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简单的新冠病毒检测新方法,可在约20分钟内,使用血液样本检测出某人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研究人员称,各国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可借助该方法,通过追踪密切接触者来抑制新冠病毒的传播,也可以借此验证新冠病毒疫苗的效力 ...
视觉中国供图 来源:科技日报 基因编辑近年来广受欢迎,使得科学家们可对基因进行简单“操控”。但多年来,这一技术一直缺少一个能随时开启或关闭的按钮。现在,我国科学家终于为“基因剪刀”创建了可行的光控开关—— 通过感光元器件实现对事物的控制,“光控”在现实生活中已慢慢普及,例如 ...
来源:学术经纬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也可能是宇宙间最复杂的物体。在进化过程中,人类大脑的皮层显著增大,为各种高级认知功能提供了结构基础。解码人脑的发育过程,将为我们理解“人何以为人”提供接近本质的答案。在探索人类大脑皮层为什么能够变得更大
来源:返朴2020年初,在一个流感高发的季节里,新型冠状病毒也大肆蔓延开来,直至遍布全球。自疫情起,人们就企盼着新冠肺炎能像流感一样,随着气温回升而逐渐消失,二月份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反复提及一个理论,说等到四月天气回暖,就能杀死新冠病毒。
来源:科技日报 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个案研究,法国科学家团队报告了相关证据,证明一名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的母亲可能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染给了婴儿,且新冠病毒还可能在胎盘细胞中活跃复制。 过去的研究已经表明,围产期(出生前后)有可能发生新冠病毒传播,但是却 ...
来源:奇点网癌细胞有很多小花招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比如我们已经很熟悉的免疫检查点。不过从临床研究结果来看,靶向PD-1/L1或CTLA-4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虽然能够改善部分患者的生存,但是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产生响应。显然,背后还有更多的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对抗衰老、延年益寿一直以来都是人类追求的梦想。而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不同器官系统的各种变化,这个过程受到多种细胞通路和分子机制的调控。那么,是基因决定一切吗?基因被誉为生命的密码,储存着生命的多种信息,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在我们看来,细菌和肿瘤这两个名声都不太好的事物之间,似乎并没有太多瓜葛。但科学家很早就发现,肿瘤细胞中经常藏有为数不少的细菌。科学家们猜测,细菌有可能是肿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并没有实锤的证据
来源:学术经纬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以封面论文的形式,介绍了一项重要的工作。由来自英国、法国、以及瑞典的科学家们以单突触的分辨率,分析了小鼠大脑的50亿个“兴奋性突触”的分子与形态特征!这项工程浩大的研究拓展了我们对突触的认知,其结果也有望让
来源|神经现实撰文|SandeepRavindran译者|顾凡及编辑|EON2012年,计算机科学家达曼德拉·莫达(DharmendraModha)用一台强大的超级计算机仿真了超过5000亿个神经元的活动,其数目甚至超过了人脑中850亿个左
来源:科技日报 来自法国多家机构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撰文称,干扰素反应不足以及炎症加剧可能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共同拥有的特征,这一发现有望催生新的针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疗法。 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全球无数科学家开始研究新冠病毒以及相关感染。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5日报道,研 ...
来源:科技日报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循环研究》杂志上发表报告称,他们在实验室中用人类细胞3D打印出了功能正常的厘米级人体心脏肌泵模型。研究人员称,这种能够发挥正常功能的心脏肌泵模型系统对于心脏病研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而他们的成果向制造人类心脏这样的大型腔室模型迈 ...
来源:科技日报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成功地从新冠肺炎患者血液中获得了一种可以中和新冠病毒的抗体。据俄塔社报道,这是俄科研人员首次获得能够中和新冠病毒的抗体。此前,已有其他国家的科研人员发现了可以中和新冠病毒的抗体。 该研究所遗传学实验室负责人奥莉茄& ...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德国科学家通过开发一种体内钙成像的3D成像新方法,发现多巴胺能神经元(DAN)可以敏锐地调节感官知觉,从而使动物的行为决策适应其内部行为状态。相关成果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 如何做出决定并控制行为是神经科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生物对香气和味道有天生 ...
来源:科技日报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雅各布·纳哈米阿斯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称,他们完成的早期研究显示,常用的降胆固醇药物有望帮助治疗新冠肺炎患者。 在过去的3个月中,纳哈米阿斯教授和纽约西奈山医学中心本杰明·腾欧厄沃尔博士对新冠病毒为自身复制而改变患者肺 ...
