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SME科技故事原标题:爱丽丝梦游仙境综合征:当童话与现实联会,它可能没有那么美好普通人拥有超能力后变成巨人或小矮人的情节是很多童话与动画作品的惯用桥段之一,比如使用变身器变成奥特超人,这也是小孩子众多天马行空的想象之一。而在现实中艾姆
疾病 偏头痛2020/4/12 11:00:146
来源:南方都市报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各地传播的过程中变异成了3种不同的毒株,而且“正在快速突变,以适应不同人群中的免疫系统抵抗力”。研究还表明,在一些美国人身上发现的病毒变体与蝙蝠中发现的病毒关系最密切。 据英国《太阳报》4月10日报道,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 ...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英国《自然》杂志道歉了。作为一本世界顶级学术刊物,此前,该杂志曾将新冠病毒直接与武汉、中国相关联。在最新的社论中,《自然》杂志表示,“当初的做法确实有误,我们愿为此承担责任并道歉”。连续三天致歉:“病毒不会歧视——我
比尔·盖茨警告:类似新冠病毒的病毒大暴发可能每隔20年左右就会发生一次!【环球网报道记者刘洋】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警告说,新冠病毒是很多人一生中经历过的最大事件,但人们现在已经意识到,未来,很可能这样的病毒大暴发每隔2
来源:趣味探索 在世界上,第一位进行太空的人是谁?估计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加加林,他是前苏联著名的飞行员和宇航员,全名为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在1961年4月12日,他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在很多人眼里,加加林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是名副其实的苏联英 ...
尤里 宇航员2020/4/11 13:00:173
来源:学术经纬在众多类型的癌症中,胰腺癌显得有些特殊。近年来,各种新疗法让很多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了极大的提高,然而胰腺癌患者确诊后的平均生存时间还只有短短6个月。治疗难、预后差,让这种致命疾病有了“癌症之王”的称号。正因此如此,患者急需
癌症 胰腺癌2020/4/11 13:00:170
编译| 张毛毛一些人可能玩过《饥荒》(Don’tStarve)这款游戏,在游戏一开始,你出生在一个荒岛上,身无长物。要想活下去,玩家就需要收集各种可以吃的东西。在游戏过程中,食物的“新鲜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玩家收集到的食物(如
来源:奇点网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黄强团队、杜克大学沈西凌团队,以及麻省理工学院Rudolf Jaenisch团队通力合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重要研究报告。 他们开发了一种小鼠胚胎发育活体成像技术,通过不同发育阶段的“腹窗”,首次实现了高分辨成像观察小鼠胚胎第9.5天至出生的 ...
来源:科技日报本报记者 胡定坤截至当地时间4月7日,美国海军“罗斯福”号航空母舰已有230名舰员确诊新冠肺炎。同日,美国海军代理部长莫德利辞职,而就在前一天,他还在“罗斯福”号上发表演讲,怒斥因发布“求援信”而惨遭免职的克罗泽舰长
新浪科技郑峻发自美国硅谷“等到4月天气变热,疫情就会退去……就像奇迹一般消失。”和很多普通百姓一样,美国总统川普也曾经相信,等到天气变热,新冠病毒会失去传播活力,疫情就会自动消退。他在2月份多次公开提到这个观点。这种乐观态度或许在一定程度上
来源:科普中央厨房科学加编辑/丁林 新媒体编辑/陈炫之撰文/记者王雪莹全球疫情肆虐之际,一些西方国家的民众开始抢购厕纸,有些人甚至大打出手。有的超市厕纸货架被买空。这种行为的心理学根源是什么?采访专家:冯廷勇(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来源:科学大院新冠疫情给中国和世界造成了巨大破坏,其肆虐的势头仍在继续,一些平日里鲜少出现的流行病学概念也成了新闻热词,例如“零号病人”(PatientZero)。“零号病人”的概念其实在疫情爆发初期便已见诸报端,看了这些新闻报道,普通人很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正在积极探索基因编辑技术能否用于对抗流行病,但到目前为止,他们仅解开了谜团的一小部分,该大学生物工程系进行了一项试验,他们使用基因操控的Crispr技术对抗新型冠状病毒
新华社南京4月9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获悉,该所汪大明研究员领衔的团队近日开发出一套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检测系统。这一系统可常温储存和运输,45分钟左右出定性结果。仪器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可对新冠病毒核酸进行现场即时检测。 据介绍,运用该系统的样本检测平均时间为4 ...
