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赛先生24日凌晨,在海南文昌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升空,如果进展顺利,中国将成为第三个国家能从月球“挖土”的国家。事实上,英国也正在跃跃欲试,他们研发的登月机器人充满了英国式的幽默,打破常规的登月机器人造型,没有轮子只有腿,酷似蜘蛛。之所以
月球 英国2020/11/27 10:00:112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7日消息,从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已经知道火星的盖尔陨石坑在几十亿年前曾经拥有一个或一系列湖泊。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号”火星探测车发现了远古大洪水冲刷过该地区的证据。自2012年以来,NASA的
重子物质(baryonicmatter),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普通物质,只占宇宙质量的4.9%。但就算这4.9%,也没有全部被发现。不过,事情最近有了一些转机。法国天文学家终于直接观测到星系际温热介质,这正是失踪的重子物质的可能成
每隔26秒,地球就会脉动一次,很具规律性。但其脉动微弱,人体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过去60年来,世界地震学家一直在对“地球脉动”进行追踪和研究,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谜。1961年6月6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杰克·奥利弗在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6日消息,在历史上,天文学家第二次发现了一颗围绕地球运行的天然“迷你月球”。2020年2月15日,小行星和彗星猎人卡斯珀·维兹乔斯(KacperWerizchos)和天文学家西奥多·普鲁因(TeddyPruyne)
原标题:对话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研制探测器就像苦读备战高考 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今天(11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的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孙泽洲今年50岁,作为我国航天 ...
参考消息网11月24日报道11月24日4时30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 ,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随后在其官方推
原标题:嫦娥五号登月挖土,标志新探月时代到来 “3,2,1,点火!”“嫦娥”起舞,直奔月宫。 11月24日凌晨4点30分,在椰林海韵中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全速托举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划过夜空,迈出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的第一步。 火箭飞行约22 ...
原标题: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第一次轨道修正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消息,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11月24日22时06分,嫦娥五号探测器3000N发动机工作约2秒钟,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修正,继续飞向月球。本次嫦娥五号任务发射入轨精度较高,轨道修正量很小。 嫦娥五号探测器在飞行过 ...
来源:中国驻欧盟使团11月24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被称为“胖五”的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务,也是中国航天史上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将首次在月球上“挖土”并带回地球,实现地外天体无
作者宋际金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长征五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经过一段时间的飞行后,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送入预定轨道,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由此开启。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不仅在国内引起热议,在国外也广受关注,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2020年9月,太阳系中的另一颗行星抢走了火星的风头,吸引了科学界和主流媒体的关注。原因在于,一国际研究小组在一篇论文中写道:“金星的大气中发现了磷化氢气体。”这篇论文发布于在线期刊《自然
论文 电子2020/11/24 14:00:122
央视网消息:今天(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央视网消息:此次“嫦娥五号”的任务将力争实现多个中国的“首次”,比如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等等。与此相对应的,“嫦娥五号”任务也面临着更多的技术难题。完成采样之后,探测器要将样品带回地球。但想要从月面起飞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据央视报道,此次“嫦娥五号”的任务将力争实现多个中国的“首次”,比如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等等。与此相对应的,嫦娥
本刊记者/李想俣文/姜哲高崇芮钱航庞丹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2200多秒后,成功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打响探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3日消息,人类对黄金的迷恋有久远的历史,而当我们知道这种贵重金属来自于恒星之后,对它的迷恋又加深了一层。在一个遥远的星系,两颗中子星相互环绕,似乎正在上演一场芭蕾舞,既是终极的毁灭,又是不可抗拒的新生。这两个天体都
来源: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11月22日12时和3时10分完成第24月昼工作,进入月夜休眠。截至今天,嫦娥四号已在月球背面工作690个地球日,累积行驶里程589.6米。基于第23月昼全景相机拼接影像、DOM影像
在FAST投入运行之前,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沃望远镜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它帮助人类取得了一系列意义非凡的天文学发现,还成为向外星生命发送信号的窗口。但在工作57年后,因为两根钢缆断裂造成的损坏,这座望远镜不得不面临关停的命运。位于