来源:科技日报 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胆管癌,尤其是肝门部胆管癌,是目前全球消化系统肿瘤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期,天津医科大学南开临床学院(以下简称南开医院)王西墨团队,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黄波团队首创的“载药囊泡治疗胆管癌技术”,为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胆管癌患者提供了一 ...
胆管癌 结石2020/7/17 11:00:160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7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如果你是自来卷、并且很羡慕其他人顺直的头发,你也许会纳闷,为什么别人的头发能保持平滑柔顺,自己的却卷得乱七八糟。2018年发表在《实验生物学期刊》(JournalofExperimental
来源: 尹哥聊基因今天,刚好是钟老爷子宣布新冠病毒“肯定存在人传人现象”满月。这一个月来,无数白衣天使前赴后继,以血肉之躯抗击着看不见的敌人,捍卫着百姓们的健康。然而社会上也并不平静,随着一篇篇论文的见刊,一个个真假段子手的传播,
来源:原理这幅巨大的“拼图”实际上就是国际上许多机构和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完成的作品,也就是人类基因组研究。最近,这项浩大的工程又迎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科学家首次“从头到尾”(从端粒到端粒)确认了人类X染色体的完整序列,其中不存在任何
基因组测序2020/7/16 11:00:2612
来源:学术经纬为制止新冠病毒在全世界的大流行,开发有效的疫苗是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从感染新冠病毒后康复的患者体内,很多研究者找出了人体免疫系统制造的中和抗体。在此基础上,科学家们正在设计和开发疫苗。根据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今日发表的一项最新
来源:药明康德2015年12月,一个有点阴冷的冬日,身患绝症的EllieOsterloh女士无力地躺在病床上,看着年仅13岁的女儿Ellie,她温柔的眼神中充满了不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最期盼的,不是自己能够多活一些时日,而是这个不幸的孩
来源:科技日报 美国一个研究小组称,他们发现了一个对新型冠状病毒产生强烈抗体反应的关键因素——IGHV3-53基因。研究人员13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由这一基因编码的抗体中和新冠病毒的能力更强大、更有效。 迄今为止,新冠肺炎感染了全世界超过1300万人,导致近60 ...
来源:学术经纬本周,《自然》在线发表了关于基因编辑的一篇重要论文。来自华盛顿大学的JosephMougous教授与Broad研究所的刘如谦(DavidLiu)教授展开合作,开发出“第一款实现线粒体DNA精确编辑的分子工具”。这项研究成果一经
来源:药明康德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们对新冠病毒以及它导致的COVID-19疾病有了很多深入的了解。然而,迄今为止,仍然有很多和COVID-19相关的谜题尚未得到解答。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的问题。人体对新冠病毒产
来源:科技日报 美国科学家和临床医生在10日出版的《自然·医学》杂志撰文称,他们完成了首份新冠肺炎对肺外器官影响的综述性研究,最新结果表明,新冠肺炎可能导致患者心脏、肾脏等受损,该研究有望为医生提供临床指导。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哥伦比亚大学的阿卡提· ...
来源:科技日报皮肤是一种复杂的多层器官。此前,利用干细胞技术只能获得特定类型的皮肤细胞,无法再生出包含毛囊、汗腺等附属结构的完整皮肤。而《自然》杂志报道的最新研究,首次在体外培育出包含这些附属结构的皮肤类器官,并在移植到小鼠背部后长出了2—
来源:科技日报 据英国《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取得了一项最新成果:表征了新冠病毒及其近缘蝙蝠病毒RaTG13的刺突糖蛋白结构——刺突糖蛋白可以让病毒与细胞结合并进入细胞。该结构为进一步了解新冠病毒刺突的演化 ...
