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知名艾滋研究团队构建新冠突变预警系统:一突变株在全球流行 作为RNA病毒,新冠病毒在传播中被认为容易发生变异。科学家通过近两个月的追踪发现,截至目前,新冠病毒的S蛋白(刺突糖蛋白)中出现了13个正在积累的突变,其中一种突变病毒株正占据主导优势。S蛋白是新冠病毒进入人类细 ...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当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它似乎会到达除肺部之外的器官——肾、心脏、肝和肠胃都发现了该病毒,目前,依据最新研究显示,研究人员在精液中发现该病毒的存在。该研究发表在5月7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公开杂志
鼻子不舒服,到底是感冒还是鼻炎呢?如果是鼻炎的话,是不是过敏性鼻炎呢?这是很多人遇到的困惑。感冒又称急性鼻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鼻黏膜的急性炎症,分前驱期、卡他期和恢复期,患者会经历从鼻腔干燥、灼热、异物感并伴有畏寒等全身不适,到出
原标题:瑞德西韦获批成日本国内首款新冠治疗药物,优先用于重症患者瑞德西韦在日本也拿到了治疗新冠的许可。美国时间2020年5月7日,吉利德科学宣布,日本厚生劳动省(MHLW)已通过特殊审批途径,批准Veklury®(瑞德西韦)作为SARS-C
来源:科技日报流感病毒从未消失,它在不停改头换面。相比于被历史铭记的1918年大流感,虽然2009年是个并不遥远的年份,但关于那一年甲型H1N1流感(即更为人们熟知的猪流感)的记忆似乎已模糊。是的,如今的甲流在人们看来就是一种普通流感。事实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正在训练狗通过鼻子嗅闻识别新冠病毒,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兽医学院一个最新项目正在积极进行疾病检测,研究人员对狗进行试验,观察这些狗的嗅觉能力是否有助于探测早期潜伏在人体的新冠病毒。宾
编译丨杨心舟 从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首次有论文显示,新冠疫苗能够在动物中起到保护作用。昨日,《科学》发表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浙江省疾控中心、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论文,该论文展示了PiCoVacc(纯化灭活新冠
来源:小柯生命作者 |韩扬眉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表明,人类基因组中只有不到2%的蛋白质编码序列,而剩余98%为非编码核酸序列。这些非编码序列可能有功能,也可能仅仅是副产物,曾被称为“垃圾DNA”或者“暗物质”。随着认识的深入,人们意
来源:学术经纬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今日在线发表了一篇有关肠道菌群的研究论文。比利时鲁汶大学的科研团队通过分析人群数据,不仅确认了与肥胖相关的肠道菌群特点,并且意外发现,一类常用的心血管药物——他汀类药物,似乎与肠道菌群构成的改变有关。《自然
原标题:美华裔科研人员家中遇害研究新冠病毒面临“重大发现”[海外网5月6日|战疫全时区]据美媒报道,当地时间5月2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名华裔医学研究人员被发现家中遇害,其所就职的高校称,该男子对新冠病毒的研究工作即将取得“重大发现”。据美
原标题:钟南山: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新冠病毒会通过蚊虫传播 今天(5月4日)是五四青年节,晚上8时,外交部和卫健委联合邀请钟南山院士为海外留学生答疑解惑。钟南山表示,病毒在高温下的存活率以及活动率较差,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新冠病毒能够通
专题:《科学大家》聚焦新型冠状病毒实时疫情入口 出品:新浪科技《科学大家》、未来论坛演讲嘉宾:林希虹哈佛大学生物统计系和统计系教授、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3月初的这段时间,美国的股市振荡,大幅度下滑。它的影响不仅仅是在经济方面,对科学
来源:科普中国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会传染乙肝、梅毒等?柳絮会携带新冠病毒,从而导致跨区域性传播?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可以选择生男生女?科学辟谣平台与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4月“科学”流言榜,为你一一揭开真相。本期评审专家:孙艳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基因成分的个体差异可能解释人类对新冠病毒的易感性,以及引起疾病的严重程度。自从几个月前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分析该病毒的不同表现方式,其表现范围从完全没有症状的病例,到涉及急
原标题:钟南山:有充足证据证明,连花清瘟对治疗新冠肺炎有效 新京报快讯(记者 徐美慧)5月4日,外交部和卫健委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与海外留学生视频连线,答“疫”解惑。 钟南山在连线时表示,目前有充足证据证明,连花清瘟对治疗新冠肺炎有效。他表示,近期将发表一个实验结果,证实 ...