原标题:媒体详解无症状感染:如何识别?是否存在传染性? 人民日报海外版4月10日消息,近日,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进入人们的视野,许多人甚至会因此产生紧张情绪。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无症状感染者成为国际和国内学者面临的又一难题。据国家卫健委介绍,截至2020年4月7日24时, ...
如果有效的疫苗迟迟没有诞生, 在未来的1~2年内, “群体免疫”即便不是主动选择的策略, 也是被动形成的必然结果4月5日,英国伦敦一些公共场所封闭起来,减少人们的聚集活动。 “群体免疫”的科学与政治 本刊记者/霍思伊 发于2020.4.13总第943期《中国新闻周刊》 ...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新冠病毒大流行之际,令人震惊的种族主义和歧视甚嚣尘上,尤其是针对亚洲人的歧视。教育和科研将为此付出代价。今年2月,世卫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这一名字很快便被传播公共卫生信息的大小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维生素C不太可能帮助人们抵抗新冠病毒,这种方法风险不大,但没有什么作用。当人们患普通感冒时,会喝橙汁、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试图增强自己的免疫能力,但事实上维生素C并不能抵御大多数人的普通感冒。
来源:返朴   ID:fanpu2019近日,《科学》杂志的主编侯登·索普(H。HoldenThorp)发表了题为《这一切都是真的》(Thisisreal)的社论,呼吁美国政府和人民正视新冠疫情的蔓延以及对社会
来源:科学大院帕金森病,大家并不陌生。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说,帕金森病本质上是人脑中某个区域的多巴胺神经元大量特异性死亡,这些神经元平时负责传递运动信号,它们一旦死掉太多,来自大脑的运动指令便难以下达给机体,于是病人便会出现各种运动障碍与失调
来源: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人类的骨架就像是一盘磁带。”举世闻名的法医专家美普斯(WilliamMaples)曾这样比喻。骨头铮铮如铁,磁带柔软细长,二者看似没有太多共同之处——但在法医和考古人类学家眼里,骨骼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如
来源:学术经纬今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一支大型跨国科研团队发表了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蛋白互作组数据,其规模是先前数据的4倍!这份蛋白互作组数据包含了约53000种不同的蛋白互作信息,无论是对理解基础的生物学进程,还是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近视眼太难了!没带眼镜的世界,十米之外雌雄同体,二十米之外人畜不分,三十米之外六亲不认。但是即使看到的世界是模糊的,一些人还是拒绝带眼镜,他们的理由是,长期戴眼镜的人,取下眼镜前后眼睛看起来会不一样,眼睛会变形。更有一些人
来源:科普中央厨房|北京科技报撰文/丁林 新媒体编辑/陈炫之武汉按下76天的暂停键后,终于迎来重启。疫情期间,民众创伤性心理调查显示35%民众情绪应激反应明显。如何增强精神免疫力?3月中旬,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院长、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
一个张文宏横空出世,公众如此喜欢他,就难免会塑造他、捧杀他,但好在张文宏坚持做自己,极力把自己往人间拽,不走“高大上”的路子。“张文宏忙得脚不沾地,你采访他,得‘挤’他的时间。”去上海之前,《环球人物》记者就频频收到预警,重音都在“挤”字上
来源:中国科学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4月6日发布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128万例,疫情仍在持续蔓延。日前,中华预防医学会通过视频形式组织召开以“携手共进,抗击疫情”为主题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际经验交流
来源:返朴   ID:fanpu2019撰文 | 史隽新冠疫情发展至今,国内正在逐渐复工复学,“无症状感染者”成为新的威胁。返朴前日发布的《117疫情观察:新冠无症状感染的威胁|史隽·Ⅲ》一
来源:学术经纬今日,《自然》子刊《自然·微生物学》发表了一篇来自武汉疾控中心的简要通讯文章。文章指出,“研究人员对2019年10月6日至2020年1月21日收集的武汉呈流感状患者的640份咽拭子标本进行了重新分析,并在其中9份标本中检测到了
