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Nature自然科研一张图告诉你谁在国际空间站上做了什么研究。二十年前的本周,即2000年11月2日,三名宇航员打开了新建成的国际空间站的大门,漂浮了进去,从此开启了人类在这个太空前哨上的长期生活和工作。 在此期间,国际空间
目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线正在全力备战空间站建造任务,力争2022年前后完成在轨建造计划,为后续实现空间站长期稳定在轨运营进行准备。我国空间站工程使用的空间站各舱段、载人飞船、货运飞船、运载火箭及其他分系统的部分产品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
2007年,天文学家发现了一种持续时间只有几毫秒的高能天体物理现象——快速射电暴(FRB)。10多年来,它的来源众说纷纭,甚至更加神秘。发表于《自然》的最新研究,首次明确了FRB的一个来源——今年4月,两个天文台分别观测到了银河系内一颗磁陀
来源:光明日报观测服务超过5200个机时,超过预期目标近2倍;累计发现脉冲星超过240颗;基于观测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达到40余篇……这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自建成以来取得的成绩。11月4日,中国科学院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当人们提及液态水,都通常认为太阳系仅有地球存在液态水,但事实上我们的太阳系拥有数量惊人液态水。地球位于太阳系宜居带,所谓的宜居带是指天体最佳适居区域,液态水可以在地球表面存在。在地球之外的星
来源:科技日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早已与多家美国太空公司建立起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开发“引爆点”(TippingPoint)技术,即潜在的革命性太空技术。而据NASA官网近日消息称,NASA持续和工业界合作,协同开发一系列技术——包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我们早期宇宙中膨胀的宇宙气泡可能制造了目前大量的暗物质。这种难以捉摸的物质会拉拽恒星,但本身却不会发光。这项新研究发表于10月9日的《物理评论快报》。新研究或可确切地解释
宇宙 暗物质2020/11/5 17:01:544
来源:GIZMODO;Space.com;BBCScience;theGuardian撰文:乔治·德沃尔斯基;切尔西·古德;维多利亚·吉尔;琳达·格迪斯翻译:任天在人类探索太空的漫长征途中,寻找液态水一直是一项重要议题,因为液态水是判断一个
月球 液态水2020/11/4 10:00:234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地球绕太阳旋转,就像一艘船漂浮在它的船锚周围一样。但是,如果某人或者某种原因导致船与锚脱离会怎样呢?一颗体积较小、脱离任何恒星束缚的行星,穿过星际空间会发生什么?当一颗行星“四处漂流”会发生
来源:环球科学黑洞距离我们可以有多近?今年5月,欧洲南方天文台发现了可能是迄今为止离我们最近的黑洞。这个黑洞位于南天的望远镜星座,它和两颗恒星组成了一个名为HR6819的三体系统。当然,该天体是否属于黑洞还存在争议。如果结论得到证实,黑洞到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支国际研究小组发现银河系中心喷射密集的冷气体,就像射出的子弹一样。这些气体如何被喷射出来仍是一个谜团,但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内奥米·麦克卢尔·格里菲斯(NaomiMcClure-Grif
来源:知社学术圈“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当人类已经不满足于仰望星空,而是试图真正的进军太空时,许许多多在地球上根本无法想象的问题显然会接踵而至。虽然无人探测器已经飞离了太阳系,而人类也不止一次的登上月球,但是如果想要实现长时间的太空生存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3日消息,今年11月2日,我们迎来了人类连续进驻国际空间站20周年的纪念日。但是,现在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宇航员是否应该挂起宇航服,将太空探索交给机器人去完成?在格林尼治时间1998年11月20日早晨6点50分,英国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日消息,宇宙中有一些事物,在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之后,最终都会消失;但还有另一些事物,无论我们等待多久,都观察不到丝毫衰变的迹象。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们是稳定的,而是表明如果它们不稳定,其寿命就会超过某个可测量的极限。我
文章来源: 科研圈 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自 2000 年开始有宇航员入驻以来,已经耗费了一千多亿美元的修建和维护成本,但是它造福社会了吗?科学家分成了两派:一些人认为这是团结的灯塔,而另一些人觉得它只不过是动作片的背景板。 20 ...