来源:DeepTech深科技运动延缓大脑衰老,可以通过一种肝脏分泌的Gpld1蛋白质来解释。发表在《科学》最新一期上的研究,从血浆物质变化的视角,展示出运动对大脑和认知的益处。这项研究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如果有一种药能像运动一样,让大
来源:学术经纬多年前,冰桶挑战让“渐冻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这种致命的疾病走进公众的视野。大家熟悉的霍金教授,以及知名纪实作品《相约星期二》中的莫里·施瓦茨教授,都在漫长岁月中与ALS勇敢斗争。我们知道,现有治疗并不能治愈ALS,
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鲁亦研究人员如今发现了侵袭性乳腺癌细胞避开免疫系统转移或传播到身体其他部位的新机制。这有助于开发靶向该过程的治疗,阻止或预防乳腺癌转移,并减少死亡。相关论文近日刊登于《细胞生物学杂志》。自然杀伤细胞(一种免疫系统)可通
来源:环球科学撰文 |斯蒂芬妮·利文斯顿(StephenieLivingston) 翻译 |郝豪水螅虫是一种外表和生活方式都非常奇怪的生物,它们呈毛发状,身体透明,附着在寄居蟹的壳上,但水螅虫的奇怪并不止于此。科学家在水
1。肝癌——子女是一级预防对象如果父母被查出肝癌,子女可以是一级预防对象,因为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易造成肝癌的家族聚集倾向。特别是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其后代发生肝癌几率较高。肿瘤专家建议:家有肝癌患者,其子女无论身体好坏都要进行1次全面
来源:科技日报 据当地媒体近日报道,以色列舍巴医学中心决定在全球首次采用“逆向个性化药物”(RPM)治疗癌症患者的试验。这种疗法是通过先消除癌症细胞抵抗人体免疫系统的机制,再借助免疫系统和药物来对付癌症。 目前,免疫药物疗法是比较理想的癌症治疗手段,但是实践中免疫药物只对大约 ...
来源:返朴当辛苦了一天的你,坐在餐桌旁准备享受美食的时候;当迈入厨房的你,想为家人一展身手的时候,发现自己无法闻到食物的味道,没有鼻塞的症状,却突然嗅觉失灵。除此以外,并没有发烧或者呼吸困难的症状,经检测却发现感染了新冠病毒,这可能吗?答案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7月1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人们在太空环境下,零重力可能会影响人体器官正常生长,这就是为什么太空实验颇有价值,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从生物科学的新视角去探索人体组织的生长之谜。重力通过影响蛋白质和基因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7月1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每到空气开始变得干燥时,你会开始感到身体瘙痒吗?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审视下自己,“我的洗澡的频率是多少?”如果你每天洗澡超过两次,可以试试停止这种做法,只洗关键部位,皮肤问题可能就会完全恢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7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我们对周围的人非常敏感,当我们还是婴幼儿时,会观察自己的父母和幼教的行为,从他们那里学习如何走路、说话、阅读,甚至使用智能手机,我们从观察学习中获得行为的复杂性似乎没有限制。但是社会影响远不
来源:果壳席卷新加坡的“缩阳”病  “不要害怕Koro!”1967年11月7日,新加坡的《海峡时报》在头条大声疾呼。在那之前几天,一种奇特的现象席卷了整个新加坡。有数千名男子认为自己患了“缩阳”病,他们极端焦虑,认为自己
来源:返朴截至今日,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人数已累计超过1200万人。轰轰烈烈的正面战场上,全球仍有不少医护人员在一线奋斗,努力拯救更多生万命。而在安静的后方,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NYULangoneHealt
来源:中科院之声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王辉、张欣,利用磁溶剂热法合成出海胆状镍纳米粒子(UNNPs),实现旋转磁场诱导下的肿瘤细胞凋亡以及肿瘤生长抑制。相关研究成果以Synthesisofurchin-lik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7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许多人都抱怨自己记性不好。无论是购物清单、朋友的生日还是考试时要用到的知识,大脑似乎就是记不住这些信息。但记忆力并非像你以为的那样一成不变,只要运用正确的技巧,你也可以做到过目不忘。尼尔森·
圆周率 记忆2020/7/10 13:00:163
来源:科技日报 据英国剑桥大学官网近日报道,该校科研人员和美国科学家携手,开发出一种可以模仿人类细胞膜的“芯片上的膜”(membrane on a chip),它可以连续监测药物和感染因子与人体细胞的相互作用,有望加快新冠肺炎候选药物筛选工作的进度。 研究人员称, ...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进入今天的主题之前,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肠道微生物以及它们的作用。在动物和人类的肠道环境中,栖居着数以亿计的肉眼不可见的细菌,其数量甚至超过了动物自身细胞的数量。它们在肠道微生态中形成了稳定的群落,与宿主保持互
微生物 肠道2020/7/10 13:00:072
来源:药明康德完成接种HPV疫苗接种,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疫苗接种后的定期筛查必不可少,需要到医疗机构定期检查,但不少适龄女性很难做到,因此留下隐患。NIH正在牵头研究的一种方便易用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接种HPV疫苗后的筛查率。在家居环境中,