来源:科技日报11月17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已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国人期盼已久的月球采样大戏已经奏响序曲,即将揭开大幕。据国家航天局介绍,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务,计划实现月面自动采样返回,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
小行星 月球2020/11/21 10:45:502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1日消息,11月2日是第一批宇航员登上国际空间站(ISS)20周年的纪念日。从那时起,这座近地轨道上运行的人造设施就一直有人类居住。在太空环境下连续运行20年,使国际空间站成为了解地球以外人类如何生活的理想“自然实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我们听那些宇宙科学的讲座、课程时,经常听到恒星、行星、卫星这样的字眼。头顶星空当中的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竟有各种各样的不同!那么,恒星是什么呢?恒星是那些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星星,咱们的太阳就是一颗恒星。学者们认为恒星的主要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嫦娥五号仅有一个月球日的时间,要从月球正面的一个此前从未探索过的区域收集月球物质。本月晚些时候,一艘中国航天器将前往月球,于40多年来首次挖取月球岩石。这次任务被命名为“嫦娥五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领导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构成宇宙的物质是难以衡量的,我们知道宇宙中物质-能量密度大部分由暗能量组成,暗能量是一种神秘的未知力量,促使宇宙膨胀。同时,我们知道剩余的宇宙成分是正常物质。准确地计算宇宙中暗物质、暗能量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斯科特·凯利(ScottKelly)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太空中生活一年时间,就像整日在公园里散步。据悉,凯利曾在2015年在国际空间站持续工作一年时间。但事实上并非他描述的那样
来源:科技日报2020年11月12日23时5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通一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建设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终端组
当地时间11月11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声明称,NASA正式批准了历史上首个能载人往返国际空间站的商业飞船,包括猎鹰9号火箭和相关地面系统在内的SpaceX载人龙飞船系统。这是自近40年前的航天飞机以来,第一个获得NASA认证、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7日消息,热大爆炸(hotBigBang)理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这个理论认为,我们今天所观察到并存在于其中的宇宙,是从更热、更致密且更均匀的过去演化而来的。在最初提出时,大爆炸假说是作为一种严肃的替代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1972年,阿波罗17号带着最后一批宇航员奔向月球。同年,NASA也已经开始着手设计和开发下一代载人飞船。大约十年后,航天飞机问世。航天飞机项目最终一共执行了135次飞行任务。在随后的不到
来源:科技日报快速射电暴,广袤宇宙中一种射电波瞬间暴发的现象,其持续时间极短,通常只有几毫秒。它们往往“神龙见首不见尾”,出现一次,便再无踪迹。过去十几年,天文学家一直在收集相关信息,只为探求真相:到底是谁发出了这种电波?如此快速闪现的射电
来源:中国的航天截至2020年11月17日凌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轨飞行116天,飞行里程超过3亿千米,距离地球约6380万千米。探测器姿态稳定,能源平衡,部分分系统完成自检,各系统工作正常。在轨飞行期间,天问一号已经完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接下来的50年里,即便是保守估计,也将有20亿至30亿人涌入汽车、房屋和最新科技产品等市场。随着人口高峰即将到来,人类对地球的影响也日益严峻——渔业崩溃、沥青砂耗尽以及野生动物不见踪迹的
地球 月球2020/11/20 17:00:341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8日消息,从今年5月到8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成功完成了龙飞船的首次载人任务,将宇航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地球。从发射到进入轨道,再到飞船顺利抵达国际空间站,直到太空舱打开降落伞,承受着大气层巨大的
来源:我们的太空 距离嫦娥五号任务 发射时间越来越近 各系统都已周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摄影:王泗江 从规划设计到立项建设 从单个接口协调到系统整体优化 从火箭起飞到卫星测控 航天总体人已将技术方案反复锤炼 后续 他们将以“万无一失”的严格标准 助力“嫦娥”奔月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最新数据分析表明,金星大气中气态磷化氢的迹象现已消减很多,但是它们仍然存在,这意味着金星大气潜在神秘生命的可能性并未完全被推翻。今年9月,一支国际天文学家小组报道发现金星大气层中存在磷化氢
金星 磷化氢2020/11/20 17:00:221
北京时间11月14日凌晨,一颗小行星2020VT4(最初内部代号A10sHcN)与地球擦肩而过,距离地球最近时到达南太平洋上空370千米处,接近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度,此距离打破了小行星2020QG于今年创下的3000千米的近地小行星距离记录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当伽利略在1610年首次用望远镜看向宇宙时,他发现了隐藏在银河系中的“无数恒星团”。自那以后,我们的宇宙已成倍增长。大约三个世纪后,当天文学家制作了更先进的望远镜并发现银河系只不过是“宇宙
北京时间11月14日凌晨,一颗小行星2020VT4(最初内部代号A10sHcN)与地球擦肩而过,距离地球最近时到达南太平洋上空370千米处,接近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度,此距离打破了小行星2020QG于今年创下的3000千米的近地小行星距离记录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当伽利略在1610年首次用望远镜看向宇宙时,他发现了隐藏在银河系中的“无数恒星团”。自那以后,我们的宇宙已成倍增长。大约三个世纪后,当天文学家制作了更先进的望远镜并发现银河系只不过是“宇宙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最新数据分析表明,金星大气中气态磷化氢的迹象现已消减很多,但是它们仍然存在,这意味着金星大气潜在神秘生命的可能性并未完全被推翻。今年9月,一支国际天文学家小组报道发现金星大气层中存在磷化氢