原标题:钟南山连线留学生,给出9个最新判断! 据世卫组织最新数据,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340万例。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我国140多万海外留学生应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如何将疫情对学业的影响降至最低?5月4日晚,外交部和国家卫健
原标题: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病毒检测不应取决于个人财富或资源当地时间4日,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新冠肺炎病毒检测不应考虑个人财富以及是否能负担费用。如果检测取决于个人资源,就会极度扭曲对病毒存在地方的理解,对公共卫生来说
原标题:加拿大新冠肺炎快速检测盒被发现检测结果不可靠 央视新闻客户端5月4日消息,加拿大卫生部当地时间3日宣布,限制使用一款名为“斯巴达”的新冠肺炎快速检测盒。因为,加拿大国家生物实验室认定这款产品的检测结果不可靠,因此,在获得足够的临床数据证明其检测结果准确之前,这款产品只能 ...
原标题:钟南山:一般流感传染指数是1,SARS近2,新冠是3 新京报快讯(记者 徐美慧)5月4日,外交部和卫健委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与海外留学生视频连线,答“疫”解惑。 钟南山在连线时表示,从传染性指数来讲,一般流感是1,SARS是接近2,中东呼吸综合征是1.5,新冠是3 ...
原标题:面对出现无症状感染者怎么办?钟南山:宁愿信其有不要信其无央视新闻消息,今天(5月4日)是五四青年节,晚上8时,外交部和卫健委联合邀请钟南山院士与海外留学生视频连线。有留学生向钟南山院士提问,针对无症状感染者,留学生如何防护,钟南山对
央视新闻客户端5月4日消息,加拿大卫生部当地时间3日宣布,限制使用一款名为“斯巴达”的新冠肺炎快速检测盒。因为,加拿大国家生物实验室认定这款产品的检测结果不可靠,因此,在获得足够的临床数据证明其检测结果准确之前,这款产品只能用于研究。这样的
文章来源:原理生物似乎很清楚自己应该长多大,它们也“知道”身体的每个部位能长多大。比如,人的肝脏会维持在合适的大小以完成它的工作;果蝇的翅膀会对称地长在身体两侧,相同的大小保证了稳定地飞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希望身体各部分比例协调。假如有
来源:学术经纬日前,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艾滋病的重要研究。由马里兰大学主导的一支科研团队通过分析HIV病毒RNA的结构,不仅解释了这种病毒的一个奇特现象,还有助于让我们更好地理解RNA在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无论是对于抗HIV药
来源:微信公众号“神经现实”临床训练证明,即使用个体化的方式去理解他人很重要,但掌握诊断分类的基本知识也必不可少的。——HermesRivera撰文 | Rivera翻译|兵书审校|曹安洁堕入深渊的“误诊”我还在接受临床
如何评价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与美国经历?如何对待屡屡出现的“病毒起源阴谋论”和“责任论”?在5月1日的《新闻1+1》节目中,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总编理查德·霍顿的这次访谈,回应了相关问题。1、《柳叶刀》总编如何看待当初中国武汉“封城”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作者:Lachel,原文标题:《人类的本性,逃不开党同伐异》,头图来自:视觉中国近几年以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到,网络上越来越充满戾气。无论哪个网站,只要打开评论区,充斥在
我们经常会使用“心碎”、“气得肝疼”和“心里小鹿乱撞”等词语描述自己的情绪。其实,在不同的情绪之下,身体各部位的确会体验到不同的感觉。当感受到爱或进行社会交往时,迷走神经就会传递积极的神经信号。而孤独感不仅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还会造成恶性
来源:药明康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目前已经有7个新冠病毒疫苗研发项目进入临床开发阶段。开发安全有效的预防性疫苗是为全球人民提供长期保护的关键,因此疫苗开发项目的进展也受到广泛关注。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新冠病毒疫苗开发方面的最新动
来源 Gizmodo作者 George Dvorsky翻译 SME科技故事一对长足苍蝇(long-leggedflies)在4100万年前造就了一个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悲情结局,一滴从天而降的树脂摧毁了
来源:“万物科学说明书”作者:WXY707时至今日,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席卷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已经构成全球大流行。然而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病毒传播的源头,伴随着病毒传播的是层出不穷的谣言和各式各样的阴谋论。一开始阴谋论者将新冠病毒的出现归咎于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将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合作,确认新冠肺炎病毒的动物来源。 当地时间5月1日,世卫组织召开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针对关于新冠肺炎病毒是否来自武汉病毒研究所的质疑,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已有许多科学家研究了新冠肺炎病毒 ...