新浪科技花子健“民营航天公司迄今为止的三次入轨尝试,只有一次成功了。”星河动力联合创始人夏东坤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表示,即使成功的这一次,火箭也还没有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11月5日,星河动力将进行民营航天公司的第四次入轨尝试。中国民营航天事
4年前,在几十亿光年外,两个巨大黑洞在旋转中彼此融合,空间和时间产生了短暂的涟漪,物理学家因此第一次发现了引力波。从那以后,科学家仿佛打开了新大门,陆续发现了一系列类似事件。据《科学》报道,近日全球引力波探测器网络的研究人员在预印本服务器a
2019年起,国际空间站就一直受轻微漏气的困扰。开始,宇航员们觉得这不是个大问题,所以未能及时处理这个问题。但是到了今年8月,漏气加快,迫使在轨实验室中的宇航员们开始努力定位漏气的源头。10月15日,俄罗斯太空机构Roscosmos宣布,空
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郭超凯“我们选择软着陆的地区正好是个平原,叫乌托邦平原。地质学家说,这里很可能是一个古海洋所在地。”10月28日,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完成第3次轨道中途修正。在飞向火星的途中,天问一号为何要进行轨道中途修正?火星探测的难
来源:科技日报北京时间10月21日清晨,已经在太空飞行4年的OSIRIS-REx(冥王号)探测器,成功从目前距地球3.34亿公里的贝努小行星上,收集了一些尘埃和碎石。耗费7年时间,耗资约65亿元人民币,只为从小行星上抓回“一把土”,值得吗?
近日,国际天文学家团队用加那利大型望远镜(GranTelescopioCanarias)发现了红移z~3.59的耀变体(blazer),4FGLJ1219.0+3653,是目前红移最高,距离最远的蝎虎座BL型天体(BLLacertaeObj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29日消息,1、太空气味:太空环境是真空,应该不会有味道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星系中心存在香甜水果味朗姆酒的气息,其中的化学物质叫做甲酸乙酯。同时,依据宇航员的调查报告,太空的其他气味也与食物有关,有些人将它称为硫磺
太空 气味2020/10/29 10:00:123
2020年10月28日22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8台25N发动机同时点火工作,顺利完成第三次轨道中途修正,并在轨标定了25N发动机的实际性能。实施第三次轨道中途修正,是为了在深空机动后,对转移轨道再次进
来源:WIRED撰文:丹尼尔·奥伯豪斯(DanielOberhaus)翻译:任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设计了第一个旨在保护地球免受致命小行星伤害的航天器,按照计划,该航天器将于明年发射。这个洗衣机大小的白色立方体将是我们拯救地球的最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颗行星是否适宜居住,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之一便是需要有强大而又持久的磁场。从行星表面数千公里之下的液态地核产生,这些磁场可一直延伸到太空,为大气层遮挡有害的太阳辐射。若没有强大的磁场,行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28日消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提出过一个观点:看不见的“原始”黑洞可能是隐藏的暗物质。这一理论已经失宠了几十年,但一系列新的研究显示,这一理论或许可以解释许多东西。黑洞是一种优雅、简洁的天体,但在大众的想象
据美国中文网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26日称,在月球被太阳照射的表面发现了水分子。这表明水不仅仅分布于在月球的极地阴暗处。不过这些水分子并不一定能够成为资源,作为对比,撒哈拉沙漠的含水量是此次检测到的月球土壤含水量的100倍。据报道,N
来源:共青团中央“系统提醒,中国拒绝了您的好友请求。”26日,一则“中国空间站将美国拒之门外”的消息在微博传开。有网友看后调侃称,此举“扬眉吐气”,报了当年“中国申请加入国际空间站被美国拒绝”的仇,让你当初“爱答不理”,现在的我“高攀不起”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地球生物圈包含我们所知道的一切生命所必需的已知成分。广义上说,这些成分是:液态水,至少一种能源以及生物学上有用的元素和分子等等。但最近在金星云层中发现的可能源于生物的磷化氢提醒我们,这些生
来源:新华网新华社西昌10月26日电(李国利、朱霄雄)26日23时1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7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天启星座06星。遥感三十号07组卫星采用多星
2020/10/27 11:00:060
来源:中国航天报10月26日23时19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遥感三十号07组三颗卫星和一颗微纳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研制。该型
来源:科技日报是什么,让中国在射电天文领域从远远落后到领先世界20年?是中国天眼。坐落在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一个妥妥的大国重器。最远能探测137亿光年之外,灵敏度比德国高10倍,比美国高3倍,甚至
