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非常23天!一图回顾嫦娥五号“挖土”全过程 ...
原标题:热点快追丨看!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点现场 来源:新华社 看!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点现场。 新华社前方报道组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原标题:嫦娥五号探测器圆满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 来源:中国探月工程官方微信 新京报快讯 据中国探月工程官微消息,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凌晨1时许, ...
来源:科技日报张宇 付毅飞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舱按照预定方案,翩然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这是中国航天创造的又一壮举。至此,中国探月工程已是六战六捷。“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几千年来埋在每一个中国人心底,如今,“欲上
新浪科技讯12月17日消息,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凌晨1时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注入
来源:科技日报常艳玲李昀锡王瑞林科技日报记者付毅飞最近,在嫦娥五号探测器预定着陆的四子王旗着陆场,一场大雪飘然而至。 嫦娥五号任务着陆场系统对此早有准备。记者从嫦娥五号任务着陆场区指挥部获悉,关于这场降雪,气象分队几天前就已经预报
12月17日凌晨,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按计划,回收后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处理工作后将空运至北京开舱,取出样品容器及搭载物。#嫦五返回器成功着陆#(总台央
来源:科技导报撰文:李成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在海南省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探测器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开启登月之旅。在此次任务中,嫦娥
来源:科技日报记者:付毅飞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2月16日,长征八号遥一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相关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12月底择机实施飞行试验任务。16日上午8时20分,承载着长征八号遥一运载火箭的活动发射平台
来源:我们的太空携带着2公斤珍贵月壤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即将结束“太空之旅”,在内蒙古中部草原的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目前,着陆场系统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全力迎接“五姑娘”平安回家。时值隆冬季节,严寒积雪条件下夜间搜索,返回器目标体积小以及特殊的返
来源:中国探月工程截至12月14日21时,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轨飞行144天,距离地球超过1亿公里,飞行里程约3.6亿公里,飞行状态良好。“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发出对宇宙奥秘的“天问”。今天,天问一号正带着中华民族数千年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14日消息,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12月14日11时13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上两台25N发动机工作约28秒钟,顺利完成第一次月地转移轨道修正。目前,携带月球样品的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各系统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14日消息,无论是建造一个类似行星的空间站,还是完整地复制一颗行星,都远远超出了目前的人类科技水平。至少在有生之年,我们都不太可能见证这样的壮举。不过,将现有行星地球化倒是一个更可行的选择。如今,似乎每个人都想进入太
“阿耳忒弥斯3号”欲建月球大本营刘霞、冯卫东来源:科技日报科技创新世界潮据美国媒体12月8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发布了一份长达188页的报告,概述了其2024年开始的“阿耳忒弥斯3号”(Artemis III)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13日消息,如果你遗憾错过了2020其他的流星雨观测机会,那或许正在进行中的双子座流星雨能够弥补遗憾。12月4日至17日是双子座流星雨的活跃期,并且在12月13日至12月14日晚达到极盛。相比其他大型流星雨,双子座流
流星 流星雨2020/12/13 13:00:042
来源:科学声音到发文的时候为止,嫦娥5号仍然在环绕月球的轨道上运行,看时机合适就会开发动机加速,飞离月球的引力范围,踏上回家之旅。加速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分3次加速才能达到足够的速度。这一次,嫦娥5号从风暴洋的北部取了2公斤的土壤和岩石样本
来源:WIRED撰写:丹尼尔·奥伯豪斯(DanielOberhaus)翻译:任天几天前,欧洲空间局(EAS)发布了年度空间环境报告,报告强调了目前废弃的火箭主体部分是对航天器的最大威胁之一。降低这种风险的最好方法是发射提供商在运送完载荷后将
火箭 空间站2020/12/12 11:02:014
来源:北京日报“怀柔一号”GECAM卫星科学应用系统副总师郑世界介绍,通常情况下,卫星上探测得到的天文现象和天文数据,必须通过地面的接收天线下传,地面科研人员才能进一步分析处理。对GECAM卫星来说,它的轨道周期是90分钟,即约90分钟绕地
来源:中国科学杂志社天文学是一门观测驱动的科学, 天文学的重大发展往往源自于新的观测发现。 自从伽利略将望远镜指向宇宙星空, 四百多年来, 电磁波的探测手段极大丰富, 目前人们对宇宙的绝大部
来源:科技日报记者:陆成宽2020年12月10日4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遥九固体运载火箭将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GECAM)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作为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
2020/12/10 10:01:166