来源:奇点网“滴血验癌”的液体活检,虽然谣言越来越多越传越玄,但真正成熟的应用,也确实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毕竟癌症谁都怕,能方便快速地发现癌症,尤其是发现那些还在早期潜伏阶段,并没出现症状的癌症,才是对抗这些魔头最好的方式。但是“概念机”和小
当你一只手玩手机时,另一只手是不是可能不经意地就爬到了自己脸上?可能你自己都没发觉在摸自己的鼻子,或者撑着脸颊。但这种无意识的动作可能预示着,你正在闻自己身上的味道。原来改不掉的摸脸习惯,只是为了闻一闻味道?撰文丨杨心舟忍不住的动作在疫情期
来源:新原理研究所动物界五彩缤纷,从果蝇到小鼠再到大象,看似千奇百怪。但如果追溯到发育的层面,动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又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各种动物的细胞从胚胎到成年,其实都遵循着非常相似的步骤和顺序,细胞分裂和分化、基因表达、分子信号等许多细节也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Sciencedirect科学资讯网27日消息称,美国一个研究团队在抗衰老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筛选了超过10万种已知的化学物质,成功发现了能够恢复小鼠体内端粒长度的小分子。相关研究发表在《细胞·干细 ...
原标题:《柳叶刀》:瑞德西韦治疗中国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无显著疗效 靴子落地。 4月29日,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在线正式发表了瑞德西韦第一项临床试验的数据结果。这是一项在中国湖北十家医院开展的,针对重症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试验。 简 ...
来源:科技日报“武汉的这些(防疫)经验对各国来讲都非常有意义,让各国不是从零开始。”北京时间29日晚,哈佛大学生物统计系和统计系教授、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林希虹在一场科学讲座直播中如是说。林希虹结合对武汉3.2万例新冠肺炎病人的分析数据,对武
原标题:瑞德西韦两项临床试验公布结果,中美结论为何截然不同?新京报讯(记者张秀兰)北京时间4月30日,关于新冠病毒潜在有效药物瑞德西韦,又有两则重磅消息传出,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了王辰、曹彬团队针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随机、双盲、安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从历史上看,利用小鼠所做的研究很少转化为对人类的研究。一方面,小鼠并不是人,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但糟糕的研究方法、报告偏差和马虎的统计数据等问题,也是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不过,尽管科学家
来源:返朴   ID:fanpu2019整理 | 乌鸦少年热爱跑马拉松的程亦凡,他的人生也像是一场马拉松:从1991年获得物理博士学位,到2006年四十多岁时成为UCSF助理教授,从1996
来源:学术经纬《自然-医学》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团队对近70万人的遗传和临床信息分析发现,高血压和肥胖是缩短寿命的最强遗传因素,而健康生活方式则有助于改善这种危害。研究为确定改善健康和医学治疗的优先目标提供了洞见。这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达尔文的笔记本中有一张插图:若干线条如蛛丝般从中心向外延伸、交织,末端标着A、B、C、D四个字母。这张图本身很简单,寓意却很深刻:这是一棵生命之树,线条代表着血统,将你、我、地球上现存的生
来源:赛先生撰文 | 叶水送危:融资难、临床难开展“过去发生过SARS、H1N1疫情,尽管规模没有这次这么大,但这种类型的传染病、天灾人祸等情况,企业是应该对此有一些应对流程的。这些应急方案的完备性如何,等(新冠)疫情结
来源:科普中央厨房科学加撰文/张田勘(专栏作者)编辑/吉菁菁  新媒体编辑/陈炫之诺奖得主、艾滋病毒发现者蒙塔尼耶抛出“新冠病毒人造论”,其实艾滋病毒也有过类似臆测。科学不迷信权威,最终将回归到证实和证伪。近来,有关新冠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在如今的年代,说到病毒,可以说是上到七老八十的老人,下到刚刚上学的孩子,或多或少都略有耳闻。狂犬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这些常常在新闻中出现的名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何况是在信息爆炸的如今,想要对其一无所知似乎更