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时间2020年10月21日凌晨6点12分,美国宇航局(NASA)发射的OSIRIS-REx(冥王号)探测器,在离开地球四年之后,首次在距离地球超过3.2亿公里的小行星Bennu(贝努)上短暂着陆,并采用了“即取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经历4次推迟后,当地时间10月6日,SpaceX“猎鹰9号”火箭将60颗星链(Starlink)卫星送入太空,这是“猎鹰9号”连续第65次成功发射。上次失败还要追溯到2016年9月,人们对“猎鹰9号”的成功发射已经习惯,但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27日消息,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SpaceStation,ISS)是否造福了人类社会?对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分成了两派:一些人认为,国际空间站是一座团结的灯塔;但在另一些人看来,这不过就是一部动作电影
享受着稳定重力恩惠的地球人总是对太空中的失重生活充满好奇。不过,航天器中并不只有高端的科学研究,宇航员同样也要面对吃喝拉撒的生存难题。在数百千米高的失重环境下,大小便难道只能在空中自由飞舞吗?初次太空任务的尴尬时间回到1961年,NASA正
来源:赛先生近日,《科学》杂志的一篇报道称,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quareKilometreArray,以下简称SKA)项目发布了一份关于SpaceX的Starlink(星链计划)对该阵列的影响分析报告。报告显示,Starlink与S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太阳其实是一颗挺无聊的恒星。“已到中年的”太阳,它的核心仍在燃烧着氢,对当前相对娇俏的尺寸也没什么不满意。尽管它会继续保持这种状态约50亿年,但我们的太阳最终还是会耗尽氢,然后继续消耗核心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2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遥望夜空,你可以看到来自其他无数星系的恒星。有些星系和我们的银河系一样,是旋转的蓝色盘状星系;其他则是红色的球状星系或畸形、团状或介于两者之间的星系。为什么会如此不同呢?事实证明,星系的形
恒星 沃尔夫2020/10/22 10:00:074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OSIRIS-REx航天器即将进行一次高难度作业:从小行星贝努(Bennu)上挖取岩石样本,并将其送回地球。美国航天局即将首次对一颗小行星“下手”。10月20日,在距离地球约3.34亿公里的地方,美国航天局的OSI
来源:科技日报记者:付毅飞在人类航天史上,航天发射任务具有高风险性。提高运载火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直是航天科技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对此,火箭飞行控制系统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据统计,在1990年至2000年间,欧、美、日、俄运载火箭发射失败
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丁佳说到锂元素,现代人并不陌生,无论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还是无人机、电动汽车,都在使用锂电池供电。但这个现代感十足的元素其实几乎和宇宙一样古老。锂元素是宇宙中最早产生的元素之一,宇宙中有一种被称为富锂巨星的天体,其锂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针对11名抵达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宇航员太空飞行时大脑周围的液体在头骨中重新分布。该研究是由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平衡研究和航空航天实验室(LEIA)博士生史蒂文·尤灵斯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今年,人类发射了数个任务,为的都是在火星上寻找可能存在的生命。但是,即便我们真的找到了,我们能认出这些外星生物吗?今年7月份,有三个国家分别向火星发射了三个无人飞行任务,分别是天问一号(中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0月19日消息,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奈尔·德葛拉司·泰森(NeildeGrasseTyson)称,在美国总统大选的前一天,一颗冰箱尺寸大小的小行星可能会撞击地球。这位科学家在Instagram上写道:“像冰箱一样大的太空岩石小
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今天在湖北武汉举行。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我国正在建设的首个卫星物联网——“行云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将于2023年前后建设完成由百余颗卫星组成的“物联网星座”。目前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行云工程两颗试验卫星目前已
