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DeepTech深科技NASA将在2023年发射VIPER(挥发性物质调查用极地探险车),它会行驶于月球表面,寻找有朝一日可用于制备火箭燃料的固态水。这台月球车将装备NASA所能拥有的最顶级的仪器设备和工具,包括能在月壤上正常旋转的车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16日消息,如果出一部名为《犯罪现场调查: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美剧,你猜剧情会如何发展?没错,调查恐龙灭绝的原因。毫无疑问,这里的“犯罪”现场就是墨西哥的优卡坦半岛,研究人员在那里发现了一个超级大陨石坑。但是,凶器是什
来源:中国国家天文 / 我国古人对太阳黑子的观测 远古时期,人们想要解释太阳的运行,似乎只有飞鸟能够承担此任务,所以古代的《山海经‧大荒东经》提到“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是说在汤谷这地方有扶桑树,每天太阳都会到这里来,它是由乌来载着在天空中运动,所以也 ...
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射出的紫外线,或许影响了地球生命的演化。 撰文 | 亚伯拉罕·洛布(Abraham Loeb) 翻译 | 赵剑琳 1939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数学年鉴》(Annals of Mathematics)上 ...
蓝色起源公司的新谢帕德亚轨道火箭于4月14日进行一次亚轨道试飞,这将是期待已久的“载人”飞行的一次彩排。载人加一个引号,是因为这次飞行任务中在火箭飞行前和落地后,将有宇航员进入乘员舱,而飞行过程中仍然是无人的。 蓝色起源公司在西德克萨斯州的试验场进行NS-15任务的飞行 ...
来源:原理 第一次也是唯一看见流星雨 是几年前一个夏天的晚上 那时刚刚开学 我和几位同学一道 爬上了位于海边的教学楼楼顶 我早已不记得许下了什么愿望 甚至记不清身边是谁 只记得在那个盛夏的夜晚 微风裹挟着南方湿热的空气 带着大海独特的气味 轻轻拍在脸上和身上 ...
新华社上海4月14日消息,来自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近200个科研机构的76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使用19台望远镜阵同步观测,成功捕获到人类首次“看见”的那个黑洞的多波段“指纹”,观测数据14日在全球公布。人类首次“看见”的那个黑洞
黑洞 望远镜2021/4/15 12:00:270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13日消息,全球首架商业规模的氢动力飞机去年刚从英国起飞,不久还将有更多飞机加入这一行列。那么,在航空业节能减排这一方面,这些飞机究竟能走多远呢?随着飞机顺利离开跑道,整个团队忍不住松了一口气。这架六座的派珀M系列飞机
来源:我们的太空 60年前的今天 1961年4月12日 27岁的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 乘坐东方1号飞船登上太空 实现了人类首次遨游太空的壮举 后来,每年的这一天被定为 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 也就是“世界航天日” 今天,小太为大家梳理了 那些航天史上的 ...
近日,日本Astroscale公司发射的ELSA-d卫星成功进入550公里近地轨道,它由175千克的主体和17千克的靶标两部分组成。卫星主体上配备有磁对接系统,会释放靶标模拟太空垃圾,并通过磁力将其捕捉回收。卫星在轨期间将进行三次捕捉实验,
来源:中科院地质地球所NASA的火星2020任务,毅力号火星车,着陆已经有一个多月了,相关的科研任务正在开展,美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也开始了对数据的初步分析。出乎小编意料的是,最早一批科学数据产出,居然包含了毅力号“铁锅炖自己”的关键数据!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12日消息,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水星计划”7人的照片在世界各地的媒体上曝光时,苏联的航天员却在秘密训练,不为公众所知。1961年4月13日,苏联《消息报》(Izvestia)的特派记者格奥尔基·奥斯特罗乌
来源:原理 给人印象最深的发现之一是使星球不断发出光和热的能量来源问题。有一个参与这项发现的人,在他认识到要使恒星发光就必须在恒星上不断地进行核反应之后的一天晚上,和他的一位女朋友出去散步。当这个女朋友说:“看这些星星闪烁得多美啊!”他说:“是的,在此刻我是世界上唯一知道为什么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9日消息,近代物理学出现停滞不前的处境,几十年以来,我们没有任何重大的新物理理论突破,我们是否需要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理解宇宙呢?目前,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物理学教授维塔利·万库瑞称,如果我们将世界当作一个正在学习的神经网络,
