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Science撰文:阿德里安·周(AdrianCho)翻译:任天20世纪70年代初,当索尔·图科斯基还在攻读理论物理学的博士学位时,他就解决了一个看似纯粹假设性的问题。我们可以将黑洞想象成由大质量恒星燃烧并坍缩而成的一个无限小的点,具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3月12日 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但其实 中国的航天事业并非一帆风顺 2020年3月16日 我国长征七号改中型运载火箭 发射任务失利 看到这个消息后 一位有着航天梦的初中生 非常难过和着急 他利用课上课下积累的知识 给科研人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哈勃太空望远镜还能使用多长时间?这架已有31年历史的太空望远镜不久前再次进入安全模式,这将提醒我们,哈勃太空望远镜可能已进入生命最后历程。北京时间3月8日17点,“由于机载软件错误”,哈勃太
文章来源:原理 科学家认为,对生命来说,一些特定的分子成分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水和碳等关键有机物就是明显的例子。了解太阳系诞生之时涉及到水的化学反应,对于了解有机化合物是如何通过水的作用演变成越来越复杂的大分子,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见解。然而,要进行这样的研究,研究人员需要借助来自太 ...
原标题:世界口径最大折射光学望远镜将落地拉萨 新华社拉萨3月13日电 (记者王泽昊 李键)记者13日从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牵头、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等单位参加联合申报的“高海拔地区科研及科普双重功能一米级光学天文望远镜建设”项目日前正式启动,这意味着世 ...
来源/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周又元,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周又元,1938年7月生于上海,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后被分配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1991年至19 ...
物理 周又元2021/3/14 12:00:291
文章来源:格致论道讲坛 “地球、月亮还有人类的起源,我们要解答千百年来古人的这些疑问,只在地球上寻找是不够的。” 刘勇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研究员,刘勇。我分享的是关于太阳系的那些事。 在太阳系,有很多 ...
作者郭超凯 3月12日1时51分,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将试验九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七号改火箭的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2021年发射的大幕,标志着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家族又添新成员。 高轨发射能力再提升 ...
2021年3月12日1时51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完成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发射,该运载火箭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改进研制而成,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不少于7吨。本次发射的试验九号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监测等新技术在轨验证试验。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10日消息,一项研究表明,月球控制地球海洋的潮汐变化,控制着北极海底甲烷释放。此前人们可能不太了解,北极洋海底持续不断地释放大量温室气体甲烷,该现象已持续几千年时间,伴随着未来全球气候趋暖导致的海洋温度升高,将进一步加
来源:科技日报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3月9日,经两国政府批准,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罗戈津通过视频会议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国家航天局与俄罗斯国
来源:cnBeta.COM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3月3日,SpaceX终于似乎实现了下一代火星火箭的最新原型的软着陆。然而几分钟后,作为第三个进行高空测试飞行的原型机,SN10在着陆台上爆炸了。对此,埃隆·马斯克周二解释说,着陆时实际上更脆而
来源:cnBeta.COM据外媒报道,杰夫·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公司(BlueOrigin)将在美国宇航局(NASA)重返月球的目标之前,为NASA提供一个宝贵的科学工具:能够在离地球更近的亚轨道空间模拟月球重力运行实验。NASA透露,蓝色起源
出品:新浪科技《科学大家》、墨子沙龙撰文:印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量子纠缠源载荷主任设计师墨子号是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十二五期间立项的四颗先导卫星中的一个。它在2011年由中科
来源:DeepTech深科技在私营航天业界内,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一直独领风骚,遥遥领先,其他公司则默默无闻。只有蓝色起源在其亿万富翁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Bezos)的支持下,似乎能够与其相提并论。然而,蓝色起源公司至今还未超越亚轨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最新一项研究显示,在Itokawa小行星表面首次发现地球生命必需物质,其中包括有机物质和水。英国伦敦皇家霍洛威大学行星科学家分析了2010年日本“隼鸟号”任务首次采集的Itokawa尘埃样本,
来源:DeepTech深科技当初不服另起炉灶,现在让对方服气。20年前马斯克想购买火箭发射到火星,最终因价格太贵作罢。他登录NASA官网,想了解火星探索计划,居然一无所获,这让他非常失望。耗时几个月钻研航空航天技术后,马斯克大手一挥,决定成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也许是时候要改写教科书了,因为科学家们发现了地球中心存在“第五层”,即最内层地核。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质学家创建了一种搜索算法,可使他们在数千个地核模型中进行搜索,长期以来,教科书中指出地球分为