来源:科技日报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近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飞行工程师成功收获了国际空间站高级植物培养环境中种植的20根萝卜,并用锡纸包裹好,以便冷藏至明年送回地球。NASA发布的一份情况说明书称,萝卜是在零重力环境下成功种植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9日消息,2019年11月初一个寒冷的早晨,美国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的安塔瑞斯火箭(Antares)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位于弗吉尼亚州的瓦勒普斯飞行设施发射升空。这是一项飞往国际空间站的常规货物补给任务,
来源:赛先生美国太阳物理学家莱顿(RobertLeighton)和恒星物理学家林斯基(JeffreyLinsky)表示,“如果没有磁场,那么太阳就会像多数天文学家认为的那样索然无趣。”撰文|田晖(北京大学)张枚(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责编|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在今年9月份发现了一个神秘物体。如今这个神秘物体——代号“2020SO”,已经成为地球的新一个“迷你月亮”。根据NASA在夏威夷莫纳克亚山的红外望远镜收集到的数据,以及喷气推进实验室(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8日消息,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2月8日6时59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按照地面指令受控离轨,7时30分左右降落在月面经度0度、南纬30度附近的预定落点。此前,嫦娥五号上升器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在预定轨道与轨返组合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2008年7月,美国宇航局“凤凰号”探测器采集到火星土壤,从火星表面采集的土壤揭示了火星表面之下隐藏的元素,也为人类将来如何在火星上发现生命提供重要线索。不久之后,科学家证实该探测器发现火星
来源:环球科学撰文 |凯莱布·沙夫(CalebA。Scharf,哥伦比亚大学天体生物学主任)翻译 |赵剑琳无论其源头是正席卷全球的病毒,还是应对疫情时人们与日俱增的压力,世界都正笼罩在炽热的梦境中。我曾在梦里发现我正在做
来源:牧夫天文流星雨,是天赐的烟火在每年的收官月里,相信许多天文爱好者的观测清单中都会列出这一项:双子座流星雨。没有经历双子座流星雨的天文灵魂,大概是无法渡劫去下一年的吧(特写一个拼命想要渡过去的严肃表情)为什么今年的双子座流星雨值得推荐?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2012年8月,旅行者1号成为第一艘穿越太阳圈(太阳所能支配或控制的太空区域)并进入星际空间的航天器;6年之后的2018年11月,旅行者2号也离开太阳系,成为第二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远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欧洲盖亚太空望远镜最新观测发现银河系恒星数量达到18亿颗,这一最新恒星目录被称为“终极天空之书”。12月3日,科学家最新发布了当前银河系观测恒星数量,迄今为止,盖亚太空望远镜已绘制出1
2020/12/7 11:00:156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今年新冠疫情对全球商业航空带来了重创,但这并未阻止2020年航空创新的发展。以下是2020年具有挑战性的航空创新,其中包括:拥有折叠机翼末端的大型客机、配备人工智能系统的喷气式战斗机、向火星
12月6日5时42分,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嫦娥五号的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于6时12分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轨道器逐渐接近上升器(来源:国家航天局) ▲轨道器与上升器完成交会对接(来源:国家航天局) ...
【距离“快递”派送又近一步!嫦娥五号对接组合体成功分离】今天12时35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与上升器成功分离,进入环月等待阶段,准备择机返回地球!期待!转!(总台央视记者崔霞王世玉国家航天局:段逊)
文章来源:原理 每时每刻,宇宙中都在上演着我们肉眼无法看见的、最激烈的电影。 例如,我们在夜空中看到的点点繁星,它们看似安静,但实际上在它们的一生中都在上演着一场龙争虎斗:向外的热压力时刻都与向内的引力对抗着。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这两种力都会保持平衡,防止恒星因引力的挤压而坍缩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6日5时42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于6时12分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新浪科技讯12月4日消息,旗开月表,五星闪耀。经过科研团队的数据接收和处理,今天,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国旗展示的照片。这是继嫦娥三号、四号任务后,五星红旗又一次展现在月球表面,同时也是五星红旗第一次月表动态展示。
来源:中国航天报12月1日,由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平稳降落月球,启动钻头和铲子。这一刻,这抔“土”,引来了全世界的关注目光。人类类似的牵挂,发生在44年前。坑坑洼洼的表面、灰色的主基调、一望无际的荒凉……是普罗大众通过科幻作品等
来源:abyss的声色远方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AreciboTelescope),也没能熬过魔性的2020,于昨日崩塌了。900吨的接收器坠落150米,以最悲壮的方式,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拥抱了在其下方默默相对57载的球形镜面。
来源:中国国家天文阿波罗的宇航员看到了什么?1972年12月10日,就在“阿波罗”17号准备降落到月球表面的时候,登月舱驾驶员哈里森·施密特和地面通信员之间发生了这样一幕。宇航员:“嘿,我刚刚看到在月球表面有一道闪光。”地面通信员:“哦,是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4日消息,黑洞中心的奇点是终极的“无主之地”:在这里,物质被压缩到一个无限小的点,所有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都被完全打破。事实上,奇点并不存在;必须有什么东西取代奇点,但我们还不确定是什么。接下来,让我们来探索一些奇怪
来源:科研圈近日,欧洲航天局盖亚空间望远镜公布了迄今最为详尽和精确的恒星地图,包含了近20亿颗恒星的高精度数据,为理解银河系的起源和未来提供了关键信息。12月3日,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公布了迄今为止最详细的银河系大片区域恒星名录。欧洲航天局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未来,火星殖民者可以利用火星上的盐水生产燃料和氧气。研究人员表示,这一进展背后的新技术还可以用在潜水艇上,以便用海水制造氧气。在火星上生存,任何潜在的殖民者必须得有氧气来呼