来源:中科院地质地球所2020年9月18日,俄罗斯卫星网报道国际空间站美国舱外部发现氨气泄漏;9月30日,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发言人表示,国际空间站俄罗斯“星辰”舱再次发现漏气。考虑到原计划在2020年后结束使命的情况(后又延到2024年
国际空间站2020/10/19 11:00:181
出品:新浪科技《科学大家》、墨子沙龙撰文:汪毓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执行院长、中科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中科院B类先导专项“类地行星的形成演化及其宜居性”首席科学家。今年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这里必须要
航天 科学2020/10/19 10:00:063
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冯维维巨大恒星耀斑发出的莱紫外线可以破坏行星的宜居性。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一项新研究将帮助天体生物学家了解行星在超级耀斑期间会经历多少辐射,以及太阳系以外的世界是否存在生命。超级耀斑是一种能量爆发,比最大的太
撰文丨Jean-PaulDelahaye翻译丨张和持编辑丨杨心舟作者只是随手一写数学上的独一无二?42有不少有趣的数学性质。我们这里举出几个:2的前三个奇数指数的和:21 +23 +25 =42。如果把这样的n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宇宙永远存在吗?若是如此,或许宇宙是在一个永无止境的大爆炸循环中来回跳动。在大爆炸中,所有物质从奇点膨胀而来,接着又是大坍缩。大坍缩的时候,一切的一切又被再次吞没,形成密度无穷大的奇点。然
天文学家发现,认识一个具有极端尺度(极大或极小)星系的关键,可能存在于星系所处的环境中。在两项相关研究中,一支国际团队发现两种亮度与普通星系相当的极端星系——极端致密或极端松散的星系,似乎总是出现在稠密环境中,即含有大量星系的环境。这启发了
来源:科技日报过去的几天,当全国上下都在庆祝国庆、中秋佳节时,天上那只“猴子”依旧奔跑在太阳同步轨道上,忙忙碌碌。而500公里之下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悟空”号科研团队,在首席科学家常进院士的带领下也没闲着,正在深入分析宇宙线和伽马射线
撰文丨Jean-PaulDelahaye 翻译丨张和持 编辑丨杨心舟 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各种未解之谜。从1937年阿米莉亚·埃尔哈特(Amelia Earhart)在太平洋上空离奇失踪,到1962年三名囚犯,弗兰克·莫里斯(Frank Morris),约 ...
记者南博一实习生徐艺芠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3日宣布,NASA与其他七个国家的航天机构签署了《阿尔忒弥斯协议》(ArtemisAccords),这些国家将参与美国的新登月计划“阿尔忒弥斯”计划。据法新社13日报道,除美国外,《阿尔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宇宙学的一个终极目标就是精确测量宇宙中的物质总量,哪怕是最精通数学的人也会觉得这个任务无比艰巨。但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一组科学家已经做到了。根据他们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该团队确
宇宙 暗物质2020/10/14 11:00:090
当恒星过于接近黑洞时,黑洞产生的引力会将恒星撕碎,产生潮汐撕裂事件,并在此过程中释放出明亮的耀发(flare)。据《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每月通告》的一项新研究,科学家通过一组地面望远镜和太空望远镜,首次在地球2.15亿光年外,观测到了恒星被超大
恒星 黑洞2020/10/13 16:00:084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13日消息,时间旅行之所以成为科幻小说的重要主题,并不是没有理由的。谁不想回到过去,探索神秘的历史,或者拯救世界于危难?时间旅行检验了人类科学理论的极限,科学家也在理论物理学的背景下进行了深入研究。如果时间旅行是可能
来源:科技日报“天问一号”探测器正在奔向火星的路上。人们对这一壮举充满期盼——迈向火星,人类将努力把它改造为宜居家园。天文学家认为,行星的宜居性取决于它与恒星之间的距离。但金星、火星和地球同样位于太阳系宜居带,为什么只有地球生机勃勃?地球科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1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自1992年首次发现第一颗太阳系外行星以来,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成千上万的其他太阳系外行星。事实上,他们估计,我们的银河系大约拥有400亿颗行星。因此,我们很自然地会认为,其他星系也会有很多
黑洞 行星2020/10/13 10: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