央视新闻3月5日报道,天琴计划是中国自主的空间引力波探测方案,由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担任首席科学家。罗俊团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力波探测关键技术研究,并于2014年3月正式提出天琴计划,目前天琴计划“0123”技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美国宇航局选择了16项未来太空技术概念,准备进行深入研究,其中4个技术概念来自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例如:在月球上建造一个运输货物的铁道系统。现今地球轨道太空一片繁忙景象,近几十年来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发现300多颗脉冲星。今年4月1日至5月15日,将向全世界征集观测项目建议,7月20日公布评审结果,8月开始安排FAST观测时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FAST科学委员会
备受瞩目的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有了最新进展。这几天,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接连迎来好消息。先是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接受央视采访时透露,现在国家已经确定将研制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之后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透露,“十四五”期间中国航天将持续
来源:DeepTech深科技1980年,哈佛大学哲学系博士、芝加哥大学教授艾恺来到中国,对中国儒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梁漱溟先生做了一次采访。 艾恺问:“美国技术先进,中国也在学习,但您觉得中国应该向学习美国文化吗?”梁漱溟回答:“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全面转入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阶段。今年将陆续实施空间站核心舱发射、货运补给、载人飞行等多次任务。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中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4日消息,2021年2月18日周四,“火星2020”任务中的毅力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标志着NASA将在这颗红色行星上开启第九次地表探索任务。毅力号在火星表面的耶泽罗撞击坑着陆。在这里,毅力号将开始探索新的陌生地
今天(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3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包括2幅黑白图像和1幅彩色图像。黑白图像由高分辨率相机在距离火星表面330千米~350千米高度拍摄,分辨率约0.7米,成像区域内火星表面小型环形坑、山
来源:把科学带回家在获得了两项奥斯卡提名的2012年的电影《迫降航班》中,出现了超出常识的一幕:机长让飞机上下倒着飞。飞机颠倒飞行真的科学吗?若是按照许多教科书的理论,这是不可能的。可是这些教科书中的理论是错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来源:科技日报据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运载火箭专家姜杰院士日前介绍,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建造,需要长征系列火箭首次进行组合式发射。其中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发射空间站核心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发射货运飞船,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通过发射载人
来源:科技日报 “今年四五月份,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将完成接收机以外的所有设备在站测试,预计年中能完成具有1700个探测器的接收机安装,并开始试运行。”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首席科学家张新民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原初引力波 ...
来源:科技日报你想象过人类未来的太空生活吗?在《星际迷航》和《星球大战》等影视作品中,影片为我们描述了人类如何在太空生活,呈现了未来的太空商业和文化概念。而在未来,科技的发展将会让梦想照进现实。没错,“太空酒店”来了!前方高能预警,这不是科
来源:科技日报记者1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近日和山东大学团队携手,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50毫米白光日冕仪成功观测到内日冕,并获得其白光像。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内观测址点获得内日冕白光像。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一层结构,其中物质密度非常稀
马斯克的星辰大海,还在继续。 但这次的目标不是火星,而是月球——正在为宇航员建造月球电梯。 为什么要造这样一个“电梯”? 其实,这是SpaceX与NASA之间的合作,目的是帮助NASA完成其人类着陆计划(Human Landing System,HLS)。 而这一次,马斯 ...
参考消息网3月1日报道据《西班牙人报》网站2月28日报道,现年52岁的法国冒险家菲利普·克鲁瓦宗虽然双手双脚被截肢,但梦想着成为第一个去太空旅行的残疾人,为此他已经与美国大亨埃隆·马斯克取得联系。报道称,这一切都始于推特上的一条消息,克鲁瓦
来源:中科院高能所近日,中日合作团队利用我国西藏羊八井ASγ实验阵列,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距地球2600光年的超新星遗迹SNRG106.3+2.7发射出超过100TeV(100万亿电子伏特)的伽马射线。这些伽马射线可能是被SNRG106.3+2
来源:环球科学撰文丨LeeBillings翻译丨周郅璨编辑丨杨心舟阿维·洛布(AviLoeb)是哈佛大学一位学术高产的天体物理学家,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他对包括黑洞、伽马射线暴、早期宇宙等课题进行了开创性且富有启发性的研究。但十多年来,他同
外星人 天体2021/2/26 17:00:100
来源:中国航天报2月22日,嫦娥五号采样返回探测器带回的月壤在人民大会堂首次公开亮相,一部分月壤也已经运抵国家博物馆,即将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展出。嫦娥五号任务不仅是全人类44年来首次取回月壤,也是我们中国人第一次取回月壤,中国月壤的公开亮相顿
来源:中科院之声天文学家使用麦克斯韦望远镜(JCMT)和阿塔卡玛大型毫米及亚毫米波阵列(ALMA),首次在猎户座巨分子云中发现超致密恒星“胚胎”及恒星“胚胎”的分裂。年轻新生恒星(如太阳)诞生于“分子云”中,也就是太空中冷气体和尘埃聚集而成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大年三十前一晚,太空传来了好消息:天问一号探测器点火刹车15分钟,成功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中国的探测器开始了与火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天问一号这样的深空探测任务中,探测器与地面的通信联络至关重要。地面控制人员需要通过无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26日消息,1月13日,美东时间下午8时左右,一艘Space的载货龙飞船返回地球,坠入靠近佛罗里达海岸的大西洋。12小时前,这艘龙飞船刚向国际空间站(ISS)送去三吨重的硬件和补给,这会儿正带着更多各种各样的货物回到地