【#我国在月球首次实现国旗独立展示# #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3000N发动机工作,成功将携带样品的上升器送入到近月点环月轨道。点火起飞前,着上组合体实现月面国旗展开以及上升器、着陆器的解锁
记者:胡喆 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3000牛发动机工作约6分钟后,顺利将携带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 专家介绍,与地面起飞不同,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起飞不具备成熟的发射塔架系统,着陆器相当于上升器的“临时塔架”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神秘的遥远系外行星,那里可能下着“铁雨”。这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但却是最新发现一些极端星球的真实现象,系外行星Wasp-76b非常近距离地环绕主恒星运行,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不知危险逼近,或许可以自得其乐;而未雨绸缪可以在危险到来时提高生存几率。但是在行星防御这方面,不知危险将至,却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行星防御是一门识别和缓解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威胁的艺术。行星防御
来源:把科学带回家11月24日,嫦娥五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顺利发射升空,11月30日,嫦娥五号已经进入月球圆形轨道,将会择机实施月面软着陆。嫦娥五号的行踪,为什么会这么引人注目呢?因为它将会执行中国首个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换句话说,我们终于将会
来源:科技日报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的着陆上升组合体历经主动减速、快速调整、接近、悬停避障、缓速下降和自由下落阶段,成功完成在月面预定区域的软着陆。这轻盈、稳健的一落,蕴藏着无数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边飞边找落点对于嫦娥五号来说
本周,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顺利升空,引发全球关注。《自然》杂志撰文称,如果“嫦娥五号”此次任务成功,将是时隔44年后,人类再次把月球岩石样本带回地球,也再次凸显了人类对月球探索的新兴趣。按照预定计划,未来一周,“嫦娥五号”将在月球正面
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唐凤射线、缺氧、失重、寒冷,甚至孤独,茫茫太空给予宇航员的可能远不止这些。但是,为了登上火星、探索深空,了解长期太空旅行对宇航员的健康影响及原因,并找到解决办法,可谓至关重要。11月26日,在Cell、CellRepo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202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三位研究人员。他们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可以预测黑洞,并确认银河系的中心是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体积相对虽小,但质量却相当于400万个太阳质量。超大质量黑洞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月球崎岖表面分布着被称为坑洞的陡壁洞穴,这些地质结构也被称为“天窗”,可能与延伸远处的地下熔岩管相通,这些熔岩管是数十亿年前月球地质活跃期形成的。目前,科学家最新技术可使人类探索月球天窗、熔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12月1日22时57分,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从距离月面约15公里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75
以往的射电巡天计划一般需要数年才能完成,但是澳大利亚平方千米阵探路者(ASKAP)仅用两周就完成了其第一次大规模巡天任务,并将其巡天数据公布在其数据库上。本次南天的射电巡天图像灵敏度和分辨率分别是先前巡天计划的5倍和2倍,并发现了大约100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刚刚,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成为我国第三个成功实施月面软着陆的探测器。成功着陆后,着陆器在地面控制下,将正式开始持续约2天的月面工作。(记者胡喆) ...
不论是远古神话还是现代科学,解释太阳能量来源都是它们重要的使命之一。中国神话的三足鸟,希腊神话的阿波罗,日本神话的天照大神,都是远古人类对太阳能量来源的想象。而近代科学中,从液体球冷却放热到物质引力塌缩,再到衰变元素放热,人类为解答太阳能源
来源:科技日报记者:付毅飞2020年11月30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环月轨道上,成功实施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分离。接下来,嫦娥五号将落月、采样,如果一切顺利,它将于半个多月后,带着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复杂的宇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3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正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太空对于弱小的人类而言真的很糟糕!最新研究报告表明,长期太空任务将对人体带来各种健康风险,其中包括:暴露外太空可能加速人体衰老,辐射导致DNA损伤等。在太空环境中,不
崔霞王世玉段逊/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今天(29日)20时23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近月点再次“刹车”,从椭圆环月轨道变为近圆形环月轨道。后续,嫦娥五号探测器将择机实施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的分离。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巨大的太阳能发电站漂浮在太空,将无数能量辐射到地球。这个概念,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中的场景,其实是由俄罗斯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首次提出。一直以来,它也确实是许多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