中新社北京4月9日电(郭超凯郑莹莹)北京时间4月9日7时1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六号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试验六号03星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环境探测及相关技
编译丨周郅璨 编辑丨杨心舟 与别的天体相比,黑洞显得十分特别,因为光或者其他任何物质都不能从其视界内逃离而被远处的观察者接收,这使得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它,科学家们也只能对它的内部结构提出各种猜想,或是间接地获取其位置和质量等信息,比如通过观测恒星或者星际云气团的轨迹,观测物质被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8日消息,对宇宙一小片物质(不足质子的100万分之一)的超高分辨率模拟揭示了宇宙最初存在的结构,证实宇宙诞生时最初结构是密集的“膨胀团”。在大爆炸之后的最初几万亿分之一秒,宇宙是一个高温、密集区域,温度超过1万亿摄氏度
[综合消息]太空探索公司“猎鹰”9-1.2型火箭4月7日在卡纳维拉尔角天军站第40号发射台进行了“星链”低轨宽带星座的第24次专项组网发射,任务代号“星链”v1.0-L23。箭上携带了60颗“星链”卫星。火箭于美国东部时间12时34分(北京
来源: 原理 “我们DNA中的氮, 我们牙齿中的钙, 我们血液中的铁, 我们吃下的苹果派中的碳, 都来自坍缩恒星的内部。 而我们就来自星尘。” 卡尔·萨根曾用这样的句子 打动过许多人的心 而科学真正的浪漫在于 这绝非空谈 或许更令人惊喜的是 一些 ...
IT之家4月7日消息火星上不应该会出现彩虹。要想在地球上获得彩虹,需要同时拥有阳光和天空中的雨滴。然而,火星稀薄的大气层,比地球干燥得多。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宇航局的毅力号火星车拍摄的一张新图片特别吸引人,因为其似乎拍到了火星上彩虹的照片。鉴于
IT之家4月7日消息NASA今日放出了一张“机智号”火星直升机的近距离照片,该照片是2021年4月5日由“毅力号”火星车的桅杆变焦相机(Mastcam-Z)拍摄的。从图中可以看出,“机智号”的太阳能面板和螺旋桨上已经铺上了一层灰,虽然经过两
据外媒Wccftech报道,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星链”(Starlink)卫星互联网服务经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索诺玛县测试后,数据显示其最低下载速度为44Mbps,最高突破了200Mbps,远远超过了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6日消息,太阳向太空喷射太阳粒子时,将如何影响地球和气候系统?大气云层是否受到这些粒子的影响呢?当我们考虑太阳对地球和气候的影响时,通常会想到太阳辐射,我们非常清楚紫外线辐射灼伤皮肤所带来的痛苦。尽管太阳为地球生命提供
栖身在毅力号腹部的首架火星直升机机智号确认着陆在火星“停机坪”,最早4月11日火星首飞。4月4日,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火星直升机确认着陆!机智号从毅力号火星车肚皮下脱离,降落10厘米,着陆在火星表面,从而结束了安在毅
新华社莫斯科4月3日电俄罗斯科学院医学生物学课题研究所日前公布的研究报告说,实验显示,放置在国际空间站外表面的棉团,可保护一些微生物在太空紫外线辐射下仍能存活。专家认为,这一发现意味着在执行外星考察任务时,需对航天器内外更严格地杀菌消毒。据
IT之家4月5日消息根据NASA消息,今日国际空间站的SpaceX龙飞船(CrewDragon)成功完成位移操作,从原有停泊位分离,并转移至另一个对接位置停靠。本次任务持续时间为38分钟,此前俄罗斯的“联盟MS-17”飞船也进行了相同操作。
出品:新浪科技《科学大家》、墨子沙龙撰文:汪毓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执行院长、中科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中科院B类先导专项“类地行星的形成演化及其宜居性”首席科学家。今天的话题放在这个时候讲是很应景,因为今年是我国第一
来源:科技日报4月2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利用我国西藏羊八井的ASγ实验阵列,中日两国研究人员观测到迄今为止最高能量的弥散伽马射线辐射,最高能量达957万亿电子伏特,接近1拍电子伏特(1000万亿电子伏特)
地球生命的演化离不开月球,对于系外行星来说也很可能如此,系外卫星甚至比行星本身更可能诞生生命。但要找到这些隐藏在星光背后的天体却是困难重重。它们的信号可能隐藏在星光微弱的亮度变化,或是漫长闪烁周期的短暂波动中。 我们将看到:借助不断升级的望远镜和全球合作,人类正在逐步接近系外卫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2日消息,当我们思考太阳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时,通常会想到太阳辐射,我们非常清楚紫外线辐射灼伤皮肤所带来的痛苦。尽管太阳为地球生命提供能量,但潜在的危险似乎无处不在。太阳是一颗活跃的恒星,不断地释放所谓的“太阳风”——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1日消息,一直以来,天文学家都在不懈地搜寻整个银河系,希望找到最安全的居住地。事实证明,我们已经位于一个非常完美的位置。但是,新的研究显示,假如我们人类准备移居到另一颗星球上的话,我们可能需要把目光投向银河系的中心。这