来源:Aeon撰文:达戈马尔·德罗格(DagomarDegroot)翻译:任天2020年5月,许多人开始囤积食物并躲在室内,以应对新冠肺炎大流行疫情。与此同时,美国宇航员罗伯特·本肯和道格拉斯·赫尔利也进入了隔离状态。两周后,他们将搭乘龙飞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25日消息,双胞胎或许具有相同的基因蓝本,但他们从内在的性格到外在的发型等,仍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差异。但是黑洞就没那么多差异。根据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黑洞只能拥有三个特征:质量、自旋和电荷。如果任何两个黑洞的这三个值都
来源:环球科学撰文|TobyTyrrell翻译|张乃欣审校|曾小欢地球上最初的生命经过了三四十亿年才进化出智人(Homosapiens)。但在此期间,即使地球气候只出现一次大的差错,都会导致进化彻底停止,而我们也将不复存在。因此,想要弄清楚
来源:科技日报美国宇航局和德国航空航天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地球上的某些微生物可以暂时在火星表面生存。该发现有助于探索太空旅行对微生物生命的所有影响,揭示这些微生物的潜在用途以及对太空旅行的威胁。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执行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已完成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于昨天(22日)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接下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将与先期已经运抵的天和核心舱一起,按计划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
近日,NASA公开了毅力号(Perseverance)着陆火星的第一视角视频。视频包括超音速降落伞开伞,抛隔热罩,天空起重机开机到毅力号最终着陆和天空起重机飞离几个阶段。视频由隔热罩、火星车和天空起重机三个设备上的5个商用摄像头拍摄。视频分
火星也可CNN。 最近,人类刚给火星送去Linux系统。 几小时之后作为回礼,火星给人类送来了新年第一张照片——由毅力号传回的首张图像。 但这照片充满了浓浓的年代感:黑白的,像素还低于100万。(待探测器完全启动运行后,可拍摄更高像素的彩色照片) 什么概念呢?大概就是从1 ...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2月22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执行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完成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后,于22日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之后,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将与先期已运抵的天和核心舱一起按计划开展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我们太阳系的外缘,有一些奇怪的现象。似乎有一个十倍地球质量的物体正在将其他物体拉向自己。这是否也是一颗行星呢?人们一直在探索这个谜团。其中有一个人叫帕西瓦尔·罗威尔。罗威尔生活在十九世纪,
回溯近几十年的航天发展,毫无疑问中国已做好了赢得这场新太空竞赛的准备。中国不仅是近四十年来唯一登月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的国家。另外,中国在此次任务中还在月表插上了国旗,对月壤进行了采样并成功返回地球。然而,国家之间与公司之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1月20日,天通一号03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为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带来“开门红”。2月15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实施捕获轨道远火点平面机动
撰文| AndreeaFont翻译|耿淑娟审校|张和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极大地改变了一些基本物理学的概念,比如对时空的认知。但它同样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深刻的谜团。其中一个正是黑洞,但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已证实它的存在。另一个谜团则是
新浪科技讯2月21日消息,美国NASA“毅力号”火星探测器已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成为NASA第5个成功登陆的火星车。美国航天局表示,“毅力”号成功完成火星着陆,但其探索火星的任务才刚刚开始。未来数周“毅力”号将进行一系列测试,随后开始对耶泽
来源:环球科学撰文 |王昱审校 |吴非双胞胎之间的差异远远大于黑洞之间的差异。双胞胎可能拥有相同的基因蓝本,但是他们却能在气质、外貌甚至是发型上,展现出各自的差异。但对于黑洞,根据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只能拥有三个特征——
探测器 黑洞2021/2/21 13:00:210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北京时间2021年2月19日凌晨,本届火星赛季第三位出发的选手,NASA毅力号探测器(也叫Mars2020)顺利踏上火星这颗红色星球。八年前将好奇号送上火星的空中吊车黑科技,再次在火星上空上演。作为好奇号火星车的进阶版,毅
北京时间2月19日凌晨,美国毅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在2020年窗口,人类向火星发射了希望号、天问一号、毅力号三个探测器。其中,希望号执行环绕探测任务,已于2021年2月9日开始环火;毅力号执行着陆巡视探测任务。 不少网友提出了疑问,天问一号探测器将经历怎样的着陆过程呢? ...
来源:SmithsonianMagazine作者:亚历克斯·福克斯(AlexFox)翻译:任天将近120年前,莱特兄弟证明了在地球上进行可控动力飞行是可能的。如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准备在另一个星球上进行同样的尝试。如果他们的飞
来源:中科院之声2月19日,国际著名期刊NatureAstronomy(自然·天文学)在线发表了慧眼(HXMT)卫星最新观测结果:慧眼卫星发现首个跟神秘的快速射电暴相关联的X射线暴,确认其来自银河系内的磁星SGRJ1935+2154,并在国
来源:中科院之声2月15日,Nature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慧眼(TheHardX-rayModulationTelescope,HXMT)卫星的最新科研成果:通过分析慧眼卫星观测数据,发现了黑洞双星中逃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19日消息,北京时间2月19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科学》(Science)杂志和《天体物理学报》(AstrophysicalJournal)的三篇文章联合发布了对历史上发现的第一个恒星级黑洞——天鹅座X1(Cygnus
新华社快讯:美国航天局直播画面显示,美国“毅力”号火星车18日在火星成功着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