来源:丁香园2020年7月7号,Science 报道了一位来自巴西圣保罗的艾滋病患者。在AIDS2020大会上,来自圣保罗联邦大学临床学者RicardoDiaz报道称,他们使用激进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结合烟酰胺,可能‘治愈’了一位艾
来源:学术经纬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疾病,往往反复发作。约1/3的偏头痛患者有先兆症状,由于脑活动变化,这些患者在头痛发作之前会出现短暂的神经系统症状,最常见的是视觉障碍。过去有研究显示,先兆性偏头痛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那么,与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7月9日消息,心跳和其他身体过程在塑造感知和认知方面发挥着令人惊讶的作用。大脑决定了我们是谁和我们在做什么。它主导着我们的感官,又指挥着我们的行动;它既是思想的创造者,又是记忆的守护者。但与此同时,大脑也根植于身体,二者之
来源:学术经纬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是年老的两大特征。今日,《自然》子刊NatureMetabolism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瑞士伯尔尼大学(UniversityofBern)和伯尔尼大学医院的科研人员,利用一种基于细胞的新疗法,在小鼠身上逆
来源:学术经纬今天所有已知的有机体都使用同样的遗传分子来存储信息,也就是核酸。核酸有两种: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哪种遗传信息载体开启了地球上的生命,DNA还是RNA?科学家已为此争论了很久。一项最近发表在顶尖学术期刊《
来源:科研圈怀孕是对母亲和胎儿都十分重要的生理过程,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近日Cell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孕妇血液中的近一万种小分子代谢物每周发生着变化,仅根据其中2到5种代谢物就可以准确判断怀孕进程和预产期。该研究由来自斯坦福大学
来源:BBCFuture作者:雷切尔·努尔(RachelNuwer)翻译:任天如果地球上的所有病毒都消失不见,一切将会大有不同,但不一定会变得更好。如果有某种方法能使地球上所有病毒消失,应该会有许多人想要付诸实施,尤其是现在这种特殊时期。事
来源:科技日报 一种可预防12种癌症的“天价”疫苗,据说正在富裕人群中悄然流行。 有媒体日前报道,香港MDX医疗集团发布“DCV癌症疫苗”,98000元注射一针,可以预防包括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等12种以上的癌症。 还有这等好事?记者即刻连线了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 ...
来源:科技日报 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癌症学研究,欧洲科学家团队发现,“模拟禁食”(FMD)的饮食模式可以增强初期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的效果。这意味着,采用周期性“模拟禁食”饮食可作为化疗过程中安全且有效的补充。 “模拟禁食”饮食的设计目的,是为了产生与 ...
来源:科技日报 日本国立九州大学齿学研究院武洲准教授和中国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倪军军副教授的联合研究小组,首次发现了全身注入牙周病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g菌),导致脑外炎症组织产生的脑老年斑成分——淀粉样蛋白β(Aβ)会进入脑内。这一成果发表在近期的《神经化学杂志》网络版。 ...
来源:药明康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迄今为止,全球确诊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的累计人数已经超过了1100万。然而,这一数字是通过接受核酸检测确认的患者数目。我们知道,大约80%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症状轻微或没有表现出症状,他们中很多人可能从来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科技日报 这种颗粒比正常病毒小,所以它复制起来可能要比正常的病毒更快。但细胞工厂里病毒复制的资源是有限的,这就使得正常的病毒复制变得很困难。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面对新冠病毒人类还有很多未知,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积极寻找各种“武器”, ...
来源:学术经纬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最近发表了一篇有关“血脑屏障”的研究论文。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在比较年轻小鼠和老年小鼠的大脑后,发现一个令人意外的现象。《自然》评论说,“这一发现将改变我们对血脑屏障及其随年龄变化的认识”。大
来源:医学新视点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新冠病毒疾病患者已超1143万例。相较于2003年夏天“非典”逐渐消失,短期内终结新冠病毒疫情被认为难以实现。新冠疫情为何更难控制?《柳叶刀-传染病》最新发表的一篇研究从病毒的关键流行病学特征出发,多角度梳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一位先锋发育生物学家回顾了研究生命诞生的壮阔之旅。研究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早期发育需要非凡的智慧和毅力。举例来说,不同于透明状的海胆胚胎,哺乳动物胚胎是无法直接看透的。它们的发育有着精细的时间线,各种高度复杂的器官
来源:科技日报进入夏季,小龙虾乘风破浪地占据了大家的餐桌。有人说没有小龙虾的夏天是不完整的,不过有些人要度过“完整”的夏天可得当心。前不久有一位江苏的姑娘,吃完小龙虾后出现了过敏症状——全身起荨麻疹、心慌、呼吸困难,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食物