来源:杭州网继周强实验室之后,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PI(研究员)郭天南带领的蛋白质组大数据实验室,近日在新冠病毒研究方面又有重要发现。他们和合作团队一起对新冠肺炎患者血液中的蛋白质和代谢物分子进行系统检测,发现重症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多种独特的
来源:科普中国张文宏:印度和非洲出现新冠疫情流行将是人类灾难,全世界要团结,帮医疗资源不充足的国家抗疫。过去一周,全球新增50万新冠肺炎病例。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日前接受采访表示,全球病例数猛增警告我们,全世界要团结起来,帮助医疗资
文章来源:知识分子整理|杨枭责编|陈晓雪●●●4月2日,在新冠疫情防控国际经验分享会暨健康中国国际公共卫生管理培训项目启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和来自韩国、德国、美国等国的医学专家一起分享了新冠疫情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所采取的举措。01南欧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今年3月初,27岁美国加州居民伊莎贝尔·罗莎(IsabelleRosa)开始出现一些特殊症状,在此之前她曾以为这仅仅是一场普通流感,但随着她持续发烧和干咳,以及美国国内新冠病毒疫情日益严峻,使
来源:学术经纬在全球范围内,新冠病毒确诊感染人数已经超过了130万。几小时前,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也住进了重症监护……不幸的是,至今我们还没有一款对抗新冠病毒的有效疗法。一些富有潜力的候选药物,要么在临床试验中折戟,要么还在等待临床试验的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纽约市的研究人员希望富含抗体的血浆可以让人们不用走到需要重症监护的地步。纽约的医院准备使用COVID-19康复患者的血液作为治疗这种疾病的潜在药物。研究人员希望通过这种已经存在了一个世纪的方法——将康复者含有抗体的
来源:奇点网药物在体内究竟是怎么起作用的这个问题,坑着实不少。比如冷泉港实验室就曾经测试了10种研发中的靶向药,结果发现这10种药物全都不是作用在原本预期的靶点上。像阿司匹林、二甲双胍这样的“神药”,更是不断被发现还有新的作用靶点。免疫治疗
来源:爱猫一篇“病毒所石正丽等发现,14.7%的猫已感染新冠病毒!防控措施应做出改变”的微信图文刷屏了,引起巨大的恐慌!该图文为了流量,严重断章取义,歪曲了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教授、华中农业大学金梅林教授合作发表在bioRxiv上,题为《
3月29日,两名法国梅斯市的危重新冠肺炎患者在一场大雪中被军用直升机运至德国,降落后,他们被飞快转移上救护车,送往德国埃森大学医院接受治疗。至此,埃森大学医院已经收治了四名法国危重患者和两名意大利危重患者。截至当地时间4月5日6时许,德国累
文章来源:奇点网俗话说吾日三省吾身,早上吃啥,中午吃啥,晚上吃啥。这头一问就是早餐,可见其重要性。早上喝了袋奶算不算吃了早餐。这个当然不能算了,牛奶是喝的嘛(上海除外)。开个玩笑。牛奶虽说营养丰富,糖、脂肪和蛋白质都有,但一袋牛奶也不过24
来源:学术经纬几个小时前,《自然》子刊《自然·医学》在线发表了一篇简要通讯文章。一经上线,这篇文章立刻在全球刷屏,仅在推特上就被转发上万次。据统计,它的大众影响力已经超过了99%的其他同期文章。有意思的是,这篇火爆全球的通讯内容讲的并不是什
来源:中国科学报 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新冠肺炎病例确诊逾105万。 随着时间推移,北半球即将进入夏季,同时南半球也要迎来冬天。 气温升高后,是否会减弱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新冠肺炎会像SARS或者季节性流感一样,在夏季突然消失吗? 多位专家向《中国科学报》表示,气候对新冠病毒 ...
来源:科普中国4月4日18:00(巴黎时间4月4日12:00),中国驻法国大使馆邀请张文宏教授与在法华人华侨、留学生等进行在线交流,回答海外同胞们关心的疫情发展、个人防护等热点问题。新冠病毒的感染和人种无关可能要打持久战全世界各地的病毒都有
制图:赛先生(数据来源:Worldometer) 来源:赛先生 编者按 新冠爆发以来,对于宠物是否会感染或者传播新冠病毒,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但是直到最近才有相关研究报道。3月30日第一篇预印本文章报道,证明猫可能易感,狗则不易感(见《赛先生》之前推送:新发现新冠病毒可传 ...