海外网3月27日电当地时间3月2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报告称,在未来100年内将不会有具有明显威胁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据美联社3月26日报道,NASA的最新天文观测结果显示,小行星“阿波菲斯”将不会在2068年撞击地球。这
来源:科技领航人 在印度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项联合研究中,科学家在国际空间站发现了四种微生物,而其中三种是目前完全未知的。 四种菌株中有三种是在2015年和2016年分离出来的——一种是在国际空间站研究站的顶板上发现的,第二种是在穹顶舱中发现的,第三种是在餐桌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31日消息,大约45亿年前,一颗原行星撞上地球,撞飞自身一大块岩石,后来这块岩石成为了我们地球的月亮。现在,科学家表示,我们可能仍有机会找到这颗原行星的残骸,或许就藏在地球深处。这颗原行星名叫“忒尼亚”。如果忒尼亚的残
原标题:今起正式对全球开放,“中国天眼”究竟能“看”多远?中新网北京3月31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北京时间3月31日零点向全世界天文学家发出邀约,征集观测申请。这也意味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30日消息,我们都知道,宇宙浩瀚无穷。但我们朝任何一个方向望去时,宇宙最遥远的可见区域大约在460亿光年之外。但这实际上,还只是我们的一个最佳估计,因为没有人确切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我们能看到的最遥远距离,是自宇宙大
北京时间3月30日晚间21时,美国SpaceX公司星舰原型机SN11在得州博卡奇卡发射场进行了10公里高度飞行测试,高空测试飞行的信号在5分49秒时丢失,有消息证实SN11在空中已失联解体。这次也是SpaceX第四次进行10公里高度的飞行尝
撰文 | Bill Steigerwald 翻译 | 耿淑娟 审校 | 张和持 近期,NASA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假如我们附近的恒星系统中存在先进的地外文明,我们或许能够利用它自身的大气污染,对其进行探测。这项研究主要评估了一种大气污染物——二氧化氮。在地球上, ...
3月26日,国家航天局发布2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南、北半球火星侧身影像。图像中,火星呈“月牙”状,表面纹理清晰。 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至距离火星1.1万千米处,利用中分辨率相机拍摄了火星全景。此时,由于探测器处于火星侧后方上空(以面向太阳为前方),得到两幅 ...
偏振光下M87超大质量黑洞的图像,图中线条标记了偏振的方向(图片来源:EHT collaboration) 2019年,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公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M87星系中心的黑洞照片。就在昨晚,经过多年的数据处理,EHT公布了黑洞偏振照片。但实际上,这次公布 ...
黑洞 望远镜2021/3/27 11:00:373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26日消息,载人火星任务将是人类太空探索历程中的下一个重大飞越。NASA已经制定出合理时间表,目标在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将第一批人类送上火星。但是,踏上火星之旅和搭乘前往纽约的航班,完全不是一码事。太空,对人类生命而言,
文章来源:原理 科学家认为,太空中大约10%~25%的碳是以名为多环芳烃(PAH)的大分子形式存在的。多环芳烃是一类至少包含两个碳环的分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文学家通过红外波段的观测,已经获得了一些能间接表明这些分子在太空中含量丰富的证据,但他们并没有在太空中直接探测到 ...
SpaceX3月份第四次部署“星链”卫星,仅本月就累计发射了240颗“星链”卫星。美国东部时间3月24日4时28分,SpaceX第23批60颗“星链”卫星搭乘猎鹰9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发射升空。本次发射是该枚一级火箭的第
原标题美国总统正式提名纳尔逊出任NASA新局长海外网3月25日消息,据美国Axios报道,白宫24日发布消息称,美国总统拜登正式提名78岁的比尔·纳尔逊(BillNelson)出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任局长,目前已向参议院呈交提
自2018年登陆火星后,“洞察号”着陆器已经进行了超过500次火星震测量,为我们揭示出火星内部的一系列构造特征。就在本周,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称,通过聆听行星内部地震波的回响,他们推算出火星核心的半径约为1810-1860千米。与之前的预测相比,火星的核心半径较大,密度偏低。这也是 ...