金星 磷化氢2020/11/19 17:00:324
来源:我们的太空 距离嫦娥五号任务 发射时间越来越近 各系统都已周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摄影:王泗江 从规划设计到立项建设 从单个接口协调到系统整体优化 从火箭起飞到卫星测控 航天总体人已将技术方案反复锤炼 后续 他们将以“万无一失”的严格标准 助力“嫦娥”奔月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8日消息,从今年5月到8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成功完成了龙飞船的首次载人任务,将宇航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地球。从发射到进入轨道,再到飞船顺利抵达国际空间站,直到太空舱打开降落伞,承受着大气层巨大的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接下来的50年里,即便是保守估计,也将有20亿至30亿人涌入汽车、房屋和最新科技产品等市场。随着人口高峰即将到来,人类对地球的影响也日益严峻——渔业崩溃、沥青砂耗尽以及野生动物不见踪迹的
地球 月球2020/11/18 10:00:133
来源:中国的航天截至2020年11月17日凌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轨飞行116天,飞行里程超过3亿千米,距离地球约6380万千米。探测器姿态稳定,能源平衡,部分分系统完成自检,各系统工作正常。在轨飞行期间,天问一号已经完
来源:科技日报快速射电暴,广袤宇宙中一种射电波瞬间暴发的现象,其持续时间极短,通常只有几毫秒。它们往往“神龙见首不见尾”,出现一次,便再无踪迹。过去十几年,天文学家一直在收集相关信息,只为探求真相:到底是谁发出了这种电波?如此快速闪现的射电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7日消息,热大爆炸(hotBigBang)理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这个理论认为,我们今天所观察到并存在于其中的宇宙,是从更热、更致密且更均匀的过去演化而来的。在最初提出时,大爆炸假说是作为一种严肃的替代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1972年,阿波罗17号带着最后一批宇航员奔向月球。同年,NASA也已经开始着手设计和开发下一代载人飞船。大约十年后,航天飞机问世。航天飞机项目最终一共执行了135次飞行任务。在随后的不到
当地时间11月11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声明称,NASA正式批准了历史上首个能载人往返国际空间站的商业飞船,包括猎鹰9号火箭和相关地面系统在内的SpaceX载人龙飞船系统。这是自近40年前的航天飞机以来,第一个获得NASA认证、
来源:科技日报2020年11月12日23时5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通一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建设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终端组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斯科特·凯利(ScottKelly)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太空中生活一年时间,就像整日在公园里散步。据悉,凯利曾在2015年在国际空间站持续工作一年时间。但事实上并非他描述的那样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构成宇宙的物质是难以衡量的,我们知道宇宙中物质-能量密度大部分由暗能量组成,暗能量是一种神秘的未知力量,促使宇宙膨胀。同时,我们知道剩余的宇宙成分是正常物质。准确地计算宇宙中暗物质、暗能量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嫦娥五号仅有一个月球日的时间,要从月球正面的一个此前从未探索过的区域收集月球物质。本月晚些时候,一艘中国航天器将前往月球,于40多年来首次挖取月球岩石。这次任务被命名为“嫦娥五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领导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我们听那些宇宙科学的讲座、课程时,经常听到恒星、行星、卫星这样的字眼。头顶星空当中的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竟有各种各样的不同!那么,恒星是什么呢?恒星是那些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星星,咱们的太阳就是一颗恒星。学者们认为恒星的主要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1日消息,11月2日是第一批宇航员登上国际空间站(ISS)20周年的纪念日。从那时起,这座近地轨道上运行的人造设施就一直有人类居住。在太空环境下连续运行20年,使国际空间站成为了解地球以外人类如何生活的理想“自然实
黑洞、信息、纠缠熵、虫洞、拓扑、涨落……50年前霍金提出的黑洞信息悖论,似乎正在无数高深名词的伴随下走向终结。由于量子不确定性,黑洞会产生辐射(即霍金辐射),并因此渐渐丢失质量,最终完全蒸发。这导致了黑洞信息悖论,任何落入黑洞的东西似乎都会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宇宙中,没有什么比黑洞更可怕了。黑洞,是宇宙中一处引力极其强大的区域,任何物质都无法从中逃离。最近,黑洞这个话题也时常见诸报端。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罗杰·彭罗斯,获奖原因是他
来源:科技日报国际太空秩序正在进入动荡调整重塑新阶段。除了太空垃圾,人类进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的各种活动也需要规范和治理,将太空活动治理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迫在眉睫。打开一张太阳系八大行星图,你会发现自带“行星环”的土星非常炫酷,格外拉风。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无论我们如何观察宇宙,是在低温下还是在极端高能量之下,是地球附近还是可观测宇宙的最远处,我们都会观察到相同的物理法则。基本常数相同,引力表现相同,量子转换与相对论效应也完全相同。在可观测宇宙
金星上的磷化氢是怎么观测到的?数据拟合方式太“疯狂”?真理越辩越明不过,对于此事,网友们已经热议开来。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NASA的旅行者2号被认为是有史以来运行时间最久、航行最广的星际航天器。它与地球失联的时间也尤其漫长。幸好,在好几个月的杳无音信之后,NASA终于与旅行者2号重新建立了通讯。从三月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