来源:中科院之声2019年,19位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世长辞。大师远去,荣光永存。2020年清明之际,我们在此悼念缅怀。
来源:中国科学报4月2日,新冠疫情防控经验国际分享会在线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李兰娟及海内外专家出席了分享会。会上他们为国际疫情的防控治疗等给出这些建议。[防控]钟南山:美国必须有更强有力的措施“我有点担心美国即将发生的情况,美国的问
来源:学术经纬今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详细介绍了新冠病毒在一批住院患者中的病毒学特征。论文一经上线,便在海外社交媒体引起了热议。一些评论指出,这项工作极为出色,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数据。它从病毒学的角度,不仅揭示了新冠病毒与SA
原标题:108人接种新冠疫苗:60后到00后都有,18人结束隔离 4月2日上午,新冠疫苗志愿者陈凯结束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经过CT检查、抽血后,医务人员告诉他,一切正常,可以回归正常生活,14天后复查。 截至4月2日,在汉进行的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的108位受试者均已完成接 ...
来源:学术经纬4月1日,有一条关于新冠病毒研究进展的新闻,让人有些担忧:一项最新研究证明,新冠病毒会感染猫,并且能够在猫和猫之间传播。一些养猫或爱猫的人甚至希望这是一条愚人节消息。研究确有其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院士和步
来源:学术经纬过去几周,《细胞》杂志以“提前公开”的形式,陆续发表了多篇关于新冠病毒的重要论文。今日,又有一篇论文以同样的形式上线。在这篇论文里,一支跨国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新思路。在缺乏有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的当下,这项研
来源:中国科学报“疫情蔓延举国焦,初二星夜奉国诏。晓飞江城疾……”1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赶赴武汉,参与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他在其填写的《菩萨蛮·战冠厄》中,回顾了自己接到国家号召,不顾一切飞赴武汉时的情景。2月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很多人并不习惯在家工作,尤其是当前疫情期间,你可能会觉得你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只有控制所有的干扰和分心之事,才能静下心在家工作。人们在疫情期间必须振作起来,通常人们都有在家办公的习惯,一旦你意识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随着中国逐步解除出行管控,处于封城状态下的其他国家正密切关注湖北的疫情是否会出现反弹。自新冠病毒疫情暴发以来,湖北省首次因为一个不一般的理由受到了广泛关注。湖北省的COVID-19确诊病例已降至零新增。上周,官方解
新冠疫情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多个国家蔓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数据,中国以外COVID-19病例已经超过66万例。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外新冠疫苗的研发工作正在快速推进。3月17日,中国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准,进入1期临床试验阶段。这款名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袁越世界卫生组织于3月11日正式宣布将新冠疫情定义为“全球大流行病”,这就意味着新冠病毒的结局不太可能像17年前的“非典”病毒,而是更有可能像100年前的西班牙流感病毒,而且是加强版的。人类的好运气与坏运气2003年
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甘晓任芳言3月31日下午,国家卫健委首度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截至2020年3月30日24时,1541例,其中境外输入205例。同时,4月1日起我国将无症状感染者情况列入每日通报。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发烧、咳嗽、咽痛等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1日消息,目前有针对新冠病毒(SARS-CoV-2)的疫苗吗?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各种各样的文章和帖子,试图对此进行解答。然而,目前并没有任何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获得批准,尽管有几家公司已经宣布了正在开发
来源:科普中央厨房科学加各国展开新冠疫苗研发竞赛,我国五条技术路线正在同步推进。这五大路线如何理解?应用了哪些转基因技术?最快何时应用?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2019冠状病毒已经构成全球性大流行。3月18日,著名游戏《瘟疫公司》里最
来源:奇点网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内的大流行,证实了新冠病毒(SARS-CoV-2)的超强的传染能力。目前,科学家已经从分子水平和患者的临床表现上,找到了一些解释新冠肺炎传染性超强的原因。例如,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团队发现,血管紧张素转
来源:学术经纬转眼2020年进入第二季度,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的COVID-19疫情当下仍在全世界蔓延,确诊病例已近80万,而被感染的人数依然在增加。不得不说,这种新病毒十分狡猾,而我们对其感染特性的了解依旧很有限。在清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31日消息,一项开展“人体挑战”研究的激进提议可能会极大地加快新冠疫苗研究的速度。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数以亿计甚至数十亿计的人为了使自己和所处社区免于感染,开始与社会隔绝接触。为了尽快结束这场大流行,研究人员开始讨论一
来源:奇点网癌症的病因多种多样,比如抽进去的烟、喝下去的酒、晒的太阳,都会悄悄在细胞的DNA上动点手脚,造成基因突变,一不小心就突变成癌细胞了。但要是一个癌症患者既抽烟又喝酒,生活方式还不健康,这些因素对他患癌都有多少责任?怎么才能找到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