,疫苗研发都进入临床I ...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富含果糖的玉米糖浆是可乐等很多含糖饮料的主要成分,也普遍存在于各种加工食品。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玉米糖浆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科学家们发现,肥胖的人越来越多,一些与炎症相关的疾病发病率也不断上升,比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即常说的脂肪肝)。 ...
来源: 中国生物技术网如今,“抑郁”已成了流行词汇。因为,它频繁出现在大众媒体、社交媒体和言谈话语中。还有很多人的家人朋友,或认识的人得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在繁忙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中,情绪管理似乎已经成了一种被动的习惯。虽说抑郁症与
来源:科研圈头发的每一寸的生长,都在为你建立饮食记录。由于发丝是由身体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构成的,因此成为了保留食物中蛋白质化学痕迹的“记录册”,甚至能显示出你是喜欢吃素食汉堡还是双层培根芝士汉堡。美国犹他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这本“记录
来源: Nature自然科研作者:EwenCallaway尼安德特人的生活是真的困难模式。这些冰河世纪的狩猎采集者曾在欧亚西部艰难地活着,捕猎猛犸象、野牛和其他危险动物。《当代生物学》(CurrentBiology)7月23日[1
来源:医学新视点作为一款百年老药,阿司匹林近年来在抗癌领域不断“焕发新机”,在一些特定人群中,阿司匹林预防肝癌、结直肠癌等作用也获得了临床试验和观察性研究的支持。然而,近年来指向“神药不神”的重磅研究结果,不但动摇了其心血管一级预防地位,也
来源: 学术经纬在正常的关节中,软骨能够提供一个光滑而有弹性的缓冲垫,吸收骨头受到的震动和冲击。然而,成年的软骨几乎没有再生潜力,在受伤、因疾病被破坏、或是随年龄增长而磨损以后,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骨头之间直接相互摩擦,引起疼痛和炎症
来源: DeepTech深科技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在实验室中创建了微型人体心脏模型,该模型具有所有主要心肌细胞、腔室和血管组织的心脏正常运转所需结构。在美国,心脏病是第一大死亡原因。密西根州立大学定量健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来源: 学术经纬全球范围内,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经超过2200万,死亡人数接近80万。随着夏天的逐渐离去,人们也开始担心进入秋冬之后,疫情是否会愈演愈烈。而有望保护人群的新冠疫苗,则成为了全球的希望。今天,《自然》子刊《自然通讯》(
来源: 中科院之声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是个体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最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大量传统的PTSD的心理病理学研究以潜变量模型为基础,通过因素分析等方法考察PTSD的
文章来源:神经现实开源胰岛素项目二月的一个晚上,我到“巴尔的摩地下科学空间”(下称“地下科学空间”)听讲座,这是一个前身为瓶盖工厂的社区实验室。和美国许多其他的“生物空间”(biospace)一样,“地下科学空间”正如其名,洋溢着一种颠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