曹俊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 “中微子振荡不仅特殊,而且科学意义非常重大,是因为它有可能能够突破现有的理论框架,发现自然界新的基本规律。” 来源:格致论道讲坛 作者:曹俊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幽灵粒子的变身之谜”,其实讲的是中微子振荡。 中微子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粒子 ...
宇宙 中微子2021/3/24 12:00:355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嫦娥五号轨道器已进入日地L1点附近的周期轨道,实现了第一阶段拓展任务目标,成为我国首颗进入日地L1点周期轨道的航天器。目前整器姿态稳定、能源平衡、工况正常,在该轨道运行一圈周期约为6个月。 嫦娥五号轨道器于2020年12月17日与返回器分离,12月21日起 ...
来源:科技日报据美国《科学时报》网站21日最新消息,日本私人公司Astroscale将利用俄罗斯“联盟号-2.1a”火箭,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使用磁铁收集太空垃圾的卫星,并希望借此加快世界各地政府解决太空碎片问题的政策
参考消息网3月23日报道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在近地太空中,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比美国全球定位卫星(GPS)系统信号更容易见到,而且更有可能成为航天器的灯塔。报道称,中国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人员发现,在2000千米或以下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23日消息,自从人类登陆月球以来,已经五十年过去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阿波罗计划,成功地让束缚在地球上的人类,迈向坑坑洼洼的月球表面,这个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邻居。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成为
3月22日,俄罗斯“联盟-2.1a”运载火箭携带18个国家的38颗卫星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18个国家包括俄罗斯、韩国、日本、沙特阿拉伯、加拿大、英国、德国、西班牙、巴西、意大利、泰国、以色列、阿根廷、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38
天上“星链”卫星太多,万一和NASA的航天器相遇发生碰撞怎么办?NASA和SpaceX约定了,为避免双方都实施机动,星链要主动让路。NASA日前宣布,NASA和SpaceX签署联合太空飞行安全协议,正式确立双方对共享信息以维护和改善空间安全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22日消息,为了在执行深空任务的时候,经受住太空的严酷考验,我们在地球之外种植粮食时,可能需要来自细菌的一些额外帮助。最近,研究人员在国际空间站上的新发现,或许可以帮助他们开发出可以让植物抵抗太空压力的“燃料”。在发表
来源:科普中国 公众号ID:Science_China 本文专家:任德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空间物理学博士 美国宇航局(NASA)近日表示,一颗全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塔两倍大小的小行星2001 FO32,将于北京时间3月22日00:03分左右飞掠地球。 届时,小行星距地球约 ...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家就猜想太空中存在多环芳烃,但直到最近7个月间发表于《科学》等期刊的多项研究,才首次提供了多环芳烃存在于分子云(molecularcloud)中的确切证据。天文学家通过对金牛座分子云(TMC-1)的射电观测,发现了
地球的磁场结构。|图片素材来源:Wikipedia在太阳不同的区域存在不同的磁场方向和强度;即使在同一区域,磁场在不同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图中显示了太阳磁场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图片来源:NASA活动区和宁静区日面偶极活动区磁浮现过程的MHD模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19日消息,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火星地壳下面可能依然藏有大量水。而且,和之前长期认为的不同,这些水并没有流失到太空中。NASA在一份声明中说,先前的研究认为,火星曾是一个水量充沛的星球,表面一片汪洋,海洋深度在100米到
科技日报北京3月17日电 (记者刘霞)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表示,3月21日,小行星2001 FO32将在距离地球约200万公里的地方,与地球进行“最亲密接触”,这为天文学家提供宝贵的观测机会,使他们能够近距离观察一颗形成于太阳系诞生 ...
文章来源:天驰航宇 那架神秘的美军X-37B太空飞机刚刚在地球轨道上又飞行了300多天。代号为轨道试验飞行器(OTV-6)也被称为美国太空部队的USSF-7,最近一次上天是2020年5月,由Atlas-V 501火箭助推器发射升空。OTV-6是第一个使用服务模块进行空间试验的飞 ...
中新网3月16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网16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转播的宇航员与地面通话显示,国际空间站乘组正使用小纸条帮助查找俄罗斯“星辰”舱的空气泄漏点。 此前,乘组密封了“星辰”舱中转隔舱的2处裂缝,但尽管这样,舱内压力仍继续降低。 3月15日晚,莫斯科州飞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