来源:返朴   ID:fanpu2019当地时间2020年4月27日,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NAS)公布了最新一批院士(120人)及外籍院士(26人)名单,以表彰他
来源:学术经纬4月27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一项关于新冠病毒(SARS-CoV-2)传播特性的最新研究。来自武汉的研究团队对两家医院和部分公共区域进行了环境监测,证明可在空气中测出新冠病毒的核酸。研究指出,新发现的证据印证了之前的观
来源:赛先生“美国人为什么不戴口罩?”这是自从新冠疫情在美国爆发以来,国人最大的几个疑问之一。毕竟,经历了4个月的全民抗疫,即使国内的疫情高峰早已过去,戴口罩也已成了国人的新日常。然而,当警觉的在美华人们戴上口罩时,不少人都遭到过不怀好意的
新浪科技讯4月26日消息,新冠疫情期间,为避免人群聚集造成疫情扩散,诸多展览、会议等大型活动宣布延期举行或取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行各业的沟通与交流。对于学术界而言,每年往返世界各地参加学术会议,是促进领域内科研人员交流、推进科研工作必不
专题:《科学大家》聚焦新型冠状病毒实时疫情入口 出品:新浪科技《科学大家》、未来论坛主讲嘉宾:姜世勃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2020年春节是一个惊心动魄、令人难忘的春节,早在去年11月我就已经买好了回纽约的机票,期望和家人过一
来源:返朴   ID:fanpu2019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蔓延中华大地,酒精、84消毒液这些普通消毒用品一度成为紧俏商品。莫慌,我们的身体在几百万年前就演化出了一个微型而功能强大的84消毒液工厂,
来源:赛先生迄今为止,全世界华人设计最漂亮的生理学实验是1964由林可胜所做的狗的脾脏交叉灌流实验。他以此鉴定镇痛药物作用在外周还是中枢,首次证明阿斯匹林镇痛在外周,是镇痛和阿斯匹林研究的里程碑。林可胜是首位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华人科学家,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抗体检测号称是大规模封城的“终结者”,但是它们真实的潜在作用依然未知。抗体检测被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称为“转机”,因为具有让人们生活重归正轨的潜力而备受关注。抗体检测能鉴定哪些人对新冠病毒已经有过暴露,现在可能已
来源:学术经纬癌症的发生来自细胞内DNA的变化。正常的体细胞在不断分裂和维持的过程中都可能出现基因突变,不过,有一小部分突变会驱动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这类基因突变被称为“驱动突变”,常发生在一些关键的“癌基因”上。近日发表于顶尖学术期刊《
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 |李晨4月22日,世界粮食计划署和其他15个人道主义及发展伙伴共同发布了《全球粮食危机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大多数遭受严重粮食不安全影响的人口来自受冲突影响的国家(7700万人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海英)一国际研究团队23日在《科学报告》线上版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对西印度洋地区36种蝙蝠所携带的冠状病毒进行分析后发现,不同种类蝙蝠都有自己独特的冠状病毒株,这表明蝙蝠和冠状病毒共同进化了数百万年。 所有动物体内都生活着病毒,蝙蝠则被认 ...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曙光初现 人类的神经系统包含成百上千种不同类型的神经元,这些纷繁复杂的细胞极其重要且有个致命“弱点”:一般不会再生,即一旦死亡,就是永久性的。如何在体内安全再生出特异类型的神经元,用以治疗不同神经退行性疾病——这是全球众多科学家一直 ...
来源:科技日报 国际战“疫”行动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官方数据,1月20日,美本土确诊首例新冠肺炎患者,2月29日,美本土首次出现死亡病例。 现在,这两个日期恐怕都要大大提前。 4月21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圣克拉拉县公共卫生部门发布公告,验尸官对该县202 ...
来源:格致论道讲坛“复制一个病毒并不难,把病毒造弱一点也不算难,我们用的很多疫苗就是把病毒搞得弱一点,成为一个弱毒苗,可以实现。但是,如果把病毒改造成一个更强的病毒就不容易了,它要重新开始通关。”   &nbs
来源:中国科学报疫苗成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才能清除病毒。那么,如何才能做出好的疫苗?“生物学很复杂,最好的方法是跟自然学,即了解康复的病人是如何清除病毒的。模拟这个过程是最佳路线,他们的成功经验就是我们的指导方向。”华裔病毒学家、德国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